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放假迴家的時候,潘晨伊每天要上課、實習,剩下的自習時間,也都是跟同學們在一起學,現在冷不丁自己一個人在房間裏學習還真有些不習慣……
尤其是,此時她坐在書桌前,跟當年一樣的房間,一樣的位置,麵對的也是當年的輔導書,上麵還有自己寫過的字跡,
這就讓她有種仿佛迴到了高中學渣時期的感覺……
當時,每天晚上放學迴來後,她就會像現在這樣一個人坐在書桌前,與桌子上這一推輔導書死磕。
當然,每次都是她被磕得頭破血流,該不會的題還是屹立在那裏,像一麵牆……
雖然可以看答案,可答案也隻是給出解法,卻從沒告訴過她為什麽答案能想出來,自己卻想不出來,
於是下次除非遇到相同題型,隻是換了數,否則還是大概率不會……
“陰影啊……”想起被這些習題支配的恐懼,即便是今天,負麵情緒還是湧上心頭……
“換個法子!”她有了個主意……
之前聯大比肩野雞大學的時候,在那樣的環境中,潘晨伊也不是沒想過要振作起來好好學習,還給自己各種自我激勵,
比如要為了自己的將來、為了父母殷切的期待之類各種目標,強迫自己學習。
最終,她想用意識反作用於外部物質環境,從而進入正循環的嚐試和努力,還是敵不過外部物質環境決定意識這個物質第一性原則,而後敗得很慘……
當然,潘晨伊跟許許多多處於物質意識辯證法負循環中的學渣一樣,並不是經曆一次失敗就從此自我放逐,而是大家都經曆過一次次不甘的努力和嚐試,
直到最終全都敗在大腦慣性和學習氛圍等等這些意識之外的既定物質基礎後,才習得性自我否定加放棄……
在這些不甘失敗的翻身嚐試之中,潘晨伊就試過跟著別人直播學習……
她在網上看到有很多人在每天直播自己自習,
其中有準備考研的,有準備出國考試的,還有準備法考、公考、注會等等各種考試的人,
還有的不單單是自己一個人,而是一群人一起建直播間,組成了網絡自習室。
當時還深陷負循環中準備自救的潘晨伊,就想試著參與進去,跟這些能靜下心學習的孩子們好好學,
然而當時的聯大,食堂髒亂差,冬冷夏熱有蚊子,各奔沒法學習,
那些學院樓也差不多,尤其是冬天,冷的要死,別說秋褲,連棉褲、羽絨褲都沒用……
圖書館呢?
幾乎沒座位……
其實有座位也沒電源給電腦用,有電源也沒網絡,有網絡旁邊也是需要掃黃的情侶……
於是這種跟著網絡直播學習的嚐試也失敗了……
而今天,已經進入正循環的潘晨伊,打開支架上的筆記本電腦,撕掉因為怕被黑而用膠帶遮住的前置攝像頭,準備轉變一下角色,不是跟著別人的直播學習,而是直播自己學習,當個能帶別人學的人!
對於很多陷入負循環的人來說,陪伴也是一種幫助,所以網上才有那麽多看似很無聊的直播間,並且還真的一直有人看……
潘晨伊覺得,哪怕自己直播隻有幾個人看,哪怕其中隻有一個人進入了學習狀態,那不也是大夥兒相互幫助了嗎?
正因為自己曾經是個學渣,體驗過想翻身、絞盡腦汁找救命稻草的感覺,她才會這麽想……
打開電腦後,她先是去看了一下自己當年用過的直播平台,
網站已經變成了某導航,顯然已經不存在了,畢竟直播行業競爭也很激烈,贏家通吃,就剩下幾個大平台。
潘晨伊打開其中一家平台,注冊了個賬號,昵稱叫聯大小學渣,然後就開始了直播學習……
她從厚厚一摞的高中輔導書中拿出一本大部頭,上麵寫著“五年高考三年模擬”……
是的,這一世,也有這東西……
畢竟高考沒變,而且大夏人口和相應的高考考生還多了很多,競爭更為激烈……
翻開這本並沒有做完的理數大部頭,大約隻做了四分之一……
而且並不是從頭往後做了前麵的四分之一,而是第一章,集合與常用邏輯語全都做完,
第二章初等函數部分,隻做了一二次函數和指數、對數函數……
再往後,就是三角函數做了一部分,
平麵向量、解三角形做了一部分,
數列、不等式、立體幾何都隻做了前麵很基礎的地方,
再往後,等到了數學最後兩道大題最愛出的平麵解析幾何這些,就成了重災區,基本是一片白地……
“唿——!”潘晨伊唿了口氣道,“看這次能不能吃掉你!”
