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連下四城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作者:飄落的記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九月上旬。
王軌同幾位大佬齊至上善殿。
“陛下,賀若將軍東征大捷,可喜可賀啊……”
他們拿著軍中奏報,給小皇帝道喜來了。
臣賀若弼上奏陛下:
自六月中攜同東北四部,計六萬人馬東征,一路所向披靡,戰無不勝。
月餘,大軍攻克安市,建安兩城。
殲敵兩萬之眾,俘虜士卒五萬餘,百姓一萬餘戶。
平原王高陽成遣使求和,臣厲拒不受。
接下來,大軍將兵分兩路。
一路向南,直奔遼東半島南部的卑奢城(大連)。
一路向東,翻越千山,攻打烏骨城(丹東)。
“好!”
“賀若將軍不愧是大周猛將,快哉!”
小皇帝看完捷報,不禁叫了一聲好。
這是一個多月前的戰果了。
拿下前麵兩城,意味著大周完全掌控遼河平原。
高句麗覬覦遼西的陸路被徹底封鎖。
要是順利拿下卑奢城,烏骨城。
高句麗在遼東的勢力就隻剩國內城和丸都城這兩座舊都城池了。
離把高句麗趕到鴨綠江以南的戰略目標又近了一步。
“魏晉以來,中原便與高句麗角逐遼東,雖有所收獲,但對方亦沒傷筋動骨……”
“如今,陛下步步為營,無疑釜底抽薪,著實高明啊。”
“高句麗若是退到鴨綠江以南,想要再返遼東,那就難上加難了。”
韋孝寬,李穆和尉遲迥三位老將,春風得意。
看著大周疆域圖,指點江山,好不快哉!
盡管不是他們自己上戰場。
但看到在小皇帝的謀劃下,收複中原故土,也是老懷甚慰,開心不已。
“陛下,遼東再下兩城,繼續移民麽?”
顏之儀也沒想到,移民定居,步步推進的策略能發揮出這麽大的威力。
行軍打仗,最怕勞師遠征。
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行軍和給養。
拋開這兩樣,單論戰力的話,中原軍隊就沒有怕的對手。
既然如此。
那就不勞師遠征,直接把大本營挪到你家門口。
另外,宇文衍心裏根本就沒有羈縻統治的想法。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僅僅臣服,納貢,然後高枕無憂地做土皇帝。
等到主人家打盹,或是身子骨弱些,就跳起來反咬一口。
在宇文衍這裏。
不好意思,沒有的事,此路不通!
什麽?
不服?
不服可以,勇氣可嘉,那就打到你服!
國與國之間的關係,說白了就是看誰的拳頭硬。
自古以來,強國發展壯大,弱國被吞並。
隻有實力相當,誰也奈何不了誰,或是有戰略需要的時候,才有可能坐下來談。
否則。
談什麽談,把你滅了不就清靜了麽?
“當然,以每座城池五萬百姓的標準繼續移民過去!”
宇文衍要把中原種地的本事,帶到華夏人所能到達的任何一個地方。
陛下,所有俘虜還像之前一樣安排麽?”
王軌作為兵部尚書,一直與遼東大軍保持信息的通暢。
雖然兵部對各地府兵隻有日常管理權,沒有戰時指揮權。
但後勤補給,戰備供需,處理戰後諸多事宜等,是由兵部出麵執行的。
“沒錯!”
之前的安排就是:
刺頭全部充當役力,送往煤窯,礦山等地。
而後挑選一部分認同大周的士卒補充到邊軍之中。
其他的全部劃為自耕農,分散安排到中原各地定居。
“陛下宅心仁厚,是他們的福份!”
義國公樂運對於小皇帝這樣的安排很是滿意。
要知道,很多時候,戰爭過後,殺俘,屠城並不是什麽新鮮事。
小皇帝也不是什麽菩薩心腸。
戰爭當中,為了勝利,那肯定是殺無赦。
對於那些狂熱的戰爭分子,必須以暴製暴,殺一儆百。
至於繳械投降的那些,當然要加以利用。
勞動力可是十分寶貴的,在一定程度上說,俘虜也是財物。
遼東,烏骨城!
