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臣還聽說,如今衛國的國君衛遐本是隱盟盟主。他素來主張七國各自獨立,不要彼此攻伐,想必不會坐視樂瓔這樣的野心家登上燕國王位。據說他本對樂瓔有意,想娶之為衛國王妃。可惜樂瓔權欲薰心,拋夫再嫁,他想必懷恨在心。陛下隻需向他許諾,等事成之後將樂瓔交給他處置,他一定會願意幫助陛下。此人手段,陛下在燕都時應有領略。隻要他願意出手,樂瓔的王位必坐不久……」
樂衍聽聞此言,有如醍醐灌頂,半年之前他就是在衛遐的幫助下從長公主手中奪迴大權。此人計謀深遠,手段如同天馬行空,僅憑詭道便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如果他願意出手,他就有十成十的把握能重新奪迴燕國王位。
他如夢初醒道:「孤王這便派遣使者往衛國求見衛王。」
第七十五章
戚白晟離開行宮, 騎馬迴霸州城另一端的將軍府。
馬背上的他有些神思不定,方才在行宮之中,燕王樂衍與趙嶽一致決定對北方用兵。對此決定,戚白晟是有些茫然的。
他十二年前跟隨先王遠征漠北, 在那場堪稱「國殤」的戰事中僥倖存活下來, 靠軍功一步一步爬到今天的位置。如果兩個月前, 燕王命他率軍向北與犬戎人作戰, 他定是毫不猶豫。
當時燕王命他固守霸州,防範趙國與衛國趁火打劫, 如今犬戎已經退走。燕王卻欲與趙國衛國媾和, 命他率大軍北征。
在他看來,再怎麽說樂衍也是名正言順的燕國之君,長公主篡位自立的確是大逆不道,可是若要與自己昔日的袍澤戰場相見,戚白晟心裏十分沉重, 而且此戰勝敗, 實在難料。
馬蹄噠噠,不一會就到了將軍府門口, 一名中年文士從裏麵迎了出來,拱手道:「大將軍。」
來人名為霍子臣, 是將軍府的門客。已跟隨他多年,素來被他視為心腹。
霍子臣察言觀色,便知這位頂頭上司似乎心情不好。他吩咐廚房備了些酒菜, 主從二人喝酒閑談。
酒過三巡之後,霍子臣問道:「大將軍有心事?」
戚?????白晟籲嘆道:「陛下讓我整軍, 準備北征的事。」
霍子臣詫異道:「北征?」
戚白晟冷笑一聲:「從前犬戎入侵, 燕都淪陷, 陛下不提北征的事。如今長公主收服舊都,陛下倒想起北征了。」
霍子臣:「這豈不是燕國人打燕國人,難道大將軍要奉令而行嗎?」
戚白晟無奈道:「我既為燕臣,又怎能違抗君令。如今也正是為此心煩。」
霍子臣眼眸一轉:「大將軍,以屬下之見,大將軍是大燕的肱股之臣不假,而如今在霸州的這位,卻未必還是燕國之君。」
戚白晟驚道:「子臣何出此言?」
霍子臣道:「大將軍,據北邊傳來的消息,長公主如今已經登基為燕國女君。就算她得位不正,卻也是堂堂正正擊敗了犬戎人之後入主燕都,以其功高卓著,不僅在燕都的文武大臣少有公開出聲反對的,在民間也有極高聲望。以法理來說,如今的燕君已經是長公主了,而霸州的這位不過是暮秋之蟬,繁響難尋了。」
戚白晟麵露猶豫之色:「可先王遺詔,是命今上繼承大統,長公主輔政。我身受先王大恩,又怎能違背他的意思。此外,雲州軍大將軍趙嶽也贊同北伐之事,我若逡巡不前,豈非傷了彼此和氣?」
霍子臣道:「大將軍何必糊塗?古語有言:『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這數月以來,燕國國土失而復得,長公主與霸州這位誰是美玉誰是頑石難道還不清楚嗎?長公主雖身為女子,也是先王的血脈。趙嶽積極推動北征之事,是因為他的女兒是樂衍的王後,他根本沒得選。可是大將軍明明還有別的選擇,何必陪他一條路走到黑。」
戚白晟心神一震,自己這位謀臣是暗示他棄暗投明,向長公主投誠。這番話如同一盞燈火,在他蒙昧的思緒裏點亮了一線光明。他尋思了一番,霍子臣說得不錯,樂衍自己放棄燕都以致王權旁落,自己又何必陪葬。
不過,想起趙嶽最後的一番謀算,他還有些猶豫。樂衍已派出使臣前往衛國,隱盟的盟主衛遐會出手嗎?他真的有左右燕國局勢的能力嗎?
「良禽擇木而棲」是不假,可是古語也有言「君子不立危牆之下」。長公主就一定會成為燕國王位之爭最後的獲勝者嗎?
