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兒笑靨如花地誇道:「我就知道,弟弟最能幹!將來肯定也能當靖國公,像小姑一樣出名,大家都羨慕你,說你比我們都出息。 」
郭儉十分憧憬,對未來很期待。
他不知道,靖國公並非因為木匠活做得好才被封為國公的,去荊州也遠不止一天的路程,林家住在荊州深山裏麵,他稀裏糊塗被哥哥和姐姐連哄帶騙,走上一條艱辛的道路。
次日,郭勤又抽空去找方初。
他對方初說,紡織方麵的創新,要有能幹的木匠配合改進織機,才能不斷進步。這個木匠最好是自己人。弟弟郭儉有誌學木工,他準備讓弟弟拜師學藝。他聽說靖國公林家祖傳的木工手藝十分有名,他想送弟弟去荊州迴雁穀學藝。可林家不是普通人家,林家另外一支還承襲著白虎王的爵位,不是隨便什麽人想去就能去的。姑父和靖國公府的林世子交好,他便想請姑父出麵,代為推薦弟弟。
方初聽後,又一次對郭勤刮目相/br>
他問道:「這事你跟你爹說了嗎?」
郭勤麵不改色道:「爹和爺爺都答應了。」
方初又問:「儉兒呢?荊州那麽遠,他還小,出去能行嗎?」
郭勤笑道:「嗨!他整天吵著鬧著要學木匠,那天還哭了呢。我麽有誌向,就跟爹說送他去荊州吧,要學就學最好的,在家跟二叔能學到什麽東西!他聽說林家那麽出名,他都高興得找不著北了。我爹也一口就答應了,望子成龍麽。」
方初道:「那好。我這就給世子去封信。若不行你可不能怪我。」
郭勤道:「不怪,不怪。姑父有迴信了馬上告訴我。」
方初笑道:「自然。如今你也知道為郭家長遠打算了。」
郭勤道:「姑父笑話我呢。」
遂告辭,依然迴學館去讀書。
過了十幾日,林世子迴信了。在信中,他不但答應方初所請,還說他祖母靖安長公主聽說此事後,特別支持,說若能為郭家盡力,就是為紡織大業盡力,是為天下百姓造福,林家責無旁貸。
方初十分欣喜,告訴了清啞,清啞也十分高興。
方初又去到郭家,將這消息告訴郭家父子。
郭大全夫婦這才知道,大兒子把小兒子給賣了。
他瞪著郭勤,氣道:「你弟弟才多大?這怎麽成!」
郭勤振振有詞道:「怎麽不成!弟弟想學,就讓他去學。好容易姑父跟人說好了,咱們要是不去,人家怎麽想?那可是國公家!是王爺家!爹,你可別糊塗。你要不讓弟弟去,他讀書又不成,將來能有什麽出息?不如讓他去學木匠。」
巧兒也幫腔道:「大伯伯,你就答應了吧。我學織布,弟弟學木匠,將來我們就跟我爹和小姑一樣搭伴做活。我肯定能織出許多許多的好布料!將來家裏還要靠我們呢。」
她已經把郭儉視為自己通向成功不可或缺的助手。
自從郭勤告訴她這事後,她比誰都盼望郭儉能學到好手藝,因為她親眼姑和爹整日在織機房裏忙碌,小姑每每有創新,必定要爹配合改造織機,不然就不成。
她將來也離不開木匠,所以弟弟必須去。
郭儉見自己學木匠的事引得全家關注,十分榮耀,在哥哥和姐姐鼓動鼓勵加激勵下,堅持要去荊州學藝,說他不怕吃苦,能吃苦。
郭大全瞅著這仨孩子,有些跟不上他們思路。
方初沒料到郭勤居然先斬後奏,拍了他一巴掌。
然後,他也開始勸郭大全。
才說了兩句,就被郭大全打斷。
郭大全道:「我不是不想他去,能去靖國公家學手藝當然好,我是怕他太小,沒大人在跟前,他堅持不下去。荊州那麽遠……」
郭勤急忙打斷他,道:「弟弟說他不怕吃苦。」
一麵用手肘急搗郭儉,要他表態。
郭儉賭氣道:「我就要去!」
這娃兒腦子裏想的是荊州不過「一天」路程,想迴來也不是太難,因此不以為意;再者,他被爹娘說小,覺得被,覺得他們不像哥哥姐姐一樣認可自己的能力,所以很不滿。
原本最反對的蔡氏反倒沒聲音了。
她被「國公」「王爺」的名頭給嚇住了,怕人笑話她沒見識,輕易不敢發表意見,任憑郭大全拿主意。
郭大全便說,等郭守業迴來,問他怎麽樣。
郭勤生恐有變,當時就跟方初去了方家,懇求清啞出麵。隻要清啞贊成此事,那爹和爺爺也就沒話說了。
清啞無需郭勤遊說,她豈不知郭儉學木匠的深遠意義。
若郭儉不是那塊料,她也不好強逼。
如今郭儉誌在木工,她當然要促成了。
她對郭勤道:「明天我迴去說。」
郭勤放心了,拉著她手笑道:「我和姑姑一條心!」
清啞捏著他腮頰軟肉嗔道:「誰讓你先斬後奏?」
郭勤齜牙笑著逃了,並不解釋緣故。
次日,郭守業迴來了,清啞也迴娘家來了。
清啞對爹和大哥道:「不管學什麽,都要從小學起。小孩子就像一張白紙,有靈性,可塑性強。等長大了就不行了。林家的木匠手藝堪比魯班大師,這是個難得的機會,讓儉兒去吧。」
她的意見讓郭守業和郭大全高度重視。
郭守業又親自問了郭儉,最終確定此事。
兩天後,郭儉隻帶著兩個小廝,在郭大全護送下,去了荊州。
為何隻帶兩個小廝?
