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況這次和我掌管青州的性質不同。」上官繡這次沒有明確說明。
韓豐也隻能惋惜一會,什麽都不敢講。
上官繡很快轉移了話題:「韓大人,西涼州那邊聯繫的如何?」
韓豐馬上道:「相信穆帥那邊已經收到您的私信,但遲遲不迴,確實有點奇怪。」
「若是平常穆帥肯定會毫不猶豫過來,大概是因為什麽事耽擱了?」
誰都知道這位穆帥崇勇好鬥,一直想和青亭侯較量,而且兩人並稱南北閻王。
穆天揚是南閻王。
上官繡則是北閻王。
她對這些外稱並不感興趣,大概猜到這個二米高的小表弟,應該是忙著跟姐姐團聚吧。
她迴來後去了蕭府,沒有見到蕭好,反而收到蕭好的一封信。
大致內容就是通知她,她要出去七天,並且穆五已經平安迴到穆家,暫時不會有什麽危險。
韓豐還是很好奇青亭侯就這麽放棄葭西嗎?她不覺得憋屈?
這時上官繡突然提起祝橋:「韓大人,祝橋祝老闆現今在何處?」
韓豐不覺得這個商人有什麽好注意的,他隨口道:「他?上次下官去州衙匯報時,見過他,好像已經是農事參軍?不過他似乎很閑,時常與大人們起爭執,幾次下來,大人們便將他丟到葭州一個小縣,繼續培育新稻。」
「州衙還是這副德行,如此對待功臣,就不怕錯失人才?」上官繡摸著下顎,其實她還蠻佩服州衙作妖的本事,就算那麽作死,還是有不少忠臣在義士追隨。
看來州衙那邊的人心還未散。
最近因為她的加入,州衙比以前更穩定。有了劉子文這個教訓,州衙的調遣政策開始趨於保守。
現在有異心的人因為上官繡的加入再不敢有多餘的念頭。蕭太守上次接著鹽打擊了一批貪官汙吏。
如今又接著上官繡打勝仗的勢頭,直接對其他世家開刀。而這位世家就是關氏。
蕭家與關氏在檯麵上競爭的原因很簡單,一是為了突出公平,讓大家心服口服,二是陽謀。
這是蕭太守主動出手打擊世家的第一步。
事實上州衙敢如此作死,根本不是全靠人心,更多的是因為優秀的中央體製來壟權。
這個壟權,可以靠封賞,來拉攏有能力有見識的人。不管能不能用上,隻要納入,對方進入體製,一般都會選擇息事寧人。或者加入這個體係改變現狀。不過大多數都壯誌未酬。
連蕭太守都不例外,州衙的這股勢力實在頑固,非一時能剷除。
可在上官繡看來,從來不是這個體製出錯,相反它非常先進,隻需要在基礎的藍本上打上補丁,不斷修復,它就會變得更健全。
如果認為王朝完全是封建體製顯然並不正確。
數千年延續下來的王朝靠的不完全是封建,更多的是一種官吏集體的中央製。除了糟糠的父權和世家門閥壟斷需要詬病,更多的地方是值得改進的。
韓豐道:「祝橋就是個死心眼,別看他做生意那麽狡奸,實際上他就吃州衙這套。所以才一直被牽著鼻子走。」
上官繡卻委託他:「不管他怎麽想,先將他請到青州。」
韓豐立即露出詫異的表情:「他上次對您過橋拆河的事忘記了?那個祝橋稻本來有您一半功勞,結果他全給攬下來當進州衙的敲門磚。」
雖說上次封得官不小,可因為得罪人,一路被貶到參軍。現在更是被下發到不知名的小縣。
這種人要他說根本不需要同情。
上官繡道:「就如韓大人所說,為什麽那麽多人對州衙心存僥倖?任憑州衙胡作非為?正是因為祝橋這樣的人,沒有別的出路。」
若是她這時主動提供一條出路,無論是什麽,足以撬動州衙這塊磚石。
韓豐立即過濾說州衙的不好,他可不敢學青亭侯,青亭侯是有實力的表達。
他就不同了。開口可是要被摘烏紗帽的。
韓豐便縮縮脖子道:「下官這就去辦。」
走之前,上官繡見他心有疑慮的樣子,她便主動安撫道:「祝橋不如韓大人,韓大人至少已經擺脫州衙的控製。」
「擺脫?什麽時候,下官怎麽不知道?」韓豐被誇得莫名其妙,他摸摸烏紗帽確定還在,有些奇怪道。
上官繡笑了笑道:「我指的是精神方麵,韓大人已經有了自己的主見,再也不會因為那是州衙而無條件服從。」
「這種無條件的服從,便是縱容。縱容州衙在官場上為非作歹。」
而她要做的事從來不是上房揭瓦推土重來,是要重新建設,去振興。
韓豐唯有點點頭,隨後就替她去請祝橋過來。
祝橋是下午到青州,剛踏進青州,便被請進韓府。進了韓府不見韓大人倒是在客廳見到一位不速之客。
青州總兵,不,現在叫青亭侯。
現在是州衙眼前的紅人。
至於這個紅人,他覺得眼前的這位大概是一點都不在乎。
可以說,他是親眼見證的那批人,見證上官繡一步一步從小小的校尉爬到封侯的位置。
同樣是日夜被州衙所妒忌,又不得不依賴的存在。
她每一次主動出擊都恰如其分,讓州衙挑不出一絲詬病。就差栽贓陷害了。
不過州衙目前不敢這麽做,一旦這麽做,失去的不僅僅一位猛將,更是公信力。
韓豐也隻能惋惜一會,什麽都不敢講。
上官繡很快轉移了話題:「韓大人,西涼州那邊聯繫的如何?」
韓豐馬上道:「相信穆帥那邊已經收到您的私信,但遲遲不迴,確實有點奇怪。」
「若是平常穆帥肯定會毫不猶豫過來,大概是因為什麽事耽擱了?」
誰都知道這位穆帥崇勇好鬥,一直想和青亭侯較量,而且兩人並稱南北閻王。
穆天揚是南閻王。
上官繡則是北閻王。
她對這些外稱並不感興趣,大概猜到這個二米高的小表弟,應該是忙著跟姐姐團聚吧。
她迴來後去了蕭府,沒有見到蕭好,反而收到蕭好的一封信。
大致內容就是通知她,她要出去七天,並且穆五已經平安迴到穆家,暫時不會有什麽危險。
韓豐還是很好奇青亭侯就這麽放棄葭西嗎?她不覺得憋屈?