賀若弼親率一路大軍,於幾日前破城。
炸藥包加震天雷,直接把一萬守軍炸懵了。
根本就無法理解,大周軍隊是如何弄出如此浩大的聲勢。
眼見敗局已定,大部分選擇棄械投降。
也有一小撮頑固分子,拚死突圍,奪門而去,向南直奔鴨綠江。
被賀若弼派出的陌刀隊一路窮追不舍。
眼看就要到江邊,隻剩數百輕騎恁是沒有跑過大周鐵騎。
被團團包圍起來。
釘上蹄鐵的戰馬,不論腳力還是速度都要強上幾分。
“馬革裹屍,舍身成仁,為平原王盡忠,兄弟們,拚了……”
高句麗小統領見勢不妙,臨死前還要冠冕堂皇說上幾句。
“拚你妹呀,傻叉玩意……”
陌刀隊的軍士不屑地高聲罵道。
一個來迴衝鋒,刀光血影閃爍,血染鴨綠江畔。
殘陽下。
綠草間。
分外妖嬈!
“將軍,高句麗人這迴學乖了,城內糧食、財物少之又少,連百姓都撤走了……”
記事打開烏骨城府庫,略顯失望地說。
“平原王求饒不成,肯定把值錢的東西先行搬走了。”
“陛下不會少了兄弟們賞賜的……”
賀若弼瞥了一眼裏麵,卻是不以為意。
“王爺,沒讓您上戰場,不記恨末將吧!”
賀若弼說完,湊到記事身邊,嘿嘿一笑,低聲問了一句。
“將軍,瞧你說的,我就是一名記事,非特殊情況,本就不應上戰場。”
說話的正是曹王宇文允。
他來到營州之後,謹遵小皇帝之言,好好做一名記事。
其王爺身份隻有賀若弼一人知曉。
雖然很想上陣殺敵,但也不至於因這個記恨他。
戰爭結束。
當下正是東北秋收時節。
賀若弼沒有貪功冒進,暫且放過丸都城和國內城。
此次作戰,四個少數民族部落兩萬人馬也沒有摸洋工湊數。
但軍事素養比起大周軍隊還是有很大的差距,最終傷亡過半。
這還是賀若弼沒有讓們打先鋒,要不然能剩數百人就算不錯了。
四部統領自然看在眼裏,對這個大周將軍心存感激。
給他們分了一些戰馬和俘虜,讓其率眾返迴各自部落。
此次聯合軍事行動大獲全勝。
另一路大軍。
統兵的將軍正是遼東三千遊擊隊的統領成道昂。
他是當初陰壽掃滅遼西高寶寧殘部,迴師幽州時留下的將領。
這幾年間,三千人馬折損上千。
為收複遼東立下汗馬功勞。
攻下建安城後,他帶著舊部和兩萬大軍,沿著海岸線一路向南。
氣勢洶洶地殺向遼東半島。
王軌同幾位大佬齊至上善殿。
“陛下,賀若將軍東征大捷,可喜可賀啊……”
他們拿著軍中奏報,給小皇帝道喜來了。
臣賀若弼上奏陛下:
自六月中攜同東北四部,計六萬人馬東征,一路所向披靡,戰無不勝。
月餘,大軍攻克安市,建安兩城。
殲敵兩萬之眾,俘虜士卒五萬餘,百姓一萬餘戶。
平原王高陽成遣使求和,臣厲拒不受。
接下來,大軍將兵分兩路。
一路向南,直奔遼東半島南部的卑奢城(大連)。
一路向東,翻越千山,攻打烏骨城(丹東)。
“好!”
“賀若將軍不愧是大周猛將,快哉!”
小皇帝看完捷報,不禁叫了一聲好。
這是一個多月前的戰果了。
拿下前麵兩城,意味著大周完全掌控遼河平原。
高句麗覬覦遼西的陸路被徹底封鎖。
要是順利拿下卑奢城,烏骨城。
高句麗在遼東的勢力就隻剩國內城和丸都城這兩座舊都城池了。
離把高句麗趕到鴨綠江以南的戰略目標又近了一步。
“魏晉以來,中原便與高句麗角逐遼東,雖有所收獲,但對方亦沒傷筋動骨……”
“如今,陛下步步為營,無疑釜底抽薪,著實高明啊。”
“高句麗若是退到鴨綠江以南,想要再返遼東,那就難上加難了。”
韋孝寬,李穆和尉遲迥三位老將,春風得意。
看著大周疆域圖,指點江山,好不快哉!
盡管不是他們自己上戰場。
但看到在小皇帝的謀劃下,收複中原故土,也是老懷甚慰,開心不已。
“陛下,遼東再下兩城,繼續移民麽?”
顏之儀也沒想到,移民定居,步步推進的策略能發揮出這麽大的威力。
行軍打仗,最怕勞師遠征。
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行軍和給養。
拋開這兩樣,單論戰力的話,中原軍隊就沒有怕的對手。
既然如此。
那就不勞師遠征,直接把大本營挪到你家門口。
另外,宇文衍心裏根本就沒有羈縻統治的想法。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僅僅臣服,納貢,然後高枕無憂地做土皇帝。
等到主人家打盹,或是身子骨弱些,就跳起來反咬一口。
在宇文衍這裏。
不好意思,沒有的事,此路不通!
