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 ss="top_book">強烈推薦:</strong>
所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既然大城市更富裕繁華, 思想更包容開放,那人們當然願意去大城市了, 古往今來不都是這樣嗎?大城市是那麽包容,它從來都是來者不拒的, 隻要你買張火車票,包裹一背就能進城了, 再花千兒百八租個小房間, 隨便找份工作,不就可以在大城市裏安頓下來了嗎?雖然租的房間是比老家要小多了,架不住城裏工資高啊, 賺錢機會多啊!地方繁華,吃喝玩樂的地方又多, 而且交通那麽方便, 五湖四海的人那麽多,身在大城市就是身在宇宙中心, 時尚最前沿, 這對年輕人來說真的是天堂一樣的地方!你還有什麽理由不來呢?
是啊,就因為都市那麽好,所以大家都來了啊?反正城市大門常打開, 你可以隨時來,也可以隨時走,那麽現在我就要問你一個問題了, 既然城裏這麽好,你也喜歡這裏,為什麽不能永遠的留下來呢?為什麽還要走呢?嗯?為什麽呢?
我想你肯定會說:我喜歡的那個地方,什麽都好,就是房價太高了,別說房價高,連房租都年年漲,我留不下來。
這就對了。
我問你,有一件事難道你一直不感到奇怪嗎?這麽繁華的城市,要建設起來是要耗費巨大的資金的,你知道挖一條地鐵,造一個高架,要多少錢嗎?我告訴你,北京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的沈建文有篇文章《對降低地鐵工程造價的探討》中,有北京地鐵四號線建造的實際數據:正線全長28.14km,設24座車站,總投資145.86億元,每正線公裏5.17億元。
一公裏造價5億元什麽概念你清楚嗎?這還不包括後續每年的檢修保養,人員工資等支出,就算北京的地鐵每天都擠得跟沙丁魚罐頭一樣,光靠一個人幾塊錢的車票錢,再加上地鐵上廣告牌收入,商業店鋪出租等收入,也很難做到盈利,每年都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補貼才能收支平衡。你想想看,收費的地鐵尚且如此,那些你每天都在走得道路、公園,逛得免費的博物館、旅遊景點呢?它們問你要過買路錢嗎?那這些東西數量多嗎?它們造起來難道不花錢嗎?
這還用問嗎?當然花錢了,而且花的還是巨資。
那我再問你,這些錢哪裏來?
這時候我想你肯定會毫不猶豫的說,基礎設施這些東西都是屬於民生工程,當然應該是政府出的,怎麽能問人民要錢呢?再說我們平時不都在交稅嗎?我們平時買的所有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上麵,花的錢裏麵不都含著稅嗎?既然納稅了,那政府肯定要拿這個錢去投入公共服務啊?
你說的沒有錯,從理論上來講,政府的收入應該由稅收占大頭,但是你卻忽略了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中國這些年來所處的曆史階段:中國處於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從改革開放到現在的短短四十年不到的時間內,全國各個地方城鎮麵貌都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個城市化的速度是非常驚人的,你要知道建造大型基礎設施這種項目是很花時間的,哪怕按照最新的工程技術,公路橋梁這種項目按長度難度不同也在幾個月到幾年不等,而住宅樓盤一般在六到十個月不等,當然項目年限越是往前推,由於技術沒那麽先進,需要耗費的時間也更長。
也正是因為這樣,在你我成長的這些年裏,有個現象我相信隻要是中國人,不管到哪裏都會觀察到:就是全國到處都在不停地開工建設,整個中國就是大工地,日夜兼程熱火朝天的幹著,同時這也催生了中國的第一代農民工,他們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就跟今天的你我湧入北上廣深一樣,拿起行囊湧入了全國各地的工地,可以這麽說,農民工現象的出現是城市化的必然產物。什麽叫城市化?城市化不是說蓋起大房子,修起大馬路就叫城市化了,城市化的關鍵是人的城市化,是農民進城變市民的過程,而民工潮的湧現正是城市化的第一步。
現在我再問你一個問題,既然這麽多年來,全國各地這麽多大型建設項目一直在前赴後繼的不停開工,那肯定需要錢啊?這麽多錢從哪來?
