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工部之事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作者:飄落的記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見小皇帝同意把小狼交給她撫養。
木蘭開心得像個孩子。
迫不及待地抱著銀月狼給太皇太後阿史那氏報喜去了。
宇文衍陪小皇後和弟弟妹妹玩了一會後,返迴上善殿。
“陛下,畢王來了!”
剛剛坐下,和壞鳥拌了幾句嘴,墨言上前稟報。
“臣參見陛下!”
“王叔免禮,坐吧!”
宇文衍倒了一杯茶,示意其入座。
“陛下,此次進宮,是要向您匯報一件事。”
“將作監的將作少匠何稠,曆經數年查閱古籍,苦心鑽研,終於將琉璃瓦的燒製工藝複原了……”
宇文賢說完,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這點小事,原本他不準備上報的。
但想到小皇帝交代過,要重視各種手工業方麵發明。
剛剛冶鑄作坊軍器組,又因製作弓弩受到了表彰。
何稠複原琉璃瓦燒製技術,也符合朝廷“鼓勵發明創造”的詔令。
就決定還是當麵奏報一下。
“當真?”
“那可是太好了!”
中原琉璃製作工藝失傳後,波斯的琉璃製品就成了奢侈品。
雖然琉璃瓦與琉璃製作工藝不盡相同,但卻有著大體相通的原理。
隻要進一步研究,一定能重新掌握琉璃的製作技術。
“你以奏章的形式上報,這種工藝複原,朝廷一樣要通報表彰,詔誥天下。”
“把這個冊子交給何稠,讓其好生琢磨,隻要做成此事,工部右侍郎就是他的……”
宇文衍從案桌上找出一個冊子,交給宇文賢。
這是他寫下關於玻璃的製作工藝。
有研發複原琉璃瓦的燒製經驗,相信對於玻璃的製作也能很好的理解。
“是,陛下!”
“臣一定配合他把這事做成功。”
宇文賢一聽,知道這個東西一定非同小可。
當下也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君臣二人就工部的相關事宜作了一番商議。
工部當下負責的最大工程當屬河套三城。
不過,有宇文愷這個工部左侍郎親自擔綱,宇文賢幾乎不用操什麽心。
書坊如今蓬勃發展,雕版印刷工藝日趨成熟。
在工部的主持下,分別在洛陽,鄴城,蜀地,荊州,揚州,遼西六處設點。
為大周文教事業發光發熱。
雕版印刷的出現,使得印刷用紙大增。
在一定的程度上促進了造紙業的發展。
當下最常用的是麻紙。
蜀地益州產的麻紙冠絕天下。
浣花溪邊,集中有上百家造紙作坊。
蜀紙是皇家貢品,也是朝廷公務專用紙。
如今“文淵閣”成了眾多大周學子心目中的聖地。
以前。
對於一般的讀書人,可以說是一書難求。
購書更不是普通人家所能承受得起的。
雕版印刷一下子實現了書籍的批量製作,大大降低了成本。
在“文淵閣”看到喜歡的書籍,就可購買一冊自己收藏。
古時文人藏書,就如後世收藏古董一般。
隻有經濟條件好,甚至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才玩得起。
有了書坊,每一本書籍都能大量出版。
就算經濟條件一般的讀書人,節省一些,也能收藏幾冊鍾愛的。
正因如此。
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學子湧向長安。
書坊給工部帶來了一項穩定的收入。
小皇帝早就規定了,盈利所得,一半上繳國庫。
剩下的由工部支配,但其中至少拿出一半分給創收的所有工匠。
之前的麻將和取暖鐵爐子給工部賺了不少錢。
兩者流傳開來後,這種沒有什麽技術含量的手工製作,很快就在民間普及了。
“對了,王叔,襄國(邢台)有個叫李春的工匠,善建石橋,你去把他招至工部……”
李春作為主持建造趙州橋的橋梁匠師,因此橋聞名後世。
但其在曆史上卻是聲名不顯,甚至在隋朝史書上也沒有留下什麽痕跡。
唐代張嘉貞《石橋銘序》記載:
趙郡洨河石橋,隋匠李春之跡也,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
要不是趙州橋屹立於洨河之上千餘年不倒。
李春這個名字也就掩埋在曆史長河中,不為後人所知了。
“臣遵命!”
