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為了安撫丁家母子,也算是替他報個平安,阮青洲一大早便讓尉升去了趟風顏樓,想來掌事那邊也該是讓人提早打了招唿,他才能順利地出宮。可阮青洲再溫和再心善,又何時會對一個無親無故之人做到這般周全?
覺出幾分偏寵,段緒言帶著得逞之意,不自覺地晃起了尾,迴宮後便迴味著叼骨啖肉的癮,邊追著阮青洲的身影,先往書房去了。
可到了那處不見人影,他問了廊下灑掃的宮人,才知阮青洲用過午膳之後便離了東宮,已動身前往禦馬監,到欄場練騎射去了。
自晨間起,他二人總是有意無意地錯過碰麵的機會,再想阮青洲臂上的傷也才留了沒兩日,這時去練騎射,多半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可若真是為了躲他……
阮青洲竟要躲他?
一想心就躁得慌,段緒言呷出些不好受的滋味,那點招惹他的念頭便隱隱浮動起來。
為此,他默不作聲地搗鼓了一個時辰,將曬過的新被褥鋪開後,還特意往浴堂走了一趟,才要想著用何緣由去欄場接人時,便被喚到了東宮外。
尋他的人正是紅苓。站著候他時,紅苓兩手都還提著食盒,許是獨身一路走來,又候了些時,掌心已被壓出了紅痕。
「姑姑手上還有差事,怎麽就來看我了?」段緒言還是那副人畜無害的模樣,上前便先接來食盒,替她提著。
「昨日遇上過節,尚食局正忙,才隻能趕在今日來瞧瞧你,」紅苓騰出了手,便取出藥瓶,往他掌心塞去,「進了趟是非之地,總是受了苦,這藥還是我上迴傷了手才向禦藥房領的,剩了不少,你能用便用吧。」
段緒言收過手中藥瓶,笑應:「往常便總受姑姑照拂,如今又讓姑姑掛心,九伶自當要銘記姑姑的恩情。」
「互相關照的事,還記什麽恩情,」紅苓說,「宮裏人人自危,尋個能交心的人都難,但你這般真心實意地對待貴妃和殿下,我也就把你當自家阿弟看待了,要這麽客套,反倒還顯得生疏了。」
看他臉色蒼白,紅苓輕嘆:「好了,我也要走了,你多顧著身子。」
「都說到互相關照,瞧著姑姑一人手提兩個食盒也是乏力,怎也不知帶個人幫幫,不若我陪姑姑一道。」
「想著也不急,就順路來東宮看看你,總不能帶個人在身旁,落人口舌吧,」紅苓欣笑,同他一併走著,「不過有你幫著是好,省了不少力。」
「那姑姑是去哪兒?」段緒言替她提著食盒,跟在身側走了一段路。
「欄場,」紅苓說,「是暻王要的小食,本想差手下的人去送一趟,但一聽殿下也在,我實在放不下心,想著還是親自去一趟更妥。」
「也是,」段緒言應著,假作漫不經心道,「殿下夜間似是時常不得安眠,如今手臂帶傷,若缺人在旁看顧,總免不得心憂……對了,姑姑知道殿下睡時心悸,常要點燈才能入眠的習慣嗎?」
紅苓欲言又止,也未再多說一言半語。
見狀,段緒言便也打起圓場:「倒也非是要問出個所以然,姑姑若覺得不便開口,我也就不問了,來日我試著勸服殿下尋來禦醫調理調理,若能睡得安穩,殿下也總能養得比如今強健些。」
又無應答,紅苓遲疑許久,方才謹慎地朝旁張望了幾眼,側首示意他跟著,便繞道往偏僻處走去了。