答案很簡單,羊毛出在羊身上,自然大部分是從老百姓這來了。
但是這裏麵首當其衝的就有個融資的問題,以及我接下來將要為你說明,為什麽土地財政這麽多年在中國這麽盛行:
首先要明白一點,政府本身是不產生效益的,政府是個資源配置的機構,它最大的功能是決定從老百姓這裏收上來的錢怎麽花,而本身不產生錢,因此當政府要同時開工這麽多項目的時候,它首先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錢不夠。
可能你會說,錢怎麽會不夠呢?可以收稅啊?
收稅是當然的,但是你想過沒有,如果收上來的稅不夠呢?我給你打個比方,假如按城市化進度,一年的基建項目總投入需要100塊,但是收上來的稅隻有3、40塊,那該怎麽辦呢?
實際上,這個問題絕不是我憑空說出來的,要看政府的收支情況,你可以去看每年地方政府的收支表,基本上稅收隻占了40-50%,而賣地收入才是占了大頭,也就是說,如果單靠收稅,中國是不可能達到這麽高速的城市化規模的,如果城市管理者不賣地的話,或許你現在都還坐不到高鐵動車,坐不上地鐵,也沒法用上這麽高速的4g光纖。
俗話說的好,想要富,先修路,城市跟城市之間的高速道路、大橋隧道、密集的鐵路網絡、飛機網絡、還有跟這些交通設施同步建造的水電設施,秘籍的自來水網管和光纖寬帶基站,這些才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最大秘密武器,而絕不是什麽稅收。
為嘛呢?
那我問你,一個企業要發展,它是不是要找到它的客戶群?假如它想不斷地把生意做大,是不是要找到越來越大,越來越富裕的市場?這樣它才能越賣越多,越賣越高端,而隻有企業做大了,才需要更多的員工,才會發更高的薪水,像你我這樣的打工族才會過上穩定的工薪階層生活,社會整體的生活水平才會提高,難道不是嗎?
那現在你想一下,哪怕這個企業有很好的產品,很好的貨源,可是它在一個到處都是懸崖峭壁的深山老林山溝溝裏,或者像西藏新疆這種的高原上,它的貨物哪怕再好也很難大規模的運出來,就是運出來了,也會導致成本超級高,比如一份特產加上運費要幾百塊,可是別的地方類似的隻要幾十塊,那你說這種企業還能存活下去,甚至做大嗎?如果一個地方商業不發達,企業無法生存,人們就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工作那就隻能守著一畝三分地種田,當地社會就永遠會停留在封閉的小農社會裏,而無法進入大規模生產的工業社會,社會就沒法進步。
現在我再問你一個問題,從小到大,你是不是聽到過很多類似的故事?比如部隊開進新疆西藏去修路,或者到八萬大山裏麵去挖隧道修鐵路,很多才十幾二十出頭,年紀輕輕的工程兵,汽車兵,開著工程車大卡車在隻有一米多寬的山道上跑,或者在到處往外滲水的礦坑裏走,遇到一個滑坡,塌方,人就那麽死了,一個家庭未來的希望就那麽沒了。你還記得當時你看到這樣的新聞時,是什麽樣的心情嗎?可憐?同情?憤慨?亦或是事不關己的麻木?
可是不管你是什麽心情,是同情可憐死去之人和他的家庭也好,是痛批部隊或者國家,痛批體製也好,有一點你必須清楚的認識到:這就是代價,社會發展的代價。社會的進步從來不是憑空變出來的,是必須要死人的,也是必須要有活生生的人去失業,去下崗,去從中產跌入底層這樣去犧牲的,我們在社會上的每個人,其實這些年來也一直都在付出著代價,隻是有人出力,有人出錢,有人出命,我們各自付出的代價不同而已。
像你我這樣的普通人,你知道我們需要付出的是什麽代價嗎?修路造橋的買路錢,下崗人員的安置費用,事故死去的軍人們的賠償金,贍養費,這一切的一切費用最終還是會歸集到土地裏,而你的社會角色就是出錢買單的那個人,你為社會發展付出的代價,就是承擔了土地的漲價,房租的漲價,你活著的每一天都在為土地的漲價買單,難道你還認為過去十年間房價的暴漲是個偶然嗎?
