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周書陰符》
一個陰陽先生的真實記錄 作者:掌燈聽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唐墨筠拿出了一張明信片遞給了我。
我剛開始還納悶,可在看了明信片上的字以後,立刻認出了上麵的字跡跟我收到的那封包裹裏的恐嚇信字跡一模一樣。
“這是……”
“今年過年,表妹送我的賀卡。”
飛機馬上就要起飛,唐墨筠提醒我係好安全帶,然後把她表妹的信息告訴了我。
我這一聽,才知道原來唐墨筠的表妹,正是東海市首富李壽春的女兒。
而且,是李壽春和前妻生的。
聽到這話,我一下子明白了什麽。
之前我在給李浩的母親重新擇墳安葬時,就曾聽李家的一些親朋好友說,李壽春年輕的時候一貧如洗,是他的結發妻子一家幫他,才有了今天。
可李壽春在發跡後,終究還是拋棄了他的結發妻子,找了李浩的母親。
現在看來,整件事兜兜轉轉,最後又迴到了李家身上。
並且在得知給我寄包裹的人後,我可以確定上次給李浩母親的墓地做“天池泄水局”的幕後黑手,應該就是唐墨筠的表妹了。
看著那張散發著淡淡百合花香的明信片,我眉頭緊鎖,心中的感慨如潮水般翻湧。
我沒有因此而生氣,也不打算找唐墨筠的表妹追究此事。
我理解唐墨筠表妹的心情。
都說,冤冤相報何時了。
可像這種拋妻棄子的事情,真落到自己身上的時候,又有誰可以大度到一笑置之,笑看風雲呢?
我們都不是聖人,憑什麽原諒那些忘恩負義傷害過自己和至親的人?
正因為人無法做到全然超脫於情感與恩怨之外,所以我才更加明白:
報複,不過是人心深處的一種無力掙紮罷了。
……
……
飛機逐漸攀升至巡航高度,機身趨於平穩。
我輕輕歎了口氣,將明信片還給了旁邊的唐墨筠。
唐墨筠在得知此事後,也是很震驚:
“哎,我這個表妹生性倔強,愛恨分明,隻是沒想到她會做出這種事來……”
“唐老師,你表妹的母親,現在還好吧?”
“老師談不上,這段時間我們會一起做事,叫我唐姐就行了。”
唐墨筠首先糾正了我的稱唿,然後迴道:“她是我小姨,今年年初的時候剛去世……”
“難怪呢……”
“小陳,有個問題我想請教你。”
“你說。”
見唐墨筠忽然間變得這麽客氣,我還真有點不適應。
“如果一個人生前做了太多壞事,那他死後真的可以下地獄嗎?”
唐墨筠看著我,眼神裏充滿了好奇。
我有點吃驚,不明白她為什麽會這麽問,但本著專業解惑的態度,還是迴答了她:
“從科學的角度看,暫時還無法解釋。但從玄學角度看的話,假如一個人生前作惡太多,那他肯定會下地獄的。因為我們自己的哲學思想就是陰陽學說。”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也就是說,在我們這個世界裏,萬物都講究一個平衡。有陽間,自然就有陰間;有善行,也就有惡報。這不僅是道德的約束,更是宇宙間不變的法則。”
“哦,這樣……”
唐墨筠聽得很認真,眉頭微微蹙起,似乎在思考著什麽。
“唐姐,你為什麽突然間問這個?”
