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時想來想去覺得該去一趟欽天監,這是他早已決定的事,不過因為各種事情耽擱。
他隻知道研究天文的,肯定也知道數學,就是不知道這些人有沒有研究氣象學之類。
方時來到欽天監,得益於他是永昌侯府女婿,又是東宮司柬,很快就見到了欽天監正劉易通。
“方司柬,你不是不信上天預警嗎?今日何以過來?”
看著劉易通淡漠的神情,方時毫不在意:
“下官不信天人感應,卻不是不信天垂象,地震、大雨、大雪、風暴這些天災,上天自有預警。
隻是這些天災,到底是因君主無德還是本來就會發生,相信劉監正比我更清楚。”
“那你找錯人了,你該找沈括的再傳弟子,欽天監隻負責曆法和星象。”
方時咧嘴一笑:“我怎麽聽說,欽天監還掌管著監測風雲、氣色?難道太子殿下說錯了?”
劉易通冷哼一聲:“天文之事關乎國運,學習之人雖少卻也有人學。
然而風雲、氣色監測,學子本就不多,加之曆代經典極少數傳下,如今欽天監也沒多少人懂。
方司柬,你來欽天監到底有何事?”
“沒什麽?就想讓大明多一些沈括,讓格物窮理不僅僅用在心性修養,也用在保家衛國上。”
劉易通眉頭微皺,眼神滿是不解:
“何意?”
“劉監正可知《夢溪筆談、象數一》如何窮理?”
劉易通思索片刻後,不自覺喃喃道:
“大凡物理有常有變……其造微之妙,間不容發,推此而求,自臻至理。
大凡物有定形,形有真數。……非深知造算之理者,不能與其微也。”
見劉易通背出夢溪筆談,方時眼神瞬間亮起:
[他娘的,能做官的就沒有庸人。]
“一物之理有不變,亦有一直變化的,不變的是道,常變的是術。
天文觀測製作曆法,不變的是太陽刻度,變的是太陽與大地距離。
劉監正就不想找出一物之道,而後用於保境安民,用於改變民生?”
劉易通表情一如既往的淡漠:
“天文一事與百姓關係不大,你找錯人了?”
“是嗎?”
方時嗤笑一聲:“沈括的十二氣曆難道不能造福萬民?授時曆真的比十二氣曆好嗎?
預測天象,得知哪個地方會有暴雨、哪個地方會有大雪,這也關係不大嗎?
所學所想隻有用在百姓身上,讓百姓記住,這東西才會一直傳承下去,這才是為往聖繼絕學。
墨家早已消亡,然而天下百姓都還在用墨家學說,譬如繩直權重相若,則正矣。”
“說這麽多,方司柬還未說出你此行目的。”
方時眼睛一眨不眨盯著劉易通:“劉監正可否給我一個名單,這個名單上都是喜歡格物窮理的人才。
力學、醫學、數學、天文學、農學等等,隻要是格物窮理的人才,下官都需要。
若是可能,下官更希望劉監正,有空之時,可以多教出一些沈括出來。”
劉易通猛得起身,一臉駭然望著方時:
“你想做什麽?想讓天下讀書人都去追求術嗎?仁義禮智信才是一個人的根本。”
方時端起茶水,喝了一小口,一臉淡然:
“劉監正是否想太多?不說別的,單單研究天文學之前,就必須掌握數學,而數學能淘汰大部分讀書人。
你覺得有多少讀書人會將時間浪費在數學身上,而放棄科舉?
下官隻想找那些腦子異於常人的天才,讓他們成為真正的大才為國出力。”
聞言,劉易通緩緩坐下,他也覺得不可能,隻要科舉還在,天下讀書人很少會去研究這些東西。
他不歧視這些學說,隻是不想讓讀書人拋棄聖人經典,專門去研讀這些雜書。
想到這,劉易通緩緩開口:“我隻認識一些喜歡天文、氣象的好友,以及數個沈括再傳弟子。
我會列個名單送到方家,至於讓我教導一些沈括出來,你就別想了,我沒那個本事。”
“多謝劉監正了,還望劉監正保密!”
“保密?”
劉易通懵了,徹底想不通了:“為何要保密?既然是秘密,你為何還要來找我?”
