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元宵佳節,揚州城都會解除平日裏禁止燃放煙花的這項禁製。於是在元宵這一晚,即便夜空了無星月,可卻在無數七彩煙花的綻放下,揚州城的上空依然亮如白晝。
家家戶戶,大門敞開,小孩子或結伴出門玩鬧,或在家中長輩的陪同下,手執長香,微蹲著身子,小心而又謹慎地去點燃地上的煙花爆竹。
大街小巷,張燈結彩。
其中,就有一對年輕的男女並肩而行。
男子年紀輕輕,也就二十來歲的樣子,一身青色文士長衫,青帶束發,腰間懸掛一塊翡翠玉佩,在玉佩的底部還有三寸長的流蘇,鮮豔欲滴。
男子身形修長,而且十分瘦弱,再配以他那文士的打扮,十分符合揚州人眼中的書香門第裏的士子書生。
正月十五,天氣還未真正轉暖,若是單以此裝束,在夜間即便是尋常練武人士還是會體感涼意,所幸,這位年輕的士子書生在出門前,還在青衫外披上了一件白色的狐裘。
一般而言,能披貂裘者,非富即貴。
而眼下這位年輕的士子書生,身披狐裘!
這狐裘卻要比貂裘更加珍貴,由此可見,這位書生的身份絕不會是尋常大戶人家的士子這麽簡單。
況且,這位書生腰間懸掛的翡翠玉佩,是兩條青色小蛇相互纏繞,並且首尾銜接,以小嘴含住對方的尾端,從而形成一個古怪的圓形狀。
暫且不說這枚玉佩的古怪之處,光是此玉的質地,晶瑩剔透,若是拿起來放在眼前,目光都能夠順著玉佩,從而見到夜空中正在綻放的七彩煙花。
該男子的長相算得上俊俏一說,再搭上他的這一身行頭,倒像是“文質彬彬”那麽迴事。
如果手上能再拿上一本書籍的話,那樣效果會更好。
若是放在那個以佩劍飲酒視為士子風流的大宋王朝,該男子的造型打扮,倒也能博得一小部分的閨中小姐的芳心。
而在該男子的身邊,則是並肩行走著一位稍矮他一個腦袋的女子,觀其稚氣未退的嬌嫩麵孔,估計著她的年齡應在二八之年,倒也正值妙齡。
女子長相一般,比起身邊的年輕男子,顏值卻是要遜色一些。
頭頂的三千青絲,由兩根粉帶紮束成兩條馬尾,比起身邊的男子,女子的衣裝倒也顯得普通許多。上身與下身穿得皆是絨毛厚重的襖衣,腳上穿得也是加絨的棉鞋,將她那具嬌小的身子,包裹的極為嚴實,看上去鼓鼓蕩蕩的,也沒穿單薄衣服時顯得那麽嬌小,卻接近了幾分小胖墩的身形。
坊間流傳著一句“不能被事物的表麵現象所迷糊”,這句話的意思,大概說的就是該女子穿襖衣與不穿襖衣時的身形差距吧。
不過即便如此,妙齡女子身邊的年輕士子,倒也沒因為女子的出身差了些,就心生嫌棄之感。反而他還主動與這位女子聊了些自己家鄉那邊的元宵節是如何如何的光景,與揚州城這裏的元宵節是如何如何的不一樣。
女子聽得很認真,滿臉的好奇。
年輕男子突然伸手摸了摸女子的小腦袋,笑著提議道:“若是冬吟喜歡,可以隨表兄迴渝州。”
本名詹冬吟的揚州城女孩,先是滿臉的欣喜神態,不過她很快就收斂了情緒,搖了搖頭,低聲說道:“我就不去渝州了,過了元宵,再過一旬左右就是驚蟄了,家裏還有很多農活要幹呢,爺爺奶奶年紀大了,需要我幫忙的地方可多了。”
男子漠然。
