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醒悟地已經夠遲的了,姐姐卻還沒有懂得這個道理!她依然會告訴媽媽做什麽是正確的,什麽是她不該做的!說實在的,媽媽已經一把年紀了,卻似乎從來沒有做過自己。
爸爸對服裝根本一竊不通,姐姐還把爸爸帶到公司去幫忙。因為他畢竟在社會上摸爬滾打了這麽多年,有社會經驗和常識!
我們姐姐都特別會注意跟爸爸說話的語氣和方式,對於媽媽卻不會。因為爸爸跟我們有共同的語言,甚至比我們更有前瞻性,更懂得市場,更懂得待人接物……
媽媽懂的事情則出不了大門!
要我們怎麽不區別對待她呢?
她每次說話也是,不知道是電視上看來的,還是聽她那些跟她一樣無知的朋友說來的話,無知地可笑!她卻說本來就是!堅定地奉為真理!這讓我們都覺得匪夷所思!心情好的時候,我們會附和她一下,當是哄她開心,還覺得自己對她真好!心情不好的時候,就讓她再也不要亂說話了,人家聽了會笑她。
我們覺得媽媽就是個無知婦孺,說讓她別再呆在這種圈子裏,讓她接觸下有見識的人。也了解點真實可靠的資訊!
一麵這樣教育她,一麵卻把生活的瑣事,包括帶孩子,全部交給她。
她哪有時間,哪有條件去認識有見識的人,跟誰去聊出真實可靠的資訊呢?
人不是隻能成為這樣的人,有些人是隻有條件成為這樣的人!媽媽挺不幸的!
連她最擅長的帶孩子領域也常常被我們這些自以為多看了兩本書,獲得了最正確的資訊的人去無理幹擾。
比如媽媽端著碗追著小孩喂飯,我們就會說,就是因為她這樣,孩子才被縱壞!他不吃就讓他餓著,餓了自然會吃。一直這樣追著他吃,隻會讓他養成不好的習慣,一方麵這樣說著,一方麵又給小孩買許多的零食,他吃零食都吃飽了,哪裏會想得起來要吃飯。
媽媽說我們不該買零食的時候,自己也覺得不該,但是,本來帶他的時間就少,不買點什麽來彌補,總覺得對不起他。現在的孩子多半是有自主能力的。兩歲左右就會自己挑選玩的,吃的。浩浩這麽大的時候就會拿著果凍自己去打稱了,雖然果凍上明確地寫著3歲以下的兒童不宜食用。
但是媽媽帶浩浩出去玩的時候,逗浩浩,給了他一個大果凍,浩浩非要吃,媽媽就打開來,用勺子一小口一小口地喂他吃了,然後他挺喜歡這味道的,每次逛超市看到了都要買。
不給他買,他就自己拿去打稱!
當然這個事也會被我們說,明明都寫得清清楚楚,3歲以下的兒童不宜食用,為什麽要給孩子吃。第一次不給他吃,他就不會知道味道。現在知道味道了,不給他買,他又哭又鬧,在超市裏又不好看。
爸爸和他爸爸會他一說就買,免得他鬧,我們會跟他講道理,做工作,大部分時候還是失敗,得給他買,才能行!極少數時候,他會同意買別的。
大的已經這樣了,小的肯定就會學。
小的就是看長大要什麽,大的有什麽一定要的,所以小寶和詩韻差不多也是兩歲就開始吃果凍了!
第一個孩子是用來當榜樣的,偏偏一開始就被媽媽帶偏了!因此,我們常常說奶奶不會帶小孩,都把小孩帶壞了!
然後這樣的言論,在社會上幾乎是一片倒地支持,奶奶帶的小孩嬌氣,奶奶帶的小孩都被寵壞了,奶奶帶的小孩要什麽就一定會要到的,奶奶帶的小孩都是自私的。
說到自私,好聽一點,就是不懂得分享。
媽媽帶浩浩,總是什麽好吃就緊著浩浩一個人吃,她自己一口都不會動,哪怕最後那個東西剩下了,或者被浩浩扔了。
比如,蝦子,有那麽一段時間,浩浩喜歡吃蝦子,每次買迴來一斤,媽能全部給浩浩一個人吃。開玩笑!他隻是一個兩歲的小孩,吃一斤的蝦子,不知道我媽是怎麽想的。
就算是好東西,能吃這麽多嗎?