“因為劉監正在正旦大朝上,沒有站在天人感應一邊。”
方時嘴角微微翹起:“保密也是因為正旦大朝,下官從來不說空話。
當然劉監正也可以按自己的想法行事,下官並不勉強,太子仁義之君也不會怪罪劉監正。”
劉易通聽明白了,太子不會怪罪,陛下會不會怪罪就不一定了。
[在為變法做準備嗎?可是這些東西真能讓百姓過得更好嗎?]
[算了,反正已經不用天人感應,我還是繼續觀察天象,研究易數,不去參與就好。]
“行,本官知道了!”
說完,劉監正起身離開,他一點麵子也不給方時,誰叫這家夥威脅他。
方時並不在意,既然對方答應下來,他也沒什麽好說,現在的文人又不是後世讀書人,承諾守信是最基本的。
[氣象學可以通過欽天監,農學該從哪裏找?工部?]
[還有十二氣曆,既可以和天文實際較好地吻合,又便利了農時的掌握和安排,這東西一定要想辦法推廣。]
已經有了迴迴曆,方時知道想要推廣十二氣曆的難度,不會亞於改變科舉製。
他現在隻能慢慢來,先讓別人看到十二氣曆的好處,才能更好推廣。
出了欽天監,方時才想起自己已經有些日子沒去翰林院,抬頭看了眼時間,便往家裏走去。
在方時不遠處,一個都尉府小旗忍不住好奇問道:
“方司柬剛結婚就開始做事,難道永昌侯嫡女長得很醜?”
“你剛來不知道,方司柬本來就是這麽個人,不是在做事就是在做事的路上。
你把記錄下來的快點送到都尉府,我們得繼續保護他。”
話音未落,另外一人連連拉著他的衣袖,指著方時方向低聲問道:
“那兩個是不是在跟蹤方司柬,是都尉府的人嗎?”
“不是!悄悄跟上,找機會活捉他們,升職就在今朝。”
方時並不知道自己一直被跟蹤,就算知道他也隻會以為是都尉府。
對於都尉府監督,他根本不怕,因為他真的是在為國為民,哪怕閨房之語傳到朱元璋耳朵裏也無所謂。
正如方時所想,洞房之夜他與藍溪的對話,此時正完完全全的放在朱元璋麵前。
他隻知道研究天文的,肯定也知道數學,就是不知道這些人有沒有研究氣象學之類。
方時來到欽天監,得益於他是永昌侯府女婿,又是東宮司柬,很快就見到了欽天監正劉易通。
“方司柬,你不是不信上天預警嗎?今日何以過來?”
看著劉易通淡漠的神情,方時毫不在意:
“下官不信天人感應,卻不是不信天垂象,地震、大雨、大雪、風暴這些天災,上天自有預警。
隻是這些天災,到底是因君主無德還是本來就會發生,相信劉監正比我更清楚。”
“那你找錯人了,你該找沈括的再傳弟子,欽天監隻負責曆法和星象。”
方時咧嘴一笑:“我怎麽聽說,欽天監還掌管著監測風雲、氣色?難道太子殿下說錯了?”
劉易通冷哼一聲:“天文之事關乎國運,學習之人雖少卻也有人學。
然而風雲、氣色監測,學子本就不多,加之曆代經典極少數傳下,如今欽天監也沒多少人懂。
方司柬,你來欽天監到底有何事?”
“沒什麽?就想讓大明多一些沈括,讓格物窮理不僅僅用在心性修養,也用在保家衛國上。”
劉易通眉頭微皺,眼神滿是不解:
“何意?”
“劉監正可知《夢溪筆談、象數一》如何窮理?”
劉易通思索片刻後,不自覺喃喃道:
“大凡物理有常有變……其造微之妙,間不容發,推此而求,自臻至理。
大凡物有定形,形有真數。……非深知造算之理者,不能與其微也。”
見劉易通背出夢溪筆談,方時眼神瞬間亮起:
[他娘的,能做官的就沒有庸人。]
“一物之理有不變,亦有一直變化的,不變的是道,常變的是術。
天文觀測製作曆法,不變的是太陽刻度,變的是太陽與大地距離。
劉監正就不想找出一物之道,而後用於保境安民,用於改變民生?”
劉易通表情一如既往的淡漠:
“天文一事與百姓關係不大,你找錯人了?”
“是嗎?”