我現在簡單的給你講一講,為什麽社會發展要付出的成本,最終都會歸集到土地裏,為什麽十年來土地一直在漲價。
首先第一點,就是相比於收稅,賣地是地方政府最快的資金來源。剛才我已經跟你解釋過了,就是光靠收稅,是遠遠不能滿足基礎建設需要的巨額資金的。
因為基建項目是屬於典型的一次性投資的項目,這種項目是這麽做的,它要先投入資金,比如你造個大橋要花50個億,預計2年造完,那麽這50個億它2年內是一次性投入的,而造橋產生的效益:比如造成人口聚集,商業貿易往來增加,人民逐漸富裕起來,又造成產業多樣化,公司規模變大,最後導致政府稅收增加,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快則一兩年,慢則三五年,甚至十年二十年,所以靠稅收是不現實的。
為了快速城市化,地方政府必須想其他的辦法來增加收入,可是對於政府而言,它所擁有的唯一的東西就是土地,因為中國是個公有製國家,土地是屬於國家和集體,而非個人的,因此政府就有權利決定如何處置土地,所以提出了一個東西,叫做‘土地出讓金’,意思就是你向政府繳納了土地出讓金,就可以擁有這塊地的幾十年使用權,而這就是土地財政最開始出現的原因。
政府可以賣地以後,就有了大量籌集資金的方法和渠道,實事求是的說,賣地確實是現有的迴收資金最有效率的方法,這是因為房地產這個行業的環節其實是最簡單的,歸納起來就是三步走:政府賣地,房企花錢通過競拍拿地房企造房子賣給老百姓拿錢然後繼續從政府這裏拍地。你要知道一個行業,它的環節越簡單,那麽資金循環的速度就越快,相對的總利潤也越大。
怎麽理解這個資金利用率的問題呢?
如果你看不懂,就想象一下你打算賣衣服,你一次性進了10件貨,剛好那天運氣好,一天全都賣光了,那你是不是就賺了10件的錢?第二天你拿著這些錢又去進貨,然後又賣光,那實際上兩天時間你賺了20件的錢,對不對?相反的,如果你運氣不太好,這10件貨2天才賣光,那就隻賺了10件的錢,如果2天時間一件衣服都沒賣掉,就一分錢都沒賺到,是不是?也就是說,在同樣的時間裏,你賣貨的速度越快,你的資金迴收就越快,資金利用率就越高,總利潤規模就越大。
實際上,一個生意,如果它中間的環節越少,一買一賣之間循環的越快,那麽這個生意必然毛利率成倍提高,總資金規模也會成倍提高,而恰好房地產就是這麽個得天獨厚的好生意。你想想看,土地這個東西,是本來就有的,你不需要去生產,也不需要去維護,直接就能賣了,幾乎是沒有成本的。假如政府一塊地賣了十個億,蓋房子半年時間,房子一蓋好馬上就可以賣了,賣房得來的錢又拿去繼續拍地,一兩年周轉一次,也就是說這十個億的本錢投下去,一兩年內就可以產生20個億的效益。
而如果光靠收稅呢?收稅你們知道,雖然五花八門的稅種很多,比如增值稅,營業稅,所得稅之類的,但是歸根結底是需要企業去生產產品,或者提供服務,增加的價值裏去抽成。而這裏麵的環節那可就太多了,假如生產產品的話,你首先就得去進貨,要去購買原材料,然後再去加工,得到產成品以後要銷售,銷售的話也不像賣房子那樣,隻要造起住宅樓,附近的人就會買,而是要去找市場找客戶,你要找經銷商一級一級的分銷下去,然後東西賣了以後,再一級一級的迴收資金,等錢都收上來了,再從中抽稅。老實說這真的太慢了,十個億稅收上來不知哪年哪月,再說城市化規模不高的情況下,產業不能快速發展,企業不發展,稅也不可能那麽多,所以賣地是來錢最快資金規模最大的業務。
你看,買賣土地是這麽掙錢的一個生意,而國家城市化建設又這麽需要錢,你說房價會不會漲?
