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練獨特林教頭
午睡起床後,我拿手提袋像早讀時一樣,來到禮堂補習班的大教室。此時,學生已陸續進入大禮堂教室。於是,我站在門口旁邊,仔細觀察學生各自迴到座位的動態。
隨後,他們便拿出英語課本,“依哩呱啦”高聲朗讀起來。按照課程表安排,午讀是讀英語的。
要知道,明年英語的高考分數一樣是將30%計入總分。明年,即1981年是恢複高考後的第4年,由於剛從“四人.幫”耽誤的年代過來,普遍文化基礎都不好,英語就更差了。因為那時初中都不學英語的。
記得,幾年前我良荔大隊初中是徐天河老師教英語的。但在“反潮流”時期,有個學生寫了一封信在報紙上發表說:
“我是中國人,何必學外文。不學abcd,照樣建設社會主義。”
從那以後,英語課就在中學課堂上消失。從此,徐老師就隻好改行教語文了。
記得,我在鳳中任教的兩年,不少學生英語差,就不複習而準備選擇放棄不考英語。但英語老師卻十分希望學生高考不要放棄不考,對學生麵授機宜說道:
“選擇題不會的話,你就填c。也許會碰巧猜對它,為什麽要放棄不考呢……”
還別說,後來在高考分數公布時,英語就沒有0分的。有個學生從來都沒學過英語也得了2分,實際上是6分。更有意思的是,有個學生寫了a、b、c、d四張字條,放在手中抽取答案。一時之間,弄得老師哭笑不得……
我發現有個個子不高,年已三十開外的中年老師,正在教室過道上來迴巡堂輔導學生,不斷耐心矯正學生讀音上不夠準確的錯誤。
此時,我才恍然大悟,他一定是負責大禮堂補習班英語的陳國南老師了。後來,我從旁人口中知道,他是海外的歸國華僑。
當時,他在英語科組來說,也是個經驗豐富的骨幹教師了。此時,英語科最年輕的老師,是林校長的女兒林步全。她是個“上山下鄉”插隊的工農兵學員。
而像雷道德、朱貞輝、沈義貴、秦昌鳳等老師,都像陳國南老師一樣,是“文.革”前的本科生。而年已花甲的林校長夫人李福全老師,甚至還要她上陣教英語。可見,學校的英語老師之匱乏到何種程度了。
上課鈴聲響後,陳國南老師迅步走上講台,開始他首堂英語複習課的教學。他跟我數學課不同的地方是沒有“講義”。完全按照統編教材的新課本的先後順序專講單詞、記單詞、讀單詞。似乎一節複習課就要複習三課內容。
看來,學生普遍都還是很認真又專心聽講,不時還在練習本上寫寫、畫畫。他們是在用心地盡量記好這些學過的單詞句子。似乎,在有時候他還給學生講些句式和語法之類的知識。 風雨人生路 來自我愛看書網,woaiks.,手機m.woaiks.