方時嗤笑一聲:“沈括的十二氣曆難道不能造福萬民?授時曆真的比十二氣曆好嗎?
預測天象,得知哪個地方會有暴雨、哪個地方會有大雪,這也關係不大嗎?
所學所想隻有用在百姓身上,讓百姓記住,這東西才會一直傳承下去,這才是為往聖繼絕學。
墨家早已消亡,然而天下百姓都還在用墨家學說,譬如繩直權重相若,則正矣。”
“說這麽多,方司柬還未說出你此行目的。”
方時眼睛一眨不眨盯著劉易通:“劉監正可否給我一個名單,這個名單上都是喜歡格物窮理的人才。
力學、醫學、數學、天文學、農學等等,隻要是格物窮理的人才,下官都需要。
若是可能,下官更希望劉監正,有空之時,可以多教出一些沈括出來。”
劉易通猛得起身,一臉駭然望著方時:
“你想做什麽?想讓天下讀書人都去追求術嗎?仁義禮智信才是一個人的根本。”
方時端起茶水,喝了一小口,一臉淡然:
“劉監正是否想太多?不說別的,單單研究天文學之前,就必須掌握數學,而數學能淘汰大部分讀書人。
你覺得有多少讀書人會將時間浪費在數學身上,而放棄科舉?
下官隻想找那些腦子異於常人的天才,讓他們成為真正的大才為國出力。”
聞言,劉易通緩緩坐下,他也覺得不可能,隻要科舉還在,天下讀書人很少會去研究這些東西。
他不歧視這些學說,隻是不想讓讀書人拋棄聖人經典,專門去研讀這些雜書。
想到這,劉易通緩緩開口:“我隻認識一些喜歡天文、氣象的好友,以及數個沈括再傳弟子。
我會列個名單送到方家,至於讓我教導一些沈括出來,你就別想了,我沒那個本事。”
“多謝劉監正了,還望劉監正保密!”
“保密?”
劉易通懵了,徹底想不通了:“為何要保密?既然是秘密,你為何還要來找我?”
“因為劉監正在正旦大朝上,沒有站在天人感應一邊。”
方時嘴角微微翹起:“保密也是因為正旦大朝,下官從來不說空話。
當然劉監正也可以按自己的想法行事,下官並不勉強,太子仁義之君也不會怪罪劉監正。”
劉易通聽明白了,太子不會怪罪,陛下會不會怪罪就不一定了。
[在為變法做準備嗎?可是這些東西真能讓百姓過得更好嗎?]
[算了,反正已經不用天人感應,我還是繼續觀察天象,研究易數,不去參與就好。]
“行,本官知道了!”
說完,劉監正起身離開,他一點麵子也不給方時,誰叫這家夥威脅他。
方時並不在意,既然對方答應下來,他也沒什麽好說,現在的文人又不是後世讀書人,承諾守信是最基本的。
[氣象學可以通過欽天監,農學該從哪裏找?工部?]
[還有十二氣曆,既可以和天文實際較好地吻合,又便利了農時的掌握和安排,這東西一定要想辦法推廣。]
已經有了迴迴曆,方時知道想要推廣十二氣曆的難度,不會亞於改變科舉製。
他現在隻能慢慢來,先讓別人看到十二氣曆的好處,才能更好推廣。
出了欽天監,方時才想起自己已經有些日子沒去翰林院,抬頭看了眼時間,便往家裏走去。
在方時不遠處,一個都尉府小旗忍不住好奇問道:
“方司柬剛結婚就開始做事,難道永昌侯嫡女長得很醜?”
“你剛來不知道,方司柬本來就是這麽個人,不是在做事就是在做事的路上。
你把記錄下來的快點送到都尉府,我們得繼續保護他。”
話音未落,另外一人連連拉著他的衣袖,指著方時方向低聲問道:
“那兩個是不是在跟蹤方司柬,是都尉府的人嗎?”
“不是!悄悄跟上,找機會活捉他們,升職就在今朝。”
方時並不知道自己一直被跟蹤,就算知道他也隻會以為是都尉府。
對於都尉府監督,他根本不怕,因為他真的是在為國為民,哪怕閨房之語傳到朱元璋耳朵裏也無所謂。
正如方時所想,洞房之夜他與藍溪的對話,此時正完完全全的放在朱元璋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