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七、草原年節


    還有臘月二十三的蒸糕、炸麻花也是臘月裏一個重頭戲。


    前一天,鐵蛋兒把一口袋糕麵從糧房背迴家解凍,第二天就是臘月二十三,是送灶神上天複命的日子,家家都要蒸糕,喂炸糕和糖心給灶神爺吃,給灶神爺甜一甜嘴,好上天報告好事忽略壞事。似乎有了賄賂的嫌疑。


    先前已經把胡蘿卜擦絲沼熟的湯水,放在屋外零下二三十度的低溫經過冷凍結冰在消融去掉冰碴,然後反複地熬煮就成了蜜甜的糖心。


    臘月二十三這一天,家家都是一大早就開始粉糕麵:把解凍的糕麵放入一個大鋁盆中,加入溫水用手拌勻搓涅,直到用手用力一抓就可以捏成一個球為止,大蒸糕之前要拿一點看糕麵本身的軟硬,才能估計加水的多少。


    粉一個小時左右,便開始蒸了,把粉好的糕麵放入沸水上麵的蒸籠中,看到粉狀的糕麵變成黃橙橙的就再一層層撒上去,幾粻糕蒸出來,便是揌糕了。


    把蒸好的素糕放在塗上素油的大麵板,鐵蛋兒就洗幹淨手準備揌糕了,用手按揌剛剛出鍋的素糕,會燙的不得了。所以旁邊放一盆冷水,手要不時放入冷水裏降溫,還不能把冷水帶入素糕,否則,下油鍋的炸糕就都成了撈不起來的糊糊。


    等把素糕揌到表麵光滑,香味撲鼻時,就隻等捏糕下油鍋炸了。


    糕裏要包紅糖、紅豆餡什麽的,還有就是捏成圓圓的片糕,趁著熱乎放入燒開的油鍋,個個炸糕都像小孩子冒出來的鼻涕泡,鬆鬆脆脆,裏嫩外焦!再蘸上蜜甜的糖心那美味沒的說。


    炸完糕該炸麻花了。


    鐵蛋兒媽早已將炸麻花用的麵起子叫做“肥頭”的麵發好了,然後加牛奶、雞蛋、白糖和酥油到麵粉裏,一斤麵粉二兩肥頭,把各色東西混勻,加入小梳打,用涼開水和麵。一大早就和出來的麵柔軟筋道。


    把和好的麵切成一塊塊的小劑子,撒上素油,放在熱炕上醒幾個小時,在糕炸得差不多時,便要幾個人同時開始搓麻花,把一個劑子放在兩手之間搓,一邊搓一邊兩手裏的麵條便擰在了一起,成了一條麻花繩,再兩頭一繞,一條三股的漂亮麻花就呈現在眼前了。


    山丹和顧海平也一起學習,不一會兒就搓得像模像樣了,還有幾個村裏來幫忙的親戚一起,幾個人同時動手,一鍋炸二十幾條麻花,輕輕鬆鬆就供得上油鍋的進度。


    每每年節,村裏的親戚便開始互相幫忙製作各種年貨。家家熱熱鬧鬧的,一派辭舊迎新、和樂融融的景象。


    臘月二十三也叫小年,各路神仙都會天上複命去了,這一天之後到大年夜這幾天就是草原人所謂的無神日了。


    然後是臘月二十六的大掃除,把一冬天積垢的塵土灰塵都打掃幹淨。


    鄉下的土房是土牆土頂,要把家裏的行李、炕上的鋪陳都拿起來放到裏屋,把大炭爐子燃起來。


    先把牆麵和屋頂用抹布擦一遍,把使一次刷上去的白泥粉和落上去的塵土擦掉。


    灰塵播土的像刮沙塵暴。顧海平自告奮勇地戴好口罩、帽子一塊塊地兒地擦,擦完一個屋子,人已經變成雪人一樣了。


    顧海平到院裏使勁拍打身上的白灰,西伯利亞的冷風會把那陳年的灰塵送上天。


    山丹說顧海平白胡子白眉毛像聖誕老爺爺。


    鐵蛋兒媽在屋裏撒上水,等塵土落盡,顧海平又在鐵蛋兒媽的指導下開始先用清水刷一遍,接下來用新調製的白石粉水再往牆上刷,橫一遍豎一遍,刷出來的牆麵是整整齊齊的網格,特別潔淨漂亮。


