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在家鄉勞動的三年裏(十八)(8)
世代難改舊耕作
後來,在有一次我在博中學校的住房中,正好遇到了我十姑的兒子符達海,他是從老家頓穀黃塘特地前來看望我生病中的愛人。
就是在我們之間所進行閑聊當中,他特別地跟我說到,現在廣大的農村所普遍實行推廣早、晚兩造的水稻,有關於采用先進的“拋秧”新技術。他便饒有興味的詳細地,向我喋喋不休進行介紹說道:
“就是這些年以來,由於實行分田到戶之後,再加上普遍實行新的“拋秧”技術,從而去取代替了過去那種異常辛苦,且又費時、費力、落後,工效低的老式插秧技術,這是有史以來,普遍改變了以往所實行的育老壯秧的那老一套的插秧方法後,頓時之間,勞動效率和勞動強度都得到了大大的改變。
“以前,在生產隊插秧的大忙季節,就是實行提高工作效率的按件計分法,平均每人每天能夠插上兩分種的田畝,那就是已經算是十分了不起的了。
“而現在實行了‘拋秧’這種新技術以後,每人每天‘拋秧’一兩畝的話,都是易如反掌的事了。因此,對於分田到戶以後,如果要不是推廣這種‘拋秧’的方法,像我們家裏這種田多勞動力少的農戶,真不知道,早晚兩造的水稻插秧,要插到那個猴年馬月,最後才能夠插完田啊……”
頓時之間,隻見我這個黃塘表弟符達海,他便越說越來勁。此時,也讓我聽起來的時候,也越來越覺得非常新鮮。
同時,我還饒有興趣地在不停頓地進行插話。隨時都在問及許多有關於進行水稻“拋秧”的過程當中,不少技術細節上的一些問題。
其中,還具體細致地問及到,如實行“拋秧”的水稻是何種品種;水稻“拋秧”的育秧技術要領又是怎樣的;“拋秧”的拋丟過程中的不均勻的時候該怎麽辦;進行“拋秧”的田中水的深淺度如何去掌握好……
特別是,“拋秧”田塊的施肥和田間管理等方麵的問題,又是去如何進行的等等。我都一一地不耐其煩追問下去。
這樣看起來,似乎,我真是有點像是要“打破沙鍋問到底”的那種不甘罷休的樣子;似乎,我好像甚至還要想像當年上山下鄉的時候,還有那種鑽研的勁頭;似乎,我還想企圖再次重新返迴到農村去,進行大幹一番的衝動一般。
頓時之間,似乎此時此刻,不少往事,還曆曆在目地浮現在了我的眼前,不禁令我浮想聯翩地想得很多,很多。
特別是,令我聯想到現今的輕鬆、省力、高產的科學拋秧方法,跟以往那種艱辛、費力、低產落後的勾腰插秧方法對比起來的話,可真是“高佬跌交——差得遠”了……
就正是當我興奮異常地不停敲打著,正在桌子麵前所擺放的電腦鍵盤的瞬間,仿佛就在眼前,情不自禁地令我聯想到,在半個世紀前的1970年的春天,當時,我正在老家務農的年代中,所曾經做過的一件終生難忘的往事。
你可要知道,這件往事,也是我在不斷在科學種田的道路上的一個大膽的嚐試和探索。雖然,與現今的輕鬆、省力、高產的科學拋秧方相比較來說,還相差很遠。畢竟,我已經盡力了,現在迴想起來,頓時之間,令我感到無限的欣慰和開心。
這件事情大概的經過,原來是這樣的……
那是1969年的春天,在當我接手了隊裏的田間管理員十六公大來,他所負責的工作之後,經過一年以來的風風雨雨的不斷磨練,以及我在生產勞動實踐中,虛心學習與鑽研,一時之間,使我大開了眼界,且增長了不少在書本上,所無法學到的寶貴的知識。
從而,使我初步地熟悉和掌握了一個田間管理員,所要做好的本身起碼的工作。並且,我還能從勞動工作當中,初步地取得了一些卓有成效、眾人也所能有目共睹的成績。
特別是,就是在去年的早、晚兩造的水稻田間管理上,首次采用科學灌溉、科學曬田、科學施肥、防治病蟲害等方麵的技術,都獲得了讓隊幹和全隊社員們所能有目共睹,且令人大為信服的水稻大增產。
從而,使到我在隊幹和社員群眾當中,獲得了從來未有過的信賴和威望。似乎,我在對任何工作和許多生產隊中的問題,往往所提出的任何一個意見和建議,隊幹和社員們都是很信服的。簡直是到了“一言九鼎”的那個地步了。
但是,我所進行日思夜想的,總是要如何才能夠不斷地提高生產隊上水稻的增產問題。以及如何才能夠盡量地減輕一些社員們的勞動強度。並且,能夠從艱苦的勞動當中,徹底地解放出來。
你可要知道,對於在前麵所已經描述的早、晚兩造水稻搶插當中,那種艱苦卓絕的緊張情景,且又顯得極其艱苦和罕見的勞動場麵。真可算得上是,快將要到了那種觸目驚心的地步了。
就是在我的印象當中,當年,我看見到生產隊裏的社員,在早、晚兩造所進行搶插過程之中,他們所幹搶割、搶插、搶種等工作,真可謂是夠辛苦的農活了。正如,用一句客家人所常常說的話來形容的話,幾乎天天都是“水來水淋,熱來熱曬”,好慘啊!