另外,我來告訴你們,人跟城市的關係是什麽:人就是城市的人肉電池,人一進入城市,就已經開始為城市的建設成本買單了,你不花錢享受的共同建設,地鐵公園精神享受,都要買單的,這些成本就包括在你的房租,吃喝住行裏麵,房租我想很容易理解,吃喝住行是因為你吃飯的小店什麽的,它們本身也要付房租,土地跟空氣水一樣是人類的基本生產要素,人類一切活動都離不開土地,所以隻要土地漲價,所有都要漲價,所以你進入大城市,看似工資收入增加了,同時你的支出也增加了,而且因為精神活動多,玩的東西多,你是存不下錢的,從城市整體的角度來看,你進入城市付出了你的青春和勞動,但是沒有帶走一分錢,你說你是虧還是賺?所以城市大門常打開,因為需要新鮮的人肉電池來維持它的繁華。
越是大都市,房價越高越貴,這個道理不管在哪裏都是通用的,你去看看紐約,東京,倫敦,香港的房價,再看看北上深的,全世界房地產的發展趨勢不都是一個道理嗎?隻是中國近十年來是從一個不發達中國變成了一個全球gdp第二的國家,這個過程很迅速,相對的,土地漲價的幅度也非常劇烈,才會給人一種房價暴漲的錯覺,但事實上是,不光是房價,中國的所有東西的價格,包括你的工資收入,都翻了好幾倍。
講完了房價和房地產的原理以後,我要跟你講的是為什麽要去大城市買房的原因,以及大城市是怎麽淘汰人的。
所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既然大城市更富裕繁華, 思想更包容開放,那人們當然願意去大城市了, 古往今來不都是這樣嗎?大城市是那麽包容,它從來都是來者不拒的, 隻要你買張火車票,包裹一背就能進城了, 再花千兒百八租個小房間, 隨便找份工作,不就可以在大城市裏安頓下來了嗎?雖然租的房間是比老家要小多了,架不住城裏工資高啊, 賺錢機會多啊!地方繁華,吃喝玩樂的地方又多, 而且交通那麽方便, 五湖四海的人那麽多,身在大城市就是身在宇宙中心, 時尚最前沿, 這對年輕人來說真的是天堂一樣的地方!你還有什麽理由不來呢?
是啊,就因為都市那麽好,所以大家都來了啊?反正城市大門常打開, 你可以隨時來,也可以隨時走,那麽現在我就要問你一個問題了, 既然城裏這麽好,你也喜歡這裏,為什麽不能永遠的留下來呢?為什麽還要走呢?嗯?為什麽呢?
我想你肯定會說:我喜歡的那個地方,什麽都好,就是房價太高了,別說房價高,連房租都年年漲,我留不下來。
這就對了。
我問你,有一件事難道你一直不感到奇怪嗎?這麽繁華的城市,要建設起來是要耗費巨大的資金的,你知道挖一條地鐵,造一個高架,要多少錢嗎?我告訴你,北京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的沈建文有篇文章《對降低地鐵工程造價的探討》中,有北京地鐵四號線建造的實際數據:正線全長28.14km,設24座車站,總投資145.86億元,每正線公裏5.17億元。
一公裏造價5億元什麽概念你清楚嗎?這還不包括後續每年的檢修保養,人員工資等支出,就算北京的地鐵每天都擠得跟沙丁魚罐頭一樣,光靠一個人幾塊錢的車票錢,再加上地鐵上廣告牌收入,商業店鋪出租等收入,也很難做到盈利,每年都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補貼才能收支平衡。你想想看,收費的地鐵尚且如此,那些你每天都在走得道路、公園,逛得免費的博物館、旅遊景點呢?它們問你要過買路錢嗎?那這些東西數量多嗎?它們造起來難道不花錢嗎?
