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勝古跡傳千秋
剛剛下了第七節班會課,此時,我顯得心情特別好,那多日以來的辛勤勞作,頓時之間,都已經煙消雲散了。
難怪,人們常常都總是會這樣說:
“艱苦環境的磨練,有時也會讓人帶來無限歡樂和愉快。特別是,當一個人有成就感的瞬間,更是會如此……”
當然,這樣的說法,我也深有體會。我從1960年高中畢業,到社會上闖蕩這二十年來在實踐中的感觸,就是在當自己有了成績和受到人們讚賞的時候,尤其如此……”
但是,此時又到了該迴家做晚飯的節骨眼上,要過了時間,六妹兩姐弟迴來沒飯吃就糟了。於是,我又不得不馬上迅速地從大禮堂教室,返迴到房間裏去。
隨後,便在中廳處生火做飯。七手八腳地忙碌了好一陣子,好不容易做好了以後,六妹姐弟倆便高高興興地一塊放了晚學迴來了。
吃了晚飯以後,一時之間,我感到沒有什麽事可幹。於是,心裏馬上想起,不妨利用今天晚飯後這兩點鍾時間,幹脆獨自一個人,隨意在學校的四周到處走走,看看也好。
要知道,我從鳳中來到博中這四、五天時間,忙碌得暈頭轉向,我連學校四處幾乎都還沒有時間去走過一次,許多學校的情況,我還是一無所知。晚飯後有些時間,到處走走看看也好。反正,遲早都是要了解的……
在下了樓以後,我便沿著教職工食堂直往北走去。當到了學生廚房的後門處,那張學校的大池塘,它仍然像二十年前我讀高中時一樣,池麵上碧波蕩漾地幾乎能清澈見底。
池塘邊上那條從茶根水庫流來的灌溉渠道,正從池塘的旁邊流過。不時,還有少量的灌溉渠道的流水,正在“咚,咚,咚”地流進到池塘水中去。此時,在進水口處,也許是聽到水響,魚兒正在此遊來遊去在覓食……
在池塘邊上有一蓄水池,它旁邊的抽水機正從池塘中抽水進入蓄水池。要知道,這個蓄水池的水,不是飲用水,隻是專門供學生食堂用來清潔地麵和餐具的用水。也可以放進飯蒸後麵水池中,作學生洗身等使用。
隨後,我又繼續沿著這條茶根水庫的水渠再往前行走。瞬間,就來到了學校的養豬場兼酒餅廠所在地。
記憶中,這地方仍然保持著1958年大躍進年代學校在大搞勤工儉學活動中,所建設好的一批房舍作為學校化工廠廠址的原樣。
於是,我馬上興味盎然地獨自進到裏麵,又到處在走走,看看。一時之間發現,現在跟過去比較,其實並沒有什麽顯著的變化與不同。
頓時之間,讓我感到很驚訝的是房屋牆壁上,竟然還清晰地保留著在那個年代所遺留下來的不少化學方程式,以及各種各樣的生產流程圖。而這些牆上的墨跡和流程圖。其實,都是我和高孔威同學倆人所作。
要知道,在大躍進年代,這裏曾經是施名地區內外的博中化工廠。並且,地區教育局的勤工儉學辦公室曾召開過各縣兄弟學校前來取經學習的現場會。
其中,最讓參觀學習的各縣兄弟學校代表滿意的,就是麥芽糖和五顏六色的教學上使用的粉筆。而化工廠生產的麥芽糖不僅美味爽口,且又深顯甜味,讓人流連忘返。
記得,每逢勞動時間,我和高孔威同學就到此完成化學科黃秀棠老師所布置的任務,要在四周牆壁上工整地寫上有關的化學方程式,以及精細地畫上各種各樣的生產工藝的流程圖。
因為,我的字和高孔威同學的畫,都是年級學生中最為出色的。因此,這個任務便理所當然地落在了我倆的身上了。