不過他很快就擠出笑臉,再次摸了摸女孩的腦袋,柔聲說道:“沒事的呢,冬吟明天就隨表兄迴渝州,然後在渝州玩夠了半旬再迴來。爺爺奶奶那邊,我替你去說,不礙事的。”
詹冬吟見男子堅持,她就隻能是點頭同意了。
況且,她也的確是心動了。她長這麽大,從未離開過揚州城,大多就是在城外的野地或是山上,挖過一些野菜和采過一些山野蘑菇。更遠的地方,她就沒去過了,更別提是離開揚州,前往渝州了。
雖然揚州與渝州是相鄰的兩個州界,但是揚州城與渝州城卻是相隔甚遠。即便是坐著馬車勻速前行,也需要幾天的時間。若是騎馬的話,那基本上快馬加鞭,一天的時間就差不多了。
男子見女孩點頭同意了,他也暗自鬆了口氣。
他的名字叫做屈墨臣,是渝州人士,家就住在渝州城。
屈家是渝州城的名門,家中曆代為官,唯獨到了屈墨臣的父親這一輩,才算是管道中落了。
曾祖父在朝為官,是從三品的文官。
而他祖父在朝為官的時候,是正四品的官員。
到了他爺爺這一輩,竟是做到了正三品的位置。
可到了他爹這一輩,屈家三代的文運,才算是徹底耗盡了。
他爹做到了叢二品的大官,當年他爺爺就笑言他爹能如此成就,大概是花光了屈家積蓄的所有文運。果不其然,就在他爹為官第十年的時候,因中飽私囊的罪責,被打入了皇宮的天牢。
而受到他爹牽連的,還有表妹詹冬吟的父親。
後來,屈墨臣的父親與詹冬吟的父親被斬首示眾。詹冬吟的娘親,又因思念過度,而病死在了床上。唯獨留下幼小的女兒與爺爺奶奶二位老人相依為命。
屈墨臣從小就天資聰穎,更是從五歲起,就閱讀了許多書本。作為一個讀書人,書本上的內容讀的多了,對對錯之分也看得比較透徹。
對於詹冬吟的父親身死,屈墨臣將這一切的罪過都怪在了屈家的頭上。所以他每次來看詹冬吟這個丫頭的時候,屈墨臣的心中其實一直是心懷愧疚的。
詹冬吟之所以父母早亡,而且生活窮苦,與他屈家脫不開關係。
在他們的父親被秋後處決之後,屈墨臣的爺爺就曾對詹冬吟的一家做出了相應的補償。金銀錢財給的也不在少數,隻不過詹冬吟的母親,以及她的爺爺奶奶都沒有收下。而且詹冬吟的母親一直認為,她的丈夫,不可能是貪贓枉法之輩,她還說這件事一定另有隱情,是被冤枉的。
可這又能怎麽樣呢?
屈墨臣的父親,又何嚐不是被冤枉的呢?
就以屈家世代為官清廉的品行擺在那裏,屈墨臣的父親照樣還不是被砍頭了嗎?
隻不過朝他那邊網開一麵,說是看在屈家世代忠良,且清廉的份上就不做滿門錢財珍品都充公的事宜了。而是隻尋出了被屈墨臣父親與詹冬吟的父親所貪贓的金額部上交給朝廷即可。
即便如此,屈家這些年在屈墨臣的母親——許氏的經營下,還有別處的收入。
許氏的娘家,本就是富賈,自當她嫁入屈家之後,陪嫁的嫁妝屈家一個字都沒動過,屈墨臣的父親更是提議,許氏可以用娘家的嫁妝來做一筆生意。
許氏本就是富賈家中的千金,在做生意這方麵,倒是天賦異稟。
短短幾年下來,她就賺了個缽滿盆盈。
試想一下,屈家四代為官清廉,而且從未有過挪用公款,或者偷偷剝削民脂民膏,或是接受地方官員的賄賂錢財,可以說屈家沒人長膘的主要原因,是他們隻依靠當官來的那低微薪酬,實在是不夠買肉長膘的。
而且許氏賺來的錢財,也是隻進不出。
