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下詔求書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作者:飄落的記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五月。
朝廷下詔:
把五月初五端午節定為大周傳統節日。
從此。
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小年、大年這幾個重要的節日。
第一次以官方的形式確立了下來。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五節、天中節等。
起源於古老的星象文化,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
仲夏端午。
東方蒼龍七宿,飛升至正南中天。
即易經中所說的“飛龍在天”,是大吉大利之象。
端午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
後來。
人們包粽子、賽龍舟,紀念於這一天投江自盡的愛國詩人屈原。
隨著一係列中原漢族傳統節日成為官方節假日。
每個傳統節日都有休假,並舉行一些活動。
給朝野上下釋放明顯的信息。
皇帝將堅定地走漢學治天下的道路。
北周取代西魏後。
大力推行漢化政策,關隴貴族參與朝政。
那些頑固的鮮卑遺老,早就湮滅在了民族融合的浪潮當中。
因而。
當下大周貴族階層,已經有了大融合後的民族認同感。
這也是漢文化兼容並蓄,海納百川的強有力表現。
特別是小皇帝親政後。
重用韋孝寬這等元老漢臣,尊奉他為“三老”。
實行三省六部製後,更是提拔了大量的漢臣。
後來。
又下詔讓那些以前賜了鮮卑姓的漢人全部恢複漢姓。
這一係列的策令,都得到了漢人的大力支持和積極響應。
此時。
宇文衍正在工部設立的書坊參觀考察。
畢王宇文賢依照小皇帝的要求。
把書坊打造成了集校正、刻版、印刷、裝訂為一體的書籍出版機構。
從事人員已經達到大幾千人。
每一部書籍,由專門的小組負責,各盡其職,批量生產。
除了《齊民要術》、《大周律》、《蒙學算經》、《三字經》、《百家姓》這些宇文衍特意交待的書籍。
還有其他大量的典籍,也進入了書坊的出版書單當中。
看到一些竹簡,木犢古籍被印刷成冊,小皇帝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此舉對於古籍的保護和傳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陛下,雕版印刷是真的好啊……”
陪同的顏之儀手捧一冊剛裝訂好書籍,一邊翻看一邊欣喜地說道。
“是啊,我都聞到書香了。”
義國公樂運雙手摩挲著這些墨香飄逸的書冊,附和了一聲。
三位老臣更是像個好奇貓似的,這裏看看,那裏瞅瞅。
還不時地詢問一下正在操作的工匠。
眼中閃現的光芒也是越來越亮。
他們既是身經百戰的老將軍,同樣也是飽學之士。
深知書籍對於讀書人來說意味著什麽。
他們也知曉。
如此大量地印刷書籍,對於大周將產生多大的影響。
古人對於書籍的尊崇與愛惜是深入骨髓的。
除了口口相傳的知識傳承,能夠成為典籍流傳的都是字字誅璣的聖言。
每一句都蘊含了深奧的道理,可謂是一字千金。
一些極為珍貴的典籍,都在漫漫曆史長河中消失了,沒有流傳到後世。
這或多或少都與存世量太少有關。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便是敝帚自珍,不願意把收藏的孤本分享給他人。
……
“諸位愛卿,朕欲從民間求取書卷,不知道是否可行?”
迴到上善殿。
小皇帝親自泡茶,其他五人圍坐在茶台前。
“陛下,求書又不是捐書,應當是可行的……”
韋孝寬捋了捋灰白的長須,笑著說道。
“鄖國公之言有理!”
“迴陛下,對於獻書者,朝廷可以給予一定的錢財……”
五人自然清楚宇文衍求書是用來印刷。
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眾人商議後,由朝廷下詔,向全天下求取書卷。
獻書一卷。
視書籍珍稀程度而定,賞錢一到百貫。
朝廷不據為已有,隻是抄錄。
相信重賞之下必有書籍。
“諸位愛卿,府上要是有珍藏書籍可不能敝帚自珍哦……”
談完正事。
小皇帝再給他們續上香茶,打趣地說道。
“哈哈,那是當然,老臣迴去便讓人把府裏的典籍送到書坊去。”
“臣等也是!”