她先是把第一章曾經用自動鉛筆寫過的答案擦掉,把答案本放在一邊,然後就開始悶頭做了起來……
第一章,集合與常用邏輯語比較簡單,而且隻有5頁,很快她就就做完了。
對了一遍答案,沒有出現問題。
潘晨伊看了一眼直播間,有16個人再看,低下頭,又迴到五三理數中去。
第二章函數部分的內容比起第一章可就要難了,而且內容也更多,是從第11頁到第40頁,足足有30頁!
她擦掉做過的一小部分,動筆開始往下推進。
每做到一個典型題型,搞定之後,他還能想到把已知和求解進行其他的組合,又可以變成另外幾種題型,
果然,後麵就遇到了自己已經預測出來的提醒,所以解答速度更快,推進的效率更高。
而且,隻要她腦子裏有了明白的解題鏈條,那麽隻要往下求解就好,幾乎不會出現題目本身會做但解題過程中出現諸如計算錯誤、正負號忘了變化等問題,
也就是不會出現本來會做,但卻做錯丟分的現象……
遇到個別卡主的部分,思考一下其中關聯,以及去已經做過的典型題目中搜索一番,也能思考出來。
隻有極個別疑難怪題才需要翻看一下答案,但也瞬間就恍然大悟,心道如果就這種套路的話,下次不用看答案自己也能做出來……
這就與從前好不容易搞明白答案為何這麽做,而後除非遇到一摸一樣換數字的題否則還是不會做完全不同了……
未完待續……
尤其是,此時她坐在書桌前,跟當年一樣的房間,一樣的位置,麵對的也是當年的輔導書,上麵還有自己寫過的字跡,
這就讓她有種仿佛迴到了高中學渣時期的感覺……
當時,每天晚上放學迴來後,她就會像現在這樣一個人坐在書桌前,與桌子上這一推輔導書死磕。
當然,每次都是她被磕得頭破血流,該不會的題還是屹立在那裏,像一麵牆……
雖然可以看答案,可答案也隻是給出解法,卻從沒告訴過她為什麽答案能想出來,自己卻想不出來,
於是下次除非遇到相同題型,隻是換了數,否則還是大概率不會……
“陰影啊……”想起被這些習題支配的恐懼,即便是今天,負麵情緒還是湧上心頭……
“換個法子!”她有了個主意……
之前聯大比肩野雞大學的時候,在那樣的環境中,潘晨伊也不是沒想過要振作起來好好學習,還給自己各種自我激勵,
比如要為了自己的將來、為了父母殷切的期待之類各種目標,強迫自己學習。
最終,她想用意識反作用於外部物質環境,從而進入正循環的嚐試和努力,還是敵不過外部物質環境決定意識這個物質第一性原則,而後敗得很慘……
當然,潘晨伊跟許許多多處於物質意識辯證法負循環中的學渣一樣,並不是經曆一次失敗就從此自我放逐,而是大家都經曆過一次次不甘的努力和嚐試,
直到最終全都敗在大腦慣性和學習氛圍等等這些意識之外的既定物質基礎後,才習得性自我否定加放棄……
在這些不甘失敗的翻身嚐試之中,潘晨伊就試過跟著別人直播學習……
她在網上看到有很多人在每天直播自己自習,
其中有準備考研的,有準備出國考試的,還有準備法考、公考、注會等等各種考試的人,
還有的不單單是自己一個人,而是一群人一起建直播間,組成了網絡自習室。
當時還深陷負循環中準備自救的潘晨伊,就想試著參與進去,跟這些能靜下心學習的孩子們好好學,
然而當時的聯大,食堂髒亂差,冬冷夏熱有蚊子,各奔沒法學習,
那些學院樓也差不多,尤其是冬天,冷的要死,別說秋褲,連棉褲、羽絨褲都沒用……
圖書館呢?
