這很明顯不是好事,如果一直這麽下去,過不了多長時間高麗就會徹底納入元朝的版圖。


    現在的高麗國王很年輕,是個二十多歲的年輕小夥子,至正十一年的時候才迴高麗當國王,他看上去和那些自小在元大都長大的高麗質子沒有區別,打扮習慣都更像是蒙古人。


    他梳蒙古辮,戴蒙古氈帽,穿緊身束腰的起褶長袍。


    和高麗王宮裏的很多人一樣。


    元朝皇宮內很多宮女宦官是高麗人,大都有數不清的高麗學者、高麗僧侶、高麗商人,還有特意為皇帝貴族準備的高麗貢女。


    幾十年的耳濡目染效果很明顯,高麗本土的高麗人也習慣梳蒙古辮,戴蒙古氈帽,穿緊身束腰的起褶長袍。


    蒙古是遊牧民族,是馬背上的民族,他們的服飾很適合騎射,高麗人覺得蒙古的袍子很方便,練習騎射的時候都會換成更方便的衣裳。


    沐青覺得這和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差不多,但是有些高麗人覺得那是蒙古侵略他們的手段。


    行吧,他們高興就好。


    年輕的高麗國王是個有雄心壯誌的國王,他在大都的質子生涯和以前的數任國王沒有什麽區別,但是有一點,他很清醒,他不想讓高麗徹底變成大元的一個省。


    他在至正十一年迴高麗登基,就在這一年,大元統治下的中原地區發生了“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龐大的蒙古帝國不複從前,蒙古人的統治已經日薄西山,他看到了中原的亂象,也看到了高麗擺脫蒙古幹涉的契機。


    高麗本土親元勢力不小,在大元王朝徹底崩潰之前他不會暴露太多,這次應召前來中原平亂的高麗軍隊應該就是高麗國王派來進一步了解中原情況的先鋒。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蒙古人平定不了中原的叛亂,打個高麗還是很輕鬆的。


    嗯,很有自知之明。


    朱文正還在拍著大腿感慨高麗人都是憨憨,完全沒有注意到他弟看他的眼神也像在看憨憨。


    天上不會掉餡餅,高麗人不是嘴上不把門的傻憨憨,他們是看出來元朝已經失去對中原的掌控,隻要脫脫一死,這個壓在他們頭上許多年的龐然大物就會轟然倒塌。


    他們那是傻不愣登的主動往外透消息嗎?他們是在努力把水攪渾啊!


    沐青動動有點發麻的腿,站起身來拉著他的未來戰神哥去學習。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為了讓大倒黴蛋躲開既定命運,多讀書肯定沒壞處。


    此時,高麗大營外,朱元璋和湯和帶著父老鄉親往迴趕,一邊走一邊破口大罵,“咱就知道事情沒那麽簡單,高麗人不是傻子,文正才是天下第一大傻蛋!”


    什麽酒喝多了不把他們當外人,分明是看脫脫必死無疑想讓中原的起義軍趁機反撲。


    咋滴,他們高麗還想等漢人蒙古人兩敗俱傷再來個漁翁得利?


    丁點大的地方胃口還不小,也不怕撐死他們!


    第13章


    朱元璋一路罵罵咧咧迴到滁州城,湯和開始還符合幾句,後來發現根本插不上話,索性閉嘴任他們家大哥自己在那裏罵罵咧咧。


    於是乎,等老朱安排好一應事宜迴到家裏繼續罵罵咧咧的時候,朱文正懵了。


    啥?高麗人還有那麽多小心思?


    沐青不著痕跡的白了他一眼,為了不讓自己被傻氣傳染,連忙搬著他的小板凳挪到娘親身邊坐。


    馬秀英揉揉娃的腦袋,“文青不怕,你爹在罵別人。”


    說完,又朝老朱甩了個眼刀子。


    朱元璋還在原地轉圈,沒有注意到來自媳婦的眼刀子,越想越氣越想越氣,最後直接讓朱文正去喊人去議事廳開會。


    高麗人想坐收漁翁之利,問過他們手裏的大刀了嗎?


