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會兒之後,侯希白失魂落魄的離開了荒村。
自古多情總被無情傷,這一次自然也不會例外。
從決定舍身飼魔的那一刻起,師妃暄就已經摒棄了男女之間小愛,充盈在她心間的,是對於天下蒼生的大愛。
也許有一天,她會明白男女之愛包含在大愛之內,眾生之愛皆是愛,沒有大小之分。
其實從本質上來講,修士可以算是天底下最自私的一群人。
但是當這種自私向外延伸,包容周圍的人、事、物……,甚至囊括自己的民族,自己所在的國家、世界、宇宙。
把這所有的一切,都看做是“我”的一部分,這樣的存在,便是與“道”等同,獨立不改,周行不殆,超脫萬劫的天地至聖。
有人將這種自私,稱之為“大愛”,是對眾生,對天地,對宇宙的無限熱愛。
不瞎扯了,言歸正傳。
自古以來,進入巴蜀的道路便以難行著稱,因其被群山環繞,重巒疊嶂,山高穀深。其間大江如帶,匯川聯流,既是氣勢磅礴,更是險阻重重。
入川之途,陸路須通過大婁山和大巴山上的盤山棧道,水路則有三峽天險。所以無論川外的地方如何紛亂,隻要能據川稱王,憑其境內稠密的河道,且有都江堰自流灌溉的係統,農業發達,必可暫得偏安之局,致有“天府之國”的美譽。
蜀郡雖以漢族為主,但卻聚居了四十多個其他羌、彝等少數民族,極富地方風情。
紀寧一行四人落腳的縣城是房陵郡堵水之北的上庸城,是往蜀郡主要路線的其中一個大站,隻要往西多走半天,便可進入大巴山的山區地帶。
此城的控製權名義上是落在朱粲手上,實質上卻由隋朝官員和地方幫會結合的勢力把持,因而僥幸沒有被朱粲的迦樓羅軍的蹂躪禍害,隻受其有限度的剝削。
紀寧一路走來,所有被迦樓羅軍攻破的郡縣,毫無人煙,遍地白骨,宛如鬼域。
在天下起義的群雄中,若論兇殘成性,沒有哪一家能超過朱粲。
迦樓羅軍劫掠地方,軍糧不夠便殺人為食,其軍中兵士之殘暴,堪稱舉世無雙。
夜色深沉,紀寧推門而出,就見尤鳥倦恭候在門外,其腳下還躺著一個貌美如花,眼眸亂轉的紅衣女子。
“宗主,此女就是朱媚。朱粲明日就能追至上庸城外。”尤鳥倦說道。
朱媚是朱粲之女,麵首無數,又多疑善妒,若疑心姘頭勾上別的女人,動輒殺之泄憤。故江湖上人稱之為“毒蛛”。
擒得朱媚,等若廢去朱粲一條手臂,因為此女正是朱粲的智囊。
紀寧打量了朱媚幾眼後,轉身走進旁邊的屋子,一手提著胡女花翎子走了出來,道:“都送去江都吧。”
尤鳥倦應聲稱“是”,雙手挾著兩個女子,立刻離開。
黎明時分,上庸城外的林間小道之中,一個滿臉驚慌恐懼之色的中年男子正跨馬飛馳。
此人身材中等,相貌普通,臉上光滑無須,雙眸開合間寒光四射。正是大名鼎鼎的“迦樓羅王”朱粲。
在小路上奔馳了一陣子後,朱粲忽然從馬上飛身而起,輕飄飄的落在路邊的高樹之上,踩著樹枝向樹林深處逃竄。
走出樹林後,剛長出了一口氣的朱粲突然止步不前。
隻見在前方的小路中間,紀寧正負手望天,猶如一座大山一般矗立著。
朱粲的一顆心登時沉了下去。
紀寧並不迴頭,聲音淡淡傳來,道:“迦樓羅據說是佛經中記載的一種神鳥,性格暴躁,專食龍蛇,後被佛祖收服,並入天龍八部眾。”
他說話之時雖然不曾轉身,但對於朱粲而言,卻在心裏升起了一種被洪荒猛獸“注視”般的感覺,渾身唿吸不暢,心靈壓抑非常。
紀寧的話音繼續響起,“朱粲,吃人肉的滋味如何?”
朱粲臉色鐵青,深吸了一口氣後,舉步向前,哈哈笑道:“你不吃人肉,怎知人肉滋味之美?”
他手掌慢慢握成爪狀,一步步靠近紀寧。
“轟!”
氣勁交擊聲炸響,被紀寧護體真氣震飛的朱粲口中鮮血狂噴,倚在一株樹上不住喘息,他看向紀寧,道:“閣下究竟是什麽人?”
紀寧慢慢走向朱粲,道:“大隋國師,紫虛。你自命迦樓羅王,不知與佛門是何關係?”
朱粲避而不答,“嘿嘿”笑道:“國師,你知道人肉是什麽滋味嗎?”