我本來覺得剝蝦殼很麻煩,所以不想吃,但是飯桌上,隻有我們三個人,她不吃,光剝給浩浩一個人吃,我怕孩子吃壞了,隻得也跟著吃。
浩浩就看著我。
我問他“我不可以吃嗎?”
媽媽說“小姨可以吃,這麽多呢!”
浩浩說“可以!”雖然說可以,但他說“我可以給你吃一個!”
“我隻能吃一個嗎?什麽叫你給我吃一個?這蝦子又不是你一個人!”
我又夾了兩個,浩浩就把盤子拿走了。
媽媽趕緊接過盤子,怕浩浩把盤子打翻了,說“奶奶給你夾,小姨不會搶你的!”
“什麽叫我搶?”我很不樂意“這麽大一盤蝦子,緊著他是一個人吃,是對他好嗎?什麽吃多了,都是對身體有害的,您一直剝他一直吃,都吃了十來個了!他多大點孩子,您這麽大人,您吃得下去十來個?”
“不吃了!”媽媽被我說了知道,就讓浩浩吃點別的。
浩浩說還要吃蝦子,我就瞪他,他就往媽媽懷裏鑽!
她每次說話也是,不知道是電視上看來的,還是聽她那些跟她一樣無知的朋友說來的話,無知地可笑!她卻說本來就是!堅定地奉為真理!這讓我們都覺得匪夷所思!心情好的時候,我們會附和她一下,當是哄她開心,還覺得自己對她真好!心情不好的時候,就讓她再也不要亂說話了,人家聽了會笑她。
我們覺得媽媽就是個無知婦孺,說讓她別再呆在這種圈子裏,讓她接觸下有見識的人。也了解點真實可靠的資訊!
一麵這樣教育她,一麵卻把生活的瑣事,包括帶孩子,全部交給她。
她哪有時間,哪有條件去認識有見識的人,跟誰去聊出真實可靠的資訊呢?
人不是隻能成為這樣的人,有些人是隻有條件成為這樣的人!媽媽挺不幸的!
爸爸對服裝根本一竊不通,姐姐還把爸爸帶到公司去幫忙。因為他畢竟在社會上摸爬滾打了這麽多年,有社會經驗和常識!
我們姐姐都特別會注意跟爸爸說話的語氣和方式,對於媽媽卻不會。因為爸爸跟我們有共同的語言,甚至比我們更有前瞻性,更懂得市場,更懂得待人接物……
媽媽懂的事情則出不了大門!
要我們怎麽不區別對待她呢?
她每次說話也是,不知道是電視上看來的,還是聽她那些跟她一樣無知的朋友說來的話,無知地可笑!她卻說本來就是!堅定地奉為真理!這讓我們都覺得匪夷所思!心情好的時候,我們會附和她一下,當是哄她開心,還覺得自己對她真好!心情不好的時候,就讓她再也不要亂說話了,人家聽了會笑她。
我們覺得媽媽就是個無知婦孺,說讓她別再呆在這種圈子裏,讓她接觸下有見識的人。也了解點真實可靠的資訊!
一麵這樣教育她,一麵卻把生活的瑣事,包括帶孩子,全部交給她。
她哪有時間,哪有條件去認識有見識的人,跟誰去聊出真實可靠的資訊呢?
人不是隻能成為這樣的人,有些人是隻有條件成為這樣的人!媽媽挺不幸的!
連她最擅長的帶孩子領域也常常被我們這些自以為多看了兩本書,獲得了最正確的資訊的人去無理幹擾。
比如媽媽端著碗追著小孩喂飯,我們就會說,就是因為她這樣,孩子才被縱壞!他不吃就讓他餓著,餓了自然會吃。一直這樣追著他吃,隻會讓他養成不好的習慣,一方麵這樣說著,一方麵又給小孩買許多的零食,他吃零食都吃飽了,哪裏會想得起來要吃飯。
媽媽說我們不該買零食的時候,自己也覺得不該,但是,本來帶他的時間就少,不買點什麽來彌補,總覺得對不起他。現在的孩子多半是有自主能力的。兩歲左右就會自己挑選玩的,吃的。浩浩這麽大的時候就會拿著果凍自己去打稱了,雖然果凍上明確地寫著3歲以下的兒童不宜食用。
但是媽媽帶浩浩出去玩的時候,逗浩浩,給了他一個大果凍,浩浩非要吃,媽媽就打開來,用勺子一小口一小口地喂他吃了,然後他挺喜歡這味道的,每次逛超市看到了都要買。
不給他買,他就自己拿去打稱!