    老朱風風火火來去匆匆,馬秀英無奈搖頭,她剛從大帥府迴來,還想和男人說說話,現在看來隻能等晚上了。


    沐青托著臉陷入沉思,這個時間點的朱老爹處處受製於人,手底下也沒多少兵,想幹什麽都施展不開手腳。


    中原的起義軍太多,朝廷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劉福通、徐壽輝那幾個勢頭大的紅巾軍上,後來又出了個風頭無兩的張士誠,襯的郭子興在其中更加不顯眼。


    劉福通他們被朝廷和地方組織起來的鄉勇追的成天打遊擊戰,郭子興郭大帥這邊除了之前賈魯率兵圍剿,最大的危險反而來自身邊同為起義軍的其他幾個大帥。


    朱老爹跟在郭大帥身邊這幾年沒走太遠,倒是給老郭處理了不少爛攤子。老郭隻想占個地盤當土皇帝,他們家老爹卻沒想過龜縮在滁州。


    這時候的朱老爹或許想過要推翻元朝的統治,但是也隻是想想,看他篤定大明的開國皇帝是劉福通就知道他現在還沒那麽大的野心,所作所為更多是為了自保。


    高麗人能看出來大元的江山搖搖欲墜,朱老爹自然也看得出來,隻是他很少和朝廷正規軍打交道,對上朝廷的時候總會有些緊張。


    以前緊張,今後可就不用緊張了。


    朝廷的三十萬精銳大軍被也先帖木兒禍害的隻剩下一萬殘軍,脫脫辛辛苦苦拉車起來的國際聯軍也逃不掉潰散的下場,高郵之戰是個轉折點,從此以後朝廷就隻能依靠地方鄉勇來鎮壓起義軍。


    文正哥說脫脫已經被皇帝喊迴大都,那麽高郵城外的大軍離四下潰散也不遠了,等那些原本歸朝廷管的官軍散到各處改頭換麵變成紅巾軍,朱老爹就該離開滁州出去打地盤了。


    他沒有記錯的話,也就是年前年後的事情。


    不行,他不能坐以待斃,得想辦法糊弄過去。


    往好處想,萬一朱老爹根本沒往他身上想呢。


    光幕出現的莫名其妙,他們稱裏麵的聲音是“天音”,那都“天音”了,背後必須得是個神仙,和他平平無奇朱文青有什麽關係?


    沒錯,就是這樣。


    天音是天音,他是他,他們一點關係都沒有。


    小倒黴蛋拍拍胸口打起精神,說服自己之後立刻從悶悶不樂的狀態走出來,搬著小板凳邁著小短腿屁顛屁顛跑迴去當娘親的跟屁蟲,“娘,娘您歇著,我來我來我來。”


    馬秀英:???


    這娃剛才還在門口蹲著說要當一朵憂鬱的小蘑菇,怎麽一眨眼又成了忙碌的小蜜蜂?


    小不點還沒掃把高,知道掃地怎麽掃嗎?


    後院的小蜜蜂忙忙碌碌,前麵議事廳的老朱也沒閑著。


    沐青猜的不錯,朱元璋的確開始準備離開滁州了。


    如今滁州的兵名義上都歸郭大帥,他身邊隻有一隊親兵,但是不要忘了,滁州的兵和郭大帥身邊那些從鍾離招募的親兵都是他老朱帶出來的,尤其是鍾離那七百人,鄉裏相親的還有兒時的玩伴和鄰居,這支隊伍的凝聚力非同凡響。


    他把媳婦從濠州帶到滁州是為了讓媳婦過好日子,不是為了讓媳婦為了他還得去和娘家虛與委蛇,這不本末倒置了嗎?


    走,必須得走。


    他能打下一個滁州就能打下第二個滁州,郭大帥願意留在滁州當土皇帝那就留,他帶著兄弟們繼續出去打拚。


    天音說的已經應驗了一部分,不管後麵的準不準,反正眼前的坎算是過去了。


    脫脫一走,官軍必亂,正是他們出去攻城略地的好時候。


    徐達興奮的兩眼放光,“大哥,你說怎麽打?”


    朱元璋咧嘴一笑,“等。”


    脫脫剛走,官軍還沒有亂起來,他們不著急,等張士誠出城打個開門紅再說。


    徐達遺憾的咂咂嘴,“大哥,等多久啊?”


    “不著急,也就這幾天的事兒。”朱元璋打開輿圖,這是李善長這兩天加班加點新畫的圖,比他們以前用的輿圖好了不知道多少倍,“天音說過,脫脫一走,他麾下那百萬大軍四下潰散,很多都被紅巾軍招攬,老徐,你這幾天去高郵附近盯著,記住不要和官兵起衝突,隻看他們亂起來後往哪兒跑就行。”


    徐達大大咧咧但是不傻,一聽這話就知道他們家大哥是什麽意思,“這事兒交給我大哥盡管放心。”


    官兵散開之後沒地兒去,正巧他們這裏缺人,等他們拿下和州,正好敞開大門招攬那些原本是官兵的家夥。


    他們家大哥練兵有一手,別管以前是什麽身份,到他們手下就是他們的兵。


    湯和看著輿圖上重點標出來的和州問道,“大哥,和州的官兵不多,現在所有人都盯著高郵,即便官軍不亂,我們也能趁機去打和州。”


    朱元璋搖搖頭,“脫脫走後官軍大亂是天音所說,我們並不知道真假,萬一朝廷派來的新元帥鎮住了那百萬大軍怎麽辦?”


