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守株待兔
快穿:成了綠茶炮灰女配 作者:程宛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挽然將他知道的都告知了他們,隻是對於裴瑜是如何活下來的,背後又有多少的勢力,這些東西他也不是很清楚。
周景安直直的盯著他,又問了一遍。
“當初,你不是死在戰場上了嗎?”
裴瑜挑眉,不滿的輕嘖兩聲:“你如今對我便是這個態度嗎?沒有一點尊重。”
周景安沉默不語,隻是看著他。
被他這樣盯著,裴瑜低頭輕笑一聲,似乎有些無奈。
他抬頭望了一眼天色,認真想了想說:“自然是老天眷顧。”
裴瑜轉頭看他,輕聲說:“老天可對我好的很呢。”
隨即快速的轉身上馬,手拉韁繩,掉轉馬頭,迴頭撂下一句:“看看老天這次會不會站在我這邊,再幫我一次。”
下一瞬便騎馬飛衝出去。
周景安早就預備他會騎馬逃跑,也利落的翻身上馬,一夾馬肚子就跟著追了上去。
封裕追出來時隻看見了兩匹快要消失在視線裏的馬,他來不及想別的,立馬騎上一匹馬打算追上去。
而當他剛剛抓住韁繩的時候,斜後方卻突然橫刺過來一柄利劍,封裕眉眼一凜,堪堪躲過。
他迴過身去,便看見後麵跟著的人。
封裕的眼裏沒有多大意外,甚至有種終於來了的放鬆。
他抬眼看著那個高大挺拔的身影,嘴角上揚,輕笑道:“寧愛卿,這是作何?”
-
時間撥迴到五月二十五這一日。
薑翎同周景安說了懷疑常威就是《寒山夜月圖》中畫的私通南詔的人之後,周景安又進宮了一趟,與封裕商議此事。
查了這麽長的時間,最後排除了大半,最後隻剩下安國公、寧國公、平陽侯和安遠伯還有嫌疑。
安遠伯嶽逸自從他的次子嶽惟卿鬧出金屋藏嬌的醜聞、又調離京城後,便老實了許多,一家人安安穩穩的過日子,倒也沒掀起別的什麽風浪。
周景安也派人查了他近期的蹤跡,十分正常,也沒見過什麽陌生的、奇怪的人,加之最近幾次動蕩之事發生時他都待在家裏,也都有人作證,所以基本可以排除他的嫌疑。
於是隻剩下安國公安槐軒、寧國公寧錫和平陽侯常威。
此次周景安進宮後,將一些猜測匯報給了封裕。
兩人商議下來,便不謀而合的決定采取最簡單的計策。
那就是——守株待兔。
溪苑雅集的事情,若是沒人來告知和邀請封裕的話,他是絕對不會到場的。
而為了實施刺殺的計劃,必須將封裕引誘出宮。
但不論常威是不是畫中之人,在這次的刺殺事件中扮演什麽角色,他是武將,不會參加詩會不說,也沒有理由和身份勸說皇上參加詩會,所以必定還有一人是他的幫兇。
那麽接下來封裕要做的,就是靜候這隻“兔子”的到來,看看是誰來請他去詩會,或是提起此次詩會。
兩天後,“兔子”來了。
安槐軒和寧錫在下朝後到紫宸殿請安,其中安槐軒便提出了這個溪苑雅集,寧錫便在一旁聽著,倒也沒說什麽其他的話。
隻是封裕當日並沒答應,隻是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卻又以公務繁忙為由拒絕了。