畢王不知小皇帝是如何知道這個李春的。
既然是皇帝欽點,想必是有真才實學之人。
毫不猶豫地滿口應了下來。
宇文賢離開後。
心情愉悅的小皇帝一邊泡茶,一邊哼起了小曲“雙節棍”。
趙州橋全長五十多米,跨徑達三十七米,能夠使用千餘年不倒的石拱橋。
其建造工藝和工程質量可想而知。
當下大周需要修建的橋何止千座,哪怕數萬座也不嫌多。
要是所有石橋都建成趙州橋那般質量。
那就是妥妥的利國利民之壯舉。
不過。
當下趙州橋還沒有開建,先把李春弄到工部。
到時,由他組建一個專門建造石拱橋的團隊。
在朝廷的支持下,於江河之上建造一座座的石橋。
同時,研發更先進的造橋技術。
爭取能在更寬的江河上建造更大跨度的橋梁。
“陛下,吃個桃子,這是剛從卜齋養殖基地那處桃林摘來的……”
墨言從蘭蘭手中接過一個果盤,端到小皇帝近前。
宇文衍拿起一個,咬了一口。
桃子甜甜的,帶有一絲微酸。
“還不錯!”
“咦,還有這麽大個的石榴啊。”
除了桃子,他見果盤裏還有一個至少半斤重的石榴。
石榴原產地波斯。
據說是張騫出使西域時帶迴中原的。
“奴婢來剝。”
看到小皇帝要親自動手,竹竹拿起了石榴。
剝皮後,把一粒粒果肉掰散,放在碗裏,而後端到麵前。
小皇帝伸手抓了一把塞進嘴裏。
輕嚼後吸吮汁水,然後把殘渣吐掉。
石榴已經熟透了,很甜。
不過,也就嚐個味道,石榴吃起來還是太麻煩。
“朕不吃了,你們也嚐嚐。”
宇文衍示意王鷹,元氏兄弟還有李藥師吃些。
作為千牛衛大將軍,以及其下的龍武衛將軍和羽林衛將軍。
由他們全權負責皇帝的安全。
但他們三人並不是隨時侍奉左右。
不時需要有人視察外圍守衛情況及巡邏隊伍。
但會保證有一人隨時貼身護衛。
小李靖封為司衛下士,倒是一直跟在宇文衍身邊。
他們也沒客氣,拿著就吃了起來。
如今。
護衛皇宮和京城的千牛衛,門監衛都是他們訓練出的嫡係軍士。
可謂是內外齊心,銅牆鐵壁。
安全問題盡在掌握之中。
木蘭開心得像個孩子。
迫不及待地抱著銀月狼給太皇太後阿史那氏報喜去了。
宇文衍陪小皇後和弟弟妹妹玩了一會後,返迴上善殿。
“陛下,畢王來了!”
剛剛坐下,和壞鳥拌了幾句嘴,墨言上前稟報。
“臣參見陛下!”
“王叔免禮,坐吧!”
宇文衍倒了一杯茶,示意其入座。
“陛下,此次進宮,是要向您匯報一件事。”
“將作監的將作少匠何稠,曆經數年查閱古籍,苦心鑽研,終於將琉璃瓦的燒製工藝複原了……”
宇文賢說完,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這點小事,原本他不準備上報的。
但想到小皇帝交代過,要重視各種手工業方麵發明。
剛剛冶鑄作坊軍器組,又因製作弓弩受到了表彰。
何稠複原琉璃瓦燒製技術,也符合朝廷“鼓勵發明創造”的詔令。
就決定還是當麵奏報一下。
“當真?”
“那可是太好了!”
中原琉璃製作工藝失傳後,波斯的琉璃製品就成了奢侈品。
雖然琉璃瓦與琉璃製作工藝不盡相同,但卻有著大體相通的原理。
隻要進一步研究,一定能重新掌握琉璃的製作技術。
“你以奏章的形式上報,這種工藝複原,朝廷一樣要通報表彰,詔誥天下。”
“把這個冊子交給何稠,讓其好生琢磨,隻要做成此事,工部右侍郎就是他的……”
宇文衍從案桌上找出一個冊子,交給宇文賢。
這是他寫下關於玻璃的製作工藝。
有研發複原琉璃瓦的燒製經驗,相信對於玻璃的製作也能很好的理解。
“是,陛下!”