當然這個事也會被我們說,明明都寫得清清楚楚,3歲以下的兒童不宜食用,為什麽要給孩子吃。第一次不給他吃,他就不會知道味道。現在知道味道了,不給他買,他又哭又鬧,在超市裏又不好看。
爸爸和他爸爸會他一說就買,免得他鬧,我們會跟他講道理,做工作,大部分時候還是失敗,得給他買,才能行!極少數時候,他會同意買別的。
大的已經這樣了,小的肯定就會學。
小的就是看長大要什麽,大的有什麽一定要的,所以小寶和詩韻差不多也是兩歲就開始吃果凍了!
第一個孩子是用來當榜樣的,偏偏一開始就被媽媽帶偏了!因此,我們常常說奶奶不會帶小孩,都把小孩帶壞了!
然後這樣的言論,在社會上幾乎是一片倒地支持,奶奶帶的小孩嬌氣,奶奶帶的小孩都被寵壞了,奶奶帶的小孩要什麽就一定會要到的,奶奶帶的小孩都是自私的。
說到自私,好聽一點,就是不懂得分享。
媽媽帶浩浩,總是什麽好吃就緊著浩浩一個人吃,她自己一口都不會動,哪怕最後那個東西剩下了,或者被浩浩扔了。
比如,蝦子,有那麽一段時間,浩浩喜歡吃蝦子,每次買迴來一斤,媽能全部給浩浩一個人吃。開玩笑!他隻是一個兩歲的小孩,吃一斤的蝦子,不知道我媽是怎麽想的。
就算是好東西,能吃這麽多嗎?
我本來覺得剝蝦殼很麻煩,所以不想吃,但是飯桌上,隻有我們三個人,她不吃,光剝給浩浩一個人吃,我怕孩子吃壞了,隻得也跟著吃。
浩浩就看著我。
我問他“我不可以吃嗎?”
媽媽說“小姨可以吃,這麽多呢!”
浩浩說“可以!”雖然說可以,但他說“我可以給你吃一個!”
“我隻能吃一個嗎?什麽叫你給我吃一個?這蝦子又不是你一個人!”
我又夾了兩個,浩浩就把盤子拿走了。
媽媽趕緊接過盤子,怕浩浩把盤子打翻了,說“奶奶給你夾,小姨不會搶你的!”
“什麽叫我搶?”我很不樂意“這麽大一盤蝦子,緊著他是一個人吃,是對他好嗎?什麽吃多了,都是對身體有害的,您一直剝他一直吃,都吃了十來個了!他多大點孩子,您這麽大人,您吃得下去十來個?”
“不吃了!”媽媽被我說了知道,就讓浩浩吃點別的。
浩浩說還要吃蝦子,我就瞪他,他就往媽媽懷裏鑽!
她每次說話也是,不知道是電視上看來的,還是聽她那些跟她一樣無知的朋友說來的話,無知地可笑!她卻說本來就是!堅定地奉為真理!這讓我們都覺得匪夷所思!心情好的時候,我們會附和她一下,當是哄她開心,還覺得自己對她真好!心情不好的時候,就讓她再也不要亂說話了,人家聽了會笑她。
我們覺得媽媽就是個無知婦孺,說讓她別再呆在這種圈子裏,讓她接觸下有見識的人。也了解點真實可靠的資訊!
一麵這樣教育她,一麵卻把生活的瑣事,包括帶孩子,全部交給她。
她哪有時間,哪有條件去認識有見識的人,跟誰去聊出真實可靠的資訊呢?
人不是隻能成為這樣的人,有些人是隻有條件成為這樣的人!媽媽挺不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