直至屈家當家的被斬首示眾,屈墨臣的爺爺也因為早就辭官,所以家中的重擔就落在了他的母親的肩上。
這些年,屈家的一切開銷,基本都是許氏這些年做生意攢下來的小錢。
屈家對詹家的補償,詹家永遠都是拒絕。
可屈墨臣對詹冬吟的好,詹冬吟的爺爺奶奶卻是並不拒絕。
所以一開始是屈墨臣的爺爺,示意屈墨臣每年都要拜會一下詹家這門遠房表親,可當屈墨臣第一眼見到詹冬吟這位可憐的小丫頭時,他就在心裏暗自決定,以後即便爺爺不再提起,他也會來揚城,陪一陪這位早年父母雙亡的可憐小女孩。
往年,屈墨臣都是正月初二啟程,乘坐馬車,到了正月初四的早上抵達揚州城,然後花一天的時間,在詹冬吟的陪同下,遊玩一天。第二天就動身返迴渝州。
不過今年與往常有些不太一樣,屈墨臣一直待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這一天,還沒離開揚州城。事實上,屈墨臣此次來到揚州城,除了過年走親戚之外,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
隻不過當他見到詹冬吟這位可憐的小女孩後,他就有點不舍得將那件事做完,所以他才一拖再拖,一直沒有離去揚州城。
今早,渝州那邊就用信鴿寄來了信件,他的爺爺在信中催促他趕緊迴家。需要好好準備準備來年開春的科舉試選。
原本屈墨臣是打算今早就與詹冬吟說明當年那件有關他父親那件冤案的事宜,可聽這丫頭說今晚揚州城可熱鬧了,希望屈墨臣能陪她一起去猜燈謎,多贏取一些獎品來。她還說,屈墨臣腹中藏有詩書三千萬,猜燈謎這種小把戲,一定難不倒他。
屈墨臣對詹冬吟拍的那個小馬屁是一點都不敢上心,畢竟她拍的馬屁也太沒水準了。不過當她見到詹冬吟那張懇求的表情時,就頓時心軟了。決定還是等晚上猜過了燈謎之後,再與她講明白那件事。
元宵節的習俗有很多,燃放爆竹煙花是其中一項,此外賞月也是一項,隻不過今年的元宵,揚州城的夜空未能見到月亮,比較掃興。還有元宵節吃元宵也是習俗之一。
屈墨臣走在詹冬吟的身側,腳步比起後者要稍稍慢上一拍,即便他已經不是第一次來揚州,可留在揚州城過元宵,今年倒還是第一次。所以他故意放慢一些腳步,好讓詹冬吟帶路。
白天的時候,詹冬吟說是要屈墨臣這位讀過書的帶她去猜燈謎,可以借機贏取一些獎品迴來。可真到了晚上,揚州城的街道上都掛滿了各色各樣的花燈,數不勝數。
詹冬吟領著屈墨臣來到了一堆人群外,他們兩人從人群的縫隙中擠了進去,來到人群的最外圍,他們見到了有幾十號人一起合作,身上披著一件長長的龍軀道具服,留下一人,手執木棍,不斷在空中滑動,誘使那條由幾十人組成的大龍,跟著男子手中的長棍在地上肆意舞動。
那根木棍不同於尋常木棍,在木棍的頂端,固定著一隻由藤條編織的球籠,在球籠之中,卻是燒著一顆比起成人腦袋都要大上一圈的火球。
說是龍隨棍舞,其實不然,應該是龍隨籠中火球舞動才對。
事後,屈墨臣還去問了下那些個出力隻為討個好名聲的大師傅們問了個問題,就問他們這場表演是否有名字,為首那位,就是先前手握木棍的男子,他隻是笑著很靦腆地說了三個字。
耍龍燈。
