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聽出來了,他們準備在六合蹲著不動彈。”朱文正連忙迴歸正題,雖然高麗大營很危險,但是他們沒有因為危險就退縮不前,而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愣是從高麗人口中扣出了東西。


    不打聽不知道,一打聽嚇一跳,高麗人知道的內幕是真多啊。


    大都的皇帝最寵愛的皇後奇皇後是高麗貢女,皇帝前兩年立的皇太子就是這位高麗皇後生的兒子。


    高麗軍在脫脫落難的時候幸災樂禍不是沒有原因,他們和脫脫不對付那是由來已久,不光因為脫脫不讓他們拿攻下高郵的首功。


    之前皇帝立皇太子,脫脫覺得皇太子不能是高麗貢女所生,但是皇帝沒聽他的,還是立了奇皇後所生的兒子為皇太子。


    奇皇後和皇太子都不是什麽心胸寬廣的人,還有個哈麻在其中挑撥離間,故意用脫脫拖延皇太子冊寶禮之類的事情刺激奇皇後和皇太子,奇皇後心裏自然憋著火氣。


    生活在大都的高麗人以奇皇後馬首是瞻,這下可好,全大都的高麗人都看脫脫不順眼。


    脫脫率軍來到來鎮壓張士誠的時候把代理朝政的權利交給了他弟弟也先帖木兒,還任命汝中柏為治書侍禦史輔佐也先帖木兒。


    有道是打虎親兄弟,但是也先帖木兒和親哥一點兒也不像。


    劉福通在潁州造反的時候朝廷派了兩撥官兵去鎮壓,脫脫召集精銳大軍準備畢其功於一役徹底消滅天下的起義軍,那些大軍的總指揮就是他弟也先帖木兒。


    幾十萬大軍浩浩蕩蕩殺奔中原,按理說足夠將起義軍滅的連渣都不剩。


    但是事實恰恰相反。


    也先帖木兒的先鋒大將鞏不班是個能打的狠角色,鞏不班率兵出擊連戰連捷,誰都沒有想到那些不成氣候的泥腿子竟然趁夜偷襲殺了鞏不班。


    鞏不班的死嚇的也先帖木兒拔腿就跑,扔掉好不容易收複的城池連退幾十裏,惹得朝中大臣彈劾他的奏折能堆滿脫脫的書房。


    臨陣換帥是兵家大忌,但是必要的時候還是換帥比較好,然而脫脫沒有換帥。


    他不光沒有換帥,還把彈劾他弟的官員都收拾了一頓,然後又派了幾十萬大軍去支援也先帖木兒。


    如此一來,不光大都的高麗人看脫脫不順眼,朝中大臣也對他越發不滿。


    朝廷的幾十萬幾十萬都是虛的,就像圍攻高郵的這百萬大軍,他們號稱百萬大軍,其實隻有四十萬人。


    即便那幾十萬幾十萬都是虛數,脫脫增兵之後的也先帖木兒麾下也有了足足三十萬的蒙古精銳,這三十萬大軍可以說是朝廷手裏的保命牌,所有人都覺得讓他們平定叛亂是手到擒來。


    但是也先帖木兒明顯不是指揮打仗的材料,讓這種遇到點挫折就跑的人當主帥,接下來的情況可想而知。


    也先帖木兒不敢主動出擊,三十萬大軍精銳大軍愣是陪著他在大營求神拜佛跳大神,整整一個月過去兵疲馬乏士氣低落,比打一個月的仗都累。


    求神拜佛沒求來結果,等著大軍的卻是起義軍的主動。


    官兵不動彈,起義軍為了生存總不能跟著不動彈,於是他們就派出一小隊人馬趁夜去敵營查探。


    鞏不班死在起義軍的夜襲之中,也先帖木兒對夜襲有心理陰影,以為那些起義軍闖進大營要殺他,二話不說上馬就跑。


    他跑路不要緊,要命的是他跑之前沒和軍中士兵說,士兵們發現帥帳大亂不明所以,又有起義軍夜襲製造騷亂,三十萬大軍以為軍中發生嘩變直接炸鍋,當時天黑什麽都看不見,踩踏的自相殘殺的不計其數,起義軍自己都不知道他們是怎麽贏的。


