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互換庚貼時,陸家才發覺不對勁,可與姚家結親一事早已被他們宣揚得人盡皆知,這會子退婚麽?
陸母是想退的,陸依依的容貌若是沒能攀上個好人家那不是虧了嗎?
自己家再窮也精心養著她,那手,白白嫩嫩的,就這麽嫁了個莊戶家的兒子?
陸家覺得姚家欺人太甚,明明媒人最開始登門時說的是姚家的嫡次子,這個不知哪裏冒出來的旁支莊戶是誰?
這不是騙婚嗎?陸家提了退婚,聘禮不退。
姚家托媒人返話,退婚可以,但聘禮全退迴來,而且陸依依之前在老宅與別的男子曖昧不清,最後又被那男子所棄一事,他們姚家不會遮掩。
姚家自稱在當地有幾分薄麵,若是要退婚,姚家自然不能背著“無故退婚,甚至騙婚”的名聲。
如果有人騙婚,那也不是姚家。
陸家一聽,原來這事沒瞞住。
思來想去,陸依依再好看,也沒有到國色天香、驚為天人的地步吧,自家的根基也弱,這名聲若是傳出去,要攀高枝是不大可能了。
畢竟這事一出,就是本地富戶姚家的嫡次子也不願娶了。
被姚家退過婚不要的,本地相當的人家誰會要?別人家不要臉麵麽?
這麽一想,陸母又有些放不下到手的聘禮,姚家給得不少啊。退了這個再來下一個,隻怕是一個不如一個。
那個莫名被扯進來的小夥子也被姚家告知了實情,姚家當時一氣之下就想報複,
事後又覺得對不住這遠房旁支的年輕人,情況都說了之後,讓這小夥子自己選,若要退婚不娶,那他什麽都不用管了。
若是決定娶,從聘禮到婚儀喜宴,所有娶媳婦的大小花銷,包括媒人紅包、喜錢喜餅這些七散八零的花費都由姚家出了。
畢竟在姚家看來,小夥娶這個媳婦算是被姚家坑了,姚家出錢吧。
這個姚家旁支聽了,起先是不願娶的,可畢竟家境一般,娶妻的花費有人全包難免心動,左思右想之後,這人就偷偷去看了陸依依,見她長得好看,就允下了婚事。
姚家可不會為了娶陸依依費心,畢竟現在又不是主家娶媳婦,隻問這小夥子要個成親花費的總數,姚家拿錢,別的不管了。
這小夥子一家見是這麽個全包法,那自然是拿了十兩銀子隻花三兩五兩在婚事上(打比方,不是真的隻給了十兩),省下的都是自家的。
陸父陸母見陸依依最後隻能嫁個莊戶,那是顯而易見的頹然失望。但又舍不得到手的聘禮,不敢放手一搏。
一家子這些個想攀高枝的,最後落了空,那些錢在姚家看來為數不多,並不太在意。
而一人出走的陸小蘭,一路上靠做日結工錢的短工走過了許多村莊,終於快到郾城了。
在一個大雨天,她被一個獨居的老太太收留住了幾天。
等小蘭要走的那天,老太太忽然發起了高燒,陸小蘭留下來照顧,老人家的病倒是不重,隻是恢複得慢,前前後後折騰了大半個月才好了。
老太太在郾城當差的兒子托人傳來口訊,要她趕緊在村子裏租個房子住,他請人來修繕老房子。
還反複叮囑要老太太盡快搬離,他修房子的工期和人家是定好的。
小蘭見老人家沉默,不解地問道:“您兒子孝順,出錢出力給您修房子,您為什麽看上去悶悶不樂?”