“哦沒事。”
麵對我的追問,唐墨筠並沒有迴答。
本來我還想著趁現在這個時間,可以跟唐墨筠多交流交流,增進下感情,等到了米國後,辦起事來會順遂一些。
可唐墨筠的緘口不言,最終還是讓我打消了這個想法。
我們這次坐的航班是下午一點鍾起飛的,直航。
雖說路程遠了些,需要差不多12個小時才能到達米國。
但好在這次我們坐的是頭等艙,相對來說比較舒服,在路上,並沒有感到什麽疲憊。
也許是我無聊的關係,在看了會無趣的雜誌後便泛起了睡意。
唐墨筠倒是一直在專心的看著這次去米國的一些資料,並且還隨著拿出筆記本來做筆記。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我好奇問起了關於?霳珠的事情。
前幾日在算命館的時候,唐墨筠說這顆原名叫“磤石”的東西,有唿風喚雨、招雲引雷的能力,還相傳是什麽蓬萊仙人所遺留的寶物,這充分激起了我的好奇心。
“關於?霳珠,目前我們掌握的考古線索就這些,因為在出土之前,除了那幾個盜墓賊以外,沒有任何人見到。不過我倒是在一些古籍中查到了一些線索。”
唐墨筠放下材料,右手揉了揉鼻根的晴明穴。
之後又從包裏拿出了一份資料給了我:
“由於工作的關係,我能接觸到很多藏書閣和圖書館,裏麵有很多還未公開刊行的古籍珍本和影印本。經過查找,我發現有一本古籍裏有過相關類似的描述。”
我接過資料仔細看了下上麵的內容。
這上麵,大部分都是一些古籍的照片影印圖,好在後麵還附帶著相關的原文內容。
我簡單看了下,唐墨筠給我的這些內容,都出自於一本名為《周書陰符》的古籍。
而且這本古籍並非紙張,而是竹簡,上麵的字體我也看不懂,像是篆體,看上去至少是春秋戰國前的東西。
“這本《周書陰符》,又叫《太公陰符》,出土於1972年的琅琊市,銀雀山漢墓。”
在我仔細閱讀的時候,旁邊的唐墨筠給我解釋了起來:
“當時銀雀山漢墓裏,曾發現了大量先秦時期的竹簡,包括像《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六韜》《尉繚子》《晏子》等等極其珍貴的先秦諸子百家古籍,具有極高的價值。”
“其中很多古籍,都還是第一次問世,特別是《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的同時出土,為我們解開了孫子和孫臏並非同一人的千古之謎。”
“另外,除了我上麵提到的著作外,銀雀山漢墓裏還出土過像《周書陰符》這種跟道家有密切關係的古籍。可惜,由於時間的原因,再加上保存的問題,導致包括《周書陰符》在內的很多竹簡都已腐爛,無法再搶救,所以目前你看到的《周書陰符》,是僅存的50幾枚竹簡上的內容。”
我剛開始還納悶,可在看了明信片上的字以後,立刻認出了上麵的字跡跟我收到的那封包裹裏的恐嚇信字跡一模一樣。
“這是……”
“今年過年,表妹送我的賀卡。”
飛機馬上就要起飛,唐墨筠提醒我係好安全帶,然後把她表妹的信息告訴了我。
我這一聽,才知道原來唐墨筠的表妹,正是東海市首富李壽春的女兒。
而且,是李壽春和前妻生的。
聽到這話,我一下子明白了什麽。
之前我在給李浩的母親重新擇墳安葬時,就曾聽李家的一些親朋好友說,李壽春年輕的時候一貧如洗,是他的結發妻子一家幫他,才有了今天。
可李壽春在發跡後,終究還是拋棄了他的結發妻子,找了李浩的母親。
現在看來,整件事兜兜轉轉,最後又迴到了李家身上。
並且在得知給我寄包裹的人後,我可以確定上次給李浩母親的墓地做“天池泄水局”的幕後黑手,應該就是唐墨筠的表妹了。
看著那張散發著淡淡百合花香的明信片,我眉頭緊鎖,心中的感慨如潮水般翻湧。
我沒有因此而生氣,也不打算找唐墨筠的表妹追究此事。
我理解唐墨筠表妹的心情。
都說,冤冤相報何時了。
可像這種拋妻棄子的事情,真落到自己身上的時候,又有誰可以大度到一笑置之,笑看風雲呢?
我們都不是聖人,憑什麽原諒那些忘恩負義傷害過自己和至親的人?
正因為人無法做到全然超脫於情感與恩怨之外,所以我才更加明白:
報複,不過是人心深處的一種無力掙紮罷了。
……
……
飛機逐漸攀升至巡航高度,機身趨於平穩。
我輕輕歎了口氣,將明信片還給了旁邊的唐墨筠。
唐墨筠在得知此事後,也是很震驚:
“哎,我這個表妹生性倔強,愛恨分明,隻是沒想到她會做出這種事來……”
“唐老師,你表妹的母親,現在還好吧?”