    和州的守軍再少也不會少於五千,他們不可能毫無損失的拿下和州,在不確定高郵城外那百萬大軍的情況的時候他們必須保存實力。


    他們現在手下的兵不多,再因為攻城損失一部分,到時候豈不是得不償失?


    湯和歎了口氣,“是我心急了。”


    當初是他寫信讓朱元璋來投奔郭子興,本來一切都好,朱元璋得郭大帥看重,還娶了郭大帥的義女,結果現在同在一座城還得勾心鬥角,弄得他心裏也不舒坦。


    朱元璋拍拍老夥計的肩膀,眼中的笑意散了許多,“滁州的糧食已經快吃完了,接下來要著急的不是我們。”


    他早就說過滁州四麵環山不是長久之地,郭大帥想留在滁州就得解決糧食問題,但是他手下如果隻有滁州一個地盤,糧食供應就永遠解決不了。


    他不著急,他心態穩的很。


    郭大帥手底下能帶兵打仗的親信就郭天敘、張天佑這倆,那倆家夥的本事也就不讓人看笑話而已,等他們攻城略地迴來,滁州的百姓早餓死了。


    所以即便郭大帥不樂意讓他帶兵打仗,這次也肯定會派他一起出去。


    當然,指揮權他肯定拿不到,那是郭天敘那老小子的專屬,他就是跟在郭天敘身後打雜的。


    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隻要出了滁州,他和郭天敘分兵行動,到時候怎麽打就不是他郭天敘說了算的了。


    朱元璋等著出兵的時機來臨,如今隻是個小娃娃的沐青也在等,他在等下一個視頻的到來。


    他不知道那些視頻是隻來一次還是隔一段時間來一次,隻感覺自己就是那個等待第二隻鞋子落下的人,要不是出門辦事不適合帶上他,他都想跟在朱老爹身邊當掛件。


    等啊等啊等,等到張士誠那邊大獲全勝擊潰元軍,等到朱老爹出去打下和州,等到劉福通找到逃難在外的韓山童之子韓林兒並將其接到身邊立為皇帝,他也沒等到第二個視頻。


    唉,第二隻鞋子什麽時候落下來?真的有第二隻鞋子嗎?


    還有就是,他們家老爹更加篤定劉福通是大明的開國皇帝了。


    冬去春來,萬物複蘇,老朱家最小的娃長大一歲,變成了六歲的小娃朱文青。


    官兵那邊的情況和天音說的完全沒有區別,脫脫離開後沒幾天大軍內部就亂了起來,新來的元帥指揮不動手下的兵,高郵城裏糧草幾乎耗盡,城裏的起義軍反撲起來不要命,幾十萬的大軍愣是被饑餓的鹽丁給衝散了。


    朝廷對起義軍的征討暫時告一段落,各地義軍再次四麵開花,滁州的糧食基本耗盡,郭子興郭大帥終於想起來要打地盤找糧食。


    顯然郭大帥知道自己的兒子有多大本事,讓郭天敘當主帥的同時也不忘讓朱元璋給他打下手。


    但是老朱也是有脾氣的,他之前受了那麽多氣,這次說什麽都不肯領命,最後還是郭大帥三催四請才終於將人給請出來。


    小倒黴蛋沐青表示這題他會,三顧茅廬嘛,三國經典名場麵。


    老朱一出手,就知有沒有,和州打下來之後朱元璋很開心,郭子興更開心。


    他肯把義女嫁給朱元璋,自然不會對他深惡痛絕,被挑撥的時候討厭一陣子,過了那陣子之後還會記起老朱的好。


    這次攻打和州朱元璋是首功,郭大帥也沒吝嗇,當即任命他為總兵官,令他鎮守和州。


    老朱也不謙虛,這邊得了命令,那邊立刻把家眷都接到了和州,那是一刻也不想在滁州多待。


    不著急不行,媳婦的月份越來越大,再拖延下去就不好挪地方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給朱元璋當義子的那些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醉酒花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醉酒花間並收藏給朱元璋當義子的那些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