但是,對我這個學了三年高中俄語,連英語字母的讀音,都跟漢語拚音幾乎混淆不清的一個“門外漢”來說,聽起英語來,簡直就像“鴨聽雷”一樣,一竅不通……
從學生學習積極性看,普遍還挺.高的。有時候,陳老師還用錄放機,有選擇地播放一些磁帶上早錄好的英語課文,讓學生邊聽,邊讀,跟小學生學中文一樣。學生普遍也很認真地邊聽,邊讀。
看起來,陳國南老師在大禮堂教補習班的英語課,是很有經驗的。
因此,學生普遍還是很喜歡學的……
有詩歎曰:
英語老師陳國南,照本宣科生歡迎;
文.革擔擱要補上,短期補救雖困難。
下了第五節英語課到上第六節,正好又是碰上化學課的時間了。
於是,我便留下來幹脆聽一節人稱“林教頭”的林為忠老師所上的化學課。
從中,我也可以學習和長長見識,何樂而不為呢?反正,我不會再像聽英語課那樣“鴨聽雷”,而是能夠聽得懂的。畢竟,我在良荔初中時,還是一位數理化的老師呢……
我從手提袋子找到補習班的課程表知道,大小兩個高考理科補習班的化學課,都是由他具體負責複習的。可見,“林教頭”他在學校領導的心目中,是一個要挑起大梁的學科骨幹教師領軍人物中的一員大將。
其實,對於人稱“林教頭”的林為忠老師,凡是一路來都看過我寫的長篇記憶文學《風雨人生路》中的第二、三、六、八卷的廣大讀者,都還應該記憶猶新的。
要知道,我與他隻不過是相差隻是三、四歲的同齡人,且又僅僅是低一個年級而已。因此,彼此之間所相處的時間都較長。
並且,大家在初、高中階段,由於工作和一些社交活動上的原因,都是常常在一起的緣故。因此,大家都算是極其熟悉的。簡直就像是親兄弟一般。
在初中年代,他是鳳中11班,我是14班。1955年暑假,學校組織師生乘坐剛建好的黎湛鐵路的火車,首次興高采烈地前往湛江旅遊。我與他也一同前往,且在湛江還鬧出了“鄉巴佬進城”的不少笑話。
1956年的元旦前後,我與他和他班的劉澤澄三人一起,步行到良田坐火車到陸川他哥處玩時,不幸我下了火車就得了感冒。結果,得到他們兩人的百般照顧,才有所好轉。到了第三天早上,就從陸川乘火車迴來了。
在高中年代,他是博中32班,我是37班。他是學生會體育部長,我是學校學生體育協會主席。由於工作關係,大家經常一起研究和組織全校學生開展體育比賽。由其是,在飯後和周末晚上,常常組織對外單位的籃球友誼比賽。
1963年,當他從桂林師範學院化學係畢業以後,就直接被分配到了龍潭中學擔任化學老師。這樣一幹,就是六年之久。
其中,因他曾經是師院排球隊主力,有一定技戰術水平。在1965年,他曾經訓練和帶領龍中少年排球隊,在百色獲得自治區少年排球比賽第三名的殊榮,而名噪一時。“林教頭”的英名,從此就傳遍白州大地。
在1966年初,我參加縣代表隊集訓,準備參加玉林地區運動會的排球比賽。曾經到龍潭中學與該校的少年排球隊配合訓練從而組成縣排球隊。他就是隊的教練。後來,因為“文.革”暴發,地區運動會停止後便就地解散。
1969年秋冬,全縣掀起一股“公社辦高中,大隊辦初中,隊隊辦小學”的全民辦學的浪潮中,他被抽調到鬆山高中任教,並定期到鬆山巨嶺下小學任課。在1976年參加縣體育衛生檢查就在鬆山見上一麵。
直到1980年9月,縣.委、縣政.府為了加強縣重點高中博中的師資力量,他又和我一塊來到博中任教。無獨有偶地又正好一塊共同挑起,博中大禮堂補習班的高考複習工作的這副重擔。