這是郭勤的主意。
郭勤怕弟弟半中間想家,若是派個大人跟著照顧,沒準他就要逃學迴家;隻派兩個小廝跟著,這麽遠的路,就算郭儉想逃迴家,小廝也不認得路,這就斷了他的念頭,讓他死心塌地在外學藝。
他悄悄對弟弟道:「你這一出去了,爹和娘都不在跟前,你想幹什麽就幹什麽,那多自在!要是帶個年紀大的,他沒準就要管你。你聽我的,就帶兩個小子去。你是小爺,你管他們,他們不敢有二話。」
郭儉深以為然,便對爹娘說他長大了,不用人照顧,隻帶兩個小子使喚就夠了;郭勤又在旁附和,說弟弟此去一心學習,人跟多了反不好,郭大全見兩個兒子都如此出息,高興地依從了他們。
送別的時候,郭勤和巧兒終於良心發現,對弟弟去那麽遠不放心起來,百般囑咐不算,還各自把珍藏的好東西都送給郭儉。(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本書來自/book/html
</br>
郭儉十分憧憬,對未來很期待。
他不知道,靖國公並非因為木匠活做得好才被封為國公的,去荊州也遠不止一天的路程,林家住在荊州深山裏麵,他稀裏糊塗被哥哥和姐姐連哄帶騙,走上一條艱辛的道路。
次日,郭勤又抽空去找方初。
他對方初說,紡織方麵的創新,要有能幹的木匠配合改進織機,才能不斷進步。這個木匠最好是自己人。弟弟郭儉有誌學木工,他準備讓弟弟拜師學藝。他聽說靖國公林家祖傳的木工手藝十分有名,他想送弟弟去荊州迴雁穀學藝。可林家不是普通人家,林家另外一支還承襲著白虎王的爵位,不是隨便什麽人想去就能去的。姑父和靖國公府的林世子交好,他便想請姑父出麵,代為推薦弟弟。
方初聽後,又一次對郭勤刮目相/br>
他問道:「這事你跟你爹說了嗎?」
郭勤麵不改色道:「爹和爺爺都答應了。」
方初又問:「儉兒呢?荊州那麽遠,他還小,出去能行嗎?」
郭勤笑道:「嗨!他整天吵著鬧著要學木匠,那天還哭了呢。我麽有誌向,就跟爹說送他去荊州吧,要學就學最好的,在家跟二叔能學到什麽東西!他聽說林家那麽出名,他都高興得找不著北了。我爹也一口就答應了,望子成龍麽。」
方初道:「那好。我這就給世子去封信。若不行你可不能怪我。」
郭勤道:「不怪,不怪。姑父有迴信了馬上告訴我。」
方初笑道:「自然。如今你也知道為郭家長遠打算了。」
郭勤道:「姑父笑話我呢。」
遂告辭,依然迴學館去讀書。
過了十幾日,林世子迴信了。在信中,他不但答應方初所請,還說他祖母靖安長公主聽說此事後,特別支持,說若能為郭家盡力,就是為紡織大業盡力,是為天下百姓造福,林家責無旁貸。
方初十分欣喜,告訴了清啞,清啞也十分高興。
方初又去到郭家,將這消息告訴郭家父子。
郭大全夫婦這才知道,大兒子把小兒子給賣了。
他瞪著郭勤,氣道:「你弟弟才多大?這怎麽成!」
郭勤振振有詞道:「怎麽不成!弟弟想學,就讓他去學。好容易姑父跟人說好了,咱們要是不去,人家怎麽想?那可是國公家!是王爺家!爹,你可別糊塗。你要不讓弟弟去,他讀書又不成,將來能有什麽出息?不如讓他去學木匠。」
巧兒也幫腔道:「大伯伯,你就答應了吧。我學織布,弟弟學木匠,將來我們就跟我爹和小姑一樣搭伴做活。我肯定能織出許多許多的好布料!將來家裏還要靠我們呢。」