什麽?
不服?
不服可以,勇氣可嘉,那就打到你服!
國與國之間的關係,說白了就是看誰的拳頭硬。
自古以來,強國發展壯大,弱國被吞並。
隻有實力相當,誰也奈何不了誰,或是有戰略需要的時候,才有可能坐下來談。
否則。
談什麽談,把你滅了不就清靜了麽?
“當然,以每座城池五萬百姓的標準繼續移民過去!”
宇文衍要把中原種地的本事,帶到華夏人所能到達的任何一個地方。
陛下,所有俘虜還像之前一樣安排麽?”
王軌作為兵部尚書,一直與遼東大軍保持信息的通暢。
雖然兵部對各地府兵隻有日常管理權,沒有戰時指揮權。
但後勤補給,戰備供需,處理戰後諸多事宜等,是由兵部出麵執行的。
“沒錯!”
之前的安排就是:
刺頭全部充當役力,送往煤窯,礦山等地。
而後挑選一部分認同大周的士卒補充到邊軍之中。
其他的全部劃為自耕農,分散安排到中原各地定居。
“陛下宅心仁厚,是他們的福份!”
義國公樂運對於小皇帝這樣的安排很是滿意。
要知道,很多時候,戰爭過後,殺俘,屠城並不是什麽新鮮事。
小皇帝也不是什麽菩薩心腸。
戰爭當中,為了勝利,那肯定是殺無赦。
對於那些狂熱的戰爭分子,必須以暴製暴,殺一儆百。
至於繳械投降的那些,當然要加以利用。
勞動力可是十分寶貴的,在一定程度上說,俘虜也是財物。
遼東,烏骨城!
賀若弼親率一路大軍,於幾日前破城。
炸藥包加震天雷,直接把一萬守軍炸懵了。
根本就無法理解,大周軍隊是如何弄出如此浩大的聲勢。
眼見敗局已定,大部分選擇棄械投降。
也有一小撮頑固分子,拚死突圍,奪門而去,向南直奔鴨綠江。
被賀若弼派出的陌刀隊一路窮追不舍。
眼看就要到江邊,隻剩數百輕騎恁是沒有跑過大周鐵騎。
被團團包圍起來。
釘上蹄鐵的戰馬,不論腳力還是速度都要強上幾分。
“馬革裹屍,舍身成仁,為平原王盡忠,兄弟們,拚了……”
高句麗小統領見勢不妙,臨死前還要冠冕堂皇說上幾句。
“拚你妹呀,傻叉玩意……”
陌刀隊的軍士不屑地高聲罵道。
一個來迴衝鋒,刀光血影閃爍,血染鴨綠江畔。
殘陽下。
綠草間。
分外妖嬈!
“將軍,高句麗人這迴學乖了,城內糧食、財物少之又少,連百姓都撤走了……”
記事打開烏骨城府庫,略顯失望地說。
“平原王求饒不成,肯定把值錢的東西先行搬走了。”
“陛下不會少了兄弟們賞賜的……”
賀若弼瞥了一眼裏麵,卻是不以為意。
“王爺,沒讓您上戰場,不記恨末將吧!”
賀若弼說完,湊到記事身邊,嘿嘿一笑,低聲問了一句。
“將軍,瞧你說的,我就是一名記事,非特殊情況,本就不應上戰場。”
說話的正是曹王宇文允。
他來到營州之後,謹遵小皇帝之言,好好做一名記事。
其王爺身份隻有賀若弼一人知曉。
雖然很想上陣殺敵,但也不至於因這個記恨他。
戰爭結束。
當下正是東北秋收時節。
賀若弼沒有貪功冒進,暫且放過丸都城和國內城。
此次作戰,四個少數民族部落兩萬人馬也沒有摸洋工湊數。
但軍事素養比起大周軍隊還是有很大的差距,最終傷亡過半。
這還是賀若弼沒有讓們打先鋒,要不然能剩數百人就算不錯了。
四部統領自然看在眼裏,對這個大周將軍心存感激。
給他們分了一些戰馬和俘虜,讓其率眾返迴各自部落。
此次聯合軍事行動大獲全勝。
另一路大軍。
統兵的將軍正是遼東三千遊擊隊的統領成道昂。
他是當初陰壽掃滅遼西高寶寧殘部,迴師幽州時留下的將領。
這幾年間,三千人馬折損上千。
為收複遼東立下汗馬功勞。
攻下建安城後,他帶著舊部和兩萬大軍,沿著海岸線一路向南。
氣勢洶洶地殺向遼東半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