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覺得自己好似摸到了他的心門,往前一步或許可以打開那扇門,了解他更多的秘密,也又可能一無所獲,空手而歸。她與他之間似乎一直有層無形的隔閡,而這一刻,那道隔閡無比的薄,令她第一次,如此地貼近他。
宋秋覓小心問出了口:「他——是怎麽活下去的。」她到底還是試探性地伸出了第一個問題。
可這次,蕭問淵難得沒有立馬迴答她,而是靜靜地看了被角的花紋片刻,聲音有些發啞:「你當真要聽?」
宋秋覓仰臉看他,點頭道:「嗯。」
蕭問淵見此,斟酌著語句,緩緩道:「不是朕不願與你說,而是怕嚇著了你。」他似乎還帶著一絲猶豫,與向來殺伐果斷的冷情帝王的形象,竟有了一絲微妙的割裂感。
宋秋覓笑了起來,反問道:「聖上見妾身是個膽小的?許是妾身正愛聽這些呢。」
蕭問淵亦跟著笑了起來,將眉間的沉鬱驅散了不少,他轉動摩挲著拇指上的玉扳指,醇厚的聲音慢慢流淌開來:「少年在敵人圍困之下,作戰到了最後一刻,身上亦不知道受了多少傷,倒下之前,他以為,自己要見不到黎明的太陽了,但,不知過了多久,他醒來了,雖然又冷又餓,但他確信自己還活著。」
「他觀察四周,發現了戰友的屍體,他們身上亦是刀痕遍布,可隻有他活了下來,這時少年才發覺,自己的唇中盡是鮮血的滋味,但卻並不是他自己的血,爾後,他在戰友的手腕上,看見了刀口,那是新鮮的刀口。」
蕭問淵的聲音淡淡的,仿佛生來便沒有情緒波動,宋秋覓甚至還在他的眼底,看見了沒有溫度的笑意。她忽然覺得有些發冷,有些噁心,不寒而慄,更難以想像作為親身經歷者的他,此時是何種心境。換作是她,或許早已崩潰。
帝王伸手,替她掩好方才有些鬆散的被角,不疾不徐地將她內心裏隱隱欲發的真相說出來:「你大概已經猜到了,少年昏迷之後,是他僅剩的戰友拖著他到了安全的地方,在所有人都身負重傷,生存渺茫之際,他們割開了自己的手腕,餵少年喝下了鮮血。」
他的手停留在了某處衾被之外,下麵正是她的肩頭,但卻並沒有別的動作,仿佛隻是在想事情的間隙隨手搭在那處一般。
宋秋覓忍不住激起了一絲肩膀的輕顫,又聽他在她的耳邊嘆道:「少年將同伴埋葬在了花海之下,也正是這時,他才發現,此處並非無人能至,而是到達此處之人,多半淪為了黃土枯骨,花泥葉肥,以至於在最靠近岸邊之處,隨便掀開一處地,淺挖片刻,都能看見不知何時就存在於這裏的白骨。」
「此處是嬌妍溫柔鄉,亦是萬骨英雄塚。」帝王感受到了指尖下少女肩膀的顫抖,微微用力,似是安撫般地握了握她瘦弱的肩頭。
宋秋覓沉默良久,輕聲道:「他會怕麽?」話一問出口,她便知道她問了一個不用迴答的問題,花穀骸骨遍地,但卻都是少年從前同生共死的戰友,亦是無數親眷之人渴盼夢中得見的存在,又如何會怕。
「不怕。」帝王認真地答到,幽深的瞳眸注視著她的眼睛,將她倒影其上:「比起死人,這世間更可怕的是活人。」他這句話說的別有深意,似是一語雙關,她隱隱感覺到,故事的背後也許還藏著其他真相。
見她擰眉思索,蕭問淵收迴了思緒,溫淡地看著她:「你無需為此傷懷,既是故事,那麽無論真假,已是過往之事,滾滾長江東逝水,活下來的人有了好的結局,那麽故事便隻用銘記而毋須沉湎。」
