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蕭祁日後有什麽風吹草動,更容易就被她察覺到,無異於給她增添了一道護身符,或者說是監視蕭祁動向的關鍵。
「迴稟太子妃,微臣正是,這次提前了一些,來與太子妃會麵,是因為今日太子突然來了西山寺。」衛率語氣恭謹。
宋秋覓點了點頭,對他道:「本宮知道了,今日也算是見了麵,你先迴去吧,迴頭本宮需要做什麽,會派線人聯絡你。」
兩人又簡單說了一兩句,那位將軍拱手道別。
望著他離去的背影,宋秋覓有些感嘆,自己的父親,就算是死後,也依舊為自己提供著庇護,而他生前有恩的人們,在多年以後,仍願意聽從他女兒的差遣,當年,父親的人格魅力到底有多麽強烈,才讓人們對他念念不忘,記掛了這麽多年,守護一個在時光中埋葬了很久的承諾。
她突然有些深深的遺憾,遺憾於父親去世時,自己年齡還尚幼,隻知他是大雍建朝以來最年輕的內閣學士,年僅二十五,因為多次治理地方難題,辦理中書省政務無可挑剔,就成為了內閣次輔。
那般驚才絕艷的人生,她卻沒有多少參與,也沒有多少記憶,無緣目睹他當年的風姿。
母親,也正是因為遇到這樣的父親,才會願意嫁給他的吧。
在幼時模糊的記憶裏,以及後來母親的敘述中,兩人從未起過口角,父親雖然在朝中清冷淩然,在家中卻是一位溫柔的父親,體貼的丈夫。即使仰慕他的女郎甚多,他也從未多看過一眼。
那支母親的髮簪,讓她今日憑空想起了很多褪色的往事,她甚至有些好奇,當初父母是如何相識相愛的。
若是,父母還在,在溫暖洋溢的愛意中長大,見識了何為真正相濡以沫的夫妻,互相尊重包容,而又心意相通的感情,或許她就不會輕易地在蕭祁施與的點滴柔情中迷失,也不會就這麽嫁給他。
宋秋覓重重地嘆了口氣,用手指在桌邊無意識地畫著圈,心裏越發悵惘了起來。
卻沒有注意到,麵前的小窗,不知何時被推開了一條縫,有清風自外麵輕輕地吹拂進來,帶來了遠處的清新香味。
宋秋覓聞到了一股若有若無的龍涎香。
她隻以為是自己聞錯了,甚至因為所思所想太多而產生了幻覺,直到咯吱一聲,那扇窗子被推開了半邊,一麵人影也出現在了窗外。
「小姑娘。」來者輕輕的喚道,「又是在憂煩些什麽,說來聽聽,朕幫你解決。」
宋秋覓抬眼望去,發現不知何時,蕭問淵竟來了西山寺,還到了她的窗外。
他此時臨窗而立,高大英挺的身影將外麵的光擋住了一大半,他微微低頭看她,眼中氤氳中溫柔的暖色調。
但看到他出現在這裏,宋秋覓好像一點也不吃驚,仿佛他會來尋她,是理所當然地事一般,她仰頭問道:「聖上,您怎麽沒和我提前說一聲?」
帝王仍舊是帶著溫和的笑,目光從她的周身轉過了一遍,最後停駐在她的眼眸上:「閑暇時,忽然想見你,就來了。」
沒有理由,沒有因緣,隻是想來見,便立刻來了。這話算不上什麽特別動聽的話,但宋秋覓聽在心裏,卻莫名地心髒漏跳了一拍。
她急忙站了起來,去開門:「聖上,別在外麵站著了,您快進來吧。」
帝王從善如流,順著她的指示抬步跨進了房門,略微打量了一下四周,微蹙眉道:「這裏似乎太過清幽空曠了,你能住得習慣,不如朕去讓人……」