兩人再沉默著行了一段路,紅苓才放輕聲量,道:「其實也不是完全不能說,隻是不該說,再來,提到那些往事,總還是心有餘悸,也就不願提起罷了,但殿下不喜旁人近身,何事都悶著,心裏頭必然沉鬱,尉侍衛頂多也隻能顧到殿下安危,其餘的,也就需要你多看顧看顧了。」
段緒言說:「姑姑不說,我也會照顧好殿下的。」
紅苓對他放心,笑得欣慰,但再輕嘆一聲,神色也還是愈漸沉鬱下來。
「要說起殿下如今落的心病,還得從十二三年前說起了……那時東宮無主,殿下也還不是太子,就在各個妃嬪宮中輪換著住,你也知道貴妃的情況,當時沒有東宮這個庇護,萃息宮不招人待見,殿下算是寄人籬下,閑話也聽了不少。住在矜妃宮中時,也就免不了與暻王打交道了,但暻王少時嘴快,總拿貴妃打趣,也因這個緣故,殿下同他動了好幾迴手。」
三皇子阮莫洋,十七歲出宮建府,封號暻王,段緒言是聽過這些,但也未嚐見過阮莫洋的真容。這麽一想,阮青洲平日似乎也不常和其他皇子有所往來,想必就是因為惠貴妃和阮墨潯的事了。
紅苓接著說道:「可陛下那時還因四皇子的事正在氣頭上,再不踏足萃息宮,對殿下也難得才管問幾句,暻王愈發大膽,後來在殿下跑馬時,更是趁著殿下不注意,將成串爆竹掛在馬尾上。爆竹一響,馬匹受驚就不受控,殿下自馬背摔下,又被拖著跑了好些路,險些就要……」
再不忍說下去,紅苓噎住聲,眉頭也難舒展。
自幼馴馬練馬,段緒言自當猜見阮青洲當時的傷勢有多嚴重,他露出些不快,道:「殿下既然因此受了重傷,可我怎麽覺得,暻王似是絲毫未受此事的牽連。」
紅苓說:「都是親骨肉,還是這般少不更事的年紀,又有矜妃求情、太後勸阻,再加之當時臨近新年,暻王最終隻被罰了禁足,殿下也改住進了太後宮中。可惜貴妃那時最是病得重,擔憂再將她惹得心神不安,我也隻得將這事瞞著,不敢讓貴妃知曉。」
覺出幾分偏寵,段緒言帶著得逞之意,不自覺地晃起了尾,迴宮後便迴味著叼骨啖肉的癮,邊追著阮青洲的身影,先往書房去了。
可到了那處不見人影,他問了廊下灑掃的宮人,才知阮青洲用過午膳之後便離了東宮,已動身前往禦馬監,到欄場練騎射去了。
自晨間起,他二人總是有意無意地錯過碰麵的機會,再想阮青洲臂上的傷也才留了沒兩日,這時去練騎射,多半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可若真是為了躲他……
阮青洲竟要躲他?
一想心就躁得慌,段緒言呷出些不好受的滋味,那點招惹他的念頭便隱隱浮動起來。
為此,他默不作聲地搗鼓了一個時辰,將曬過的新被褥鋪開後,還特意往浴堂走了一趟,才要想著用何緣由去欄場接人時,便被喚到了東宮外。
尋他的人正是紅苓。站著候他時,紅苓兩手都還提著食盒,許是獨身一路走來,又候了些時,掌心已被壓出了紅痕。
「姑姑手上還有差事,怎麽就來看我了?」段緒言還是那副人畜無害的模樣,上前便先接來食盒,替她提著。
「昨日遇上過節,尚食局正忙,才隻能趕在今日來瞧瞧你,」紅苓騰出了手,便取出藥瓶,往他掌心塞去,「進了趟是非之地,總是受了苦,這藥還是我上迴傷了手才向禦藥房領的,剩了不少,你能用便用吧。」
段緒言收過手中藥瓶,笑應:「往常便總受姑姑照拂,如今又讓姑姑掛心,九伶自當要銘記姑姑的恩情。」