說到“林教頭”這個綽號,誰都知道是中國四大名著《水滸傳》中,那位京城八十萬禁軍的教頭林衝。
人們將水滸傳中林衝的“林教頭”綽號,戴在林為忠老師頭上這個光環,其實是比喻他帶領排球隊訓練和比賽是施名全縣的“教頭”;指導高考化學複習,也是一位響鐺鐺的“教頭”。
因此,人們稱讚他為“林教頭”的真正含義,其實質就在於此……
有詩歎曰:
為忠人稱林教頭,名符其實無虛構;
平生相處似兄弟,共同拚搏去奮鬥。
當上第六節課的鈴聲響後,我又像聽其他老師上的課一樣,端莊地坐在最後一排沒有學生坐的位子上,靜悄悄地一聲不響。
要是學生不再返迴頭東張西望的話,是沒有人會發現我在後麵聽課的。就是正在上課的老師,因為在舞台的講壇上離得遠,要是不留意的話,也發現不了的。但是,我在後麵坐著的時候,反而就能夠看得見,聽得著。
所以,班上的不少學生,甚至連一些老師,他們都不知道我這個班主任,竟然會采取這種突然襲擊的方法,坐在後麵進行聽課,這就一點也並不感到有什麽奇怪了。
當在開始講課前,隻見我們的“林教頭”林為忠老師,風度翩翩地從講台的粉筆盒內,拿出一枝長白粉筆。然後,迅速地在長黑板的中央處,工整瀟灑流暢地書寫上,幾條常見的無機化學的反應方程式。
頓時之間,我在三十米遠最後一排的位子上,都能夠看得一清二楚。甚至就連在分子式的下標上的小阿拉伯數字,也能夠讓你分辨得清清楚楚。他在這麽多人的大班上的板書,寫得實在夠大和合適不過了。
這樣一來,全班這222位學生,他們就不會再因為看不清楚,而出現開口問旁人的現象了。隻見,大家都在全神貫注安靜地聽他朗朗地有條不紊的講述,這些無機化學反應方程式,它的來龍去脈和進行什麽類型的化學反應等等。
在當說明白了以後,他又用流利的中文板書,寫出一係列的物質。要求學生對化學反應前的這些物質之中,兩兩之間,會在什麽條件反應下會生成何種物質等等。
然後,林教頭又進一步要求學生,用化學反應方程式將它們一一表示出來,並要在分子式前添加適當的係數,將化學反應方程式兩邊平衡好。
從中,他還特別介紹平衡化學反應方程式的各種各樣方法。一句話,他這種教學方法,就是利用從特殊到一般的規律,教會學生能真正地掌握。
經過反複練習和詳細介紹以後,便讓學生在下麵進行模仿性的練習。然後,要再根據化學反應的規律,盡量能夠利用其它類似的例子,對學生再進行多次有針對性的練習,使學生真正地熟練和掌握。
“林教頭”在高考化學複習課中,所采用的這種“精講多練”的講授方法,讓我聽了後,真是茅塞頓開地得到很大啟發。
他的這種講講練練的複習方法,真是值得我們這些教數理化的老師,大家好好地學習和借鑒不可。
有詩歎曰:
講練獨特林教頭,板書清晰大聲喉;
練練講講教法好,學習借鑒要做夠。
下課以後,我馬上前去找到從講台走下來的林教頭。
剛一見麵,我馬上伸出大姆指讚揚道:
“林教頭,一上課就坐在後麵聽你講課。你上的這堂高考複習課講得很好。板書清晰字又大,講課聲喉又宏亮,連最遠的地方都能聽得清清楚楚。因此,學生全都在聚精會神地聽你講,以後我的數學也要像你一樣去複習才行……”
說完後,他隻是對我笑了笑。
然後,謙虛地說道:
“唉,講得不好,請多多指教。亞飛,你這班真多人,講課比小班要吃力得多了。你給一份座位表我,讓我認識一下這些學生……”