這還用問嗎?當然花錢了,而且花的還是巨資。
那我再問你,這些錢哪裏來?
這時候我想你肯定會毫不猶豫的說,基礎設施這些東西都是屬於民生工程,當然應該是政府出的,怎麽能問人民要錢呢?再說我們平時不都在交稅嗎?我們平時買的所有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上麵,花的錢裏麵不都含著稅嗎?既然納稅了,那政府肯定要拿這個錢去投入公共服務啊?
你說的沒有錯,從理論上來講,政府的收入應該由稅收占大頭,但是你卻忽略了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中國這些年來所處的曆史階段:中國處於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從改革開放到現在的短短四十年不到的時間內,全國各個地方城鎮麵貌都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個城市化的速度是非常驚人的,你要知道建造大型基礎設施這種項目是很花時間的,哪怕按照最新的工程技術,公路橋梁這種項目按長度難度不同也在幾個月到幾年不等,而住宅樓盤一般在六到十個月不等,當然項目年限越是往前推,由於技術沒那麽先進,需要耗費的時間也更長。
也正是因為這樣,在你我成長的這些年裏,有個現象我相信隻要是中國人,不管到哪裏都會觀察到:就是全國到處都在不停地開工建設,整個中國就是大工地,日夜兼程熱火朝天的幹著,同時這也催生了中國的第一代農民工,他們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就跟今天的你我湧入北上廣深一樣,拿起行囊湧入了全國各地的工地,可以這麽說,農民工現象的出現是城市化的必然產物。什麽叫城市化?城市化不是說蓋起大房子,修起大馬路就叫城市化了,城市化的關鍵是人的城市化,是農民進城變市民的過程,而民工潮的湧現正是城市化的第一步。
現在我再問你一個問題,既然這麽多年來,全國各地這麽多大型建設項目一直在前赴後繼的不停開工,那肯定需要錢啊?這麽多錢從哪來?
答案很簡單,羊毛出在羊身上,自然大部分是從老百姓這來了。
但是這裏麵首當其衝的就有個融資的問題,以及我接下來將要為你說明,為什麽土地財政這麽多年在中國這麽盛行:
首先要明白一點,政府本身是不產生效益的,政府是個資源配置的機構,它最大的功能是決定從老百姓這裏收上來的錢怎麽花,而本身不產生錢,因此當政府要同時開工這麽多項目的時候,它首先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錢不夠。
可能你會說,錢怎麽會不夠呢?可以收稅啊?
收稅是當然的,但是你想過沒有,如果收上來的稅不夠呢?我給你打個比方,假如按城市化進度,一年的基建項目總投入需要100塊,但是收上來的稅隻有3、40塊,那該怎麽辦呢?
實際上,這個問題絕不是我憑空說出來的,要看政府的收支情況,你可以去看每年地方政府的收支表,基本上稅收隻占了40-50%,而賣地收入才是占了大頭,也就是說,如果單靠收稅,中國是不可能達到這麽高速的城市化規模的,如果城市管理者不賣地的話,或許你現在都還坐不到高鐵動車,坐不上地鐵,也沒法用上這麽高速的4g光纖。
俗話說的好,想要富,先修路,城市跟城市之間的高速道路、大橋隧道、密集的鐵路網絡、飛機網絡、還有跟這些交通設施同步建造的水電設施,秘籍的自來水網管和光纖寬帶基站,這些才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最大秘密武器,而絕不是什麽稅收。
為嘛呢?
那我問你,一個企業要發展,它是不是要找到它的客戶群?假如它想不斷地把生意做大,是不是要找到越來越大,越來越富裕的市場?這樣它才能越賣越多,越賣越高端,而隻有企業做大了,才需要更多的員工,才會發更高的薪水,像你我這樣的打工族才會過上穩定的工薪階層生活,社會整體的生活水平才會提高,難道不是嗎?