安槐軒性子溫吞,做事一絲不苟、謹小慎微,是個處處都小心謹慎之人,深諳為官之道,在朝這麽多年,從來都是步步小心,句句謹慎,從未行差踏錯一步,所以才得以承襲爵位,位居一品文臣之職。
所以在封裕拒絕了之後,雖然麵露可惜,卻也並未深追,隻與寧錫退下了。
事情的轉機發生在這一天的第二日。
封裕忙完政務去給太後娘娘請安時,卻聽到太後提起了這個詩會,勸他要注意身體,在忙朝政的時候也別太過苛待自己的身子。
“母後是如何得知此事的?竟也勸兒臣出宮玩樂?”封裕低眸,故作平靜的玩笑道。
太後輕哼:“哀家還不是為了你的身子著想,若不是晨間寧國公他們幾個老臣來給哀家請安,提起這事,哀家才恍然發覺皇帝已忙碌多日不曾歇息了。”
封裕的手指在檀木桌上輕輕敲著,輕笑著說那便去詩會看看,也當做散散心。
待從太後處出來後,便找了人來仔細問話。
當日是寧國公、齊國公以及其他幾個伯爵一同前來給太後娘娘請安,期間是寧錫無意中提到了此事,其餘人便也接了茬,說什麽皇上勞累等等恭維的話。
由此,這隻“兔子”便已揭開了廬山真麵目。
-
封裕握了握佩刀,看向一襲青衫的寧錫。
“寧國公是何時叛國的?朕竟然絲毫沒有察覺。”
寧錫坐於馬上,還是那樣一副儒雅書生的模樣,此時手持佩劍,上麵光亮如新,還未沾染一滴鮮血。
身姿高大,挺拔如鬆,真是一位意氣風發、不減當年的儒將是也。
他緩緩一笑,與朝堂之上那副溫雅淡然的麵孔別無二致。
“臣一直忠於大乾,皇上莫要冤枉了臣。”
封裕輕嗤一聲,“到現在就別再裝傻了。”
此時城門的方向忽然傳來一聲長長的竹笛聲,封裕一怔,立即掉轉馬頭,不再看他,直接揚鞭飛馳起來。
那是周景安發出的暗號,他應該是去追裴瑜了,他得去看著,否則害怕出什麽意外。
他騎著馬奮蹄揚鞭,寧錫也不甘落後,立馬追了上去。
而同樣聽到竹笛暗號聲的葉鬆等人,也都從纏鬥中抽身而去,騎上馬快速趕往城門的方向。
此時的天空已然烏雲密布,周家的火已然滅的差不多了,頭頂上漸漸凝聚起成團的黑雲,氣氛十分壓抑。
風雨欲來,隻待陰雲凝聚到一定程度,便可降下傾盆大雨,雷鳴閃電。
周景安直直的盯著他,又問了一遍。
“當初,你不是死在戰場上了嗎?”
裴瑜挑眉,不滿的輕嘖兩聲:“你如今對我便是這個態度嗎?沒有一點尊重。”
周景安沉默不語,隻是看著他。
被他這樣盯著,裴瑜低頭輕笑一聲,似乎有些無奈。
他抬頭望了一眼天色,認真想了想說:“自然是老天眷顧。”
裴瑜轉頭看他,輕聲說:“老天可對我好的很呢。”
隨即快速的轉身上馬,手拉韁繩,掉轉馬頭,迴頭撂下一句:“看看老天這次會不會站在我這邊,再幫我一次。”
下一瞬便騎馬飛衝出去。
周景安早就預備他會騎馬逃跑,也利落的翻身上馬,一夾馬肚子就跟著追了上去。
封裕追出來時隻看見了兩匹快要消失在視線裏的馬,他來不及想別的,立馬騎上一匹馬打算追上去。
而當他剛剛抓住韁繩的時候,斜後方卻突然橫刺過來一柄利劍,封裕眉眼一凜,堪堪躲過。
他迴過身去,便看見後麵跟著的人。
封裕的眼裏沒有多大意外,甚至有種終於來了的放鬆。
他抬眼看著那個高大挺拔的身影,嘴角上揚,輕笑道:“寧愛卿,這是作何?”
