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了,閃電一個接一個,雷聲轟隆轟隆的。
雨來得很快,應該是地形因素造成的。
不比平原區域,想下大雨,總有個先兆。
縣裏多山,傍晚的時候隻是雲多,水氣並不重,不曾想,到半夜時,伴隨著雷電,雨點跟豆子似的劈裏啪啦砸下來。
縣中被雷電驚醒的百姓迷糊著起來,推開門看看外麵,不但不高興,反而擔憂不已。
桐柏縣不缺水,春天到來了不指望春雨,更沒有貴如油的說法。
山上小河多,去年雪融了,哪怕是種梯田,引一條小溪也便足夠了。
如今一下雨,養蠶的怕青蟲被打掉地上淹死了。
不養蠶的惦記明天早上天一亮得去地裏放水,不然會塌了土圍子,到處亂衝。
還有家人在服徭役,下大雨,河水要漲,碼頭修起來可就難了。
處理完老婆要帶走的早餐的徐寶躺了一個多時辰,同樣被雷聲驚醒,看看表,淩晨一點,再過一會兒老婆要起來了。
“老公下雨了?”馮媛跟著睜開眼睛,聽聽動靜,問。
“下了,下雨不好修碼頭,耽誤做竹筒罐頭,如今我的隊伍來了,不愁沒人帶出去賣,偏偏有又了雨,希望別下太久。”
徐寶撓撓頭,別的事情他不怕,他隻擔心買豬的錢能不能賺迴來。
雖說自己不差那點錢,可是投資賠本,又是花五貫買一口豬,結果砸手裏,那不是傻麽?
拿自己的錢給百姓,不增加利潤,隻能說明一個問題,自己的官沒當好,誰家官員如此補貼百姓?
“怕柴火濕了不好燒火?”馮媛琢磨下,問道。
“對呀。”徐寶擔心的就是這個。濕柴火怎麽大批量地煮水。
“挖煤,這裏是河~南,煤多。”馮媛出主意。
徐寶搖頭:“沒有。有煤的地方在旁邊的確山,那裏有點,其他的全在平頂山那北麵,還有南召。再就是另一個區域的永城,咱這不行的。”
“旁邊呢?”馮媛又問。
“旁邊的省啊?有,湖~北有點,安~徽多,但我能去那麽遠的地方挖煤嗎?解不了近渴呀,你迴去定一批柴火爐吧。先借我。”
徐寶想不出其他的辦法。隻能讓馮媛再弄點東西過來。
馮媛抿下嘴,笑著說道:“行,隻要我那邊中午過來時,你這邊看著還要連續下,我就買,需要花不少錢,你的飯菜可是值錢了。”
“以後你可以跑到南極去,看看我的飯菜是否更值錢。”徐寶強調下資源的重要性。
“行,我記下了。還可以去沙漠裏賣水,我起來,洗漱,給他們送早餐。”馮媛說著起身。
一番整理,她先迴去開車,再迴來把餛飩和蔥絲、幹豆腐絲帶走。
徐寶躺下繼續睡,三個小時之後,雨小了,他很高興,帶人做大牛肉丸子。蒸大米飯。
丁縣丞和許主簿所在的帳篷裏,有兩個小吏被提出去,分開審問。
本以為他們昨天晚上迴串~供,能死咬著牙不說。
結果問起來的時候,問啥說啥,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問的事情主要是人,不是縣裏的賬目如何,有了人自然會查賬。
有縣中以前不願意和丁縣丞、許主簿同流合汙的,被排擠,幹脆不上班了,找別的活養家。
問出來,有一個叫趙陽的,年三十許,算得一手好賬,最先是管庫房的賬目,管太嚴了,不懂得變通,被換個位置,輔助別人負責查各個地方的田。
查田,得罪人,還沒有人幫忙,他自己去查,能測量出什麽來?今天測出來,記下,是這戶的。
到了明天,人家說賣給別人了,是另一家的。
有的時候一家的田還能分給好幾家,然後再從別人家合過來,分分合合的。
趙陽一氣之下,不幹了,你們自己玩去吧。
他呢,就開始給別人寫個信了,讀個信了,起個名了,理個賬了,零零碎碎的活。