那現在你想一下,哪怕這個企業有很好的產品,很好的貨源,可是它在一個到處都是懸崖峭壁的深山老林山溝溝裏,或者像西藏新疆這種的高原上,它的貨物哪怕再好也很難大規模的運出來,就是運出來了,也會導致成本超級高,比如一份特產加上運費要幾百塊,可是別的地方類似的隻要幾十塊,那你說這種企業還能存活下去,甚至做大嗎?如果一個地方商業不發達,企業無法生存,人們就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工作那就隻能守著一畝三分地種田,當地社會就永遠會停留在封閉的小農社會裏,而無法進入大規模生產的工業社會,社會就沒法進步。
現在我再問你一個問題,從小到大,你是不是聽到過很多類似的故事?比如部隊開進新疆西藏去修路,或者到八萬大山裏麵去挖隧道修鐵路,很多才十幾二十出頭,年紀輕輕的工程兵,汽車兵,開著工程車大卡車在隻有一米多寬的山道上跑,或者在到處往外滲水的礦坑裏走,遇到一個滑坡,塌方,人就那麽死了,一個家庭未來的希望就那麽沒了。你還記得當時你看到這樣的新聞時,是什麽樣的心情嗎?可憐?同情?憤慨?亦或是事不關己的麻木?
可是不管你是什麽心情,是同情可憐死去之人和他的家庭也好,是痛批部隊或者國家,痛批體製也好,有一點你必須清楚的認識到:這就是代價,社會發展的代價。社會的進步從來不是憑空變出來的,是必須要死人的,也是必須要有活生生的人去失業,去下崗,去從中產跌入底層這樣去犧牲的,我們在社會上的每個人,其實這些年來也一直都在付出著代價,隻是有人出力,有人出錢,有人出命,我們各自付出的代價不同而已。
像你我這樣的普通人,你知道我們需要付出的是什麽代價嗎?修路造橋的買路錢,下崗人員的安置費用,事故死去的軍人們的賠償金,贍養費,這一切的一切費用最終還是會歸集到土地裏,而你的社會角色就是出錢買單的那個人,你為社會發展付出的代價,就是承擔了土地的漲價,房租的漲價,你活著的每一天都在為土地的漲價買單,難道你還認為過去十年間房價的暴漲是個偶然嗎?
我現在簡單的給你講一講,為什麽社會發展要付出的成本,最終都會歸集到土地裏,為什麽十年來土地一直在漲價。
首先第一點,就是相比於收稅,賣地是地方政府最快的資金來源。剛才我已經跟你解釋過了,就是光靠收稅,是遠遠不能滿足基礎建設需要的巨額資金的。
因為基建項目是屬於典型的一次性投資的項目,這種項目是這麽做的,它要先投入資金,比如你造個大橋要花50個億,預計2年造完,那麽這50個億它2年內是一次性投入的,而造橋產生的效益:比如造成人口聚集,商業貿易往來增加,人民逐漸富裕起來,又造成產業多樣化,公司規模變大,最後導致政府稅收增加,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快則一兩年,慢則三五年,甚至十年二十年,所以靠稅收是不現實的。
為了快速城市化,地方政府必須想其他的辦法來增加收入,可是對於政府而言,它所擁有的唯一的東西就是土地,因為中國是個公有製國家,土地是屬於國家和集體,而非個人的,因此政府就有權利決定如何處置土地,所以提出了一個東西,叫做‘土地出讓金’,意思就是你向政府繳納了土地出讓金,就可以擁有這塊地的幾十年使用權,而這就是土地財政最開始出現的原因。
政府可以賣地以後,就有了大量籌集資金的方法和渠道,實事求是的說,賣地確實是現有的迴收資金最有效率的方法,這是因為房地產這個行業的環節其實是最簡單的,歸納起來就是三步走:政府賣地,房企花錢通過競拍拿地房企造房子賣給老百姓拿錢然後繼續從政府這裏拍地。你要知道一個行業,它的環節越簡單,那麽資金循環的速度就越快,相對的總利潤也越大。
怎麽理解這個資金利用率的問題呢?
