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子倫深以為然得點了點頭,於是繼續請教道:“白老師,那您說,如果我們是從某個時期將窮人和富人或者說將底層和特權階層區分開來,對立起來,應該是什麽時期?”
小白想了想後說道:“把群體進行分割對立這種事,自然是有鬼意識體層麵的參與。人們真正產生階級對立思想,應該是從資本論出來,徹底發生了對立。但是所謂造化之良能謂之神,造化之隱跡謂之鬼。
神為陽能主變,鬼為陰能主化。也就是說,受鬼的影響都是潛移默化的,就像溫水煮青蛙。
鬼對事物的影響都是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雖然從資本論出來後,人們才真正產生階級認知,開始使普通人和特權勢力之間發生對立,但這個種子肯定在很早時期就埋下了。
比方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鄧子倫思考著小白話裏的意思,不禁感歎,“所以也就是說,在很早的曆史時期,我們的老祖宗就給我們挖了個坑?”
小白笑著搖了搖頭,“這並不能說是我們的老祖宗給我們挖了坑。你忘了剛才我說的,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咱們跳出來看這個問題,在那個曆史時期來說,由於結束了分封製社會製度,以前由諸侯國的國君,宗室在天子的影響下,共同治理天下,變為了以一國之君,和本國的臣子們共同治理天下。
這就導致很多群體從一定程度上,交出了手中的權力和責任。按道理來說,這其實是放下重擔的一種解脫。
但是人畢竟是凡人,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權力和責任好放下,但生活習慣,和利益享受沒那麽容易放下。他們的生活方式肯定會因此而產生很大的變化,他們難以習慣這種變化。
所以就企圖複辟,同時,他們的觀點認知也發生了變化,在利欲熏心的影響下,他們會本能生出一個想法,既然我們的地位能夠被取代,那麽憑什麽被取代的是我們?於是他們派出他們的代言人,以平民身份立場,喊出了那句顛覆當時人們認知的口號。
因為用這樣一句口號,就可以達到煽動人心的效果,能把很多人團結到他們的立場隊伍當中。從而顛覆秦帝的王朝。最後隨著秦王朝的覆滅,人們就因此萌發了種子,這權勢,也是可以通過某種方式爭取來的。
畢竟在那之前,王侯將相,都是天子冊封的。而當時來說,人能被天子冊封官職爵位,都是對其能力的一種認可。但是秦王朝的崛起和覆滅,改變了人們對天子的認知和看法,也改變了對權勢的看法。
原來天子,也是可以以某種方式更換的。從此以後,天下徹底由天道模式,改為了人道模式。”
鄧子倫品味著小白話裏話外的意思,於是感歎道:“可是世道已經變成如此,我們又能做什麽呢?按您說的,經過了多少年,世間發展成這樣,豈是一朝一夕能夠扭轉迴來的。”
小白笑了,“話不是這麽說,要知道我們是神,神主變,鬼主化。量變引起質變是需要過程,但是質變扭轉是可以很快的。”
鄧子倫皺了皺眉,“道理是這麽個道理,可是怎麽變呢?”
小白看向鄧子倫,問道:“剛才我給大家講神造物和鬼造物的區別不知道你有沒有在旁邊聽到?”