雖說家中有田,但他不幹農活。
這一個,日子不好過。
還有一個滿身正氣的,叫蘇風,隻不過性格孤僻,不喜多言,人長得帥氣,人送外號玉班頭。
玉就是誇人長得好,班頭是職務,領著衙役抓人什麽的,順便欺行霸市。
別的衙役吃這口飯,蘇風反感。
去年繭下來,縣裏需要上貢,貢品是絹。
丁縣丞和許主簿想趁機撈一筆,不但下了任務,叫十三個村子送絹,還派人上山抓黑戶,就是沒籍貫的。
蘇風被要求帶一支四個人的隊伍,到了山上幾戶拚在一起住的地方,那裏的人正忙著繅絲。
跑是來不及跑了,跟他商量,願意拿一部分出來,結果他的四個手下過去就搶啊,全要拿走。
對方哭喊著哀求。
他看不過眼,喝止了,最後隻帶走了十多斤的生絲,這對於養蠶的人是個不小的損失,一個蠶繭才能繅出多少絲?很輕的。
可是迴去,四個衙役告狀。
他的班頭當不上了,給他分配新的任務,誰家的雞丟了,養啃了誰家的菜地了,等等重要的民生之事,全由他一個人負責,沒手下。
他也不幹了,仗著有把子力起,到碼頭扛活。
加上其他不願意主動配合丁縣丞和許主簿的胥,一批人,如今全不在衙門。
他們是被丁縣丞和許主簿所不喜的,卻正是徐寶需要的。
他先寫信,要求之前的人迴來,把衙門裏的事情撐好了。
再寫公告,貼到縣裏和各個村子,告訴大家不用再擔心被衙門中的人欺負了,衙門裏換了新的人。
徐寶不出麵,甚至不告訴他要找迴來的人是縣令下的令,隻說財子要求他們如此做的,更不解釋丁縣丞和許主簿哪去了。
縣中的百姓們更不清楚情況,至於五個裏正,誰沒事找裏正幹啥?自己過好自己的日子,裏正的家裏自然又人去查。
“二老爺,這不行啊。”宋綬府裏的人知道徐寶要做什麽之後,嚇壞了,前來勸說。
“哪不行?我看很好嘛!”徐寶一副我覺得對的樣子說。
“真不行,二老爺你不用官令,叫人如何行官職、做官事?無印、無令、無官文,別人不服的,尤其是定官契,你讓他們拿哪個印?”
宋綬府裏的人頭一次聽說這麽玩的,別說做別的事情了,簡單的拿人都拿不了,收稅人家可以不給。
“拿丁易和、許昌榮的印,先用著,就這樣,我自有打算。”徐寶想了一個更坑人的辦法。
***
***(未 完待續 ~^~)
雨來得很快,應該是地形因素造成的。
不比平原區域,想下大雨,總有個先兆。
縣裏多山,傍晚的時候隻是雲多,水氣並不重,不曾想,到半夜時,伴隨著雷電,雨點跟豆子似的劈裏啪啦砸下來。
縣中被雷電驚醒的百姓迷糊著起來,推開門看看外麵,不但不高興,反而擔憂不已。
桐柏縣不缺水,春天到來了不指望春雨,更沒有貴如油的說法。
山上小河多,去年雪融了,哪怕是種梯田,引一條小溪也便足夠了。
如今一下雨,養蠶的怕青蟲被打掉地上淹死了。
不養蠶的惦記明天早上天一亮得去地裏放水,不然會塌了土圍子,到處亂衝。
還有家人在服徭役,下大雨,河水要漲,碼頭修起來可就難了。
處理完老婆要帶走的早餐的徐寶躺了一個多時辰,同樣被雷聲驚醒,看看表,淩晨一點,再過一會兒老婆要起來了。
“老公下雨了?”馮媛跟著睜開眼睛,聽聽動靜,問。
“下了,下雨不好修碼頭,耽誤做竹筒罐頭,如今我的隊伍來了,不愁沒人帶出去賣,偏偏有又了雨,希望別下太久。”
徐寶撓撓頭,別的事情他不怕,他隻擔心買豬的錢能不能賺迴來。
雖說自己不差那點錢,可是投資賠本,又是花五貫買一口豬,結果砸手裏,那不是傻麽?
拿自己的錢給百姓,不增加利潤,隻能說明一個問題,自己的官沒當好,誰家官員如此補貼百姓?