這時上官繡突然提起祝橋:「韓大人,祝橋祝老闆現今在何處?」
韓豐不覺得這個商人有什麽好注意的,他隨口道:「他?上次下官去州衙匯報時,見過他,好像已經是農事參軍?不過他似乎很閑,時常與大人們起爭執,幾次下來,大人們便將他丟到葭州一個小縣,繼續培育新稻。」
「州衙還是這副德行,如此對待功臣,就不怕錯失人才?」上官繡摸著下顎,其實她還蠻佩服州衙作妖的本事,就算那麽作死,還是有不少忠臣在義士追隨。
看來州衙那邊的人心還未散。
最近因為她的加入,州衙比以前更穩定。有了劉子文這個教訓,州衙的調遣政策開始趨於保守。
現在有異心的人因為上官繡的加入再不敢有多餘的念頭。蕭太守上次接著鹽打擊了一批貪官汙吏。
如今又接著上官繡打勝仗的勢頭,直接對其他世家開刀。而這位世家就是關氏。
蕭家與關氏在檯麵上競爭的原因很簡單,一是為了突出公平,讓大家心服口服,二是陽謀。
這是蕭太守主動出手打擊世家的第一步。
事實上州衙敢如此作死,根本不是全靠人心,更多的是因為優秀的中央體製來壟權。
這個壟權,可以靠封賞,來拉攏有能力有見識的人。不管能不能用上,隻要納入,對方進入體製,一般都會選擇息事寧人。或者加入這個體係改變現狀。不過大多數都壯誌未酬。
連蕭太守都不例外,州衙的這股勢力實在頑固,非一時能剷除。
可在上官繡看來,從來不是這個體製出錯,相反它非常先進,隻需要在基礎的藍本上打上補丁,不斷修復,它就會變得更健全。
如果認為王朝完全是封建體製顯然並不正確。
數千年延續下來的王朝靠的不完全是封建,更多的是一種官吏集體的中央製。除了糟糠的父權和世家門閥壟斷需要詬病,更多的地方是值得改進的。
韓豐道:「祝橋就是個死心眼,別看他做生意那麽狡奸,實際上他就吃州衙這套。所以才一直被牽著鼻子走。」
上官繡卻委託他:「不管他怎麽想,先將他請到青州。」
韓豐立即露出詫異的表情:「他上次對您過橋拆河的事忘記了?那個祝橋稻本來有您一半功勞,結果他全給攬下來當進州衙的敲門磚。」
雖說上次封得官不小,可因為得罪人,一路被貶到參軍。現在更是被下發到不知名的小縣。
這種人要他說根本不需要同情。
上官繡道:「就如韓大人所說,為什麽那麽多人對州衙心存僥倖?任憑州衙胡作非為?正是因為祝橋這樣的人,沒有別的出路。」
若是她這時主動提供一條出路,無論是什麽,足以撬動州衙這塊磚石。
韓豐立即過濾說州衙的不好,他可不敢學青亭侯,青亭侯是有實力的表達。
他就不同了。開口可是要被摘烏紗帽的。
韓豐便縮縮脖子道:「下官這就去辦。」
走之前,上官繡見他心有疑慮的樣子,她便主動安撫道:「祝橋不如韓大人,韓大人至少已經擺脫州衙的控製。」
「擺脫?什麽時候,下官怎麽不知道?」韓豐被誇得莫名其妙,他摸摸烏紗帽確定還在,有些奇怪道。
上官繡笑了笑道:「我指的是精神方麵,韓大人已經有了自己的主見,再也不會因為那是州衙而無條件服從。」
「這種無條件的服從,便是縱容。縱容州衙在官場上為非作歹。」
而她要做的事從來不是上房揭瓦推土重來,是要重新建設,去振興。
韓豐唯有點點頭,隨後就替她去請祝橋過來。
祝橋是下午到青州,剛踏進青州,便被請進韓府。進了韓府不見韓大人倒是在客廳見到一位不速之客。
青州總兵,不,現在叫青亭侯。
現在是州衙眼前的紅人。
至於這個紅人,他覺得眼前的這位大概是一點都不在乎。
可以說,他是親眼見證的那批人,見證上官繡一步一步從小小的校尉爬到封侯的位置。
同樣是日夜被州衙所妒忌,又不得不依賴的存在。
她每一次主動出擊都恰如其分,讓州衙挑不出一絲詬病。就差栽贓陷害了。
不過州衙目前不敢這麽做,一旦這麽做,失去的不僅僅一位猛將,更是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