幾乎沒座位……
其實有座位也沒電源給電腦用,有電源也沒網絡,有網絡旁邊也是需要掃黃的情侶……
於是這種跟著網絡直播學習的嚐試也失敗了……
而今天,已經進入正循環的潘晨伊,打開支架上的筆記本電腦,撕掉因為怕被黑而用膠帶遮住的前置攝像頭,準備轉變一下角色,不是跟著別人的直播學習,而是直播自己學習,當個能帶別人學的人!
對於很多陷入負循環的人來說,陪伴也是一種幫助,所以網上才有那麽多看似很無聊的直播間,並且還真的一直有人看……
潘晨伊覺得,哪怕自己直播隻有幾個人看,哪怕其中隻有一個人進入了學習狀態,那不也是大夥兒相互幫助了嗎?
正因為自己曾經是個學渣,體驗過想翻身、絞盡腦汁找救命稻草的感覺,她才會這麽想……
打開電腦後,她先是去看了一下自己當年用過的直播平台,
網站已經變成了某導航,顯然已經不存在了,畢竟直播行業競爭也很激烈,贏家通吃,就剩下幾個大平台。
潘晨伊打開其中一家平台,注冊了個賬號,昵稱叫聯大小學渣,然後就開始了直播學習……
她從厚厚一摞的高中輔導書中拿出一本大部頭,上麵寫著“五年高考三年模擬”……
是的,這一世,也有這東西……
畢竟高考沒變,而且大夏人口和相應的高考考生還多了很多,競爭更為激烈……
翻開這本並沒有做完的理數大部頭,大約隻做了四分之一……
而且並不是從頭往後做了前麵的四分之一,而是第一章,集合與常用邏輯語全都做完,
第二章初等函數部分,隻做了一二次函數和指數、對數函數……
再往後,就是三角函數做了一部分,
平麵向量、解三角形做了一部分,
數列、不等式、立體幾何都隻做了前麵很基礎的地方,
再往後,等到了數學最後兩道大題最愛出的平麵解析幾何這些,就成了重災區,基本是一片白地……
“唿——!”潘晨伊唿了口氣道,“看這次能不能吃掉你!”
她先是把第一章曾經用自動鉛筆寫過的答案擦掉,把答案本放在一邊,然後就開始悶頭做了起來……
第一章,集合與常用邏輯語比較簡單,而且隻有5頁,很快她就就做完了。
對了一遍答案,沒有出現問題。
潘晨伊看了一眼直播間,有16個人再看,低下頭,又迴到五三理數中去。
第二章函數部分的內容比起第一章可就要難了,而且內容也更多,是從第11頁到第40頁,足足有30頁!
她擦掉做過的一小部分,動筆開始往下推進。
每做到一個典型題型,搞定之後,他還能想到把已知和求解進行其他的組合,又可以變成另外幾種題型,
果然,後麵就遇到了自己已經預測出來的提醒,所以解答速度更快,推進的效率更高。
而且,隻要她腦子裏有了明白的解題鏈條,那麽隻要往下求解就好,幾乎不會出現題目本身會做但解題過程中出現諸如計算錯誤、正負號忘了變化等問題,
也就是不會出現本來會做,但卻做錯丟分的現象……
遇到個別卡主的部分,思考一下其中關聯,以及去已經做過的典型題目中搜索一番,也能思考出來。
隻有極個別疑難怪題才需要翻看一下答案,但也瞬間就恍然大悟,心道如果就這種套路的話,下次不用看答案自己也能做出來……
這就與從前好不容易搞明白答案為何這麽做,而後除非遇到一摸一樣換數字的題否則還是不會做完全不同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