當我在原化工廠走了一圈出來時,也許是因為觸景生情的原因吧,當年那大躍進年代的熱鬧場景,和人們為了改變我們國家“一窮二白”的落後麵貌,日以繼夜地苦幹,拚命幹地“趕美超英”的雄心壯誌的宏大場麵,就像放電影一樣,一幕幕地又再次重現我眼前,久久也難以消逝……
頃刻之間,我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語起來:
“唉!二十多年時間,瞬間就過去了。但這裏竟然還一樣保留著當年的不少亮麗的風景。一時之間,真是讓人沉思遐想不盡……”
如果,要是後來人們不去拆毀它的話。那麽,在經過若幹年以後,它又將與學校中的炸彈窩、字祖廟、環玉書院等名勝古跡一樣齊名,即將會成為是這間聞名於區內外,又具有悠久曆史和光榮傳統的博中的“校寶”了……
有詩歎曰:
飯後校園四處走,走走停停看不夠;
昔日跡象成校寶,名勝古跡傳千秋。
隨後,我離開了學校的養豬場兼酒餅廠之後,便馬上來到了老博中原來的高中部的西麵教室一帶。據史料記載,高中部這一帶的教室和宿舍的建築是建於1942年。
要知道,二十年前的1957-1960年這三年,我在這裏讀高中時,三年的教室都全在這裏的。所不同的是,每年都得要換一個教室。高一時在東麵當頭一個;高二和高三分別在字祖廟後麵的四間教室兩端的兩間。
那時候,樓下都是做學生教室的,樓上就是該班的男同學宿舍。而教室和宿舍的上上下下所有的房間,全部都是分配給老師做為住房。
現在跟過去我讀高中時候所不同的地方,就是高中部這八間教室全部都是學校高三畢業班的教室,而在教室上麵的樓上,就是所對應班級的男生宿舍了。
此時,正是吃了晚飯後已到六點半鍾的時候,教室裏燈火通明。除了走廊和過道上還有少數學生在來迴地行走之外,絕大部分的學生,他們已經安靜地坐在教室裏複習和作業,完全像畢業班緊張學習的樣子了……
當我從走廊教室門口的掛牌處知道,這幾班高三畢業班學生,全部都是1978年縣成立重點高中時,首屆招收三年製的學生。他們是準備參加1981年全國高考招生的考生。
看來,學校領導為了全力以赴打響首屆重點高中學生高考頭一炮。不折不扣地從思想、時間、師資等各方麵的配備上,都下了一番苦心去打造。
同時,也像全國各地所有高中學校的畢業班一樣,采取大躍進年代“移禾”的做法。將各班尖子生集中在一班,選派教學上得力的老師去指導複習。目的隻是盡量爭取更多學生考上全國名校,為學校爭光。這是常態。
後來,我才知道學校是將86班至90班中,凡誌願報考理科的學生成績最優秀的50名學生,全部抽調到86班做為理科重點班。全部考文科的學生集中到90班做為應屆文科班。
到了高中三年級,才采取急功近利的這種大躍進年代裏,為創造萬斤畝產的“移禾”做法,對於在當年師資力量匱乏的曆史時期,那是無可厚非的。在客觀上,都是為了給名校多培養撥尖人才而創造良好環境和條件。
後來,我才知道,擔任86班班主任是政治老師朱其傑,數學是梁振康,語文是陳仕棟,化學是李繼祥,物理是謝元徽,英語是雷道德,生物是陳國政。
在班中撥尖學生中,我認識的有參加1978年全縣初中數學比賽第一名的黎家輝,以及李炳偉、馮德誌、龐正達、劉春等數學尖子。86班可真算得上是,一個名符其實的群英薈萃和百花爭豔的競爭場所。
就這樣,分好了的班級是從西麵的教室開始算起,它們分別是:91班、92班、86班、87班、88班、89班、90班。
其中,91班、92班是安置在西麵開頭的兩個教室的。它們是1978年高中招生時,將南片的東平、鬆山、那卜、龍潭等公社上重點線考生,招進到龍潭高中的重點班。