此外,在相鄰的另一條街上,屈墨臣還見到了大宋王朝那邊不可能會有的舞獅。
揚州城裏人比起舞獅二字,更喜歡稱唿耍獅子。
再往前走,屈墨臣就見到三四位男女小孩一起結伴,小手裏邊各自抓著一根繩子,而每次隨著這幾位小孩子的步子跑動,他們手中繩子拉扯的東西,也兀自動作了起來。
地麵上,隻見一隻隻由紙張剪裁成兔子形狀,並且用彩漆給紙剪的兔子上了色。這隻隻紙兔子之所以會動,還是因為在它們的底部裝上了四個輪子,使得即便是小孩子拉扯有滑輪的紙兔子,還是綽綽有餘的。
這種習俗被稱之為“拉兔子燈”。
屈墨臣對這兔子燈是比較感興趣的,在他們渝州,可是見不到兔子燈這種玩意兒的。
他先與其中一位小妹妹商討了一番,捧起地上的兔子燈仔細觀摩了一二,將兔子燈的結構記載腦中後,屈墨臣就與表妹一起繼續在街道上行走。
直至他們來到了一處空曠的廣場。
廣場上空,連串著許多跟紅繩,而在紅繩之上,更是掛著密密麻麻的花燈。
這些花燈與街邊的花燈又有些不同,這些花燈的燈麵上,寫滿了文字。
這些文字組成的句子,其實是一個謎題。
每一隻花燈上都有一道謎題,隻要按規則解開謎題者,皆可獲得一份不錯的小禮物。
況且,參加這種活動是不需要上交銅錢的,因為花燈上麵的謎題不簡單,想要答出來很難。
屈墨臣左看看右看看,倒是瞧見了一個較為簡單些的謎題。
花燈上的謎題是如此寫的:
白又方,嫩又香,能做菜,能煮湯,豆子是它爹和娘,它和爹娘不一樣。
這道題目十分簡單,屈墨臣隻是讀了上邊半句,就已經得到了答案。
他微微側過頭,看向身邊的女子,卻見她皺著一堆柳葉眉,露出了一臉懵逼的表情,屈墨臣就真有點哭笑不得的情緒了。
就在這時候,場間有道清雅的嗓音響起。
“這隻花燈的謎底,是豆腐。”
屈墨臣順著女子的聲音瞧去,隻見一位長相較為出眾的年輕女子,眼睛一眨不眨地注視著頭頂上方的那些盞花燈。
而在那名氣質看上去儒雅非凡的女子身邊,還分別站立著兩位姿容與身段皆為不俗的女子,除此之外,還有兩名年紀都還年輕的男子。
其中一名男子,身高兩米,魁梧雄壯,給人的感覺很不友善。
至於另一位男子,卻是生長的有點過分了。
光是看他的側臉,就覺著驚為天人了,若是看了正臉呢,那還不是仙女下凡啊?
屈墨臣默默地從該男子的側臉上移開目光,然後隨之向下移去,見到了該男子那平坦的胸脯後,這才有點惋惜地歎氣道:“他要是女人該多好。”
家家戶戶,大門敞開,小孩子或結伴出門玩鬧,或在家中長輩的陪同下,手執長香,微蹲著身子,小心而又謹慎地去點燃地上的煙花爆竹。
大街小巷,張燈結彩。
其中,就有一對年輕的男女並肩而行。
男子年紀輕輕,也就二十來歲的樣子,一身青色文士長衫,青帶束發,腰間懸掛一塊翡翠玉佩,在玉佩的底部還有三寸長的流蘇,鮮豔欲滴。
男子身形修長,而且十分瘦弱,再配以他那文士的打扮,十分符合揚州人眼中的書香門第裏的士子書生。
正月十五,天氣還未真正轉暖,若是單以此裝束,在夜間即便是尋常練武人士還是會體感涼意,所幸,這位年輕的士子書生在出門前,還在青衫外披上了一件白色的狐裘。
一般而言,能披貂裘者,非富即貴。
而眼下這位年輕的士子書生,身披狐裘!