話音剛落,我便從手提袋中,拿出兩份座位表給他,並說道:
“這也是做為成績登記表的,請收好……”
於是,他便將這兩份座位表,放在他的手提袋中去了。
隨後,我便跟他一塊迴到他住的第二宿舍裏去。
一路上,他還不時地跟我滔滔不絕地說到,一些讓人煩惱的家裏事情……
不一會兒,我便和他一塊上到了第二宿舍的樓上。
頓時之間,看見樓上全部都住滿了,剛從下麵學校調上來的老師和家屬。因為沒有廚房,帶有家屬子女來的老師,都在房間外的走廊處,臨時做個露天小夥房,跟我一個樣。
在走到左邊盡頭處,林教頭帶我進到他住的房間以後,熱情地招唿我坐下。
隨後,便倒了兩杯開水,一人一杯地喝起來……
正是:
課後相互打招唿,見麵聊談家常事;
兩人同往住地去,樓上擁擠暗叫苦。
欲知後事如何,請君往下細看。
午睡起床後,我拿手提袋像早讀時一樣,來到禮堂補習班的大教室。此時,學生已陸續進入大禮堂教室。於是,我站在門口旁邊,仔細觀察學生各自迴到座位的動態。
隨後,他們便拿出英語課本,“依哩呱啦”高聲朗讀起來。按照課程表安排,午讀是讀英語的。
要知道,明年英語的高考分數一樣是將30%計入總分。明年,即1981年是恢複高考後的第4年,由於剛從“四人.幫”耽誤的年代過來,普遍文化基礎都不好,英語就更差了。因為那時初中都不學英語的。
記得,幾年前我良荔大隊初中是徐天河老師教英語的。但在“反潮流”時期,有個學生寫了一封信在報紙上發表說:
“我是中國人,何必學外文。不學abcd,照樣建設社會主義。”
從那以後,英語課就在中學課堂上消失。從此,徐老師就隻好改行教語文了。
記得,我在鳳中任教的兩年,不少學生英語差,就不複習而準備選擇放棄不考英語。但英語老師卻十分希望學生高考不要放棄不考,對學生麵授機宜說道:
“選擇題不會的話,你就填c。也許會碰巧猜對它,為什麽要放棄不考呢……”
還別說,後來在高考分數公布時,英語就沒有0分的。有個學生從來都沒學過英語也得了2分,實際上是6分。更有意思的是,有個學生寫了a、b、c、d四張字條,放在手中抽取答案。一時之間,弄得老師哭笑不得……
我發現有個個子不高,年已三十開外的中年老師,正在教室過道上來迴巡堂輔導學生,不斷耐心矯正學生讀音上不夠準確的錯誤。
此時,我才恍然大悟,他一定是負責大禮堂補習班英語的陳國南老師了。後來,我從旁人口中知道,他是海外的歸國華僑。
當時,他在英語科組來說,也是個經驗豐富的骨幹教師了。此時,英語科最年輕的老師,是林校長的女兒林步全。她是個“上山下鄉”插隊的工農兵學員。
而像雷道德、朱貞輝、沈義貴、秦昌鳳等老師,都像陳國南老師一樣,是“文.革”前的本科生。而年已花甲的林校長夫人李福全老師,甚至還要她上陣教英語。可見,學校的英語老師之匱乏到何種程度了。
上課鈴聲響後,陳國南老師迅步走上講台,開始他首堂英語複習課的教學。他跟我數學課不同的地方是沒有“講義”。完全按照統編教材的新課本的先後順序專講單詞、記單詞、讀單詞。似乎一節複習課就要複習三課內容。
看來,學生普遍都還是很認真又專心聽講,不時還在練習本上寫寫、畫畫。他們是在用心地盡量記好這些學過的單詞句子。似乎,在有時候他還給學生講些句式和語法之類的知識。 風雨人生路 來自我愛看書網,woaiks.,手機m.woaiks.
