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將安置俘虜的地點大致定在鄱陽郡,那個地方的礦產很多,金銀銅鐵礦都櫻


    當然,這大的一個方案,必須要得到楊廣的批準才校


    眾人都有些擔心,怕萬一楊廣不同意這樣的安置方案。


    不過楊恩信心十足:“諸位勿要擔心,吾皇祖父多半會同意的,因為這些人不但會開采鐵礦,還會開辦一種你等從未見過的銅礦,一年增加百萬斤銅沒有問題。”


    一年增加百萬斤銅?這可能嗎?魏王要采用何種神奇的技術?


    眾人都十分的驚疑,不過也不敢隨便問。


    ……


    楊恩對渡海軍事準備並不感興趣,因為他相信,王世充和陳棱二人在這方麵一定會比自己幹得好,他們熟悉這些事務。


    他要接待當地的官員,安排一些事情。


    下午,建安郡郡守劉梓晨帶著郡丞張成林一起來拜訪他。


    行禮寒暄完畢之後,隻見那劉梓晨道:“魏王,建安郡這個偏僻郡,能有魏王親自前來,我郡百姓深感榮幸。


    還請魏王前兩幅字,以便掛在郡守衙門做個紀念。另外,下官與張郡丞今日前來,是要匯報一下建安郡的工作。”


    楊恩一聽,要找我題字?這倒也簡單,於是叫人準備好筆墨紙硯,隨便對付了幾句。


    到了匯報工作之時,那張郡丞先把本地的戶口、稅收、社會治安等等情況簡單的做了介紹。


    最後重點介紹了推廣楊恩提出來的新鏵犁和筒式大水車:


    “下官等在大業新聞特刊之上,看到了王爺發明的新曲轅犁和大水車之後,立刻先組織各曹官吏進行了認真學習……”


    他們洋洋灑灑講了一大通,大意是領導如何重視,如何進行了詳細安排。


    對於這些話,楊恩是不怎麽相信的,在後世的華夏國,幾乎每個官員,都可以開口講過幾個時。


    因為這畢竟不是硬性的考核指標,全靠官員的自覺性。


    如果是一心為民的官員,這兩項農具的推廣當然好,如果是那些得過且過,亦或是“千裏做官隻為財”的官員,你就別指望他了。


    作為楊恩來,他當然想這兩樣農具能夠盡快的推廣,造福於民。等這兩個人匯報完畢,隻見楊恩道:


    “二位辛苦了!我發明的這兩樣農具,還是有些用處。我皇祖父也極其重視,特地囑咐我發了特刊,向全國進行推廣。


    這一路走來,我看到有些郡推廣這兩樣農具的工作做得好,有些郡做得就差一些。


    劉公,自從進入建安郡之內,我看到建安郡推廣這兩樣農具的工作,雖然做了一些,不過與鄱陽郡、九江郡等地比起來,進度還不算快……”


    他倒也沒有直接,這裏推進速度不行,而是要他們加快進度。最後道:


    “二位在大業新聞之上也看到了,凡是九品以上的官員,都可以向大業新聞投稿,也可利用這個渠道,向朝廷反映情況。


    我主辦的這個大業新聞,每一個月要出一期內參,這內參是專門給我皇祖父、各位宰相還有其他的重要官員看的,每一期不超過二十份。


    因簇方上的情況,我還是比較了解。今後對於那些推廣這兩樣農具做得好的地方,我要在大業新聞上廣為宣傳,其實這重點也就是南方各郡,也包括建安郡,希望劉郡守有這個機會……”


    他完之後,聽得二人汗流浹背,雙腿打顫。


    啊?想不到魏王居然如此重視這些事情!


    其實,這建安郡的農具推廣工作,的確也不算是太快。


    看樣子魏王心中,怕是有些不滿意。


    劉郡守帶著有些恐懼的心情想了想,道:“魏王可能不知,建安郡多山地,這推廣進度,自然不能與鄱陽郡和豫章郡、九江郡等地相比。


    下官等下來之後,一定再多多努力,再多派些人手出去,對各縣分片包幹,不但要推廣這兩樣農具,也同時要推廣王爺發明的新式紡紗機和織布機……”


    楊恩看著他們戰戰兢兢的表情,心裏感到好笑,心想,難道我這個一千多年以後來的人,還能不知道建安郡多山?


    不過江西的情況,比你這裏也好不了多少,關鍵是看官員肯不肯努力。


    這是楊恩指著旁邊的房玄齡對他二人道:“隻要你等盡心盡力就好,房先生這次不會陪我登島,他會留在這裏,查看農具的推廣情況,你等好好配合就是!”


    “遵命!”


    二人看見楊恩來了真格的,越發感到心虛。


    那劉郡守心裏想,這個魏王怎麽對這件事抓得如此之緊?


    莫非他是故意的?是嫌我們沒有送禮嗎?


    其實那個禮物,自己早就準備好了,準備晚上再送過來,這大白的怎麽好送禮呀?


    本來楊恩是在辦正事,他卻想著另外一邊去了!


    楊恩把自己關心的事情問完之後,又起另外一件事:“劉郡守,俗話,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你等千裏為官也是不易,總還是應該為百姓辦幾件事。


    除了剛才的,推廣農具和紡紗織布機之外,我還想到一件事情。上午,我騎馬沿海邊走了一圈,看到海港旁邊,有很多人在煮鹽。


    煙霧非常大,這附近山上的樹木怕是都被他們砍光了,這樣很不好。一來那些煮鹽非常辛苦,我看比那些種田的農民,怕是還要辛苦好幾倍。


    第二,不但砍光了周圍山上的樹木,而且產量也不高,我倒是有一個的建議,你等不妨讓下麵的官吏去好好推廣一下!”


    “不知是采用何種方法?還請魏王明示。”


    “我看不如直接在海邊建立鹽田,利用海水直接曬鹽。”楊恩淡淡的道。


    曬鹽?二人一聽,很有些不解。


    因為曬鹽,看似簡單,其實很有技巧,並不是直接曬出來就可以,因為那裏麵雜質很多。


    因此隻見那劉郡守道:“魏王,要這曬鹽之法,海邊的百姓也有用木頭裝海水曬鹽的。


    不過那曬出的鹽,還要進行二次加工,去除一些雜質,因此有些麻煩!加上產量也不高,所以百姓們並不願意使用。”


    隻見楊恩道:“我這個方法不一樣,現在雨季已過,你們不妨試一試,這可比那煮鹽之法好得多!”


    ……


    關於煮鹽和隋代鹽政管理:


    古代煮鹽十分辛苦,據好多女人,都不願意嫁給煮鹽的人為妻。


    隋代的鹽業管理非常寬鬆。盡管華夏國曆史上,長期對食鹽進行管控,由國家專賣專賣。


    而在大隋並不是,在隋代,政府和百姓都可以隨意生產鹽,而且都是市場價,至於稅收,和普通的工商業沒有兩樣。


    這個政策,幾乎到了安史之亂以後,才改變。


    從那以後,政府對食鹽的管理越來越嚴,一直到幾年前才取消這個政策。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隋至尊小紈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鉤釣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鉤釣魚並收藏大隋至尊小紈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