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境城樓上。
一女子屹立城樓,眺望遠方。
女子身著藍衣,裙帶飄飄,廣袖飛舉,膚如凝脂,杏眼桃腮,一張臉秀麗絕俗,身形窈窕娉婷。
不管從何處看,都是一美貌絕佳的女子。
不知不覺,葉絮之隨父親、母親和哥哥已經在南境待了六年。南境多雨,這樣整日陰雨密布的天氣葉絮之已經記不清經曆了多少。
涼風習習,葉絮之又想起了當初離京前往南境的時候。
南境地處祈朝邊境,是祈朝聯通薑南國的一大城池要塞。
薑南國同祈朝接壤,與祈朝南北分治,國土雖沒有祈朝大,但是薑南國尚武,無論男子女子皆以武為榮,因此士兵戰鬥力和身體素質都是上乘。
但薑南國國土地勢偏低,若遇暴雨,時常遭受洪水災害。
祈朝這邊偏向南方的城市也無法幸免於難,南境便是其中之一。
薑南國王上年邁病重,太子掌管國家事務。
但太子軟弱無能,寵信奸臣。遂奸臣當道,以薑南國地處劣勢、災害來源於祈朝為由慫恿太子出兵攻打祈朝。
一來可以從軍餉中謀取私利,即便戰敗也可以祈朝國力強盛為由脫罪;
二來若是成功,自己便是薑南國第一大功臣。
於是齊武二十年,薑南國出兵攻打祈朝。齊武帝梁湛大怒,想在眾多武將中擇一人領兵禦敵。
薑南國實力不容小覷,因此在選擇領兵之人一事上齊武帝慎之又慎。
然而,眾多武將中竟無一人可堪當此任。
原因無他。
南境地處邊界,又常年多雨,頻頻遭受洪澇災害,生活條件與京城相比,自然是天上與地下。
在京城中習慣了軟紅香土的武將們自然是不願意涉險的。
況且南境地處偏遠,薑南國實力不弱,祈朝又多年沒有發生過戰亂,此一去能不能活著迴來都是未知數。
因此,有能力的武將以年邁、身體舊傷複發、有風濕等為由上書無法帶兵;
年輕的將領即便是想前往的,也會被家中長輩攔住,以年紀還小、實力不足等為由上書“婉拒”。
正當齊武帝在為帶兵之人絞盡腦汁時,時任提標中軍參將的葉深主動請纓。
身為武將的他一直希望有朝一日能為了祈朝戰場一戰。
葉深實力不凡,在軍中也頗有人氣,屢建奇功。
其父葉溫更是為當年齊武帝奪權立下汗馬功勞。因此齊武帝對其子也有所耳聞。
難得有人主動請纓,且此人實力不俗。很快,任命葉深為鎮國大將軍的旨意便下達葉府。
葉深夫人張嫦衣不舍丈夫孤身一人領兵前往,同葉老爺子商量之後,決定帶著兒子葉秉之和女兒葉絮之隨軍前往,權當做對兒子女兒的曆練了。
葉深起初不願妻子、兒女隨自己到邊關吃苦,但架不住妻子心意已決。
齊武帝感念葉夫人不舍之心,便也同意了。
那年葉秉之十五歲,葉絮之九歲。
初到南境,不僅葉家數人,軍中大部分將領士兵都出現了水土不服導致的發熱、嘔吐等症狀。
因為南境太過潮濕,從京城帶來的大多數草藥,乃至大部分糧草都因受潮而發黴毀壞。
好在葉深與張裳衣在出發前對南境狀氣候提前做過了解,將一些常見病的治療藥物製作成藥丸以備不時之需,眼下正好可以派上用場。
但是人數實在過多,這點藥物根本解救不了多少人,若是從其他城中調運物資又遠水解不了近渴,畢竟敵軍正虎視眈眈的在城外盤旋。
不過張裳衣對草藥有一定的了解,身為左都禦史大小姐的她自小博覽群書,草藥一類的書籍看過的也不少。
很快軍中分為了兩隊,大部隊在葉深的帶領下奮勇抗敵。葉秉之自小跟隨父親習武,自是跟隨父親一起上戰場學習曆練;
一隊聽從張裳衣指揮到城中購買或是到山中尋找所需草藥,葉絮之也想一同前去,但葉夫人擔心其安危,便讓她跟著自己一起為士兵製作藥丸。
初到南境時,沒有人會想到這場戰爭最後會持續六年之久。
剛開始的一兩年,因為水土不服、災害頻發導致士兵士氣大減,每每出兵皆慘敗收場。