但是,對我這個學了三年高中俄語,連英語字母的讀音,都跟漢語拚音幾乎混淆不清的一個“門外漢”來說,聽起英語來,簡直就像“鴨聽雷”一樣,一竅不通……
從學生學習積極性看,普遍還挺.高的。有時候,陳老師還用錄放機,有選擇地播放一些磁帶上早錄好的英語課文,讓學生邊聽,邊讀,跟小學生學中文一樣。學生普遍也很認真地邊聽,邊讀。
看起來,陳國南老師在大禮堂教補習班的英語課,是很有經驗的。
因此,學生普遍還是很喜歡學的……
有詩歎曰:
英語老師陳國南,照本宣科生歡迎;
文.革擔擱要補上,短期補救雖困難。
下了第五節英語課到上第六節,正好又是碰上化學課的時間了。
於是,我便留下來幹脆聽一節人稱“林教頭”的林為忠老師所上的化學課。
從中,我也可以學習和長長見識,何樂而不為呢?反正,我不會再像聽英語課那樣“鴨聽雷”,而是能夠聽得懂的。畢竟,我在良荔初中時,還是一位數理化的老師呢……
我從手提袋子找到補習班的課程表知道,大小兩個高考理科補習班的化學課,都是由他具體負責複習的。可見,“林教頭”他在學校領導的心目中,是一個要挑起大梁的學科骨幹教師領軍人物中的一員大將。
其實,對於人稱“林教頭”的林為忠老師,凡是一路來都看過我寫的長篇記憶文學《風雨人生路》中的第二、三、六、八卷的廣大讀者,都還應該記憶猶新的。
要知道,我與他隻不過是相差隻是三、四歲的同齡人,且又僅僅是低一個年級而已。因此,彼此之間所相處的時間都較長。
並且,大家在初、高中階段,由於工作和一些社交活動上的原因,都是常常在一起的緣故。因此,大家都算是極其熟悉的。簡直就像是親兄弟一般。
在初中年代,他是鳳中11班,我是14班。1955年暑假,學校組織師生乘坐剛建好的黎湛鐵路的火車,首次興高采烈地前往湛江旅遊。我與他也一同前往,且在湛江還鬧出了“鄉巴佬進城”的不少笑話。
1956年的元旦前後,我與他和他班的劉澤澄三人一起,步行到良田坐火車到陸川他哥處玩時,不幸我下了火車就得了感冒。結果,得到他們兩人的百般照顧,才有所好轉。到了第三天早上,就從陸川乘火車迴來了。
在高中年代,他是博中32班,我是37班。他是學生會體育部長,我是學校學生體育協會主席。由於工作關係,大家經常一起研究和組織全校學生開展體育比賽。由其是,在飯後和周末晚上,常常組織對外單位的籃球友誼比賽。
1963年,當他從桂林師範學院化學係畢業以後,就直接被分配到了龍潭中學擔任化學老師。這樣一幹,就是六年之久。
其中,因他曾經是師院排球隊主力,有一定技戰術水平。在1965年,他曾經訓練和帶領龍中少年排球隊,在百色獲得自治區少年排球比賽第三名的殊榮,而名噪一時。“林教頭”的英名,從此就傳遍白州大地。
在1966年初,我參加縣代表隊集訓,準備參加玉林地區運動會的排球比賽。曾經到龍潭中學與該校的少年排球隊配合訓練從而組成縣排球隊。他就是隊的教練。後來,因為“文.革”暴發,地區運動會停止後便就地解散。
1969年秋冬,全縣掀起一股“公社辦高中,大隊辦初中,隊隊辦小學”的全民辦學的浪潮中,他被抽調到鬆山高中任教,並定期到鬆山巨嶺下小學任課。在1976年參加縣體育衛生檢查就在鬆山見上一麵。
直到1980年9月,縣.委、縣政.府為了加強縣重點高中博中的師資力量,他又和我一塊來到博中任教。無獨有偶地又正好一塊共同挑起,博中大禮堂補習班的高考複習工作的這副重擔。
說到“林教頭”這個綽號,誰都知道是中國四大名著《水滸傳》中,那位京城八十萬禁軍的教頭林衝。
人們將水滸傳中林衝的“林教頭”綽號,戴在林為忠老師頭上這個光環,其實是比喻他帶領排球隊訓練和比賽是施名全縣的“教頭”;指導高考化學複習,也是一位響鐺鐺的“教頭”。
因此,人們稱讚他為“林教頭”的真正含義,其實質就在於此……
有詩歎曰:
為忠人稱林教頭,名符其實無虛構;