尉遲迥甕聲大笑,當即表示全力支持小皇帝。
其他人也紛紛附和。
大周統一北方後,長安成了政治文化中心。
眾多讀書人遊學至此。
在天子腳下求知進取,同時希望覓得一個出路。
出身寒門或是白身的讀書人,隻有依附於士家大族,才有可能走上官路。
京城就成了他們的求學聖地。
當然。
也有各州郡官宦、地主鄉紳的子弟來到京城。
希望能攀上高枝,平步青雲。
鑒於此種情況。
小皇帝召見了算術館、農學館、山川地理館的負責人。
讓他們每六天舉辦一次公開講學,同時招募相關人才。
讓更多的讀書人接觸新算術,參與農學、山川地理方麵的研究。
小皇帝想要昌導“知行合一”的學術之風。
而不是讓天下讀書人成為隻會照本宣科,咬文嚼字,紙上談兵的儒腐書生。
之前。
宇文衍詢問過算術館負責人甄族,當下可有天文學方麵的人才?
天文學和算術是緊密相連的。
曆史上。
有所成就的天文學家,在算術上的造詣肯定不會太差。
比如南朝的著名數學家祖衝之,他在天文學上也是成就斐然。
可惜他已經在82年前去世了。
宇文衍沒能與這位曆史上著名的算術、天文巨擘相遇。
甄族的父親,也就是編纂《五經算術》的甄鸞,在武帝時期就製定過相關的曆法。
出於農耕文明掌握四季變化的需要。
古人觀測天象製定曆法,用於指導農業生產。
因而,曆朝曆代對於天文曆法都極為重視。
小皇帝找天文學方麵的人才,主要是想讓他們研究鄭和下西洋時所用的航海定位之術。
那就是——浮水羅盤和過洋牽星術。
這是鄭和七次下西洋所用的定位導航技術。
浮水羅盤就是運用指南針確定南北方向。
過洋牽星術則是通過牽星板,觀察天上星鬥來確定海船往南或往北航行的距離。
有了這兩項技術。
才有可能在茫茫大海上實現遠洋航行。
楊素從長安返迴巴東永安縣後。
第一時間就把造船工匠送往揚州。
在揚州總管尉遲順的安排下,開始選址建造船塢,著手研製打造大海船。
當下。
南朝廣州港已經有大量的商船出海,進行海上貿易。
肯定也掌握了一定的航海定位技術。
但宇文衍很肯定。
其準確性必然不如浮水羅盤和過洋牽星術。
朝廷下詔:
把五月初五端午節定為大周傳統節日。
從此。
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小年、大年這幾個重要的節日。
第一次以官方的形式確立了下來。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五節、天中節等。
起源於古老的星象文化,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
仲夏端午。
東方蒼龍七宿,飛升至正南中天。
即易經中所說的“飛龍在天”,是大吉大利之象。
端午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
後來。
人們包粽子、賽龍舟,紀念於這一天投江自盡的愛國詩人屈原。
隨著一係列中原漢族傳統節日成為官方節假日。
每個傳統節日都有休假,並舉行一些活動。
給朝野上下釋放明顯的信息。
皇帝將堅定地走漢學治天下的道路。
北周取代西魏後。
大力推行漢化政策,關隴貴族參與朝政。
那些頑固的鮮卑遺老,早就湮滅在了民族融合的浪潮當中。
因而。
當下大周貴族階層,已經有了大融合後的民族認同感。
這也是漢文化兼容並蓄,海納百川的強有力表現。
特別是小皇帝親政後。
重用韋孝寬這等元老漢臣,尊奉他為“三老”。
實行三省六部製後,更是提拔了大量的漢臣。
後來。
又下詔讓那些以前賜了鮮卑姓的漢人全部恢複漢姓。
這一係列的策令,都得到了漢人的大力支持和積極響應。
此時。
宇文衍正在工部設立的書坊參觀考察。
畢王宇文賢依照小皇帝的要求。
把書坊打造成了集校正、刻版、印刷、裝訂為一體的書籍出版機構。
從事人員已經達到大幾千人。
每一部書籍,由專門的小組負責,各盡其職,批量生產。
除了《齊民要術》、《大周律》、《蒙學算經》、《三字經》、《百家姓》這些宇文衍特意交待的書籍。
還有其他大量的典籍,也進入了書坊的出版書單當中。
看到一些竹簡,木犢古籍被印刷成冊,小皇帝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此舉對於古籍的保護和傳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陛下,雕版印刷是真的好啊……”
陪同的顏之儀手捧一冊剛裝訂好書籍,一邊翻看一邊欣喜地說道。
“是啊,我都聞到書香了。”
義國公樂運雙手摩挲著這些墨香飄逸的書冊,附和了一聲。
三位老臣更是像個好奇貓似的,這裏看看,那裏瞅瞅。
還不時地詢問一下正在操作的工匠。
眼中閃現的光芒也是越來越亮。
他們既是身經百戰的老將軍,同樣也是飽學之士。
深知書籍對於讀書人來說意味著什麽。
他們也知曉。
如此大量地印刷書籍,對於大周將產生多大的影響。
古人對於書籍的尊崇與愛惜是深入骨髓的。
除了口口相傳的知識傳承,能夠成為典籍流傳的都是字字誅璣的聖言。
每一句都蘊含了深奧的道理,可謂是一字千金。
一些極為珍貴的典籍,都在漫漫曆史長河中消失了,沒有流傳到後世。
這或多或少都與存世量太少有關。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便是敝帚自珍,不願意把收藏的孤本分享給他人。
……
“諸位愛卿,朕欲從民間求取書卷,不知道是否可行?”