“老師談不上,這段時間我們會一起做事,叫我唐姐就行了。”
唐墨筠首先糾正了我的稱唿,然後迴道:“她是我小姨,今年年初的時候剛去世……”
“難怪呢……”
“小陳,有個問題我想請教你。”
“你說。”
見唐墨筠忽然間變得這麽客氣,我還真有點不適應。
“如果一個人生前做了太多壞事,那他死後真的可以下地獄嗎?”
唐墨筠看著我,眼神裏充滿了好奇。
我有點吃驚,不明白她為什麽會這麽問,但本著專業解惑的態度,還是迴答了她:
“從科學的角度看,暫時還無法解釋。但從玄學角度看的話,假如一個人生前作惡太多,那他肯定會下地獄的。因為我們自己的哲學思想就是陰陽學說。”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也就是說,在我們這個世界裏,萬物都講究一個平衡。有陽間,自然就有陰間;有善行,也就有惡報。這不僅是道德的約束,更是宇宙間不變的法則。”
“哦,這樣……”
唐墨筠聽得很認真,眉頭微微蹙起,似乎在思考著什麽。
“唐姐,你為什麽突然間問這個?”
“哦沒事。”
麵對我的追問,唐墨筠並沒有迴答。
本來我還想著趁現在這個時間,可以跟唐墨筠多交流交流,增進下感情,等到了米國後,辦起事來會順遂一些。
可唐墨筠的緘口不言,最終還是讓我打消了這個想法。
我們這次坐的航班是下午一點鍾起飛的,直航。
雖說路程遠了些,需要差不多12個小時才能到達米國。
但好在這次我們坐的是頭等艙,相對來說比較舒服,在路上,並沒有感到什麽疲憊。
也許是我無聊的關係,在看了會無趣的雜誌後便泛起了睡意。
唐墨筠倒是一直在專心的看著這次去米國的一些資料,並且還隨著拿出筆記本來做筆記。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我好奇問起了關於?霳珠的事情。
前幾日在算命館的時候,唐墨筠說這顆原名叫“磤石”的東西,有唿風喚雨、招雲引雷的能力,還相傳是什麽蓬萊仙人所遺留的寶物,這充分激起了我的好奇心。
“關於?霳珠,目前我們掌握的考古線索就這些,因為在出土之前,除了那幾個盜墓賊以外,沒有任何人見到。不過我倒是在一些古籍中查到了一些線索。”
唐墨筠放下材料,右手揉了揉鼻根的晴明穴。
之後又從包裏拿出了一份資料給了我:
“由於工作的關係,我能接觸到很多藏書閣和圖書館,裏麵有很多還未公開刊行的古籍珍本和影印本。經過查找,我發現有一本古籍裏有過相關類似的描述。”
我接過資料仔細看了下上麵的內容。
這上麵,大部分都是一些古籍的照片影印圖,好在後麵還附帶著相關的原文內容。
我簡單看了下,唐墨筠給我的這些內容,都出自於一本名為《周書陰符》的古籍。
而且這本古籍並非紙張,而是竹簡,上麵的字體我也看不懂,像是篆體,看上去至少是春秋戰國前的東西。
“這本《周書陰符》,又叫《太公陰符》,出土於1972年的琅琊市,銀雀山漢墓。”
在我仔細閱讀的時候,旁邊的唐墨筠給我解釋了起來:
“當時銀雀山漢墓裏,曾發現了大量先秦時期的竹簡,包括像《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六韜》《尉繚子》《晏子》等等極其珍貴的先秦諸子百家古籍,具有極高的價值。”
“其中很多古籍,都還是第一次問世,特別是《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的同時出土,為我們解開了孫子和孫臏並非同一人的千古之謎。”
“另外,除了我上麵提到的著作外,銀雀山漢墓裏還出土過像《周書陰符》這種跟道家有密切關係的古籍。可惜,由於時間的原因,再加上保存的問題,導致包括《周書陰符》在內的很多竹簡都已腐爛,無法再搶救,所以目前你看到的《周書陰符》,是僅存的50幾枚竹簡上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