話說到一半,就被宋秋覓趕緊叫停打住了:「別別別,我隻是隨便住住,素淨些反而寧靜,您就別去驚動旁人了。」她怕自己不去製止,蕭問淵真會讓內務府送一大堆東西,大張旗鼓地安置進來。
帝王凝思片刻,勾唇道:「也是,朕這次亦是微服出訪,多數人並不知曉,你不必拘束,隨意些就好。」
宋秋覓本想問帝王會在這裏待到何時,但臨到了喉中,又改成了:「您這般出宮,朝中大臣就不會有意見麽?」她有些擔心他會因自己受到影響。
蕭問淵卻隻是嗤笑:「今明兩日是一旬一次的休沐,就算再往後一兩日,很多事情也不是非要在早朝上講不可,那些臣工,大多時間是在講一些廢話,真正重要的事,直接寫摺子報給朕,亦是一樣。」
「意見?他們沒這個膽子,能直麵勸諫朕的人,除了你父親當年,也無幾個人了。」話一出口,帝王覺得有些失言,調頭去看宋秋覓,擔心她被他觸及了傷心之處。
卻沒想到宋秋覓不但沒有露出難過之色,反而還很有興趣,這是她第一次在蕭問淵的口中,聽到他提及自己的父親。
作者有話說:
(1)來源資料
第43章 求你
別人的視角宋秋覓或多或少聽過一些, 在心中描摹出了一個淺淺的印象, 而帝王和父親多年君臣,她更是有幾分好奇。
蕭問淵最是受不了宋秋覓眼巴巴地望著自己, 水眸中盈盈發亮, 滿是懇求,被她磨了幾下,輕嘆了口氣, 開始講述自己當年和宋潮生之間的故事。
其實故事很簡單, 蕭問淵為皇子時, 就結識了宋潮生,彼時, 他連中二元,又因風姿秀逸, 被先帝欽點為探花郎, 再加上出身清流世家宋家,一時成了炙手可熱, 風頭無兩的後生。
但在先帝為眾進士授官時,他卻主動放棄京城優渥的生活,選擇去最偏遠,苦寒的西北做官,世人紛紛不解,但兩年之後,宋潮生就用一份極其出色的政績,讓所有人心服口服。
「迴稟太子妃,微臣正是,這次提前了一些,來與太子妃會麵,是因為今日太子突然來了西山寺。」衛率語氣恭謹。
宋秋覓點了點頭,對他道:「本宮知道了,今日也算是見了麵,你先迴去吧,迴頭本宮需要做什麽,會派線人聯絡你。」
兩人又簡單說了一兩句,那位將軍拱手道別。
望著他離去的背影,宋秋覓有些感嘆,自己的父親,就算是死後,也依舊為自己提供著庇護,而他生前有恩的人們,在多年以後,仍願意聽從他女兒的差遣,當年,父親的人格魅力到底有多麽強烈,才讓人們對他念念不忘,記掛了這麽多年,守護一個在時光中埋葬了很久的承諾。
她突然有些深深的遺憾,遺憾於父親去世時,自己年齡還尚幼,隻知他是大雍建朝以來最年輕的內閣學士,年僅二十五,因為多次治理地方難題,辦理中書省政務無可挑剔,就成為了內閣次輔。
那般驚才絕艷的人生,她卻沒有多少參與,也沒有多少記憶,無緣目睹他當年的風姿。
母親,也正是因為遇到這樣的父親,才會願意嫁給他的吧。
在幼時模糊的記憶裏,以及後來母親的敘述中,兩人從未起過口角,父親雖然在朝中清冷淩然,在家中卻是一位溫柔的父親,體貼的丈夫。即使仰慕他的女郎甚多,他也從未多看過一眼。
那支母親的髮簪,讓她今日憑空想起了很多褪色的往事,她甚至有些好奇,當初父母是如何相識相愛的。
若是,父母還在,在溫暖洋溢的愛意中長大,見識了何為真正相濡以沫的夫妻,互相尊重包容,而又心意相通的感情,或許她就不會輕易地在蕭祁施與的點滴柔情中迷失,也不會就這麽嫁給他。