    那清新的泥土的氣息滿含了新年的韻味。


    鐵蛋兒媽對這個未來的女婿很滿意,他做事的精細和認真,以及不怕苦不怕累精神,已經給她留下美好的印象。


    通過幾次的接觸她已經放心地把女兒交給了他,她相信他不會讓她的女兒受苦的。


    等牆麵幹透之前,山丹和母親開始擦洗家裏的大紅櫃和取下來放出去的鏡子和相框,還有沒法挪動的大水缸。


    把一切清理幹淨,就開始洗被褥的護裏。


    草原人還不知道用被套,他們的被褥隻是在裏麵加上另外一層布單做護裏,一年洗幾次,拆拆洗洗。


    一家人的被褥有八到十套之多,就是大約二十張布單要洗。


    鐵蛋兒媽用一個大鋁壺在大炭爐子上燒了幾大壺熱水,把拆下來的護裏用溫水、洗衣粉泡好。


    山丹和二蓮便開始用兩個大洗盆、瓦楞的搓板開始搓洗。


    一冬天煙熏火烤,護裏已經很髒,洗得水烏黑烏黑的,還有一股伴著汗腥的臭味。


    先用洗衣粉搓洗一次,再用肥皂搓洗一次,然後用清水淘洗,洗三個來迴,水終於清麗起來。


    髒兮兮的護裏終於在姐妹兩的辛苦搓洗中變迴了原來鮮亮的麵目。


    原來土坯的老房子,因為沒有專門的廚房,炒炸蒸煮的大鍋頭連著大炕,沒有隔離。睡覺吃飯都是在一個屋子裏,你想幹淨都難。


    所以鐵蛋兒媽給鐵蛋兒蓋磚瓦房時,一定要求做工頭的外甥獨獨僻了一個廚房出來。


    顧海平幫忙把洗幹淨的護裏拿到院子裏,晾在一條長長的鐵絲晾衣繩上,在家裏先抖展開來,才拿出去。


    一瞬間,搭在鐵絲一層薄薄的護裏布就被凍成一塊薄冰,赤手接觸都會被粘上去。


    滿院子的五顏六色晾曬的護裏像是節日裏迎風飛舞的彩旗。又給這個年增添了些許節日的氣氛。


    臘月二十八糊窗花,擦玻璃。


    山丹小時候,還剪過各種好看的窗花。


    用各色蠟光紙疊幾層,上麵墊一層書紙,用線訂在一起。然後把原來的花樣用水弄濕,貼在書紙上,放在煤油燈的火頭上熏過,花樣子便呈現在書紙上。


    用一把剜花特用的小剪刀把沒有熏黑的部分剜掉,剩下的就是和原來的花樣子一模一樣的窗花了。


    疊不同顏色的蠟光紙便可以得到不同顏色的窗花。


    山丹的手很巧,家裏沒有專門的剜花剪子,她就用父親的一把小剪刀來剜,剜出來的窗花照樣好看。隻是小剪刀的圈圈手指套會把山丹的無名指卡出血泡。


    最好看的是“喔、喔”高歌的雄雞,每一根羽毛都惟妙惟肖。


    正月裏大家串門,少不得會對木格的窗戶紙上的窗花評比一番,山丹的窗花便常常是最美的,因此也會有人慕名來索要。母親舍不得山丹辛苦剜花,寧願自己家少貼幾朵窗然後分一些給親戚鄰居。


    臘月二十八,很多人家就開始貼春聯了。


    鐵蛋兒不想二十八貼春聯,他擔心不聽話的山羊上躥下跳地沒等到除夕就把春聯給吃掉了。


    貼春聯的漿糊是用煮熟的麵粉糊糊做的,綿羊爬不上牆壁自然吃不到,但山羊能爬上屋頂,怎麽防都防不住。因此,自從家裏養了幾隻山羊以後,每年的春聯都是大年三十貼。


    如果臘月二十九除夕,那便隻能二十八貼春聯,鐵蛋兒媽說年滿月盡不該做任何事情的,所以每年的臘月二十九無論有多少事情沒有做完,都要一家人平平靜靜地吃喝休息。


    山丹上初中以後,家裏的春聯就不用再找別人寫,雖然山丹的毛筆字寫得不咋地,沒有母親說的“點點像桃,撇撇似刀”。但終究當時的初中生也算村裏的文化人了,寫幾幅春聯也不該推脫的。


    最難堪的是還有鄰居、親戚來央求山丹捎帶一起幫忙的。


    春聯寫了很多年,山丹的毛筆字仍然沒有多大長進。


    如今,有顧海平在,他的毛筆字那是沒的說。山丹曾經看到他練字用過的報紙不計其數。


    今年的春聯便該是揚眉吐氣的了,不再是山丹的歪歪扭扭不成行。慕名而來的鄉親有一大批,甚至連草原上其他村的牧民都拿了紅紙、墨汁來求字。


    所以,從臘月二十七開始,顧海平就一刻不停地寫春聯。


    山丹幫著把大張的紅紙按不同的用處拆成不同的尺寸。大門、家門、牛羊圈門……還有每一副上下還的加一副橫批。


    顧海平在炕桌上揮毫潑墨,寫好的、沒寫好的春聯擺了滿滿一家,時不時有人來觀摩、讚歎!鐵蛋兒媽滿麵喜悅和驕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靈性蒙古高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蒙古草原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蒙古草原鷹並收藏靈性蒙古高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