鄧子倫點了點頭。
小白繼續解釋起來,“所謂神造物是一體成型,鬼造物是慢慢雕琢慢慢改變影響。神駕馭鬼,鬼反過來也能影響神,神擅長團結,鬼擅長分裂,神主生,鬼主殺,世界就是這樣在神的創造性,和鬼的毀滅性過程中變化的。
神生成各種事物的主體框架後,然後駕馭鬼再進行或是切割,或是分解,從各個局部微觀層麵進行更細致的完善。
世道之所以變成這樣,其實就是因為很多人,德不配位,以低等級段位的神,駕馭過多超過自身所能承載的事物所引起產生的變化。
所謂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鄧子倫忍不住說道:“上德不德這句話好像是道德經裏麵的內容,但是雷老大還沒給我們講到這裏。”
小白點了點頭後,給鄧子倫繼續解釋:“我們說,善是心智水平提升到一定高度後自然而然的結果。同樣,德也是這樣,是基於心智水平,能力,思想覺悟等綜合素質的一種體現。
上德不德是說,一個人的德行到了一定的水平,是不會被他所處的位置所束縛。也就是說,能力和責任並不綁定,並不掛鉤,放到任何位置,都能把他該做的事做好。履行好自己的責任,不會被其中帶來的利益所誘惑。
下德不失德,是說,而很多人的能力,思想覺悟和心智水平都是有限的,他們的能力使得他們隻能和責任進行綁定。他們無法勝任和完成超出他們能力範圍以及心智水平思想覺悟等範圍的事情。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在其位謀其政,他們隻是做他們該做的,做到到是應該的,做不到才是有問題的,所以說無德。
可以說,上德不德,上德之人,正因為不以德作為一種結果,所以他們做任何事,都能使得自己的能力得到了體現,也就是德溢出來了,他們不光了把事情完成,還能完成好。
而下德之人,把德當成一種結果,拿多少錢,幹多少事,僅僅能把事情完成。或者說即便他們有很強的責任心,想把事情做好,但是能力有限,所以他們的表現在他們的位置上體現不出來德。”
鄧子倫若有所思,畢竟小白講起來對於他來說,理解起來雖然能聽懂,但完全消化,還稍微有那麽點吃力。
許久之後,似乎有了些許領悟,“也就是說,人過於在乎結果,導致使事物發展偏離了一定的軌跡,受鬼層麵意識到影響也就越來越嚴重。”
小白點了點頭,“沒錯。這正是重點。在乎結果就會引發一種什麽情況?就像類似於道德綁架的事情,這種性質的現象普遍發生。一個人不管有沒有能力,都放在某個位置上,然後以責任強行綁架能力,告訴人們,你在這個位置上,就要具備這種能力素質。
但是能力素質,是要求不來的。可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就像所謂的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人們的認知水平被鬼影響,也不具備識人能力。總是會出現很多位置上擔任相關責任的個體,並不具備承擔該責任的能力。
或出於利益,或出於人情,在其位不謀其政之人比比皆是。盡管用了很多所謂的規則,或是潛規則,或是律法,禮俗等方式,企圖讓事物的發展能合乎人們期待的方向。
但是畢竟維持製度和規則的人也是人,於是最終的結果總是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而作為處於社會生態中的個體,盡管每個人,每個勢力都會怨天尤人,都會有各種吐槽,但是整體而言,還是最終表現出一種無力的結果。”
小白想了想後說道:“把群體進行分割對立這種事,自然是有鬼意識體層麵的參與。人們真正產生階級對立思想,應該是從資本論出來,徹底發生了對立。但是所謂造化之良能謂之神,造化之隱跡謂之鬼。
神為陽能主變,鬼為陰能主化。也就是說,受鬼的影響都是潛移默化的,就像溫水煮青蛙。
鬼對事物的影響都是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雖然從資本論出來後,人們才真正產生階級認知,開始使普通人和特權勢力之間發生對立,但這個種子肯定在很早時期就埋下了。
比方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鄧子倫思考著小白話裏的意思,不禁感歎,“所以也就是說,在很早的曆史時期,我們的老祖宗就給我們挖了個坑?”
小白笑著搖了搖頭,“這並不能說是我們的老祖宗給我們挖了坑。你忘了剛才我說的,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咱們跳出來看這個問題,在那個曆史時期來說,由於結束了分封製社會製度,以前由諸侯國的國君,宗室在天子的影響下,共同治理天下,變為了以一國之君,和本國的臣子們共同治理天下。
這就導致很多群體從一定程度上,交出了手中的權力和責任。按道理來說,這其實是放下重擔的一種解脫。
但是人畢竟是凡人,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權力和責任好放下,但生活習慣,和利益享受沒那麽容易放下。他們的生活方式肯定會因此而產生很大的變化,他們難以習慣這種變化。
所以就企圖複辟,同時,他們的觀點認知也發生了變化,在利欲熏心的影響下,他們會本能生出一個想法,既然我們的地位能夠被取代,那麽憑什麽被取代的是我們?於是他們派出他們的代言人,以平民身份立場,喊出了那句顛覆當時人們認知的口號。
因為用這樣一句口號,就可以達到煽動人心的效果,能把很多人團結到他們的立場隊伍當中。從而顛覆秦帝的王朝。最後隨著秦王朝的覆滅,人們就因此萌發了種子,這權勢,也是可以通過某種方式爭取來的。
畢竟在那之前,王侯將相,都是天子冊封的。而當時來說,人能被天子冊封官職爵位,都是對其能力的一種認可。但是秦王朝的崛起和覆滅,改變了人們對天子的認知和看法,也改變了對權勢的看法。
原來天子,也是可以以某種方式更換的。從此以後,天下徹底由天道模式,改為了人道模式。”
鄧子倫品味著小白話裏話外的意思,於是感歎道:“可是世道已經變成如此,我們又能做什麽呢?按您說的,經過了多少年,世間發展成這樣,豈是一朝一夕能夠扭轉迴來的。”
小白笑了,“話不是這麽說,要知道我們是神,神主變,鬼主化。量變引起質變是需要過程,但是質變扭轉是可以很快的。”
鄧子倫皺了皺眉,“道理是這麽個道理,可是怎麽變呢?”