平生相處似兄弟,共同拚搏去奮鬥。
當上第六節課的鈴聲響後,我又像聽其他老師上的課一樣,端莊地坐在最後一排沒有學生坐的位子上,靜悄悄地一聲不響。
要是學生不再返迴頭東張西望的話,是沒有人會發現我在後麵聽課的。就是正在上課的老師,因為在舞台的講壇上離得遠,要是不留意的話,也發現不了的。但是,我在後麵坐著的時候,反而就能夠看得見,聽得著。
所以,班上的不少學生,甚至連一些老師,他們都不知道我這個班主任,竟然會采取這種突然襲擊的方法,坐在後麵進行聽課,這就一點也並不感到有什麽奇怪了。
當在開始講課前,隻見我們的“林教頭”林為忠老師,風度翩翩地從講台的粉筆盒內,拿出一枝長白粉筆。然後,迅速地在長黑板的中央處,工整瀟灑流暢地書寫上,幾條常見的無機化學的反應方程式。
頓時之間,我在三十米遠最後一排的位子上,都能夠看得一清二楚。甚至就連在分子式的下標上的小阿拉伯數字,也能夠讓你分辨得清清楚楚。他在這麽多人的大班上的板書,寫得實在夠大和合適不過了。
這樣一來,全班這222位學生,他們就不會再因為看不清楚,而出現開口問旁人的現象了。隻見,大家都在全神貫注安靜地聽他朗朗地有條不紊的講述,這些無機化學反應方程式,它的來龍去脈和進行什麽類型的化學反應等等。
在當說明白了以後,他又用流利的中文板書,寫出一係列的物質。要求學生對化學反應前的這些物質之中,兩兩之間,會在什麽條件反應下會生成何種物質等等。
然後,林教頭又進一步要求學生,用化學反應方程式將它們一一表示出來,並要在分子式前添加適當的係數,將化學反應方程式兩邊平衡好。
從中,他還特別介紹平衡化學反應方程式的各種各樣方法。一句話,他這種教學方法,就是利用從特殊到一般的規律,教會學生能真正地掌握。
經過反複練習和詳細介紹以後,便讓學生在下麵進行模仿性的練習。然後,要再根據化學反應的規律,盡量能夠利用其它類似的例子,對學生再進行多次有針對性的練習,使學生真正地熟練和掌握。
“林教頭”在高考化學複習課中,所采用的這種“精講多練”的講授方法,讓我聽了後,真是茅塞頓開地得到很大啟發。
他的這種講講練練的複習方法,真是值得我們這些教數理化的老師,大家好好地學習和借鑒不可。
有詩歎曰:
講練獨特林教頭,板書清晰大聲喉;
練練講講教法好,學習借鑒要做夠。
下課以後,我馬上前去找到從講台走下來的林教頭。
剛一見麵,我馬上伸出大姆指讚揚道:
“林教頭,一上課就坐在後麵聽你講課。你上的這堂高考複習課講得很好。板書清晰字又大,講課聲喉又宏亮,連最遠的地方都能聽得清清楚楚。因此,學生全都在聚精會神地聽你講,以後我的數學也要像你一樣去複習才行……”
說完後,他隻是對我笑了笑。
然後,謙虛地說道:
“唉,講得不好,請多多指教。亞飛,你這班真多人,講課比小班要吃力得多了。你給一份座位表我,讓我認識一下這些學生……”
話音剛落,我便從手提袋中,拿出兩份座位表給他,並說道:
“這也是做為成績登記表的,請收好……”
於是,他便將這兩份座位表,放在他的手提袋中去了。
隨後,我便跟他一塊迴到他住的第二宿舍裏去。
一路上,他還不時地跟我滔滔不絕地說到,一些讓人煩惱的家裏事情……
不一會兒,我便和他一塊上到了第二宿舍的樓上。
頓時之間,看見樓上全部都住滿了,剛從下麵學校調上來的老師和家屬。因為沒有廚房,帶有家屬子女來的老師,都在房間外的走廊處,臨時做個露天小夥房,跟我一個樣。
在走到左邊盡頭處,林教頭帶我進到他住的房間以後,熱情地招唿我坐下。
隨後,便倒了兩杯開水,一人一杯地喝起來……
正是:
課後相互打招唿,見麵聊談家常事;
兩人同往住地去,樓上擁擠暗叫苦。
欲知後事如何,請君往下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