    脫脫給也先帖木兒準備了三十萬精銳想讓他打個大勝仗,結果最後勝仗見著,三十萬大軍也隻剩下一萬,其餘二十九萬全折在中原了。


    如此赫赫奇功,古往今來還真不多見。


    也先帖木兒出師不利也就算了,還把朝廷最後的精銳大軍謔謔光了,朝中彈劾他的聲音再次響起,但是依舊沒什麽用,因為他有個好哥哥。


    要不是也先帖木兒把朝廷的家底兒敗光了,脫脫這次鎮壓張士誠也不用從西域高麗調兵。


    脫脫是個有本事的好丞相,但是他這弟弟是真的不行,留也先帖木兒在大都總理朝政顯然也是步爛棋。


    也先帖木兒在朝中不得人心,脫脫離開之前特意命汝中柏為治書侍禦史來輔佐他。


    這汝中柏是誰朱文正記的非常清楚,就是天音裏哈麻羨慕嫉妒恨的脫脫第一親信,他才聽過這幾個人的恩怨情仇,想不知道都難。


    也先帖木兒沒本事,汝中柏卻是個有能耐的,他認定哈麻不除後患無窮,趕在脫脫出兵之前勸脫脫把人處理了,但是脫脫猶豫不決,有想著哈麻曾經對他有恩,於是就沒聽他的。


    脫脫不聽勸,也先帖木兒就更不聽勸了。


    這不,脫脫率軍出征,大都的皇帝轉頭就任哈麻為中書平章政事,那叫一個大權在握,不然他也沒那麽足的底氣去扳倒脫脫。


    酒不是個好東西,高麗人喝多了什麽都往外說,要不是著急迴來報信,朱文正聽的都不想走了,“爹,高麗首領說皇帝的高麗皇後和哈麻關係好,哈麻在前朝說脫脫壞話,那高麗皇後就在後宮給皇帝吹耳旁風,據說他們已經在大都設好局等著,脫脫這次肯定在劫難逃。”


    天音說的事情已經驗證,滁州這次肯定能逃過一劫。


    朱元璋皺起眉頭,“這些都是高麗人說的?當著你們的麵說的?”


    不對,消息來的太簡單,高麗人不是傻子,怎麽可能什麽都往外說?


    第12章


    朱元璋眉頭一皺,覺得事情並不簡單,三兩口解決剩下半個饅頭站起來說道,“你把東西端迴去吃,我親自去高麗大營看看。”


    朱文正:???


    這就走啊?他還沒說完呢!


    朱文正目送他們家老爹走遠,端起桌上的兩個盤子搖頭晃腦迴後院,“娘,爹去高麗大營打探消息,今天晚上不迴來了。”


    馬秀英應了一聲,讓他去廚房找點別的菜配饅頭吃,裏麵還有給他留的小米粥,晚上不好吃太多,但也不能幹吃饅頭。


    “還是娘心疼我,爹就知道自己吃。”朱文正笑的一臉傻氣,老爹親自去高麗大營,剩下的事情不用他操心,放鬆下來更覺得肚子餓,於是屁顛屁顛跑去廚房找東西吃。


    沐英和朱文忠躡手躡腳跟過去,一看就知道兄弟幾個有悄悄話要說。


    馬秀英這兒還有個哭的快要喘不過氣才堪堪止住的小娃要照顧,任他們仨跑去廚房嘀嘀咕咕,耐著性子拿熱毛巾給小娃擦臉。


    天氣越來越冷,小孩子臉嫩,一個照顧不好臉上就要生凍瘡。


    沐青抽抽噎噎趴在桌上,天上掉下來的果然沒有好東西,他以為逃難是重獲新生的代價,沒想到真正的代價還在後麵。


    他主動死一死能死迴現代嗎?


    馬秀英哄了半晌實在哄不好,隻能把娃抱到裏間床上看著,這個重八真是的,好好和娃講道理不行嗎?動刀幹什麽?


    廚房裏,朱文正一邊吃一邊問,“文青怎麽了?誰欺負他了?”


    沐英和朱文忠異口同聲,“咱爹。”


    倆人不光會說,還會表演,朱文忠假扮老朱兇巴巴拿起鍋鏟當大刀,沐英假扮他那可憐的弟弟,當場給他們大哥複刻剛才的場麵。


    朱文正:震驚.jpg


    爹瘋了嗎?


    “然後呢然後呢?”不靠譜的大哥催促。


    朱文忠放下鍋鏟,“然後文青就被嚇哭了啊,娘哄都哄不住,要不是文正哥你迴來的及時,娘肯定不會善罷甘休。”


    朱文正遺憾的歎了口氣,“早知道我就晚點迴來了。”


    仨人在廚房裏嘀咕半天,出去之後天都黑了。


    小倒黴蛋不在自己房間,估計直接在他們娘那兒睡下了,朱文正忙活一天累的不行,打發倆弟弟迴去睡覺,然後打著哈欠迴自己屋。


    一夜安穩,第二天一早,太陽還沒露頭,院子裏已經有腳步聲。


    馬秀英戳戳蔫兒了吧唧的小娃,給他穿衣服洗臉也沒啥反應,跟布縫的娃娃似的,讓抬手就抬手讓閉眼就閉眼,安靜的實在不像他們家娃。


    不妥,這樣不妥。


    馬秀英想了想,索性把大兒子喊來看孩子。


    她今天要去大帥府走一趟,那地方勾心鬥角的不適合帶小家夥一起去,今天重八不在家,文正閑著也是閑著,正好讓他來想法子。


    朱文正:……


    真的可以嗎?


