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鼓山,天聾地啞穀。


    紀寧左手托著冰蠶,右手托著朱蛤,以“擒龍控鶴”的絕技,將兩者牢牢的束縛在掌心,默默的體會著冰火兩重天的滋味。


    在冰火淬煉之下,他丹田中的雲海,現如今隻剩下三層。


    半個時辰後,紀寧結束了修煉,拉動旁邊的繩子,立刻就有聾啞門的弟子進來,將冰蠶和朱蛤帶去進食、修養。


    走出靜室,隻見在屋外的大樹下,蘇星河正在和鳩摩智下棋。


    這位大和尚是紀寧專門請來,幫忙翻譯《易筋經》。


    這部經書全部以梵文書寫,想要準確的翻譯過來,要求翻譯者必須精通梵文、佛法、武學,缺一不可。


    紀寧走過去觀戰,半晌之後,鳩摩智棄子認負,道:“這一局是老衲輸了。”


    蘇星河擺了擺手,道:“大師佛法高深,殺念不起,老夫雖勝尤敗。”


    “蘇施主過謙了。”鳩摩智說著,從懷裏取出了兩本書,遞給了紀寧,道:“昔日老衲沉迷少林七十二絕技,被紀施主點醒,不曾想又因為紀施主,得以一睹這《達摩易筋經》的廬山真麵目。人生無常,世事難料。往往出人意表。”


    紀寧伸手接過兩本書,道:“有勞大師了。”


    說完,他翻開譯本,讀了起來。


    “易”是改換、變化之意;“筋”指的是筋骨、筋膜;“經”則帶有指南、法典之意。


    《易筋經》就是通過修煉改變筋骨,最終肉身成聖的方法。


    “人身之筋骨由胎稟而受之,有筋弛者、筋攣者、筋靡者、筋弱者、筋縮者、筋壯者、筋舒者、筋勁者、筋和者,種種不一,悉由胎稟。


    如筋弛則病、筋攣則瘦,筋靡則痿,筋弱則懈,筋縮則亡,筋壯則強,筋舒則長,筋勁則剛,筋和則康。


    故入道莫先於易筋以堅其體,壯內以助其外。否則,道亦難期……”


    這部達摩易筋經以“體”的修煉為主旨,而逍遙派的北冥無相功則以“氣”的積蓄為核心,無論哪一個方麵達到極致,都能夠複返先天。


    紀寧大致瀏覽了一遍,合上譯本後,就聽鳩摩智說道:“此間事了,老衲這就告辭了。”


    紀寧笑著說道:“大師不要著急,我給變個戲法瞧瞧。”


    他將譯本收起,手拿著《易筋經》的原本,運轉玄功,丹田中有雲氣飛出,化作一道至陰至寒的真氣,空氣中的水汽匯聚而來,立刻就將手中的經書打濕。


    隻見書頁上的彎彎曲曲的文字之間,竟現出一行漢字:“摩伽陀國欲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經。”


    漢字旁有個外國僧人圖形,這僧人姿式奇特,腦袋從胯下穿過,伸了出來,雙手抓著兩隻腳。


    鳩摩智見了,心中大奇,立刻從紀寧手中接過經書,翻看了起來。


    蘇星河同樣“嘖嘖”稱奇,道:“一書兩經,世所罕見。”


    半個月後,鳩摩智將《神足經》翻譯完,便告辭離去。


    紀寧練功之餘,經常翻閱兩部經書,到也不無收獲。


    《易筋經》不用多說,《神足經》則是練功時化解外來魔頭的一門妙法,乃天竺國古代高人所創的瑜伽秘術,因此書中所繪圖形,也是天竺僧人。


    紀寧嚐試著兼修了這門瑜伽秘術之後,煉化朱蛤火毒、冰蠶寒毒的速度提升了數倍,同時他的體質也在冰火兩重天和《神足經》的共同作用下,也有了明顯的提升。


    時光匆匆,轉眼間元祐五年便已經到了年底。


    過年的時候,蘇星河將以前的八名弟子“琴顛”康廣陵、“棋魔”範百齡、“神醫”薛慕華等全都喚來了擂鼓山,一群人熱熱鬧鬧的過了一個年。


    新春伊始,紀寧便下了擂鼓山,不走不行,因為擂鼓山周圍成氣候的毒蟲,被聾啞門的弟子們用神木王鼎捕殺殆盡,已經滿足不了朱蛤與冰蠶的胃口,所以他也無法獲得足夠的火毒和寒毒修煉。


    紀寧先去了登封縣旁邊的少室山,將《易筋經》的原本扔在了少林寺的大門口後,便飄然離去。


    這一年裏,紀寧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他曾與蘇軾共遊西湖,也曾和石泰論道杏林,登龍虎山,訪上清派,過嶽陽樓,遊汴京城……


    祁連山中,有一座山峰終年被雲霧封鎖,遠望去若有如無,因此被稱為縹緲峰。


    縹緲峰上有一一座靈鷲宮,裏邊住著一位天山童姥,門下統率有三十六洞,七十二島,勢力龐大。


    “祁連”係匈奴語,匈奴唿天為“祁連”,祁連山即“天山”之意。因位於河西走廊之南,曆史上亦曾叫南山,還有雪山、白山等名稱。


    大宋元祐七年,正月二十三。


    紀寧來到了縹緲峰下,隻見白雪皚皚,四周寂靜無聲。


    他抬頭看了看隱藏在雲霧之中的山峰,腳下輕點,如同一股青煙向著山上飄去。


    縹緲峰上設有十八處天險,如斷魂崖、碎骨岩、百丈澗、仙愁門等等,但是紀寧輕功絕妙,過天險如平地,越走越高,身周白霧越濃,不到一個時辰,便已到了縹緲峰絕頂,雲霧之中,放眼都是鬆樹。


    隻見地下一條青石板鋪成的大道,每塊青石都是長約八尺,寬約三尺,甚是整齊,要鋪成這樣的大道,工程浩大之極,絕非崇尚隱逸清修的逍遙派所能辦得到的,想來定是前人所遺。


    這青石大道約有二裏來長,石道盡處,一座巨大的石堡巍然聳立,堡門左右各有一頭石雕的猛鷲,高達三丈有餘,尖喙巨爪,神駿非凡。


    這古堡形貌古樸,不知是何時所建,堡門大開,兩邊各站立著一排女子,神情肅穆。


    這些女子年紀或長或少,四十餘歲以至十七八歲的都有。


    每一排九名女子,身穿的衣裳顏色各不相同,紅黃青紫,五顏六色,唯一相同的是她們手中各執長劍,身披的鬥篷胸口處,也都繡著一頭黑鷲,神態猙獰。


    這時,一個蒼老的聲音響起,道:“何方高人,擅闖我靈鷲宮,報上名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周遊仙武世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紀一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紀一鳴並收藏周遊仙武世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