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箋在其間給她上茶,見她愁眉不展,輕聲問道:「郡主何故如此煩惱?」
宋秋覓活動下自己因久坐而麻木的身子,接過茶杯,輕抿一口,指了指麵前宣紙上塗改甚多的筆跡,以及因猶豫留下來的墨點:「隻是因聖上生辰將近,不知備何禮較好。」
彩箋抬頭想了想,踟躕片刻後地開口道:「郡主要是不介意,奴婢倒有幾句話想說給您聽聽。」
宋秋覓示意她說。
彩箋清聲道:「奴婢以為,有些事情,原本很簡單,隻是許多人將它想得太複雜了,有句詩叫做,近鄉情怯,不敢問來人,用在此處也恰當,越是親近在意之人,越是緊張擔憂,隻覺自己所想,處處都不夠好,配不上那人,又怕那人不喜歡。」
「但其實,在奴婢看來,若是能送上滿是自己心意的賀禮,真正在意您的人亦會感受到,不會因此不喜,更不會有所苛責。所以您隻需隨心而動,而無需畏首畏尾,顧忌太多。」
彩箋的一番話說完以後,宋秋覓怔在了原地很久。
是了,她先前都在考慮禮物要如何準備才能出彩,才能在眾多其他禮物之中脫穎而出,得到他欣賞喜愛的目光。
但卻忘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本心。
禮物在最開始,往往是心意相交的親朋與愛人,在對方值得慶祝的日子裏,獻上屬於自己的情意,加以真心的祝福,而誕生的。
重點不是具體的內容,不是禮物的世俗金錢價值夠不夠珍貴,而是在於自己在準備這份禮物時的心境,以及對方是否真正需要它,真正適合對方。
若是心意誠懇真摯,這份難得的情意自會融入禮物當中,受禮者若也是有心值得往來交付之人,自也會感受到其中蘊含的衷心,如此一來,禮物就完成了它真正的作用,成功在送禮者和受禮者之間建立了情感的雙向聯繫,提升了雙方感情的堅固程度,讓彼此都收穫愉悅幸福的心情。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先前她自己身在局中,卻忘了這麽淺顯又深刻的道理。
想想也是,帝王多年來受萬人敬仰供奉,是整個王朝裏頂頂尊貴之人,登基十數載,什麽好東西沒有見過,那些所謂的稀世珍寶,他怕是早已看厭,提不起什麽興致了吧。
相比之下,若是她自己能親手製成禮物,再贈送給他,或許更能令他動容。
宋秋覓如茫茫白霧中迷失已久的旅人,此刻前方霧氣散盡,豁然開朗,不由得真心實意地對彩箋笑笑:「謝謝你的提醒,我知道了。」
她開始用心去感受,帝王真正想要的東西到底是什麽。
直到看見手中圈圈畫畫留下的筆墨,靈光乍現,忽然憶起了前兩日他親手執筆教她丹青之時,似是玩笑般的一句話。
「待你學成之後,朕可是要收你一幅丹青,權當做學費的。」
想起他這些時日的用心教導,宋秋覓有了主意。
有什麽比得上,自己的門下弟子,親手獻上令人滿意的課業,能令人更有成就感的呢。
於是她重新讓人取來宣紙鋪好,換了新筆,擺上各色顏料,沉下心構思起來。
這一坐就是一下午,直到天色漸黑之時,她才站起身來,準備出門用膳。
臨走前,看著鋪在案上,已經具備雛形,頗有意蘊的畫,宋秋覓不自覺地笑了笑,越發期待起了帝王生辰的臨近。
-------------------------------------
冬月二十七,如期而至,白日裏多是百官以及九州外藩朝拜上供,年年如此,帝王本就懶於應對,到了一半,幹脆半支起胳膊,斜撐著下頜,在龍案之前有一下沒一下地看起了奏摺。
待這般流程完畢之後,更是同往年一樣,免去了慶賀宴會,以及後續相關慶祝活動,提早離去。
他想起與宋秋覓入夜之後約好於邀月台相見,本欲前往南書房的腳步停頓了下來,轉頭命人送輿輦前往寢宮。
王禮本來還有些奇怪,心裏泛著嘀咕,但待帝王自宣室殿中信步走出,緩緩登上禦駕之時,他忽然就福至心靈,恍然大悟了。
蕭問淵迴了趟寢宮,沒做別的,隻是換了套衣服,這等小事若在往常完全可以吩咐宮人去替他取來,在南書房置備的房間亦可以更衣,但他卻親自迴去了一趟。
王禮迴憶起方才的情景,帝王身穿一身墨紫色紵絲直?,外罩暗玉紫龍紋狐皮大氅,行走之間,通身的尊貴氣度已自然地擴散於側,暗紫色的衣袍,低調又不失華貴,很符合他這般身份年紀的男子。
王禮隻覺得自己不經意間好像窺探到了帝王的些許隱秘。
當禦駕駛至邀月台,帝王與宋秋覓相會,二人一同踏上石階時,王禮站在後方,遠望著兩人的身影,漸漸消失在夜色中,寬大頎長的衣角垂落而下,如碧濤波動之後又彼此相觸交纏,竟覺得有些相配。
宋秋覓與帝王一齊登上了邀月台,本來她欲讓帝王先行,自己後半步而行,但隻走了幾步,就被對方察覺到了。
蕭問淵停駐下腳步,不再前行,側過身子迴頭看她,以眼神向她投來疑問。
他今日一身暗紫色龍紋常服,在夜色中更顯得深沉尊貴,衣袍挺括地貼合在他身上,越發襯托出英挺的身姿,他迴頭望向她的時候,眼神專注而溫和,仿佛瞳孔中隻存著她一人。