她已經把郭儉視為自己通向成功不可或缺的助手。
自從郭勤告訴她這事後,她比誰都盼望郭儉能學到好手藝,因為她親眼姑和爹整日在織機房裏忙碌,小姑每每有創新,必定要爹配合改造織機,不然就不成。
她將來也離不開木匠,所以弟弟必須去。
郭儉見自己學木匠的事引得全家關注,十分榮耀,在哥哥和姐姐鼓動鼓勵加激勵下,堅持要去荊州學藝,說他不怕吃苦,能吃苦。
郭大全瞅著這仨孩子,有些跟不上他們思路。
方初沒料到郭勤居然先斬後奏,拍了他一巴掌。
然後,他也開始勸郭大全。
才說了兩句,就被郭大全打斷。
郭大全道:「我不是不想他去,能去靖國公家學手藝當然好,我是怕他太小,沒大人在跟前,他堅持不下去。荊州那麽遠……」
郭勤急忙打斷他,道:「弟弟說他不怕吃苦。」
一麵用手肘急搗郭儉,要他表態。
郭儉賭氣道:「我就要去!」
這娃兒腦子裏想的是荊州不過「一天」路程,想迴來也不是太難,因此不以為意;再者,他被爹娘說小,覺得被,覺得他們不像哥哥姐姐一樣認可自己的能力,所以很不滿。
原本最反對的蔡氏反倒沒聲音了。
她被「國公」「王爺」的名頭給嚇住了,怕人笑話她沒見識,輕易不敢發表意見,任憑郭大全拿主意。
郭大全便說,等郭守業迴來,問他怎麽樣。
郭勤生恐有變,當時就跟方初去了方家,懇求清啞出麵。隻要清啞贊成此事,那爹和爺爺也就沒話說了。
清啞無需郭勤遊說,她豈不知郭儉學木匠的深遠意義。
若郭儉不是那塊料,她也不好強逼。
如今郭儉誌在木工,她當然要促成了。
她對郭勤道:「明天我迴去說。」
郭勤放心了,拉著她手笑道:「我和姑姑一條心!」
清啞捏著他腮頰軟肉嗔道:「誰讓你先斬後奏?」
郭勤齜牙笑著逃了,並不解釋緣故。
次日,郭守業迴來了,清啞也迴娘家來了。
清啞對爹和大哥道:「不管學什麽,都要從小學起。小孩子就像一張白紙,有靈性,可塑性強。等長大了就不行了。林家的木匠手藝堪比魯班大師,這是個難得的機會,讓儉兒去吧。」
她的意見讓郭守業和郭大全高度重視。
郭守業又親自問了郭儉,最終確定此事。
兩天後,郭儉隻帶著兩個小廝,在郭大全護送下,去了荊州。
為何隻帶兩個小廝?
這是郭勤的主意。
郭勤怕弟弟半中間想家,若是派個大人跟著照顧,沒準他就要逃學迴家;隻派兩個小廝跟著,這麽遠的路,就算郭儉想逃迴家,小廝也不認得路,這就斷了他的念頭,讓他死心塌地在外學藝。
他悄悄對弟弟道:「你這一出去了,爹和娘都不在跟前,你想幹什麽就幹什麽,那多自在!要是帶個年紀大的,他沒準就要管你。你聽我的,就帶兩個小子去。你是小爺,你管他們,他們不敢有二話。」
郭儉深以為然,便對爹娘說他長大了,不用人照顧,隻帶兩個小子使喚就夠了;郭勤又在旁附和,說弟弟此去一心學習,人跟多了反不好,郭大全見兩個兒子都如此出息,高興地依從了他們。
送別的時候,郭勤和巧兒終於良心發現,對弟弟去那麽遠不放心起來,百般囑咐不算,還各自把珍藏的好東西都送給郭儉。(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本書來自/book/html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