「互相關照的事,還記什麽恩情,」紅苓說,「宮裏人人自危,尋個能交心的人都難,但你這般真心實意地對待貴妃和殿下,我也就把你當自家阿弟看待了,要這麽客套,反倒還顯得生疏了。」
看他臉色蒼白,紅苓輕嘆:「好了,我也要走了,你多顧著身子。」
「都說到互相關照,瞧著姑姑一人手提兩個食盒也是乏力,怎也不知帶個人幫幫,不若我陪姑姑一道。」
「想著也不急,就順路來東宮看看你,總不能帶個人在身旁,落人口舌吧,」紅苓欣笑,同他一併走著,「不過有你幫著是好,省了不少力。」
「那姑姑是去哪兒?」段緒言替她提著食盒,跟在身側走了一段路。
「欄場,」紅苓說,「是暻王要的小食,本想差手下的人去送一趟,但一聽殿下也在,我實在放不下心,想著還是親自去一趟更妥。」
「也是,」段緒言應著,假作漫不經心道,「殿下夜間似是時常不得安眠,如今手臂帶傷,若缺人在旁看顧,總免不得心憂……對了,姑姑知道殿下睡時心悸,常要點燈才能入眠的習慣嗎?」
紅苓欲言又止,也未再多說一言半語。
見狀,段緒言便也打起圓場:「倒也非是要問出個所以然,姑姑若覺得不便開口,我也就不問了,來日我試著勸服殿下尋來禦醫調理調理,若能睡得安穩,殿下也總能養得比如今強健些。」
又無應答,紅苓遲疑許久,方才謹慎地朝旁張望了幾眼,側首示意他跟著,便繞道往偏僻處走去了。
兩人再沉默著行了一段路,紅苓才放輕聲量,道:「其實也不是完全不能說,隻是不該說,再來,提到那些往事,總還是心有餘悸,也就不願提起罷了,但殿下不喜旁人近身,何事都悶著,心裏頭必然沉鬱,尉侍衛頂多也隻能顧到殿下安危,其餘的,也就需要你多看顧看顧了。」
段緒言說:「姑姑不說,我也會照顧好殿下的。」
紅苓對他放心,笑得欣慰,但再輕嘆一聲,神色也還是愈漸沉鬱下來。
「要說起殿下如今落的心病,還得從十二三年前說起了……那時東宮無主,殿下也還不是太子,就在各個妃嬪宮中輪換著住,你也知道貴妃的情況,當時沒有東宮這個庇護,萃息宮不招人待見,殿下算是寄人籬下,閑話也聽了不少。住在矜妃宮中時,也就免不了與暻王打交道了,但暻王少時嘴快,總拿貴妃打趣,也因這個緣故,殿下同他動了好幾迴手。」
三皇子阮莫洋,十七歲出宮建府,封號暻王,段緒言是聽過這些,但也未嚐見過阮莫洋的真容。這麽一想,阮青洲平日似乎也不常和其他皇子有所往來,想必就是因為惠貴妃和阮墨潯的事了。
紅苓接著說道:「可陛下那時還因四皇子的事正在氣頭上,再不踏足萃息宮,對殿下也難得才管問幾句,暻王愈發大膽,後來在殿下跑馬時,更是趁著殿下不注意,將成串爆竹掛在馬尾上。爆竹一響,馬匹受驚就不受控,殿下自馬背摔下,又被拖著跑了好些路,險些就要……」
再不忍說下去,紅苓噎住聲,眉頭也難舒展。
自幼馴馬練馬,段緒言自當猜見阮青洲當時的傷勢有多嚴重,他露出些不快,道:「殿下既然因此受了重傷,可我怎麽覺得,暻王似是絲毫未受此事的牽連。」
紅苓說:「都是親骨肉,還是這般少不更事的年紀,又有矜妃求情、太後勸阻,再加之當時臨近新年,暻王最終隻被罰了禁足,殿下也改住進了太後宮中。可惜貴妃那時最是病得重,擔憂再將她惹得心神不安,我也隻得將這事瞞著,不敢讓貴妃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