-
時間撥迴到五月二十五這一日。
薑翎同周景安說了懷疑常威就是《寒山夜月圖》中畫的私通南詔的人之後,周景安又進宮了一趟,與封裕商議此事。
查了這麽長的時間,最後排除了大半,最後隻剩下安國公、寧國公、平陽侯和安遠伯還有嫌疑。
安遠伯嶽逸自從他的次子嶽惟卿鬧出金屋藏嬌的醜聞、又調離京城後,便老實了許多,一家人安安穩穩的過日子,倒也沒掀起別的什麽風浪。
周景安也派人查了他近期的蹤跡,十分正常,也沒見過什麽陌生的、奇怪的人,加之最近幾次動蕩之事發生時他都待在家裏,也都有人作證,所以基本可以排除他的嫌疑。
於是隻剩下安國公安槐軒、寧國公寧錫和平陽侯常威。
此次周景安進宮後,將一些猜測匯報給了封裕。
兩人商議下來,便不謀而合的決定采取最簡單的計策。
那就是——守株待兔。
溪苑雅集的事情,若是沒人來告知和邀請封裕的話,他是絕對不會到場的。
而為了實施刺殺的計劃,必須將封裕引誘出宮。
但不論常威是不是畫中之人,在這次的刺殺事件中扮演什麽角色,他是武將,不會參加詩會不說,也沒有理由和身份勸說皇上參加詩會,所以必定還有一人是他的幫兇。
那麽接下來封裕要做的,就是靜候這隻“兔子”的到來,看看是誰來請他去詩會,或是提起此次詩會。
兩天後,“兔子”來了。
安槐軒和寧錫在下朝後到紫宸殿請安,其中安槐軒便提出了這個溪苑雅集,寧錫便在一旁聽著,倒也沒說什麽其他的話。
隻是封裕當日並沒答應,隻是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卻又以公務繁忙為由拒絕了。
安槐軒性子溫吞,做事一絲不苟、謹小慎微,是個處處都小心謹慎之人,深諳為官之道,在朝這麽多年,從來都是步步小心,句句謹慎,從未行差踏錯一步,所以才得以承襲爵位,位居一品文臣之職。
所以在封裕拒絕了之後,雖然麵露可惜,卻也並未深追,隻與寧錫退下了。
事情的轉機發生在這一天的第二日。
封裕忙完政務去給太後娘娘請安時,卻聽到太後提起了這個詩會,勸他要注意身體,在忙朝政的時候也別太過苛待自己的身子。
“母後是如何得知此事的?竟也勸兒臣出宮玩樂?”封裕低眸,故作平靜的玩笑道。
太後輕哼:“哀家還不是為了你的身子著想,若不是晨間寧國公他們幾個老臣來給哀家請安,提起這事,哀家才恍然發覺皇帝已忙碌多日不曾歇息了。”
封裕的手指在檀木桌上輕輕敲著,輕笑著說那便去詩會看看,也當做散散心。
待從太後處出來後,便找了人來仔細問話。
當日是寧國公、齊國公以及其他幾個伯爵一同前來給太後娘娘請安,期間是寧錫無意中提到了此事,其餘人便也接了茬,說什麽皇上勞累等等恭維的話。
由此,這隻“兔子”便已揭開了廬山真麵目。
-
封裕握了握佩刀,看向一襲青衫的寧錫。
“寧國公是何時叛國的?朕竟然絲毫沒有察覺。”
寧錫坐於馬上,還是那樣一副儒雅書生的模樣,此時手持佩劍,上麵光亮如新,還未沾染一滴鮮血。
身姿高大,挺拔如鬆,真是一位意氣風發、不減當年的儒將是也。
他緩緩一笑,與朝堂之上那副溫雅淡然的麵孔別無二致。
“臣一直忠於大乾,皇上莫要冤枉了臣。”
封裕輕嗤一聲,“到現在就別再裝傻了。”
此時城門的方向忽然傳來一聲長長的竹笛聲,封裕一怔,立即掉轉馬頭,不再看他,直接揚鞭飛馳起來。
那是周景安發出的暗號,他應該是去追裴瑜了,他得去看著,否則害怕出什麽意外。
他騎著馬奮蹄揚鞭,寧錫也不甘落後,立馬追了上去。
而同樣聽到竹笛暗號聲的葉鬆等人,也都從纏鬥中抽身而去,騎上馬快速趕往城門的方向。
此時的天空已然烏雲密布,周家的火已然滅的差不多了,頭頂上漸漸凝聚起成團的黑雲,氣氛十分壓抑。
風雨欲來,隻待陰雲凝聚到一定程度,便可降下傾盆大雨,雷鳴閃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