後來,根據上級的指示精神,一個縣隻能集中力量辦好一間縣級重點高中的指示。因此,教育局就當機立斷地在1979年秋季,從龍潭中學將這兩個重點班級的學生和任課教師,全部一起搬遷上博中來的。
此時,就在這兩個班中,曾經有七個學生是我於1978年在良荔初中任教時,當年參加全縣中考錄取上去的。他們是王衛東,嚴小明,陳國平,王運平,王震,賴福成,王誌新。
當我走到那個全部是尖子生的86班時,發現此時教室已經座無虛席。學生們全都專心致誌地自覺學習和勤奮鑽研。教室裏安靜得幾乎鴉雀無聲。這種良好的學習氛圍,真是讓人讚歎不止,也讓我刮目相看……
頓時之間,情不自禁地令我想起,我所負責的大禮堂補習班。我知道,雖然這兩個班級學生,他們在知識的層麵上,是不在同一個檔次的。但對於在學習風氣和課堂紀律來說,在要求上是不應該有任何差異的。
一時之間,讓我看了以後,便毫不動搖地堅信這一點。因此,對學生各方麵管理上,都要從嚴要求而決不能有絲毫放鬆。要不然的話,想要在高考複習中,讓每個學生都有所長進是很難做到的。
有詩歎曰: ●woaiks■
漫步高三畢業班,緊張刻苦不等閑;
移禾皆因時代出,輸送名校定能成。
頃刻之間,在當我離開了高三畢業班一帶的教室宿舍以後,又興味盎然地來到了字祖廟前的科學館。
此時的科學館,已經跟二十年前我讀高中時有所不同了。已經將原來蓋瓦的屋麵,全部拆除弄成是水泥天麵了。但裏麵房屋的整體建築結構,仍然保留像我讀高中的時候一樣,沒有改變。
據史料記載,字祖廟建於清光緒15年,即1889年。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文字創始人倉頡、祖誦而建,故又名倉祖閣。科學館原建於1927年,1948年擴建後,就是今天這個式樣和規模的格局了。
頓時之間,當我剛一踏進科學館大門的瞬間,心情感到舒暢又開心。因為,雖然己經相隔了二十多年之久,當年在此舉行過的理、化、生的各種實驗課的情景,還曆曆在目。
我還記得,當年曾經在右邊實驗室舉行過博中首次高三理科生參加的數學競賽,我榮獲榜首;又在此舉行過一次全年級演講比賽,我有幸代表班級參加。雖未入圍,但無怨無悔,因為我曾經參與和努力過……
進到裏麵上下樓的的五間房間,是學校化學、物理、英語、史地、生物的科室。在大門後左邊的一間大教室,是能夠容納一百多人準備參加1981年全國高考的文科補習班所在地。
此時,學生也已經陸續來上自修了。雖然學生人數不少,但仍然顯得很是安靜而沒有大的嘈雜聲。這樣一來,這個高考文科補習班給我的第一印象還是挺不錯的。
此外,而上下樓的三間大教室,也像我過去讀高中的時候一樣,是用作為化學、物理、生物的實驗室。此時,實驗室還沒亮燈,仍然漆黑一片。進去兩邊的上下房間,便是物理儀器、化學藥品和生物標本等的收藏室。
頃刻之間,讓我看到的這一切情景的瞬間,深有所感慨。要知道,建在字祖廟前麵的科學館,真是蘊含有其深厚的文化底韻。因為,從半個多世紀以來,它曾經為白州大地培養了無數出類拔萃的各式各樣的傑出人才。
如,世界著名語言大師王力先生、被毛澤東稱為江南才子的朱光、還有不少為革命獻出寶貝生命的先烈,如熊景升、朱光翼、劉敦安等等……
正是:
字祖廟前科學館,逢進博中必參觀;
曆史悠久底韻厚,名人輩出難估算。
欲知後事如何,請君往下細看。