這狐裘卻要比貂裘更加珍貴,由此可見,這位書生的身份絕不會是尋常大戶人家的士子這麽簡單。
況且,這位書生腰間懸掛的翡翠玉佩,是兩條青色小蛇相互纏繞,並且首尾銜接,以小嘴含住對方的尾端,從而形成一個古怪的圓形狀。
暫且不說這枚玉佩的古怪之處,光是此玉的質地,晶瑩剔透,若是拿起來放在眼前,目光都能夠順著玉佩,從而見到夜空中正在綻放的七彩煙花。
該男子的長相算得上俊俏一說,再搭上他的這一身行頭,倒像是“文質彬彬”那麽迴事。
如果手上能再拿上一本書籍的話,那樣效果會更好。
若是放在那個以佩劍飲酒視為士子風流的大宋王朝,該男子的造型打扮,倒也能博得一小部分的閨中小姐的芳心。
而在該男子的身邊,則是並肩行走著一位稍矮他一個腦袋的女子,觀其稚氣未退的嬌嫩麵孔,估計著她的年齡應在二八之年,倒也正值妙齡。
女子長相一般,比起身邊的年輕男子,顏值卻是要遜色一些。
頭頂的三千青絲,由兩根粉帶紮束成兩條馬尾,比起身邊的男子,女子的衣裝倒也顯得普通許多。上身與下身穿得皆是絨毛厚重的襖衣,腳上穿得也是加絨的棉鞋,將她那具嬌小的身子,包裹的極為嚴實,看上去鼓鼓蕩蕩的,也沒穿單薄衣服時顯得那麽嬌小,卻接近了幾分小胖墩的身形。
坊間流傳著一句“不能被事物的表麵現象所迷糊”,這句話的意思,大概說的就是該女子穿襖衣與不穿襖衣時的身形差距吧。
不過即便如此,妙齡女子身邊的年輕士子,倒也沒因為女子的出身差了些,就心生嫌棄之感。反而他還主動與這位女子聊了些自己家鄉那邊的元宵節是如何如何的光景,與揚州城這裏的元宵節是如何如何的不一樣。
女子聽得很認真,滿臉的好奇。
年輕男子突然伸手摸了摸女子的小腦袋,笑著提議道:“若是冬吟喜歡,可以隨表兄迴渝州。”
本名詹冬吟的揚州城女孩,先是滿臉的欣喜神態,不過她很快就收斂了情緒,搖了搖頭,低聲說道:“我就不去渝州了,過了元宵,再過一旬左右就是驚蟄了,家裏還有很多農活要幹呢,爺爺奶奶年紀大了,需要我幫忙的地方可多了。”
男子漠然。
不過他很快就擠出笑臉,再次摸了摸女孩的腦袋,柔聲說道:“沒事的呢,冬吟明天就隨表兄迴渝州,然後在渝州玩夠了半旬再迴來。爺爺奶奶那邊,我替你去說,不礙事的。”
詹冬吟見男子堅持,她就隻能是點頭同意了。
況且,她也的確是心動了。她長這麽大,從未離開過揚州城,大多就是在城外的野地或是山上,挖過一些野菜和采過一些山野蘑菇。更遠的地方,她就沒去過了,更別提是離開揚州,前往渝州了。
雖然揚州與渝州是相鄰的兩個州界,但是揚州城與渝州城卻是相隔甚遠。即便是坐著馬車勻速前行,也需要幾天的時間。若是騎馬的話,那基本上快馬加鞭,一天的時間就差不多了。
男子見女孩點頭同意了,他也暗自鬆了口氣。
他的名字叫做屈墨臣,是渝州人士,家就住在渝州城。
屈家是渝州城的名門,家中曆代為官,唯獨到了屈墨臣的父親這一輩,才算是管道中落了。
曾祖父在朝為官,是從三品的文官。
而他祖父在朝為官的時候,是正四品的官員。
到了他爺爺這一輩,竟是做到了正三品的位置。
可到了他爹這一輩,屈家三代的文運,才算是徹底耗盡了。
他爹做到了叢二品的大官,當年他爺爺就笑言他爹能如此成就,大概是花光了屈家積蓄的所有文運。果不其然,就在他爹為官第十年的時候,因中飽私囊的罪責,被打入了皇宮的天牢。
而受到他爹牽連的,還有表妹詹冬吟的父親。
後來,屈墨臣的父親與詹冬吟的父親被斬首示眾。詹冬吟的娘親,又因思念過度,而病死在了床上。唯獨留下幼小的女兒與爺爺奶奶二位老人相依為命。
屈墨臣從小就天資聰穎,更是從五歲起,就閱讀了許多書本。作為一個讀書人,書本上的內容讀的多了,對對錯之分也看得比較透徹。
對於詹冬吟的父親身死,屈墨臣將這一切的罪過都怪在了屈家的頭上。所以他每次來看詹冬吟這個丫頭的時候,屈墨臣的心中其實一直是心懷愧疚的。
詹冬吟之所以父母早亡,而且生活窮苦,與他屈家脫不開關係。
在他們的父親被秋後處決之後,屈墨臣的爺爺就曾對詹冬吟的一家做出了相應的補償。金銀錢財給的也不在少數,隻不過詹冬吟的母親,以及她的爺爺奶奶都沒有收下。而且詹冬吟的母親一直認為,她的丈夫,不可能是貪贓枉法之輩,她還說這件事一定另有隱情,是被冤枉的。
可這又能怎麽樣呢?