這幾天的相處,老人家和陸小蘭倒是很投脾氣,於是直言相告:“我在這老房子裏住了幾十年,這個房子最近一次修繕是四年前了,也是我家老頭子在去世一年前做的。
他經手的修繕,如今雖然看著舊了點卻十分結實耐用。我住著挺好的,每一處都是老頭子為我考慮的。
我不想大動,隻想一個人安安靜靜地在這老房子裏住到死。
可我兒子為了讓親家夫婦住進來,已經等不及了。”
“什麽?”小蘭聽了個一頭霧水。
老人家道:“親家兩口子比我年輕幾歲,他們的兒子不大成器,兩口子又比較溺愛,這些年高不成低不就的,出了事就是我兒媳婦找我兒子出錢出力幫著擺平。
我們倆口子見兒子負擔重,一直自食其力,我老頭子直到死也沒享過兒子一天福,這也就罷了。
親家兒子因為不成器,文不文 武不武的,也沒個正經營生,一直也說不上媳婦。
好不容易有個人願意嫁,卻提了個要求,親家兩口子自願搬走,她才願意嫁。而且對外不能漏口風,說這是她的要求。
親家兩口子也是可憐人,就住到了郾城我兒子媳婦的房子裏,那宅子本也不大,當初是我和老伴節衣縮食幫襯著兒子買下來的。
都是傍著兒子養老,哪有跟著出嫁女的,親家倆口子也覺得沒臉,在郾城住著時都是以我兒子父母的身份。
我那孫子、孫女從小也叫他們祖父、祖母,為了這個,我們倆口子沒去過郾城。
可前一陣子,說是他們那個不成器的兒子好賭把房子輸掉了,他們的兒媳婦氣得放話不過了!我兒媳婦和我親家兩口子求我兒子幫忙。
我知道的時候,郾城的宅子已經賣掉了,畢竟比村裏的宅院值錢,賣了之後的錢一分為二,一半給了親家的兒子在村裏重新置宅子,另一半我兒子媳婦在郾城買了個很小的宅子。
這樣一來,親家夫婦就住不下了,我兒子修繕這房子不是為了我,是為了親家。
以後親家夫婦要搬來與我同住。我兒子著急辦,是兩邊的買房賣房都定好了搬家的日子,買主同意他們再住一段,但也不能住久了。”
陸小蘭聽了個目瞪口呆:“所以您並不想修這屋,也並不想與人同住,對吧。”
“是啊,我一個人住慣了,身子骨又還好,能照顧自己。
自己想吃點什麽,前後院地頭摘些菜。田地包給別人種了,收了交我的口糧足夠我一年吃用。
老頭子早對兒子死了心,也留了三瓜兩棗給我,我就想一個人住,清靜。
真不行的那天,就自己去見老頭子,可這也不行了。”
陸母是想退的,陸依依的容貌若是沒能攀上個好人家那不是虧了嗎?
自己家再窮也精心養著她,那手,白白嫩嫩的,就這麽嫁了個莊戶家的兒子?
陸家覺得姚家欺人太甚,明明媒人最開始登門時說的是姚家的嫡次子,這個不知哪裏冒出來的旁支莊戶是誰?
這不是騙婚嗎?陸家提了退婚,聘禮不退。
姚家托媒人返話,退婚可以,但聘禮全退迴來,而且陸依依之前在老宅與別的男子曖昧不清,最後又被那男子所棄一事,他們姚家不會遮掩。
姚家自稱在當地有幾分薄麵,若是要退婚,姚家自然不能背著“無故退婚,甚至騙婚”的名聲。
如果有人騙婚,那也不是姚家。
陸家一聽,原來這事沒瞞住。
思來想去,陸依依再好看,也沒有到國色天香、驚為天人的地步吧,自家的根基也弱,這名聲若是傳出去,要攀高枝是不大可能了。
畢竟這事一出,就是本地富戶姚家的嫡次子也不願娶了。
被姚家退過婚不要的,本地相當的人家誰會要?別人家不要臉麵麽?