迴到上善殿。
小皇帝親自泡茶,其他五人圍坐在茶台前。
“陛下,求書又不是捐書,應當是可行的……”
韋孝寬捋了捋灰白的長須,笑著說道。
“鄖國公之言有理!”
“迴陛下,對於獻書者,朝廷可以給予一定的錢財……”
五人自然清楚宇文衍求書是用來印刷。
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眾人商議後,由朝廷下詔,向全天下求取書卷。
獻書一卷。
視書籍珍稀程度而定,賞錢一到百貫。
朝廷不據為已有,隻是抄錄。
相信重賞之下必有書籍。
“諸位愛卿,府上要是有珍藏書籍可不能敝帚自珍哦……”
談完正事。
小皇帝再給他們續上香茶,打趣地說道。
“哈哈,那是當然,老臣迴去便讓人把府裏的典籍送到書坊去。”
“臣等也是!”
尉遲迥甕聲大笑,當即表示全力支持小皇帝。
其他人也紛紛附和。
大周統一北方後,長安成了政治文化中心。
眾多讀書人遊學至此。
在天子腳下求知進取,同時希望覓得一個出路。
出身寒門或是白身的讀書人,隻有依附於士家大族,才有可能走上官路。
京城就成了他們的求學聖地。
當然。
也有各州郡官宦、地主鄉紳的子弟來到京城。
希望能攀上高枝,平步青雲。
鑒於此種情況。
小皇帝召見了算術館、農學館、山川地理館的負責人。
讓他們每六天舉辦一次公開講學,同時招募相關人才。
讓更多的讀書人接觸新算術,參與農學、山川地理方麵的研究。
小皇帝想要昌導“知行合一”的學術之風。
而不是讓天下讀書人成為隻會照本宣科,咬文嚼字,紙上談兵的儒腐書生。
之前。
宇文衍詢問過算術館負責人甄族,當下可有天文學方麵的人才?
天文學和算術是緊密相連的。
曆史上。
有所成就的天文學家,在算術上的造詣肯定不會太差。
比如南朝的著名數學家祖衝之,他在天文學上也是成就斐然。
可惜他已經在82年前去世了。
宇文衍沒能與這位曆史上著名的算術、天文巨擘相遇。
甄族的父親,也就是編纂《五經算術》的甄鸞,在武帝時期就製定過相關的曆法。
出於農耕文明掌握四季變化的需要。
古人觀測天象製定曆法,用於指導農業生產。
因而,曆朝曆代對於天文曆法都極為重視。
小皇帝找天文學方麵的人才,主要是想讓他們研究鄭和下西洋時所用的航海定位之術。
那就是——浮水羅盤和過洋牽星術。
這是鄭和七次下西洋所用的定位導航技術。
浮水羅盤就是運用指南針確定南北方向。
過洋牽星術則是通過牽星板,觀察天上星鬥來確定海船往南或往北航行的距離。
有了這兩項技術。
才有可能在茫茫大海上實現遠洋航行。
楊素從長安返迴巴東永安縣後。
第一時間就把造船工匠送往揚州。
在揚州總管尉遲順的安排下,開始選址建造船塢,著手研製打造大海船。
當下。
南朝廣州港已經有大量的商船出海,進行海上貿易。
肯定也掌握了一定的航海定位技術。
但宇文衍很肯定。
其準確性必然不如浮水羅盤和過洋牽星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