一時間接連喪失兩座城池。
齊武帝雖從葉深的上書中提前得知南境將士狀況。但為了安撫民心,仍下達了一旨斥責書,責令葉深迅速整頓軍心,收迴城池。
不負眾望,將士們身體好轉後,立即參與戰鬥,憑借葉深出色的領兵手段,很快在戰場上掌控主動權。
另外一邊,葉絮之跟隨母親也一直致力於南境城內的百姓安撫工作,深得南境人民喜歡。
三年後,薑南國出現內亂,薑南國二王子初戟以清君側為由,聯合眾大臣,將慫恿太子出兵討伐的奸臣一舉拿下。
同時斥責太子聽信小人讒言,致使薑南國民不聊生,犯下眾怒。太子為保最後顏麵,自請廢位。
二王子初戟鏟除奸臣有功,遂即太子位。
為表誠意,新太子親身前往與齊武帝派來的祈朝使者和談。
最終雙方共同簽訂《祈薑和議》。
大戰結束,葉深準備班師迴朝。
由於戰亂,南境及其周邊縣城,均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毀壞。
多數百姓流離失所,張裳衣見此狀於心不忍,決定留下幫助南境子民做好災後重建工作。
戰爭已結束,葉深手握兵權不能在南境過多久留。
經過一夜內心反複掙紮與張裳衣的開導,最終決定由葉深同兒子葉秉之先帶領大軍迴京複命。
夫人張裳衣與女兒葉絮之則留在南境幫助百姓。但是葉深與張裳衣約定好,最多隻能在南境多留半年。
經過這幾年葉深的表現,再加上葉家其他人還在京城,因此齊武帝並沒有對葉深的上書有多懷疑,欣然同意。
迴憶至此,葉絮之深歎一口氣:
“唿~”
一旁的丫鬟蓉雯連忙上前:
“小姐怎麽了?是不是凍著了?”
“沒有,隻是感歎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已過去近六年了。”
還未等蓉雯說什麽,葉絮之又開口道:
“走吧,迴去吧。”
一女子屹立城樓,眺望遠方。
女子身著藍衣,裙帶飄飄,廣袖飛舉,膚如凝脂,杏眼桃腮,一張臉秀麗絕俗,身形窈窕娉婷。
不管從何處看,都是一美貌絕佳的女子。
不知不覺,葉絮之隨父親、母親和哥哥已經在南境待了六年。南境多雨,這樣整日陰雨密布的天氣葉絮之已經記不清經曆了多少。
涼風習習,葉絮之又想起了當初離京前往南境的時候。
南境地處祈朝邊境,是祈朝聯通薑南國的一大城池要塞。
薑南國同祈朝接壤,與祈朝南北分治,國土雖沒有祈朝大,但是薑南國尚武,無論男子女子皆以武為榮,因此士兵戰鬥力和身體素質都是上乘。
但薑南國國土地勢偏低,若遇暴雨,時常遭受洪水災害。
祈朝這邊偏向南方的城市也無法幸免於難,南境便是其中之一。
薑南國王上年邁病重,太子掌管國家事務。
但太子軟弱無能,寵信奸臣。遂奸臣當道,以薑南國地處劣勢、災害來源於祈朝為由慫恿太子出兵攻打祈朝。
一來可以從軍餉中謀取私利,即便戰敗也可以祈朝國力強盛為由脫罪;
二來若是成功,自己便是薑南國第一大功臣。
於是齊武二十年,薑南國出兵攻打祈朝。齊武帝梁湛大怒,想在眾多武將中擇一人領兵禦敵。
薑南國實力不容小覷,因此在選擇領兵之人一事上齊武帝慎之又慎。
然而,眾多武將中竟無一人可堪當此任。
原因無他。
南境地處邊界,又常年多雨,頻頻遭受洪澇災害,生活條件與京城相比,自然是天上與地下。
在京城中習慣了軟紅香土的武將們自然是不願意涉險的。
況且南境地處偏遠,薑南國實力不弱,祈朝又多年沒有發生過戰亂,此一去能不能活著迴來都是未知數。
因此,有能力的武將以年邁、身體舊傷複發、有風濕等為由上書無法帶兵;
年輕的將領即便是想前往的,也會被家中長輩攔住,以年紀還小、實力不足等為由上書“婉拒”。
正當齊武帝在為帶兵之人絞盡腦汁時,時任提標中軍參將的葉深主動請纓。