剛剛下了第七節班會課,此時,我顯得心情特別好,那多日以來的辛勤勞作,頓時之間,都已經煙消雲散了。
難怪,人們常常都總是會這樣說:
“艱苦環境的磨練,有時也會讓人帶來無限歡樂和愉快。特別是,當一個人有成就感的瞬間,更是會如此……”
當然,這樣的說法,我也深有體會。我從1960年高中畢業,到社會上闖蕩這二十年來在實踐中的感觸,就是在當自己有了成績和受到人們讚賞的時候,尤其如此……”
但是,此時又到了該迴家做晚飯的節骨眼上,要過了時間,六妹兩姐弟迴來沒飯吃就糟了。於是,我又不得不馬上迅速地從大禮堂教室,返迴到房間裏去。
隨後,便在中廳處生火做飯。七手八腳地忙碌了好一陣子,好不容易做好了以後,六妹姐弟倆便高高興興地一塊放了晚學迴來了。
吃了晚飯以後,一時之間,我感到沒有什麽事可幹。於是,心裏馬上想起,不妨利用今天晚飯後這兩點鍾時間,幹脆獨自一個人,隨意在學校的四周到處走走,看看也好。
要知道,我從鳳中來到博中這四、五天時間,忙碌得暈頭轉向,我連學校四處幾乎都還沒有時間去走過一次,許多學校的情況,我還是一無所知。晚飯後有些時間,到處走走看看也好。反正,遲早都是要了解的……
在下了樓以後,我便沿著教職工食堂直往北走去。當到了學生廚房的後門處,那張學校的大池塘,它仍然像二十年前我讀高中時一樣,池麵上碧波蕩漾地幾乎能清澈見底。
池塘邊上那條從茶根水庫流來的灌溉渠道,正從池塘的旁邊流過。不時,還有少量的灌溉渠道的流水,正在“咚,咚,咚”地流進到池塘水中去。此時,在進水口處,也許是聽到水響,魚兒正在此遊來遊去在覓食……
在池塘邊上有一蓄水池,它旁邊的抽水機正從池塘中抽水進入蓄水池。要知道,這個蓄水池的水,不是飲用水,隻是專門供學生食堂用來清潔地麵和餐具的用水。也可以放進飯蒸後麵水池中,作學生洗身等使用。
隨後,我又繼續沿著這條茶根水庫的水渠再往前行走。瞬間,就來到了學校的養豬場兼酒餅廠所在地。
記憶中,這地方仍然保持著1958年大躍進年代學校在大搞勤工儉學活動中,所建設好的一批房舍作為學校化工廠廠址的原樣。
於是,我馬上興味盎然地獨自進到裏麵,又到處在走走,看看。一時之間發現,現在跟過去比較,其實並沒有什麽顯著的變化與不同。
頓時之間,讓我感到很驚訝的是房屋牆壁上,竟然還清晰地保留著在那個年代所遺留下來的不少化學方程式,以及各種各樣的生產流程圖。而這些牆上的墨跡和流程圖。其實,都是我和高孔威同學倆人所作。
要知道,在大躍進年代,這裏曾經是施名地區內外的博中化工廠。並且,地區教育局的勤工儉學辦公室曾召開過各縣兄弟學校前來取經學習的現場會。
其中,最讓參觀學習的各縣兄弟學校代表滿意的,就是麥芽糖和五顏六色的教學上使用的粉筆。而化工廠生產的麥芽糖不僅美味爽口,且又深顯甜味,讓人流連忘返。
記得,每逢勞動時間,我和高孔威同學就到此完成化學科黃秀棠老師所布置的任務,要在四周牆壁上工整地寫上有關的化學方程式,以及精細地畫上各種各樣的生產工藝的流程圖。
因為,我的字和高孔威同學的畫,都是年級學生中最為出色的。因此,這個任務便理所當然地落在了我倆的身上了。
當我在原化工廠走了一圈出來時,也許是因為觸景生情的原因吧,當年那大躍進年代的熱鬧場景,和人們為了改變我們國家“一窮二白”的落後麵貌,日以繼夜地苦幹,拚命幹地“趕美超英”的雄心壯誌的宏大場麵,就像放電影一樣,一幕幕地又再次重現我眼前,久久也難以消逝……