這麽一想,陸母又有些放不下到手的聘禮,姚家給得不少啊。退了這個再來下一個,隻怕是一個不如一個。
那個莫名被扯進來的小夥子也被姚家告知了實情,姚家當時一氣之下就想報複,
事後又覺得對不住這遠房旁支的年輕人,情況都說了之後,讓這小夥子自己選,若要退婚不娶,那他什麽都不用管了。
若是決定娶,從聘禮到婚儀喜宴,所有娶媳婦的大小花銷,包括媒人紅包、喜錢喜餅這些七散八零的花費都由姚家出了。
畢竟在姚家看來,小夥娶這個媳婦算是被姚家坑了,姚家出錢吧。
這個姚家旁支聽了,起先是不願娶的,可畢竟家境一般,娶妻的花費有人全包難免心動,左思右想之後,這人就偷偷去看了陸依依,見她長得好看,就允下了婚事。
姚家可不會為了娶陸依依費心,畢竟現在又不是主家娶媳婦,隻問這小夥子要個成親花費的總數,姚家拿錢,別的不管了。
這小夥子一家見是這麽個全包法,那自然是拿了十兩銀子隻花三兩五兩在婚事上(打比方,不是真的隻給了十兩),省下的都是自家的。
陸父陸母見陸依依最後隻能嫁個莊戶,那是顯而易見的頹然失望。但又舍不得到手的聘禮,不敢放手一搏。
一家子這些個想攀高枝的,最後落了空,那些錢在姚家看來為數不多,並不太在意。
而一人出走的陸小蘭,一路上靠做日結工錢的短工走過了許多村莊,終於快到郾城了。
在一個大雨天,她被一個獨居的老太太收留住了幾天。
等小蘭要走的那天,老太太忽然發起了高燒,陸小蘭留下來照顧,老人家的病倒是不重,隻是恢複得慢,前前後後折騰了大半個月才好了。
老太太在郾城當差的兒子托人傳來口訊,要她趕緊在村子裏租個房子住,他請人來修繕老房子。
還反複叮囑要老太太盡快搬離,他修房子的工期和人家是定好的。
小蘭見老人家沉默,不解地問道:“您兒子孝順,出錢出力給您修房子,您為什麽看上去悶悶不樂?”
這幾天的相處,老人家和陸小蘭倒是很投脾氣,於是直言相告:“我在這老房子裏住了幾十年,這個房子最近一次修繕是四年前了,也是我家老頭子在去世一年前做的。
他經手的修繕,如今雖然看著舊了點卻十分結實耐用。我住著挺好的,每一處都是老頭子為我考慮的。
我不想大動,隻想一個人安安靜靜地在這老房子裏住到死。
可我兒子為了讓親家夫婦住進來,已經等不及了。”
“什麽?”小蘭聽了個一頭霧水。
老人家道:“親家兩口子比我年輕幾歲,他們的兒子不大成器,兩口子又比較溺愛,這些年高不成低不就的,出了事就是我兒媳婦找我兒子出錢出力幫著擺平。
我們倆口子見兒子負擔重,一直自食其力,我老頭子直到死也沒享過兒子一天福,這也就罷了。
親家兒子因為不成器,文不文 武不武的,也沒個正經營生,一直也說不上媳婦。
好不容易有個人願意嫁,卻提了個要求,親家兩口子自願搬走,她才願意嫁。而且對外不能漏口風,說這是她的要求。
親家兩口子也是可憐人,就住到了郾城我兒子媳婦的房子裏,那宅子本也不大,當初是我和老伴節衣縮食幫襯著兒子買下來的。
都是傍著兒子養老,哪有跟著出嫁女的,親家倆口子也覺得沒臉,在郾城住著時都是以我兒子父母的身份。
我那孫子、孫女從小也叫他們祖父、祖母,為了這個,我們倆口子沒去過郾城。
可前一陣子,說是他們那個不成器的兒子好賭把房子輸掉了,他們的兒媳婦氣得放話不過了!我兒媳婦和我親家兩口子求我兒子幫忙。
我知道的時候,郾城的宅子已經賣掉了,畢竟比村裏的宅院值錢,賣了之後的錢一分為二,一半給了親家的兒子在村裏重新置宅子,另一半我兒子媳婦在郾城買了個很小的宅子。
這樣一來,親家夫婦就住不下了,我兒子修繕這房子不是為了我,是為了親家。
以後親家夫婦要搬來與我同住。我兒子著急辦,是兩邊的買房賣房都定好了搬家的日子,買主同意他們再住一段,但也不能住久了。”
陸小蘭聽了個目瞪口呆:“所以您並不想修這屋,也並不想與人同住,對吧。”
“是啊,我一個人住慣了,身子骨又還好,能照顧自己。
自己想吃點什麽,前後院地頭摘些菜。田地包給別人種了,收了交我的口糧足夠我一年吃用。
老頭子早對兒子死了心,也留了三瓜兩棗給我,我就想一個人住,清靜。
真不行的那天,就自己去見老頭子,可這也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