如果你看不懂,就想象一下你打算賣衣服,你一次性進了10件貨,剛好那天運氣好,一天全都賣光了,那你是不是就賺了10件的錢?第二天你拿著這些錢又去進貨,然後又賣光,那實際上兩天時間你賺了20件的錢,對不對?相反的,如果你運氣不太好,這10件貨2天才賣光,那就隻賺了10件的錢,如果2天時間一件衣服都沒賣掉,就一分錢都沒賺到,是不是?也就是說,在同樣的時間裏,你賣貨的速度越快,你的資金迴收就越快,資金利用率就越高,總利潤規模就越大。
實際上,一個生意,如果它中間的環節越少,一買一賣之間循環的越快,那麽這個生意必然毛利率成倍提高,總資金規模也會成倍提高,而恰好房地產就是這麽個得天獨厚的好生意。你想想看,土地這個東西,是本來就有的,你不需要去生產,也不需要去維護,直接就能賣了,幾乎是沒有成本的。假如政府一塊地賣了十個億,蓋房子半年時間,房子一蓋好馬上就可以賣了,賣房得來的錢又拿去繼續拍地,一兩年周轉一次,也就是說這十個億的本錢投下去,一兩年內就可以產生20個億的效益。
而如果光靠收稅呢?收稅你們知道,雖然五花八門的稅種很多,比如增值稅,營業稅,所得稅之類的,但是歸根結底是需要企業去生產產品,或者提供服務,增加的價值裏去抽成。而這裏麵的環節那可就太多了,假如生產產品的話,你首先就得去進貨,要去購買原材料,然後再去加工,得到產成品以後要銷售,銷售的話也不像賣房子那樣,隻要造起住宅樓,附近的人就會買,而是要去找市場找客戶,你要找經銷商一級一級的分銷下去,然後東西賣了以後,再一級一級的迴收資金,等錢都收上來了,再從中抽稅。老實說這真的太慢了,十個億稅收上來不知哪年哪月,再說城市化規模不高的情況下,產業不能快速發展,企業不發展,稅也不可能那麽多,所以賣地是來錢最快資金規模最大的業務。
你看,買賣土地是這麽掙錢的一個生意,而國家城市化建設又這麽需要錢,你說房價會不會漲?
另外,我來告訴你們,人跟城市的關係是什麽:人就是城市的人肉電池,人一進入城市,就已經開始為城市的建設成本買單了,你不花錢享受的共同建設,地鐵公園精神享受,都要買單的,這些成本就包括在你的房租,吃喝住行裏麵,房租我想很容易理解,吃喝住行是因為你吃飯的小店什麽的,它們本身也要付房租,土地跟空氣水一樣是人類的基本生產要素,人類一切活動都離不開土地,所以隻要土地漲價,所有都要漲價,所以你進入大城市,看似工資收入增加了,同時你的支出也增加了,而且因為精神活動多,玩的東西多,你是存不下錢的,從城市整體的角度來看,你進入城市付出了你的青春和勞動,但是沒有帶走一分錢,你說你是虧還是賺?所以城市大門常打開,因為需要新鮮的人肉電池來維持它的繁華。
越是大都市,房價越高越貴,這個道理不管在哪裏都是通用的,你去看看紐約,東京,倫敦,香港的房價,再看看北上深的,全世界房地產的發展趨勢不都是一個道理嗎?隻是中國近十年來是從一個不發達中國變成了一個全球gdp第二的國家,這個過程很迅速,相對的,土地漲價的幅度也非常劇烈,才會給人一種房價暴漲的錯覺,但事實上是,不光是房價,中國的所有東西的價格,包括你的工資收入,都翻了好幾倍。
講完了房價和房地產的原理以後,我要跟你講的是為什麽要去大城市買房的原因,以及大城市是怎麽淘汰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