頃刻之間,我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語起來:
“唉!二十多年時間,瞬間就過去了。但這裏竟然還一樣保留著當年的不少亮麗的風景。一時之間,真是讓人沉思遐想不盡……”
如果,要是後來人們不去拆毀它的話。那麽,在經過若幹年以後,它又將與學校中的炸彈窩、字祖廟、環玉書院等名勝古跡一樣齊名,即將會成為是這間聞名於區內外,又具有悠久曆史和光榮傳統的博中的“校寶”了……
有詩歎曰:
飯後校園四處走,走走停停看不夠;
昔日跡象成校寶,名勝古跡傳千秋。
隨後,我離開了學校的養豬場兼酒餅廠之後,便馬上來到了老博中原來的高中部的西麵教室一帶。據史料記載,高中部這一帶的教室和宿舍的建築是建於1942年。
要知道,二十年前的1957-1960年這三年,我在這裏讀高中時,三年的教室都全在這裏的。所不同的是,每年都得要換一個教室。高一時在東麵當頭一個;高二和高三分別在字祖廟後麵的四間教室兩端的兩間。
那時候,樓下都是做學生教室的,樓上就是該班的男同學宿舍。而教室和宿舍的上上下下所有的房間,全部都是分配給老師做為住房。
現在跟過去我讀高中時候所不同的地方,就是高中部這八間教室全部都是學校高三畢業班的教室,而在教室上麵的樓上,就是所對應班級的男生宿舍了。
此時,正是吃了晚飯後已到六點半鍾的時候,教室裏燈火通明。除了走廊和過道上還有少數學生在來迴地行走之外,絕大部分的學生,他們已經安靜地坐在教室裏複習和作業,完全像畢業班緊張學習的樣子了……
當我從走廊教室門口的掛牌處知道,這幾班高三畢業班學生,全部都是1978年縣成立重點高中時,首屆招收三年製的學生。他們是準備參加1981年全國高考招生的考生。
看來,學校領導為了全力以赴打響首屆重點高中學生高考頭一炮。不折不扣地從思想、時間、師資等各方麵的配備上,都下了一番苦心去打造。
同時,也像全國各地所有高中學校的畢業班一樣,采取大躍進年代“移禾”的做法。將各班尖子生集中在一班,選派教學上得力的老師去指導複習。目的隻是盡量爭取更多學生考上全國名校,為學校爭光。這是常態。
後來,我才知道學校是將86班至90班中,凡誌願報考理科的學生成績最優秀的50名學生,全部抽調到86班做為理科重點班。全部考文科的學生集中到90班做為應屆文科班。
到了高中三年級,才采取急功近利的這種大躍進年代裏,為創造萬斤畝產的“移禾”做法,對於在當年師資力量匱乏的曆史時期,那是無可厚非的。在客觀上,都是為了給名校多培養撥尖人才而創造良好環境和條件。
後來,我才知道,擔任86班班主任是政治老師朱其傑,數學是梁振康,語文是陳仕棟,化學是李繼祥,物理是謝元徽,英語是雷道德,生物是陳國政。
在班中撥尖學生中,我認識的有參加1978年全縣初中數學比賽第一名的黎家輝,以及李炳偉、馮德誌、龐正達、劉春等數學尖子。86班可真算得上是,一個名符其實的群英薈萃和百花爭豔的競爭場所。
就這樣,分好了的班級是從西麵的教室開始算起,它們分別是:91班、92班、86班、87班、88班、89班、90班。
其中,91班、92班是安置在西麵開頭的兩個教室的。它們是1978年高中招生時,將南片的東平、鬆山、那卜、龍潭等公社上重點線考生,招進到龍潭高中的重點班。