屈墨臣的父親,又何嚐不是被冤枉的呢?
就以屈家世代為官清廉的品行擺在那裏,屈墨臣的父親照樣還不是被砍頭了嗎?
隻不過朝他那邊網開一麵,說是看在屈家世代忠良,且清廉的份上就不做滿門錢財珍品都充公的事宜了。而是隻尋出了被屈墨臣父親與詹冬吟的父親所貪贓的金額部上交給朝廷即可。
即便如此,屈家這些年在屈墨臣的母親——許氏的經營下,還有別處的收入。
許氏的娘家,本就是富賈,自當她嫁入屈家之後,陪嫁的嫁妝屈家一個字都沒動過,屈墨臣的父親更是提議,許氏可以用娘家的嫁妝來做一筆生意。
許氏本就是富賈家中的千金,在做生意這方麵,倒是天賦異稟。
短短幾年下來,她就賺了個缽滿盆盈。
試想一下,屈家四代為官清廉,而且從未有過挪用公款,或者偷偷剝削民脂民膏,或是接受地方官員的賄賂錢財,可以說屈家沒人長膘的主要原因,是他們隻依靠當官來的那低微薪酬,實在是不夠買肉長膘的。
而且許氏賺來的錢財,也是隻進不出。
直至屈家當家的被斬首示眾,屈墨臣的爺爺也因為早就辭官,所以家中的重擔就落在了他的母親的肩上。
這些年,屈家的一切開銷,基本都是許氏這些年做生意攢下來的小錢。
屈家對詹家的補償,詹家永遠都是拒絕。
可屈墨臣對詹冬吟的好,詹冬吟的爺爺奶奶卻是並不拒絕。
所以一開始是屈墨臣的爺爺,示意屈墨臣每年都要拜會一下詹家這門遠房表親,可當屈墨臣第一眼見到詹冬吟這位可憐的小丫頭時,他就在心裏暗自決定,以後即便爺爺不再提起,他也會來揚城,陪一陪這位早年父母雙亡的可憐小女孩。
往年,屈墨臣都是正月初二啟程,乘坐馬車,到了正月初四的早上抵達揚州城,然後花一天的時間,在詹冬吟的陪同下,遊玩一天。第二天就動身返迴渝州。
不過今年與往常有些不太一樣,屈墨臣一直待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這一天,還沒離開揚州城。事實上,屈墨臣此次來到揚州城,除了過年走親戚之外,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
隻不過當他見到詹冬吟這位可憐的小女孩後,他就有點不舍得將那件事做完,所以他才一拖再拖,一直沒有離去揚州城。
今早,渝州那邊就用信鴿寄來了信件,他的爺爺在信中催促他趕緊迴家。需要好好準備準備來年開春的科舉試選。
原本屈墨臣是打算今早就與詹冬吟說明當年那件有關他父親那件冤案的事宜,可聽這丫頭說今晚揚州城可熱鬧了,希望屈墨臣能陪她一起去猜燈謎,多贏取一些獎品來。她還說,屈墨臣腹中藏有詩書三千萬,猜燈謎這種小把戲,一定難不倒他。
屈墨臣對詹冬吟拍的那個小馬屁是一點都不敢上心,畢竟她拍的馬屁也太沒水準了。不過當她見到詹冬吟那張懇求的表情時,就頓時心軟了。決定還是等晚上猜過了燈謎之後,再與她講明白那件事。
元宵節的習俗有很多,燃放爆竹煙花是其中一項,此外賞月也是一項,隻不過今年的元宵,揚州城的夜空未能見到月亮,比較掃興。還有元宵節吃元宵也是習俗之一。
屈墨臣走在詹冬吟的身側,腳步比起後者要稍稍慢上一拍,即便他已經不是第一次來揚州,可留在揚州城過元宵,今年倒還是第一次。所以他故意放慢一些腳步,好讓詹冬吟帶路。
白天的時候,詹冬吟說是要屈墨臣這位讀過書的帶她去猜燈謎,可以借機贏取一些獎品迴來。可真到了晚上,揚州城的街道上都掛滿了各色各樣的花燈,數不勝數。