“臣一定配合他把這事做成功。”
宇文賢一聽,知道這個東西一定非同小可。
當下也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君臣二人就工部的相關事宜作了一番商議。
工部當下負責的最大工程當屬河套三城。
不過,有宇文愷這個工部左侍郎親自擔綱,宇文賢幾乎不用操什麽心。
書坊如今蓬勃發展,雕版印刷工藝日趨成熟。
在工部的主持下,分別在洛陽,鄴城,蜀地,荊州,揚州,遼西六處設點。
為大周文教事業發光發熱。
雕版印刷的出現,使得印刷用紙大增。
在一定的程度上促進了造紙業的發展。
當下最常用的是麻紙。
蜀地益州產的麻紙冠絕天下。
浣花溪邊,集中有上百家造紙作坊。
蜀紙是皇家貢品,也是朝廷公務專用紙。
如今“文淵閣”成了眾多大周學子心目中的聖地。
以前。
對於一般的讀書人,可以說是一書難求。
購書更不是普通人家所能承受得起的。
雕版印刷一下子實現了書籍的批量製作,大大降低了成本。
在“文淵閣”看到喜歡的書籍,就可購買一冊自己收藏。
古時文人藏書,就如後世收藏古董一般。
隻有經濟條件好,甚至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才玩得起。
有了書坊,每一本書籍都能大量出版。
就算經濟條件一般的讀書人,節省一些,也能收藏幾冊鍾愛的。
正因如此。
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學子湧向長安。
書坊給工部帶來了一項穩定的收入。
小皇帝早就規定了,盈利所得,一半上繳國庫。
剩下的由工部支配,但其中至少拿出一半分給創收的所有工匠。
之前的麻將和取暖鐵爐子給工部賺了不少錢。
兩者流傳開來後,這種沒有什麽技術含量的手工製作,很快就在民間普及了。
“對了,王叔,襄國(邢台)有個叫李春的工匠,善建石橋,你去把他招至工部……”
李春作為主持建造趙州橋的橋梁匠師,因此橋聞名後世。
但其在曆史上卻是聲名不顯,甚至在隋朝史書上也沒有留下什麽痕跡。
唐代張嘉貞《石橋銘序》記載:
趙郡洨河石橋,隋匠李春之跡也,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
要不是趙州橋屹立於洨河之上千餘年不倒。
李春這個名字也就掩埋在曆史長河中,不為後人所知了。
“臣遵命!”
畢王不知小皇帝是如何知道這個李春的。
既然是皇帝欽點,想必是有真才實學之人。
毫不猶豫地滿口應了下來。
宇文賢離開後。
心情愉悅的小皇帝一邊泡茶,一邊哼起了小曲“雙節棍”。
趙州橋全長五十多米,跨徑達三十七米,能夠使用千餘年不倒的石拱橋。
其建造工藝和工程質量可想而知。
當下大周需要修建的橋何止千座,哪怕數萬座也不嫌多。
要是所有石橋都建成趙州橋那般質量。
那就是妥妥的利國利民之壯舉。
不過。
當下趙州橋還沒有開建,先把李春弄到工部。
到時,由他組建一個專門建造石拱橋的團隊。
在朝廷的支持下,於江河之上建造一座座的石橋。
同時,研發更先進的造橋技術。
爭取能在更寬的江河上建造更大跨度的橋梁。
“陛下,吃個桃子,這是剛從卜齋養殖基地那處桃林摘來的……”
墨言從蘭蘭手中接過一個果盤,端到小皇帝近前。
宇文衍拿起一個,咬了一口。
桃子甜甜的,帶有一絲微酸。
“還不錯!”
“咦,還有這麽大個的石榴啊。”
除了桃子,他見果盤裏還有一個至少半斤重的石榴。
石榴原產地波斯。
據說是張騫出使西域時帶迴中原的。
“奴婢來剝。”
看到小皇帝要親自動手,竹竹拿起了石榴。
剝皮後,把一粒粒果肉掰散,放在碗裏,而後端到麵前。
小皇帝伸手抓了一把塞進嘴裏。
輕嚼後吸吮汁水,然後把殘渣吐掉。
石榴已經熟透了,很甜。
不過,也就嚐個味道,石榴吃起來還是太麻煩。
“朕不吃了,你們也嚐嚐。”
宇文衍示意王鷹,元氏兄弟還有李藥師吃些。
作為千牛衛大將軍,以及其下的龍武衛將軍和羽林衛將軍。
由他們全權負責皇帝的安全。
但他們三人並不是隨時侍奉左右。
不時需要有人視察外圍守衛情況及巡邏隊伍。
但會保證有一人隨時貼身護衛。
小李靖封為司衛下士,倒是一直跟在宇文衍身邊。
他們也沒客氣,拿著就吃了起來。
如今。
護衛皇宮和京城的千牛衛,門監衛都是他們訓練出的嫡係軍士。
可謂是內外齊心,銅牆鐵壁。
安全問題盡在掌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