    朱文正覺得不太行,他不是什麽細心的好哥哥,娘都哄不好的娃他更哄不好啊。


    沐青幽幽看著手足無措的傻哥哥,再次發出生無可戀的歎息。


    他是個小倒黴蛋,可憐的文正哥是個大倒黴蛋,兩個倒黴蛋湊到一起那就是黴上加黴。


    都這時候了還哄什麽孩子,抱頭痛哭才最適合他們。


    朱文正被他弟的眼神看的莫名其妙,活兒已經安排到他身上,想推脫也推脫不了,隻能蹲在小孩兒身邊陪他一起歎氣,“文青啊,來給哥笑一個。”


    沐青慢吞吞扭過頭,非常聽話的給他笑一個。


    朱文正倒吸一口涼氣,拍拍胸口安慰受到驚嚇的自己,“算了,你還是別笑了。”


    小倒黴蛋收迴“可怕”的笑容,蹲在門檻處繼續假裝自己是朵毒蘑菇。


    如果沒有人來招惹他,他就安安靜靜的在深山老林裏餐風飲露,如果有人過來把他摘走吃掉,那他們就同歸於盡共赴黃泉。


    唉,他為什麽不是朵蘑菇呢?


    馬秀英帶上丫鬟出門,家裏除了外麵站崗的親衛就隻剩下幾個幹粗活的小廝,這會兒也都在外麵忙碌。


    朱文正是個安靜不下來的性子,讓他當一會兒蘑菇還行,時間長了就跟屁股上有針紮一樣根本坐不住,“文青,想不想知道哥昨天幹什麽去了?”


    小倒黴蛋不太想知道,但是也不好太打擊傻哥哥的積極性,於是點點頭表示他在聽。


    朱文正昨天沒說盡興,索性院子裏沒外人,也不管他弟能不能聽懂,一邊說一邊吐槽高麗人都是大傻子。


    沐青不著痕跡的撇撇嘴,他覺得他這未來的戰神哥現在也傻的可以。


    他為了做視頻看過不少資料,大概能猜到高麗將領為什麽會主動示好。


    朱老爹是開國皇帝,即便現在大明還沒影兒,他在天下眾多起義軍中也絲毫不顯眼,但是不可否認,他們家老爹身上就是有異於常人的本事。


    這次響應朝廷號召來中原平亂的高麗軍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高麗本土的精銳,一部分是原本生活在大都的高麗人。


    高麗是元朝統治下的征東行省特別行政區,說是附屬國,但是關係比尋常附屬國更加緊密。


    旁的附屬國隻需要按時上貢,高麗不光要上貢,國王年少時還得在大都給黃金家族當侍衛,這還不算,等國王成年,他還得娶黃金家族的公主當王後,如此才能迴高麗繼承王位。


    高麗人和蒙古人的關係異常親密,他們的王後是黃金家族的公主,大元皇帝的後宮也有很多高麗貢女,每年黃金家族舉辦詐馬宴,也就是質孫宴的時候,在皇帝身邊當侍衛的高麗質子們都能坐在最前排。


    元朝的統治等級分明,這種坐在最前排的待遇能極大的滿足高麗人的虛榮心,因此很多高麗人都覺得大都才是他們的家,高麗是什麽鄉下地方,不去不去不去。


    有這種想法的不隻普通高麗百姓,甚至高麗的國王都不樂意迴高麗繼位。


    之前有個高麗王貪戀大都的繁華,隻把高麗當成需要例行公事的封地,繼位後依舊住在大都不願意迴高麗,後來逼急了甚至直接將王位讓出去也要留在大都。


    沐青揉揉臉換個姿勢,不得不說,他當初看到這些資料的時候著實被那個高麗王的做法給震撼到了。


    但是再想想高麗的貧瘠,又好像能夠理解那個高麗王的做法。


    總之就是,對高麗人來說,他們最向往的地方就是繁華的元大都。


    元朝統治下的高麗人非常認同蒙古的統治,他們學蒙古的生活習慣,學蒙古的服飾打扮,學蒙古的方方麵麵。


    那些在蒙古待久了的高麗人迴高麗後都會很不習慣,尤其是自小在大都長大的高麗質子,看上去不像高麗人更像蒙古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給朱元璋當義子的那些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醉酒花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醉酒花間並收藏給朱元璋當義子的那些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