宋秋覓活動下自己因久坐而麻木的身子,接過茶杯,輕抿一口,指了指麵前宣紙上塗改甚多的筆跡,以及因猶豫留下來的墨點:「隻是因聖上生辰將近,不知備何禮較好。」
彩箋抬頭想了想,踟躕片刻後地開口道:「郡主要是不介意,奴婢倒有幾句話想說給您聽聽。」
宋秋覓示意她說。
彩箋清聲道:「奴婢以為,有些事情,原本很簡單,隻是許多人將它想得太複雜了,有句詩叫做,近鄉情怯,不敢問來人,用在此處也恰當,越是親近在意之人,越是緊張擔憂,隻覺自己所想,處處都不夠好,配不上那人,又怕那人不喜歡。」
「但其實,在奴婢看來,若是能送上滿是自己心意的賀禮,真正在意您的人亦會感受到,不會因此不喜,更不會有所苛責。所以您隻需隨心而動,而無需畏首畏尾,顧忌太多。」
彩箋的一番話說完以後,宋秋覓怔在了原地很久。
是了,她先前都在考慮禮物要如何準備才能出彩,才能在眾多其他禮物之中脫穎而出,得到他欣賞喜愛的目光。
但卻忘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本心。
禮物在最開始,往往是心意相交的親朋與愛人,在對方值得慶祝的日子裏,獻上屬於自己的情意,加以真心的祝福,而誕生的。
重點不是具體的內容,不是禮物的世俗金錢價值夠不夠珍貴,而是在於自己在準備這份禮物時的心境,以及對方是否真正需要它,真正適合對方。
若是心意誠懇真摯,這份難得的情意自會融入禮物當中,受禮者若也是有心值得往來交付之人,自也會感受到其中蘊含的衷心,如此一來,禮物就完成了它真正的作用,成功在送禮者和受禮者之間建立了情感的雙向聯繫,提升了雙方感情的堅固程度,讓彼此都收穫愉悅幸福的心情。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先前她自己身在局中,卻忘了這麽淺顯又深刻的道理。
想想也是,帝王多年來受萬人敬仰供奉,是整個王朝裏頂頂尊貴之人,登基十數載,什麽好東西沒有見過,那些所謂的稀世珍寶,他怕是早已看厭,提不起什麽興致了吧。
相比之下,若是她自己能親手製成禮物,再贈送給他,或許更能令他動容。
宋秋覓如茫茫白霧中迷失已久的旅人,此刻前方霧氣散盡,豁然開朗,不由得真心實意地對彩箋笑笑:「謝謝你的提醒,我知道了。」
她開始用心去感受,帝王真正想要的東西到底是什麽。
直到看見手中圈圈畫畫留下的筆墨,靈光乍現,忽然憶起了前兩日他親手執筆教她丹青之時,似是玩笑般的一句話。
「待你學成之後,朕可是要收你一幅丹青,權當做學費的。」
想起他這些時日的用心教導,宋秋覓有了主意。
有什麽比得上,自己的門下弟子,親手獻上令人滿意的課業,能令人更有成就感的呢。
於是她重新讓人取來宣紙鋪好,換了新筆,擺上各色顏料,沉下心構思起來。
這一坐就是一下午,直到天色漸黑之時,她才站起身來,準備出門用膳。
臨走前,看著鋪在案上,已經具備雛形,頗有意蘊的畫,宋秋覓不自覺地笑了笑,越發期待起了帝王生辰的臨近。
-------------------------------------
冬月二十七,如期而至,白日裏多是百官以及九州外藩朝拜上供,年年如此,帝王本就懶於應對,到了一半,幹脆半支起胳膊,斜撐著下頜,在龍案之前有一下沒一下地看起了奏摺。
待這般流程完畢之後,更是同往年一樣,免去了慶賀宴會,以及後續相關慶祝活動,提早離去。
他想起與宋秋覓入夜之後約好於邀月台相見,本欲前往南書房的腳步停頓了下來,轉頭命人送輿輦前往寢宮。
王禮本來還有些奇怪,心裏泛著嘀咕,但待帝王自宣室殿中信步走出,緩緩登上禦駕之時,他忽然就福至心靈,恍然大悟了。
蕭問淵迴了趟寢宮,沒做別的,隻是換了套衣服,這等小事若在往常完全可以吩咐宮人去替他取來,在南書房置備的房間亦可以更衣,但他卻親自迴去了一趟。
王禮迴憶起方才的情景,帝王身穿一身墨紫色紵絲直?,外罩暗玉紫龍紋狐皮大氅,行走之間,通身的尊貴氣度已自然地擴散於側,暗紫色的衣袍,低調又不失華貴,很符合他這般身份年紀的男子。
王禮隻覺得自己不經意間好像窺探到了帝王的些許隱秘。
當禦駕駛至邀月台,帝王與宋秋覓相會,二人一同踏上石階時,王禮站在後方,遠望著兩人的身影,漸漸消失在夜色中,寬大頎長的衣角垂落而下,如碧濤波動之後又彼此相觸交纏,竟覺得有些相配。
宋秋覓與帝王一齊登上了邀月台,本來她欲讓帝王先行,自己後半步而行,但隻走了幾步,就被對方察覺到了。
蕭問淵停駐下腳步,不再前行,側過身子迴頭看她,以眼神向她投來疑問。
他今日一身暗紫色龍紋常服,在夜色中更顯得深沉尊貴,衣袍挺括地貼合在他身上,越發襯托出英挺的身姿,他迴頭望向她的時候,眼神專注而溫和,仿佛瞳孔中隻存著她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