身為武將的他一直希望有朝一日能為了祈朝戰場一戰。
葉深實力不凡,在軍中也頗有人氣,屢建奇功。
其父葉溫更是為當年齊武帝奪權立下汗馬功勞。因此齊武帝對其子也有所耳聞。
難得有人主動請纓,且此人實力不俗。很快,任命葉深為鎮國大將軍的旨意便下達葉府。
葉深夫人張嫦衣不舍丈夫孤身一人領兵前往,同葉老爺子商量之後,決定帶著兒子葉秉之和女兒葉絮之隨軍前往,權當做對兒子女兒的曆練了。
葉深起初不願妻子、兒女隨自己到邊關吃苦,但架不住妻子心意已決。
齊武帝感念葉夫人不舍之心,便也同意了。
那年葉秉之十五歲,葉絮之九歲。
初到南境,不僅葉家數人,軍中大部分將領士兵都出現了水土不服導致的發熱、嘔吐等症狀。
因為南境太過潮濕,從京城帶來的大多數草藥,乃至大部分糧草都因受潮而發黴毀壞。
好在葉深與張裳衣在出發前對南境狀氣候提前做過了解,將一些常見病的治療藥物製作成藥丸以備不時之需,眼下正好可以派上用場。
但是人數實在過多,這點藥物根本解救不了多少人,若是從其他城中調運物資又遠水解不了近渴,畢竟敵軍正虎視眈眈的在城外盤旋。
不過張裳衣對草藥有一定的了解,身為左都禦史大小姐的她自小博覽群書,草藥一類的書籍看過的也不少。
很快軍中分為了兩隊,大部隊在葉深的帶領下奮勇抗敵。葉秉之自小跟隨父親習武,自是跟隨父親一起上戰場學習曆練;
一隊聽從張裳衣指揮到城中購買或是到山中尋找所需草藥,葉絮之也想一同前去,但葉夫人擔心其安危,便讓她跟著自己一起為士兵製作藥丸。
初到南境時,沒有人會想到這場戰爭最後會持續六年之久。
剛開始的一兩年,因為水土不服、災害頻發導致士兵士氣大減,每每出兵皆慘敗收場。
一時間接連喪失兩座城池。
齊武帝雖從葉深的上書中提前得知南境將士狀況。但為了安撫民心,仍下達了一旨斥責書,責令葉深迅速整頓軍心,收迴城池。
不負眾望,將士們身體好轉後,立即參與戰鬥,憑借葉深出色的領兵手段,很快在戰場上掌控主動權。
另外一邊,葉絮之跟隨母親也一直致力於南境城內的百姓安撫工作,深得南境人民喜歡。
三年後,薑南國出現內亂,薑南國二王子初戟以清君側為由,聯合眾大臣,將慫恿太子出兵討伐的奸臣一舉拿下。
同時斥責太子聽信小人讒言,致使薑南國民不聊生,犯下眾怒。太子為保最後顏麵,自請廢位。
二王子初戟鏟除奸臣有功,遂即太子位。
為表誠意,新太子親身前往與齊武帝派來的祈朝使者和談。
最終雙方共同簽訂《祈薑和議》。
大戰結束,葉深準備班師迴朝。
由於戰亂,南境及其周邊縣城,均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毀壞。
多數百姓流離失所,張裳衣見此狀於心不忍,決定留下幫助南境子民做好災後重建工作。
戰爭已結束,葉深手握兵權不能在南境過多久留。
經過一夜內心反複掙紮與張裳衣的開導,最終決定由葉深同兒子葉秉之先帶領大軍迴京複命。
夫人張裳衣與女兒葉絮之則留在南境幫助百姓。但是葉深與張裳衣約定好,最多隻能在南境多留半年。
經過這幾年葉深的表現,再加上葉家其他人還在京城,因此齊武帝並沒有對葉深的上書有多懷疑,欣然同意。
迴憶至此,葉絮之深歎一口氣:
“唿~”
一旁的丫鬟蓉雯連忙上前:
“小姐怎麽了?是不是凍著了?”
“沒有,隻是感歎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已過去近六年了。”
還未等蓉雯說什麽,葉絮之又開口道:
“走吧,迴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