帝王似乎有些為此發愁:「本來是想讓你解悶,心情舒暢些,卻未料起了反作用,早知如此,無論你如何求朕,也不該與你說後半截故事的。」
他這般說了,宋秋覓才恍過神來,方才她之所以恍惚,也是因為原先的許多思維與想法受到了衝擊。自幼恃怙俱失的她,本還以為獨留世上,寄人籬下,遭受欺壓還需忍辱負重,對於一個小姑娘來說,便已是極為難過的了,卻不想,今日她才知道,聖上的少年時光遠比她艱辛萬倍,那是真正在刀光劍影間行走,稍有不慎便會萬劫不復的艱難。
迴想起世人對他畏懼之餘也不免崇敬,她便知道他為之付出了多少,隻是有些隱秘的經歷恐怕世人也難以知曉,當少年自花海中醒來,舉目湛藍天空,清澈空氣,四周卻盡是戰友殘肢鮮血時,他會如何作想,又是如何將苦澀咽了下去,繼續保持堅韌,終於活著走了出去。
「聖上。」宋秋覓頭一迴這般大著膽子,從衾被中伸出了自己的手,握在了蕭問淵放在她肩頭的手上,「我很喜歡這個故事,謝謝您特地講給我聽,我並沒有不開心,隻是方才還沒有緩過來。」
蕭問淵的手要比她大很多,也比她溫熱,她覆不住他的手,便隻是抓著他的其中幾根手指頭,溫度在兩人手掌的交握之處氤氳,順著他的手指傳到了她的手心。
似是覺得自己短短兩句話太過單薄,說服力不夠,她又補充道:「您是不世出的明君,多年來所行之事皆為百姓謀福祉,您禦駕親征,帶領將士驅突厥八百餘裏,使其拋棄舊地,遠遁極西之處,邊疆從此安寧,百姓因此和樂,世人敬重您,我亦敬重您。」
宋秋覓句句發自肺腑,說得十分真誠,每當她出自真心,極其認真地說話的時候,那雙剪水秋眸就會更加瑩瑩亮亮,仿佛蘊藏著點點星光,她說得投入,以至於都沒有注意到,自方才,向來冷情,不喜外人近身的帝王一動未動,任她握著,沒有收迴手。
宋秋覓小心問出了口:「他——是怎麽活下去的。」她到底還是試探性地伸出了第一個問題。
可這次,蕭問淵難得沒有立馬迴答她,而是靜靜地看了被角的花紋片刻,聲音有些發啞:「你當真要聽?」
宋秋覓仰臉看他,點頭道:「嗯。」
蕭問淵見此,斟酌著語句,緩緩道:「不是朕不願與你說,而是怕嚇著了你。」他似乎還帶著一絲猶豫,與向來殺伐果斷的冷情帝王的形象,竟有了一絲微妙的割裂感。
宋秋覓笑了起來,反問道:「聖上見妾身是個膽小的?許是妾身正愛聽這些呢。」
蕭問淵亦跟著笑了起來,將眉間的沉鬱驅散了不少,他轉動摩挲著拇指上的玉扳指,醇厚的聲音慢慢流淌開來:「少年在敵人圍困之下,作戰到了最後一刻,身上亦不知道受了多少傷,倒下之前,他以為,自己要見不到黎明的太陽了,但,不知過了多久,他醒來了,雖然又冷又餓,但他確信自己還活著。」
「他觀察四周,發現了戰友的屍體,他們身上亦是刀痕遍布,可隻有他活了下來,這時少年才發覺,自己的唇中盡是鮮血的滋味,但卻並不是他自己的血,爾後,他在戰友的手腕上,看見了刀口,那是新鮮的刀口。」
蕭問淵的聲音淡淡的,仿佛生來便沒有情緒波動,宋秋覓甚至還在他的眼底,看見了沒有溫度的笑意。她忽然覺得有些發冷,有些噁心,不寒而慄,更難以想像作為親身經歷者的他,此時是何種心境。換作是她,或許早已崩潰。
帝王伸手,替她掩好方才有些鬆散的被角,不疾不徐地將她內心裏隱隱欲發的真相說出來:「你大概已經猜到了,少年昏迷之後,是他僅剩的戰友拖著他到了安全的地方,在所有人都身負重傷,生存渺茫之際,他們割開了自己的手腕,餵少年喝下了鮮血。」