他蹙了蹙眉頭道:「再等等吧。」
霍子臣本以為自己一番話已經說動這位上司,聞言一怔:「等什麽?」
戚白晟道:「燕王已派出使臣前往衛國。如今的衛國國君衛遐的另一身份是隱盟盟主。當初就是他在燕都設局,致使長公主失去大權,不得不往秦國和親。如果他願意再次出手幫助燕王,長公主未必能坐穩燕都的王座。」
權力的遊戲對於上位者而言是你死我活的生死賭局,而作為手握五萬大軍作為籌碼的霸州大將軍,他隻需要跟著贏家下注就行,並不需要親自上賭桌,也不需要現在就做決定。
他大可先與趙嶽一起率軍北征,再根據後續的形勢選擇最後的贏家。如果趙嶽的謀劃奏效,長公主的王位無法長久,屆時他攻入燕都,自然可居首功,加官進爵不在話下。如果樂衍真的是秋後螞蚱,他就算率軍到了燕都城下再向長公主投降也不晚,最少也可保如今地位不失。<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樂衍聽聞此言,有如醍醐灌頂,半年之前他就是在衛遐的幫助下從長公主手中奪迴大權。此人計謀深遠,手段如同天馬行空,僅憑詭道便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如果他願意出手,他就有十成十的把握能重新奪迴燕國王位。
他如夢初醒道:「孤王這便派遣使者往衛國求見衛王。」
第七十五章
戚白晟離開行宮, 騎馬迴霸州城另一端的將軍府。
馬背上的他有些神思不定,方才在行宮之中,燕王樂衍與趙嶽一致決定對北方用兵。對此決定,戚白晟是有些茫然的。
他十二年前跟隨先王遠征漠北, 在那場堪稱「國殤」的戰事中僥倖存活下來, 靠軍功一步一步爬到今天的位置。如果兩個月前, 燕王命他率軍向北與犬戎人作戰, 他定是毫不猶豫。
當時燕王命他固守霸州,防範趙國與衛國趁火打劫, 如今犬戎已經退走。燕王卻欲與趙國衛國媾和, 命他率大軍北征。
在他看來,再怎麽說樂衍也是名正言順的燕國之君,長公主篡位自立的確是大逆不道,可是若要與自己昔日的袍澤戰場相見,戚白晟心裏十分沉重, 而且此戰勝敗, 實在難料。
馬蹄噠噠,不一會就到了將軍府門口, 一名中年文士從裏麵迎了出來,拱手道:「大將軍。」
來人名為霍子臣, 是將軍府的門客。已跟隨他多年,素來被他視為心腹。
霍子臣察言觀色,便知這位頂頭上司似乎心情不好。他吩咐廚房備了些酒菜, 主從二人喝酒閑談。
酒過三巡之後,霍子臣問道:「大將軍有心事?」
戚?????白晟籲嘆道:「陛下讓我整軍, 準備北征的事。」
霍子臣詫異道:「北征?」
戚白晟冷笑一聲:「從前犬戎入侵, 燕都淪陷, 陛下不提北征的事。如今長公主收服舊都,陛下倒想起北征了。」
霍子臣:「這豈不是燕國人打燕國人,難道大將軍要奉令而行嗎?」
戚白晟無奈道:「我既為燕臣,又怎能違抗君令。如今也正是為此心煩。」
霍子臣眼眸一轉:「大將軍,以屬下之見,大將軍是大燕的肱股之臣不假,而如今在霸州的這位,卻未必還是燕國之君。」
戚白晟驚道:「子臣何出此言?」
霍子臣道:「大將軍,據北邊傳來的消息,長公主如今已經登基為燕國女君。就算她得位不正,卻也是堂堂正正擊敗了犬戎人之後入主燕都,以其功高卓著,不僅在燕都的文武大臣少有公開出聲反對的,在民間也有極高聲望。以法理來說,如今的燕君已經是長公主了,而霸州的這位不過是暮秋之蟬,繁響難尋了。」
戚白晟麵露猶豫之色:「可先王遺詔,是命今上繼承大統,長公主輔政。我身受先王大恩,又怎能違背他的意思。此外,雲州軍大將軍趙嶽也贊同北伐之事,我若逡巡不前,豈非傷了彼此和氣?」
霍子臣道:「大將軍何必糊塗?古語有言:『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這數月以來,燕國國土失而復得,長公主與霸州這位誰是美玉誰是頑石難道還不清楚嗎?長公主雖身為女子,也是先王的血脈。趙嶽積極推動北征之事,是因為他的女兒是樂衍的王後,他根本沒得選。可是大將軍明明還有別的選擇,何必陪他一條路走到黑。」
戚白晟心神一震,自己這位謀臣是暗示他棄暗投明,向長公主投誠。這番話如同一盞燈火,在他蒙昧的思緒裏點亮了一線光明。他尋思了一番,霍子臣說得不錯,樂衍自己放棄燕都以致王權旁落,自己又何必陪葬。
不過,想起趙嶽最後的一番謀算,他還有些猶豫。樂衍已派出使臣前往衛國,隱盟的盟主衛遐會出手嗎?他真的有左右燕國局勢的能力嗎?
「良禽擇木而棲」是不假,可是古語也有言「君子不立危牆之下」。長公主就一定會成為燕國王位之爭最後的獲勝者嗎?
他蹙了蹙眉頭道:「再等等吧。」
霍子臣本以為自己一番話已經說動這位上司,聞言一怔:「等什麽?」
戚白晟道:「燕王已派出使臣前往衛國。如今的衛國國君衛遐的另一身份是隱盟盟主。當初就是他在燕都設局,致使長公主失去大權,不得不往秦國和親。如果他願意再次出手幫助燕王,長公主未必能坐穩燕都的王座。」
權力的遊戲對於上位者而言是你死我活的生死賭局,而作為手握五萬大軍作為籌碼的霸州大將軍,他隻需要跟著贏家下注就行,並不需要親自上賭桌,也不需要現在就做決定。
他大可先與趙嶽一起率軍北征,再根據後續的形勢選擇最後的贏家。如果趙嶽的謀劃奏效,長公主的王位無法長久,屆時他攻入燕都,自然可居首功,加官進爵不在話下。如果樂衍真的是秋後螞蚱,他就算率軍到了燕都城下再向長公主投降也不晚,最少也可保如今地位不失。<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