“怕柴火濕了不好燒火?”馮媛琢磨下,問道。
“對呀。”徐寶擔心的就是這個。濕柴火怎麽大批量地煮水。
“挖煤,這裏是河~南,煤多。”馮媛出主意。
徐寶搖頭:“沒有。有煤的地方在旁邊的確山,那裏有點,其他的全在平頂山那北麵,還有南召。再就是另一個區域的永城,咱這不行的。”
“旁邊呢?”馮媛又問。
“旁邊的省啊?有,湖~北有點,安~徽多,但我能去那麽遠的地方挖煤嗎?解不了近渴呀,你迴去定一批柴火爐吧。先借我。”
徐寶想不出其他的辦法。隻能讓馮媛再弄點東西過來。
馮媛抿下嘴,笑著說道:“行,隻要我那邊中午過來時,你這邊看著還要連續下,我就買,需要花不少錢,你的飯菜可是值錢了。”
“以後你可以跑到南極去,看看我的飯菜是否更值錢。”徐寶強調下資源的重要性。
“行,我記下了。還可以去沙漠裏賣水,我起來,洗漱,給他們送早餐。”馮媛說著起身。
一番整理,她先迴去開車,再迴來把餛飩和蔥絲、幹豆腐絲帶走。
徐寶躺下繼續睡,三個小時之後,雨小了,他很高興,帶人做大牛肉丸子。蒸大米飯。
丁縣丞和許主簿所在的帳篷裏,有兩個小吏被提出去,分開審問。
本以為他們昨天晚上迴串~供,能死咬著牙不說。
結果問起來的時候,問啥說啥,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問的事情主要是人,不是縣裏的賬目如何,有了人自然會查賬。
有縣中以前不願意和丁縣丞、許主簿同流合汙的,被排擠,幹脆不上班了,找別的活養家。
問出來,有一個叫趙陽的,年三十許,算得一手好賬,最先是管庫房的賬目,管太嚴了,不懂得變通,被換個位置,輔助別人負責查各個地方的田。
查田,得罪人,還沒有人幫忙,他自己去查,能測量出什麽來?今天測出來,記下,是這戶的。
到了明天,人家說賣給別人了,是另一家的。
有的時候一家的田還能分給好幾家,然後再從別人家合過來,分分合合的。
趙陽一氣之下,不幹了,你們自己玩去吧。
他呢,就開始給別人寫個信了,讀個信了,起個名了,理個賬了,零零碎碎的活。
雖說家中有田,但他不幹農活。
這一個,日子不好過。
還有一個滿身正氣的,叫蘇風,隻不過性格孤僻,不喜多言,人長得帥氣,人送外號玉班頭。
玉就是誇人長得好,班頭是職務,領著衙役抓人什麽的,順便欺行霸市。
別的衙役吃這口飯,蘇風反感。
去年繭下來,縣裏需要上貢,貢品是絹。
丁縣丞和許主簿想趁機撈一筆,不但下了任務,叫十三個村子送絹,還派人上山抓黑戶,就是沒籍貫的。
蘇風被要求帶一支四個人的隊伍,到了山上幾戶拚在一起住的地方,那裏的人正忙著繅絲。
跑是來不及跑了,跟他商量,願意拿一部分出來,結果他的四個手下過去就搶啊,全要拿走。
對方哭喊著哀求。
他看不過眼,喝止了,最後隻帶走了十多斤的生絲,這對於養蠶的人是個不小的損失,一個蠶繭才能繅出多少絲?很輕的。
可是迴去,四個衙役告狀。
他的班頭當不上了,給他分配新的任務,誰家的雞丟了,養啃了誰家的菜地了,等等重要的民生之事,全由他一個人負責,沒手下。
他也不幹了,仗著有把子力起,到碼頭扛活。
加上其他不願意主動配合丁縣丞和許主簿的胥,一批人,如今全不在衙門。
他們是被丁縣丞和許主簿所不喜的,卻正是徐寶需要的。
他先寫信,要求之前的人迴來,把衙門裏的事情撐好了。
再寫公告,貼到縣裏和各個村子,告訴大家不用再擔心被衙門中的人欺負了,衙門裏換了新的人。
徐寶不出麵,甚至不告訴他要找迴來的人是縣令下的令,隻說財子要求他們如此做的,更不解釋丁縣丞和許主簿哪去了。
縣中的百姓們更不清楚情況,至於五個裏正,誰沒事找裏正幹啥?自己過好自己的日子,裏正的家裏自然又人去查。
“二老爺,這不行啊。”宋綬府裏的人知道徐寶要做什麽之後,嚇壞了,前來勸說。
“哪不行?我看很好嘛!”徐寶一副我覺得對的樣子說。
“真不行,二老爺你不用官令,叫人如何行官職、做官事?無印、無令、無官文,別人不服的,尤其是定官契,你讓他們拿哪個印?”
宋綬府裏的人頭一次聽說這麽玩的,別說做別的事情了,簡單的拿人都拿不了,收稅人家可以不給。
“拿丁易和、許昌榮的印,先用著,就這樣,我自有打算。”徐寶想了一個更坑人的辦法。
***
***(未 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