他的手停留在了某處衾被之外,下麵正是她的肩頭,但卻並沒有別的動作,仿佛隻是在想事情的間隙隨手搭在那處一般。
宋秋覓忍不住激起了一絲肩膀的輕顫,又聽他在她的耳邊嘆道:「少年將同伴埋葬在了花海之下,也正是這時,他才發現,此處並非無人能至,而是到達此處之人,多半淪為了黃土枯骨,花泥葉肥,以至於在最靠近岸邊之處,隨便掀開一處地,淺挖片刻,都能看見不知何時就存在於這裏的白骨。」
「此處是嬌妍溫柔鄉,亦是萬骨英雄塚。」帝王感受到了指尖下少女肩膀的顫抖,微微用力,似是安撫般地握了握她瘦弱的肩頭。
宋秋覓沉默良久,輕聲道:「他會怕麽?」話一問出口,她便知道她問了一個不用迴答的問題,花穀骸骨遍地,但卻都是少年從前同生共死的戰友,亦是無數親眷之人渴盼夢中得見的存在,又如何會怕。
「不怕。」帝王認真地答到,幽深的瞳眸注視著她的眼睛,將她倒影其上:「比起死人,這世間更可怕的是活人。」他這句話說的別有深意,似是一語雙關,她隱隱感覺到,故事的背後也許還藏著其他真相。
見她擰眉思索,蕭問淵收迴了思緒,溫淡地看著她:「你無需為此傷懷,既是故事,那麽無論真假,已是過往之事,滾滾長江東逝水,活下來的人有了好的結局,那麽故事便隻用銘記而毋須沉湎。」
帝王似乎有些為此發愁:「本來是想讓你解悶,心情舒暢些,卻未料起了反作用,早知如此,無論你如何求朕,也不該與你說後半截故事的。」
他這般說了,宋秋覓才恍過神來,方才她之所以恍惚,也是因為原先的許多思維與想法受到了衝擊。自幼恃怙俱失的她,本還以為獨留世上,寄人籬下,遭受欺壓還需忍辱負重,對於一個小姑娘來說,便已是極為難過的了,卻不想,今日她才知道,聖上的少年時光遠比她艱辛萬倍,那是真正在刀光劍影間行走,稍有不慎便會萬劫不復的艱難。
迴想起世人對他畏懼之餘也不免崇敬,她便知道他為之付出了多少,隻是有些隱秘的經歷恐怕世人也難以知曉,當少年自花海中醒來,舉目湛藍天空,清澈空氣,四周卻盡是戰友殘肢鮮血時,他會如何作想,又是如何將苦澀咽了下去,繼續保持堅韌,終於活著走了出去。
「聖上。」宋秋覓頭一迴這般大著膽子,從衾被中伸出了自己的手,握在了蕭問淵放在她肩頭的手上,「我很喜歡這個故事,謝謝您特地講給我聽,我並沒有不開心,隻是方才還沒有緩過來。」
蕭問淵的手要比她大很多,也比她溫熱,她覆不住他的手,便隻是抓著他的其中幾根手指頭,溫度在兩人手掌的交握之處氤氳,順著他的手指傳到了她的手心。
似是覺得自己短短兩句話太過單薄,說服力不夠,她又補充道:「您是不世出的明君,多年來所行之事皆為百姓謀福祉,您禦駕親征,帶領將士驅突厥八百餘裏,使其拋棄舊地,遠遁極西之處,邊疆從此安寧,百姓因此和樂,世人敬重您,我亦敬重您。」
宋秋覓句句發自肺腑,說得十分真誠,每當她出自真心,極其認真地說話的時候,那雙剪水秋眸就會更加瑩瑩亮亮,仿佛蘊藏著點點星光,她說得投入,以至於都沒有注意到,自方才,向來冷情,不喜外人近身的帝王一動未動,任她握著,沒有收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