小白看向鄧子倫,問道:“剛才我給大家講神造物和鬼造物的區別不知道你有沒有在旁邊聽到?”
鄧子倫點了點頭。
小白繼續解釋起來,“所謂神造物是一體成型,鬼造物是慢慢雕琢慢慢改變影響。神駕馭鬼,鬼反過來也能影響神,神擅長團結,鬼擅長分裂,神主生,鬼主殺,世界就是這樣在神的創造性,和鬼的毀滅性過程中變化的。
神生成各種事物的主體框架後,然後駕馭鬼再進行或是切割,或是分解,從各個局部微觀層麵進行更細致的完善。
世道之所以變成這樣,其實就是因為很多人,德不配位,以低等級段位的神,駕馭過多超過自身所能承載的事物所引起產生的變化。
所謂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鄧子倫忍不住說道:“上德不德這句話好像是道德經裏麵的內容,但是雷老大還沒給我們講到這裏。”
小白點了點頭後,給鄧子倫繼續解釋:“我們說,善是心智水平提升到一定高度後自然而然的結果。同樣,德也是這樣,是基於心智水平,能力,思想覺悟等綜合素質的一種體現。
上德不德是說,一個人的德行到了一定的水平,是不會被他所處的位置所束縛。也就是說,能力和責任並不綁定,並不掛鉤,放到任何位置,都能把他該做的事做好。履行好自己的責任,不會被其中帶來的利益所誘惑。
下德不失德,是說,而很多人的能力,思想覺悟和心智水平都是有限的,他們的能力使得他們隻能和責任進行綁定。他們無法勝任和完成超出他們能力範圍以及心智水平思想覺悟等範圍的事情。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在其位謀其政,他們隻是做他們該做的,做到到是應該的,做不到才是有問題的,所以說無德。
可以說,上德不德,上德之人,正因為不以德作為一種結果,所以他們做任何事,都能使得自己的能力得到了體現,也就是德溢出來了,他們不光了把事情完成,還能完成好。
而下德之人,把德當成一種結果,拿多少錢,幹多少事,僅僅能把事情完成。或者說即便他們有很強的責任心,想把事情做好,但是能力有限,所以他們的表現在他們的位置上體現不出來德。”
鄧子倫若有所思,畢竟小白講起來對於他來說,理解起來雖然能聽懂,但完全消化,還稍微有那麽點吃力。
許久之後,似乎有了些許領悟,“也就是說,人過於在乎結果,導致使事物發展偏離了一定的軌跡,受鬼層麵意識到影響也就越來越嚴重。”
小白點了點頭,“沒錯。這正是重點。在乎結果就會引發一種什麽情況?就像類似於道德綁架的事情,這種性質的現象普遍發生。一個人不管有沒有能力,都放在某個位置上,然後以責任強行綁架能力,告訴人們,你在這個位置上,就要具備這種能力素質。
但是能力素質,是要求不來的。可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就像所謂的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人們的認知水平被鬼影響,也不具備識人能力。總是會出現很多位置上擔任相關責任的個體,並不具備承擔該責任的能力。
或出於利益,或出於人情,在其位不謀其政之人比比皆是。盡管用了很多所謂的規則,或是潛規則,或是律法,禮俗等方式,企圖讓事物的發展能合乎人們期待的方向。
但是畢竟維持製度和規則的人也是人,於是最終的結果總是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而作為處於社會生態中的個體,盡管每個人,每個勢力都會怨天尤人,都會有各種吐槽,但是整體而言,還是最終表現出一種無力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