難怪,古人所以常常都在教育自己孩子,要懂得珍惜糧食,總是會常用下麵這句古訓,對他們進行說道:
“你可要懂得呀,碗中的米飯的得來,可真是艱難呀,俗話說得好:‘要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就在生產隊進行雙搶大忙的季節當中,作為生產隊裏的田間管理員來說,我是看得最為清楚不過的了:
如果要是,在有的時候,每當隻是下起一些毛毛細雨,你就得把它當做沒有迴事一般,還得照樣地忙個不停地進行插秧;
如果要是,在有的時候,每當要是下起瓢潑大雨,甚至是狂風暴雨,你還是得要背上一個水蓬或披掛著一條水衣,還在頭頂上帶個大笠帽,行遮擋風吹雨打,照樣地還是得要埋頭勾腰地進行插秧。
特別是,當萬裏無雲、烈日當空的響午時分,頭頂上方的驕陽,幾乎快將要把稻田裏的水,全都照曬得將要沸騰了。此時,又正逢到頭頂上有烈日,腳下麵幾乎又是快將曬得沸騰起來的田水。不難想像,此時工作是何等的艱苦。
猛然之間,簡直就像是坐在一個蒸籠內,手捧著一塊秧坯,滿臉流著大汗。可是,誰也無閑去顧及擦上它一把。於是,便隻好任其自由地在臉上流淌起來。
就是在有的時候,汗水剛流進到了嘴裏,也全完沒有把它當迴事一般。隻是隨便地將它從嘴裏吐了出來,又照樣手腳不停地忙碌起來;
就是在有的時候,汗水滴掉在了田中,那也就隻好隨它去滴吧。自己還是照樣地得要埋頭進行忙碌地進行插秧;
就是在有的時候,在當汗水濕透了全身,最多也就在插完手中的秧苗之後,隨手用汗巾往臉上胡亂地擦上一擦,接著,又得要繼續插下去。
而就是在這其中,那一滴滴的汗水,幾乎流進到了嘴裏時的那種汗味,簡直讓人難受之極了……
正是:
烈日炎炎似火燒,農夫田中插秧苗;
世代難改舊耕作,先進科技看今朝。
欲知後事如何,請君往下細看。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
世代難改舊耕作
後來,在有一次我在博中學校的住房中,正好遇到了我十姑的兒子符達海,他是從老家頓穀黃塘特地前來看望我生病中的愛人。
就是在我們之間所進行閑聊當中,他特別地跟我說到,現在廣大的農村所普遍實行推廣早、晚兩造的水稻,有關於采用先進的“拋秧”新技術。他便饒有興味的詳細地,向我喋喋不休進行介紹說道:
“就是這些年以來,由於實行分田到戶之後,再加上普遍實行新的“拋秧”技術,從而去取代替了過去那種異常辛苦,且又費時、費力、落後,工效低的老式插秧技術,這是有史以來,普遍改變了以往所實行的育老壯秧的那老一套的插秧方法後,頓時之間,勞動效率和勞動強度都得到了大大的改變。
“以前,在生產隊插秧的大忙季節,就是實行提高工作效率的按件計分法,平均每人每天能夠插上兩分種的田畝,那就是已經算是十分了不起的了。
“而現在實行了‘拋秧’這種新技術以後,每人每天‘拋秧’一兩畝的話,都是易如反掌的事了。因此,對於分田到戶以後,如果要不是推廣這種‘拋秧’的方法,像我們家裏這種田多勞動力少的農戶,真不知道,早晚兩造的水稻插秧,要插到那個猴年馬月,最後才能夠插完田啊……”
頓時之間,隻見我這個黃塘表弟符達海,他便越說越來勁。此時,也讓我聽起來的時候,也越來越覺得非常新鮮。
同時,我還饒有興趣地在不停頓地進行插話。隨時都在問及許多有關於進行水稻“拋秧”的過程當中,不少技術細節上的一些問題。
其中,還具體細致地問及到,如實行“拋秧”的水稻是何種品種;水稻“拋秧”的育秧技術要領又是怎樣的;“拋秧”的拋丟過程中的不均勻的時候該怎麽辦;進行“拋秧”的田中水的深淺度如何去掌握好……
特別是,“拋秧”田塊的施肥和田間管理等方麵的問題,又是去如何進行的等等。我都一一地不耐其煩追問下去。
這樣看起來,似乎,我真是有點像是要“打破沙鍋問到底”的那種不甘罷休的樣子;似乎,我好像甚至還要想像當年上山下鄉的時候,還有那種鑽研的勁頭;似乎,我還想企圖再次重新返迴到農村去,進行大幹一番的衝動一般。
頓時之間,似乎此時此刻,不少往事,還曆曆在目地浮現在了我的眼前,不禁令我浮想聯翩地想得很多,很多。
特別是,令我聯想到現今的輕鬆、省力、高產的科學拋秧方法,跟以往那種艱辛、費力、低產落後的勾腰插秧方法對比起來的話,可真是“高佬跌交——差得遠”了……