詹冬吟領著屈墨臣來到了一堆人群外,他們兩人從人群的縫隙中擠了進去,來到人群的最外圍,他們見到了有幾十號人一起合作,身上披著一件長長的龍軀道具服,留下一人,手執木棍,不斷在空中滑動,誘使那條由幾十人組成的大龍,跟著男子手中的長棍在地上肆意舞動。
那根木棍不同於尋常木棍,在木棍的頂端,固定著一隻由藤條編織的球籠,在球籠之中,卻是燒著一顆比起成人腦袋都要大上一圈的火球。
說是龍隨棍舞,其實不然,應該是龍隨籠中火球舞動才對。
事後,屈墨臣還去問了下那些個出力隻為討個好名聲的大師傅們問了個問題,就問他們這場表演是否有名字,為首那位,就是先前手握木棍的男子,他隻是笑著很靦腆地說了三個字。
耍龍燈。
此外,在相鄰的另一條街上,屈墨臣還見到了大宋王朝那邊不可能會有的舞獅。
揚州城裏人比起舞獅二字,更喜歡稱唿耍獅子。
再往前走,屈墨臣就見到三四位男女小孩一起結伴,小手裏邊各自抓著一根繩子,而每次隨著這幾位小孩子的步子跑動,他們手中繩子拉扯的東西,也兀自動作了起來。
地麵上,隻見一隻隻由紙張剪裁成兔子形狀,並且用彩漆給紙剪的兔子上了色。這隻隻紙兔子之所以會動,還是因為在它們的底部裝上了四個輪子,使得即便是小孩子拉扯有滑輪的紙兔子,還是綽綽有餘的。
這種習俗被稱之為“拉兔子燈”。
屈墨臣對這兔子燈是比較感興趣的,在他們渝州,可是見不到兔子燈這種玩意兒的。
他先與其中一位小妹妹商討了一番,捧起地上的兔子燈仔細觀摩了一二,將兔子燈的結構記載腦中後,屈墨臣就與表妹一起繼續在街道上行走。
直至他們來到了一處空曠的廣場。
廣場上空,連串著許多跟紅繩,而在紅繩之上,更是掛著密密麻麻的花燈。
這些花燈與街邊的花燈又有些不同,這些花燈的燈麵上,寫滿了文字。
這些文字組成的句子,其實是一個謎題。
每一隻花燈上都有一道謎題,隻要按規則解開謎題者,皆可獲得一份不錯的小禮物。
況且,參加這種活動是不需要上交銅錢的,因為花燈上麵的謎題不簡單,想要答出來很難。
屈墨臣左看看右看看,倒是瞧見了一個較為簡單些的謎題。
花燈上的謎題是如此寫的:
白又方,嫩又香,能做菜,能煮湯,豆子是它爹和娘,它和爹娘不一樣。
這道題目十分簡單,屈墨臣隻是讀了上邊半句,就已經得到了答案。
他微微側過頭,看向身邊的女子,卻見她皺著一堆柳葉眉,露出了一臉懵逼的表情,屈墨臣就真有點哭笑不得的情緒了。
就在這時候,場間有道清雅的嗓音響起。
“這隻花燈的謎底,是豆腐。”
屈墨臣順著女子的聲音瞧去,隻見一位長相較為出眾的年輕女子,眼睛一眨不眨地注視著頭頂上方的那些盞花燈。
而在那名氣質看上去儒雅非凡的女子身邊,還分別站立著兩位姿容與身段皆為不俗的女子,除此之外,還有兩名年紀都還年輕的男子。
其中一名男子,身高兩米,魁梧雄壯,給人的感覺很不友善。
至於另一位男子,卻是生長的有點過分了。
光是看他的側臉,就覺著驚為天人了,若是看了正臉呢,那還不是仙女下凡啊?
屈墨臣默默地從該男子的側臉上移開目光,然後隨之向下移去,見到了該男子那平坦的胸脯後,這才有點惋惜地歎氣道:“他要是女人該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