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誦完經文,赤日示意大家舉起酒碗,一起喝了一大口,這就算正式開席了。


    周至這才想起自己包包裏還有蜀大開的介紹信,問土良誌:“我包裏有介紹信,土叔你要不要看看?”


    “吃飯吃飯,這黑燈瞎火的也不是看文書的時候。”土良誌端起酒碗:“來來來,歡迎周至到我們這窮鄉僻壤來。”


    “土叔你說周至,好像是在說肘子。”吳仁中笑道。


    “在老家我同學師長其實也都這樣叫我。”周至笑道:“聽土叔這麽喊還怪親切的。”


    大家又是一大口酒,兩口下肚,周至就感覺一股熱氣從胃裏直接竄到了腦門,有點架不住了,趕緊先來碗酸菜南瓜湯給墊墊。


    農村開飯都開得晚,聯和鄉開得就更晚,糧站是唯一一處有電燈的地方,不過土良誌一樣舍不得開,甚至連油燈都舍不得點,大家就著火塘的火光吃飯,燈光從下往上,讓屋子裏的光照條件有點詭異,加上那一大牆的法器和法具,要是換一個膽小的來,這頓飯還真不一定吃得下去。


    不過周至沒有這問題,當年他也是不適應的,不過經過幾年土家“寄食”,早就已經習慣了。


    所以現在就從容得很。


    讓赤日等人倒是習慣了那些工作隊過來時一開始是什麽模樣,現在周至這樣子,完全就是一副不見外的自己人的樣子,這樣的表現當然讓大家格外驚喜。


    應該說隻要油給夠,彝家的飯菜其實並不算太難吃,尤其是淡酸菜裏頭的小筍子和蕨菜,其實還滿脆嫩爽口的。


    酒喝開,菜吃上,大家的話題就打開了。


    作為大畢摩,吉克赤日是非常智慧的人,而他的人生經曆也告訴他,從外麵來到鄉裏的人,他們的態度往往是會發生一百八十度的翻轉的。


    聽聞周至對畢摩文化感興趣,吉克赤日倒是不覺得多高興,類似的資料采集活動,縣上,州上的文化館都曾經來過,零零碎碎地收集了不少資料,對於畢摩的體係有了一些介紹書籍,但是還是失於粗糙。


    反正吉克赤日說起來那是一個勁的搖頭。


    周至一打聽資料成書的日期就有些明白了,五幾年和七幾年。


    這兩段時期對於傳統文化的審視角度是不一樣的,更多是在用一種批判的態度來組織素材,或者說眼光更多地放在那些值得批判的地方,而對傳統文化的整體,缺乏足夠的重視與認識。


    這樣的書籍很明顯是有失偏頗,不太全麵的,不光少數民族的如此,漢民族自己的同樣如此,周至在研究夾川老版縣誌的時候早就發現了。


    但是周至在研究地方史誌的過程中還發現了一個好處,就是那個時期地方上的同誌雖然在著述的時候角度非常偏頗,但是他們進行田野調查,采集資料時候的態度卻是非常認真細致的。


    也就是說,他們在撰寫自己書籍的時候,視角和重心可能有問題,導致了能夠供他們引證的材料就很少,造成了大量的田野調查資料堆放在縣文化館,縣誌辦的資料室裏,采用到書中的,可能都不足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


    很多那個年代采集到的資料,都是後來的寶貴素材。


    因為隨著當年那些當事人受訪者的離世,很多史料已經隨著他們堙滅在曆史的長河當中,隻有這些資料,才帶著當年曆史的一鱗半爪,還留在人間。


    周至心裏大致有數了,想著什麽時候還可以去縣文化館看看。


    “肘子怎麽會對這些感興趣?”土良誌夾起一片鹵牛肉,另一隻手又把酒碗端了起來。


    鹵牛肉這玩意兒就老酒可真是太香了,他還是去年在縣裏開人大會的時候吃過,現在筷子一動,再如何忍都停不下來,隻好用不斷敬酒的動作來打斷自己。


    “土大哥,最近國家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倡議的新聞,你在報紙上讀到過嗎?”周至和土良誌碰了一下酒碗,問道。


    “我們這裏隻有人民日報和蜀省日報,還有個涼山日報,兩個星期送一迴。”吳仁中說道:“不過你說這個什麽倡議,我們倒是沒看到。”


    “那我大致給你們介紹一下吧。”周至說道:“我們國家倡議,全世界範圍內,人類從前人那裏傳承下來的東西,都可以稱做曆史遺產。”


    “而這些遺產又可以分作三類,一類叫自然遺產,就是山川河流森林湖泊這一類;一類叫做文化遺產,即我們老祖先人從成為人的那一天起,用人工完成創造出來的,並且一代代傳下來,直到今天還留存在世上的東西。”


    “這類遺產呢,又可以分作了兩類,”周至解釋道:“一類是以物質形式存在的文化遺產,就是有形的,有實物的那一部分,包括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石刻、壁畫、近代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等不可移動文物,曆史上各時代的重要實物、藝術品、文獻、手稿、圖書資料等可移動文物;以及在建築式樣、分布均勻或與環境景色結合方麵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曆史文化名城等等。”


    “還有一類,則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社區、群體,有時甚至就是個人,屬於文化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述、表現形式、知識、技能以及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往往世代相傳,在構建社會,以及與自然和曆史的互動中,被不斷地再創造,既為特定人群提供了共同的認同感和曆史持續感,又為保持這個世界的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創造力具有相當助力。是文化多樣性中最富活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文明的結晶和最寶貴的共同財富,承載著人類的智慧、人類曆史的文明與輝煌。”


    “肘子,話到這兒,有點聽不懂了。”土良誌覺得這種詞兒套詞兒的話實在是太燒腦了,比七十度的包穀酒還要更加的上頭。


    不過老赤日卻幽幽地看著火塘,如果仔細看去,他眼中卻仿佛有了些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乘風而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子從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子從周並收藏重生之乘風而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