就正是當我興奮異常地不停敲打著,正在桌子麵前所擺放的電腦鍵盤的瞬間,仿佛就在眼前,情不自禁地令我聯想到,在半個世紀前的1970年的春天,當時,我正在老家務農的年代中,所曾經做過的一件終生難忘的往事。
你可要知道,這件往事,也是我在不斷在科學種田的道路上的一個大膽的嚐試和探索。雖然,與現今的輕鬆、省力、高產的科學拋秧方相比較來說,還相差很遠。畢竟,我已經盡力了,現在迴想起來,頓時之間,令我感到無限的欣慰和開心。
這件事情大概的經過,原來是這樣的……
那是1969年的春天,在當我接手了隊裏的田間管理員十六公大來,他所負責的工作之後,經過一年以來的風風雨雨的不斷磨練,以及我在生產勞動實踐中,虛心學習與鑽研,一時之間,使我大開了眼界,且增長了不少在書本上,所無法學到的寶貴的知識。
從而,使我初步地熟悉和掌握了一個田間管理員,所要做好的本身起碼的工作。並且,我還能從勞動工作當中,初步地取得了一些卓有成效、眾人也所能有目共睹的成績。
特別是,就是在去年的早、晚兩造的水稻田間管理上,首次采用科學灌溉、科學曬田、科學施肥、防治病蟲害等方麵的技術,都獲得了讓隊幹和全隊社員們所能有目共睹,且令人大為信服的水稻大增產。
從而,使到我在隊幹和社員群眾當中,獲得了從來未有過的信賴和威望。似乎,我在對任何工作和許多生產隊中的問題,往往所提出的任何一個意見和建議,隊幹和社員們都是很信服的。簡直是到了“一言九鼎”的那個地步了。
但是,我所進行日思夜想的,總是要如何才能夠不斷地提高生產隊上水稻的增產問題。以及如何才能夠盡量地減輕一些社員們的勞動強度。並且,能夠從艱苦的勞動當中,徹底地解放出來。
你可要知道,對於在前麵所已經描述的早、晚兩造水稻搶插當中,那種艱苦卓絕的緊張情景,且又顯得極其艱苦和罕見的勞動場麵。真可算得上是,快將要到了那種觸目驚心的地步了。
就是在我的印象當中,當年,我看見到生產隊裏的社員,在早、晚兩造所進行搶插過程之中,他們所幹搶割、搶插、搶種等工作,真可謂是夠辛苦的農活了。正如,用一句客家人所常常說的話來形容的話,幾乎天天都是“水來水淋,熱來熱曬”,好慘啊!
難怪,古人所以常常都在教育自己孩子,要懂得珍惜糧食,總是會常用下麵這句古訓,對他們進行說道:
“你可要懂得呀,碗中的米飯的得來,可真是艱難呀,俗話說得好:‘要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就在生產隊進行雙搶大忙的季節當中,作為生產隊裏的田間管理員來說,我是看得最為清楚不過的了:
如果要是,在有的時候,每當隻是下起一些毛毛細雨,你就得把它當做沒有迴事一般,還得照樣地忙個不停地進行插秧;
如果要是,在有的時候,每當要是下起瓢潑大雨,甚至是狂風暴雨,你還是得要背上一個水蓬或披掛著一條水衣,還在頭頂上帶個大笠帽,行遮擋風吹雨打,照樣地還是得要埋頭勾腰地進行插秧。
特別是,當萬裏無雲、烈日當空的響午時分,頭頂上方的驕陽,幾乎快將要把稻田裏的水,全都照曬得將要沸騰了。此時,又正逢到頭頂上有烈日,腳下麵幾乎又是快將曬得沸騰起來的田水。不難想像,此時工作是何等的艱苦。
猛然之間,簡直就像是坐在一個蒸籠內,手捧著一塊秧坯,滿臉流著大汗。可是,誰也無閑去顧及擦上它一把。於是,便隻好任其自由地在臉上流淌起來。
就是在有的時候,汗水剛流進到了嘴裏,也全完沒有把它當迴事一般。隻是隨便地將它從嘴裏吐了出來,又照樣手腳不停地忙碌起來;
就是在有的時候,汗水滴掉在了田中,那也就隻好隨它去滴吧。自己還是照樣地得要埋頭進行忙碌地進行插秧;
就是在有的時候,在當汗水濕透了全身,最多也就在插完手中的秧苗之後,隨手用汗巾往臉上胡亂地擦上一擦,接著,又得要繼續插下去。
而就是在這其中,那一滴滴的汗水,幾乎流進到了嘴裏時的那種汗味,簡直讓人難受之極了……
正是:
烈日炎炎似火燒,農夫田中插秧苗;
世代難改舊耕作,先進科技看今朝。
欲知後事如何,請君往下細看。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