紀寧說道:“願聞其詳。”
朱粲一臉陶醉的說道:“若吃嬰兒須得烤製,若吃婦女,須上蒸籠,老年之人須用油炸,如此做法方才可口。”
他長歎一聲,接著說道:“食醉漢若食酒糟豬肉,食嬰兒若食烤小豬,其餘之人,諸般滋味,難描難述。天下諸般肉類,人肉當為第一。”
紀寧搖頭說道:“禽獸猶不食其類,唯獨閣下以人食人,較之五胡之禍,雖不及,卻也不遜。”
朱粲“哈哈”大笑道:“人生天地間,若夢幻空花,似晨露朝華,殺人本是度人,入得我腹,便入靈山。”
他的聲音越來越低,臉似乎有瑩瑩光華顯現,一臉的平和安詳之色,再無絲毫恐懼之情。
紀寧抬頭望著東升的旭日,低語道:“好一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十多天後傍晚,成都城外。
紀寧與師妃暄、婠婠三人穿過一片古柏參天,竹樹蔥籠的密林,忽見前方紅牆環繞,佛塔淩空,寺樓巍然高大,便知到了地方。
這是一座已有一百四五十年曆史的古寺——大石寺。
從山門殿起,接著是天王殿、七佛殿、大雄寶殿、藏經樓等,殿堂重重,宏偉壯麗。
不論門,窗、簷、拱,均雕刻有翎毛、花卉等各類紋飾。廟脊上則塑置奇禽異獸,栩栩如生。
在主殿群成行成陣之旁,萬千竹樹中聳起一座高塔,份外具有氣勢。
殿堂間都有長廊貫通,左右大石柱林立對稱,片刻後,紀寧三人已來到此行最終目標所在——羅漢堂。
隻見大殿中塑像羅列,分作兩組,中央是數十尊佛和菩薩,以居於殿心的千手觀音最為矚目,不但寶相莊嚴,且因每隻手的形狀和所持法器無有相同,令人生出神通廣大,法力無邊的感覺。
五百羅漢分列四周,朝向中央的塑像,形成縱橫相通的巷道。來到此處,仿似置身另一個有別於現實的神佛世界。
身旁的塑像在透進來的夕陽黃輝掩映中,造型細致精巧,色澤豔麗,無論立倚坐臥,均姿態各異,仿若真人,神態生動,疑幻似真。
當紀寧來到千手觀音座前,四周盡是重重列列的羅漢佛像,有若陷身由塑像布下的迷陣中,那感覺實非任何言語可以形容萬一。
自古多情總被無情傷,這一次自然也不會例外。
從決定舍身飼魔的那一刻起,師妃暄就已經摒棄了男女之間小愛,充盈在她心間的,是對於天下蒼生的大愛。
也許有一天,她會明白男女之愛包含在大愛之內,眾生之愛皆是愛,沒有大小之分。
其實從本質上來講,修士可以算是天底下最自私的一群人。
但是當這種自私向外延伸,包容周圍的人、事、物……,甚至囊括自己的民族,自己所在的國家、世界、宇宙。
把這所有的一切,都看做是“我”的一部分,這樣的存在,便是與“道”等同,獨立不改,周行不殆,超脫萬劫的天地至聖。
有人將這種自私,稱之為“大愛”,是對眾生,對天地,對宇宙的無限熱愛。
不瞎扯了,言歸正傳。
自古以來,進入巴蜀的道路便以難行著稱,因其被群山環繞,重巒疊嶂,山高穀深。其間大江如帶,匯川聯流,既是氣勢磅礴,更是險阻重重。
入川之途,陸路須通過大婁山和大巴山上的盤山棧道,水路則有三峽天險。所以無論川外的地方如何紛亂,隻要能據川稱王,憑其境內稠密的河道,且有都江堰自流灌溉的係統,農業發達,必可暫得偏安之局,致有“天府之國”的美譽。
蜀郡雖以漢族為主,但卻聚居了四十多個其他羌、彝等少數民族,極富地方風情。
紀寧一行四人落腳的縣城是房陵郡堵水之北的上庸城,是往蜀郡主要路線的其中一個大站,隻要往西多走半天,便可進入大巴山的山區地帶。
此城的控製權名義上是落在朱粲手上,實質上卻由隋朝官員和地方幫會結合的勢力把持,因而僥幸沒有被朱粲的迦樓羅軍的蹂躪禍害,隻受其有限度的剝削。
紀寧一路走來,所有被迦樓羅軍攻破的郡縣,毫無人煙,遍地白骨,宛如鬼域。
在天下起義的群雄中,若論兇殘成性,沒有哪一家能超過朱粲。
迦樓羅軍劫掠地方,軍糧不夠便殺人為食,其軍中兵士之殘暴,堪稱舉世無雙。
夜色深沉,紀寧推門而出,就見尤鳥倦恭候在門外,其腳下還躺著一個貌美如花,眼眸亂轉的紅衣女子。