後來,根據上級的指示精神,一個縣隻能集中力量辦好一間縣級重點高中的指示。因此,教育局就當機立斷地在1979年秋季,從龍潭中學將這兩個重點班級的學生和任課教師,全部一起搬遷上博中來的。
此時,就在這兩個班中,曾經有七個學生是我於1978年在良荔初中任教時,當年參加全縣中考錄取上去的。他們是王衛東,嚴小明,陳國平,王運平,王震,賴福成,王誌新。
當我走到那個全部是尖子生的86班時,發現此時教室已經座無虛席。學生們全都專心致誌地自覺學習和勤奮鑽研。教室裏安靜得幾乎鴉雀無聲。這種良好的學習氛圍,真是讓人讚歎不止,也讓我刮目相看……
頓時之間,情不自禁地令我想起,我所負責的大禮堂補習班。我知道,雖然這兩個班級學生,他們在知識的層麵上,是不在同一個檔次的。但對於在學習風氣和課堂紀律來說,在要求上是不應該有任何差異的。
一時之間,讓我看了以後,便毫不動搖地堅信這一點。因此,對學生各方麵管理上,都要從嚴要求而決不能有絲毫放鬆。要不然的話,想要在高考複習中,讓每個學生都有所長進是很難做到的。
有詩歎曰: ●woaiks■
漫步高三畢業班,緊張刻苦不等閑;
移禾皆因時代出,輸送名校定能成。
頃刻之間,在當我離開了高三畢業班一帶的教室宿舍以後,又興味盎然地來到了字祖廟前的科學館。
此時的科學館,已經跟二十年前我讀高中時有所不同了。已經將原來蓋瓦的屋麵,全部拆除弄成是水泥天麵了。但裏麵房屋的整體建築結構,仍然保留像我讀高中的時候一樣,沒有改變。
據史料記載,字祖廟建於清光緒15年,即1889年。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文字創始人倉頡、祖誦而建,故又名倉祖閣。科學館原建於1927年,1948年擴建後,就是今天這個式樣和規模的格局了。
頓時之間,當我剛一踏進科學館大門的瞬間,心情感到舒暢又開心。因為,雖然己經相隔了二十多年之久,當年在此舉行過的理、化、生的各種實驗課的情景,還曆曆在目。
我還記得,當年曾經在右邊實驗室舉行過博中首次高三理科生參加的數學競賽,我榮獲榜首;又在此舉行過一次全年級演講比賽,我有幸代表班級參加。雖未入圍,但無怨無悔,因為我曾經參與和努力過……
進到裏麵上下樓的的五間房間,是學校化學、物理、英語、史地、生物的科室。在大門後左邊的一間大教室,是能夠容納一百多人準備參加1981年全國高考的文科補習班所在地。
此時,學生也已經陸續來上自修了。雖然學生人數不少,但仍然顯得很是安靜而沒有大的嘈雜聲。這樣一來,這個高考文科補習班給我的第一印象還是挺不錯的。
此外,而上下樓的三間大教室,也像我過去讀高中的時候一樣,是用作為化學、物理、生物的實驗室。此時,實驗室還沒亮燈,仍然漆黑一片。進去兩邊的上下房間,便是物理儀器、化學藥品和生物標本等的收藏室。
頃刻之間,讓我看到的這一切情景的瞬間,深有所感慨。要知道,建在字祖廟前麵的科學館,真是蘊含有其深厚的文化底韻。因為,從半個多世紀以來,它曾經為白州大地培養了無數出類拔萃的各式各樣的傑出人才。
如,世界著名語言大師王力先生、被毛澤東稱為江南才子的朱光、還有不少為革命獻出寶貝生命的先烈,如熊景升、朱光翼、劉敦安等等……
正是:
字祖廟前科學館,逢進博中必參觀;
曆史悠久底韻厚,名人輩出難估算。
欲知後事如何,請君往下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