宋秋覓重重地嘆了口氣,用手指在桌邊無意識地畫著圈,心裏越發悵惘了起來。
卻沒有注意到,麵前的小窗,不知何時被推開了一條縫,有清風自外麵輕輕地吹拂進來,帶來了遠處的清新香味。
宋秋覓聞到了一股若有若無的龍涎香。
她隻以為是自己聞錯了,甚至因為所思所想太多而產生了幻覺,直到咯吱一聲,那扇窗子被推開了半邊,一麵人影也出現在了窗外。
「小姑娘。」來者輕輕的喚道,「又是在憂煩些什麽,說來聽聽,朕幫你解決。」
宋秋覓抬眼望去,發現不知何時,蕭問淵竟來了西山寺,還到了她的窗外。
他此時臨窗而立,高大英挺的身影將外麵的光擋住了一大半,他微微低頭看她,眼中氤氳中溫柔的暖色調。
但看到他出現在這裏,宋秋覓好像一點也不吃驚,仿佛他會來尋她,是理所當然地事一般,她仰頭問道:「聖上,您怎麽沒和我提前說一聲?」
帝王仍舊是帶著溫和的笑,目光從她的周身轉過了一遍,最後停駐在她的眼眸上:「閑暇時,忽然想見你,就來了。」
沒有理由,沒有因緣,隻是想來見,便立刻來了。這話算不上什麽特別動聽的話,但宋秋覓聽在心裏,卻莫名地心髒漏跳了一拍。
她急忙站了起來,去開門:「聖上,別在外麵站著了,您快進來吧。」
帝王從善如流,順著她的指示抬步跨進了房門,略微打量了一下四周,微蹙眉道:「這裏似乎太過清幽空曠了,你能住得習慣,不如朕去讓人……」
話說到一半,就被宋秋覓趕緊叫停打住了:「別別別,我隻是隨便住住,素淨些反而寧靜,您就別去驚動旁人了。」她怕自己不去製止,蕭問淵真會讓內務府送一大堆東西,大張旗鼓地安置進來。
帝王凝思片刻,勾唇道:「也是,朕這次亦是微服出訪,多數人並不知曉,你不必拘束,隨意些就好。」
宋秋覓本想問帝王會在這裏待到何時,但臨到了喉中,又改成了:「您這般出宮,朝中大臣就不會有意見麽?」她有些擔心他會因自己受到影響。
蕭問淵卻隻是嗤笑:「今明兩日是一旬一次的休沐,就算再往後一兩日,很多事情也不是非要在早朝上講不可,那些臣工,大多時間是在講一些廢話,真正重要的事,直接寫摺子報給朕,亦是一樣。」
「意見?他們沒這個膽子,能直麵勸諫朕的人,除了你父親當年,也無幾個人了。」話一出口,帝王覺得有些失言,調頭去看宋秋覓,擔心她被他觸及了傷心之處。
卻沒想到宋秋覓不但沒有露出難過之色,反而還很有興趣,這是她第一次在蕭問淵的口中,聽到他提及自己的父親。
作者有話說:
(1)來源資料
第43章 求你
別人的視角宋秋覓或多或少聽過一些, 在心中描摹出了一個淺淺的印象, 而帝王和父親多年君臣,她更是有幾分好奇。
蕭問淵最是受不了宋秋覓眼巴巴地望著自己, 水眸中盈盈發亮, 滿是懇求,被她磨了幾下,輕嘆了口氣, 開始講述自己當年和宋潮生之間的故事。
其實故事很簡單, 蕭問淵為皇子時, 就結識了宋潮生,彼時, 他連中二元,又因風姿秀逸, 被先帝欽點為探花郎, 再加上出身清流世家宋家,一時成了炙手可熱, 風頭無兩的後生。
但在先帝為眾進士授官時,他卻主動放棄京城優渥的生活,選擇去最偏遠,苦寒的西北做官,世人紛紛不解,但兩年之後,宋潮生就用一份極其出色的政績,讓所有人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