“宗主,此女就是朱媚。朱粲明日就能追至上庸城外。”尤鳥倦說道。
朱媚是朱粲之女,麵首無數,又多疑善妒,若疑心姘頭勾上別的女人,動輒殺之泄憤。故江湖上人稱之為“毒蛛”。
擒得朱媚,等若廢去朱粲一條手臂,因為此女正是朱粲的智囊。
紀寧打量了朱媚幾眼後,轉身走進旁邊的屋子,一手提著胡女花翎子走了出來,道:“都送去江都吧。”
尤鳥倦應聲稱“是”,雙手挾著兩個女子,立刻離開。
黎明時分,上庸城外的林間小道之中,一個滿臉驚慌恐懼之色的中年男子正跨馬飛馳。
此人身材中等,相貌普通,臉上光滑無須,雙眸開合間寒光四射。正是大名鼎鼎的“迦樓羅王”朱粲。
在小路上奔馳了一陣子後,朱粲忽然從馬上飛身而起,輕飄飄的落在路邊的高樹之上,踩著樹枝向樹林深處逃竄。
走出樹林後,剛長出了一口氣的朱粲突然止步不前。
隻見在前方的小路中間,紀寧正負手望天,猶如一座大山一般矗立著。
朱粲的一顆心登時沉了下去。
紀寧並不迴頭,聲音淡淡傳來,道:“迦樓羅據說是佛經中記載的一種神鳥,性格暴躁,專食龍蛇,後被佛祖收服,並入天龍八部眾。”
他說話之時雖然不曾轉身,但對於朱粲而言,卻在心裏升起了一種被洪荒猛獸“注視”般的感覺,渾身唿吸不暢,心靈壓抑非常。
紀寧的話音繼續響起,“朱粲,吃人肉的滋味如何?”
朱粲臉色鐵青,深吸了一口氣後,舉步向前,哈哈笑道:“你不吃人肉,怎知人肉滋味之美?”
他手掌慢慢握成爪狀,一步步靠近紀寧。
“轟!”
氣勁交擊聲炸響,被紀寧護體真氣震飛的朱粲口中鮮血狂噴,倚在一株樹上不住喘息,他看向紀寧,道:“閣下究竟是什麽人?”
紀寧慢慢走向朱粲,道:“大隋國師,紫虛。你自命迦樓羅王,不知與佛門是何關係?”
朱粲避而不答,“嘿嘿”笑道:“國師,你知道人肉是什麽滋味嗎?”
紀寧說道:“願聞其詳。”
朱粲一臉陶醉的說道:“若吃嬰兒須得烤製,若吃婦女,須上蒸籠,老年之人須用油炸,如此做法方才可口。”
他長歎一聲,接著說道:“食醉漢若食酒糟豬肉,食嬰兒若食烤小豬,其餘之人,諸般滋味,難描難述。天下諸般肉類,人肉當為第一。”
紀寧搖頭說道:“禽獸猶不食其類,唯獨閣下以人食人,較之五胡之禍,雖不及,卻也不遜。”
朱粲“哈哈”大笑道:“人生天地間,若夢幻空花,似晨露朝華,殺人本是度人,入得我腹,便入靈山。”
他的聲音越來越低,臉似乎有瑩瑩光華顯現,一臉的平和安詳之色,再無絲毫恐懼之情。
紀寧抬頭望著東升的旭日,低語道:“好一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十多天後傍晚,成都城外。
紀寧與師妃暄、婠婠三人穿過一片古柏參天,竹樹蔥籠的密林,忽見前方紅牆環繞,佛塔淩空,寺樓巍然高大,便知到了地方。
這是一座已有一百四五十年曆史的古寺——大石寺。
從山門殿起,接著是天王殿、七佛殿、大雄寶殿、藏經樓等,殿堂重重,宏偉壯麗。
不論門,窗、簷、拱,均雕刻有翎毛、花卉等各類紋飾。廟脊上則塑置奇禽異獸,栩栩如生。
在主殿群成行成陣之旁,萬千竹樹中聳起一座高塔,份外具有氣勢。
殿堂間都有長廊貫通,左右大石柱林立對稱,片刻後,紀寧三人已來到此行最終目標所在——羅漢堂。
隻見大殿中塑像羅列,分作兩組,中央是數十尊佛和菩薩,以居於殿心的千手觀音最為矚目,不但寶相莊嚴,且因每隻手的形狀和所持法器無有相同,令人生出神通廣大,法力無邊的感覺。
五百羅漢分列四周,朝向中央的塑像,形成縱橫相通的巷道。來到此處,仿似置身另一個有別於現實的神佛世界。
身旁的塑像在透進來的夕陽黃輝掩映中,造型細致精巧,色澤豔麗,無論立倚坐臥,均姿態各異,仿若真人,神態生動,疑幻似真。
當紀寧來到千手觀音座前,四周盡是重重列列的羅漢佛像,有若陷身由塑像布下的迷陣中,那感覺實非任何言語可以形容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