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的聲音平穩溫醇地響起,縈繞在宋秋覓的耳際:「西北地貌複雜,景觀多變,許多世人難以想像的壯觀綺麗之景,雖在古書中有所記載,但已多年無人得見,於是便存在了傳說中。」
「但有個少年,他不這麽以為,或許是少年人的意氣,以及對這個世界未曾磨滅的熱情,令他堅信,書中記載的,都是曾真實發生在這片大地上的往事,群山之巔,縱然難化積雪千年,也終有一日,將被人踏足。」
這話說的十分有氣魄,令初聽到的宋秋覓心中有些震撼,她忍不住在他停頓的間隙裏問道:「那後來那個少年有沒有去追逐夢想呢?」
在她期待的目光中,蕭問淵卻搖了搖頭:「少年出身高門大族,在家規以及其他外在束縛之下,幾乎難以離開京城。」
宋秋覓眼中瑩瑩的期待碎成了點點的失落:「那……他終究是繼續留在京中,忘卻了少年的熾夢,做了那循規蹈矩的世家子弟了嗎?」
蕭問淵發覺,他看不得她失落,亦看不得她眸中的光熄滅,於是他很快接口,輕笑道:「若是這般,就不會存在這個故事了。」
「後來一年,國朝起了戰亂,少年請纓出征,隨著大軍一起到了西北,隻不過敵人殘暴,軍隊苦寒,他並沒有多餘的時間與精力去探尋四處的秘地。但他亦行軍經過了許多地方,裏麵有高聳巍峨的山脈,險峻幽深的峽穀,峽穀正中,奔騰而過的是翻湧的烏木江,大浪掀起之時,可以達到五丈之高,水流湍急,九轉十迴,崎嶇陡峭,船舶難以在此經行。」
在蕭問淵的娓娓講述中,陌生的西北如同一幅瑰麗的畫卷,慢慢在宋秋覓的眼前展開,他講得認真,她亦聽得如癡如醉。
帝王講到如藍寶石般幽深寧靜的瀚海四周,是一望無際的遍野紫花之際,宋秋覓忍不住揪住了他的袖子:「這地方是真的存在嗎?」
她不知何時從衾被下探出了手,不過並未露出胳膊,可能連她自己都沒有察覺到。蕭問淵低頭看了一眼,並未出聲。
他復抬首道:「應是存在的,不過關於此處,少年還聽到了一個流傳許多年的傳說——傳說在此處,心懷虔誠地飲下瀚海之水,摘下最近的一朵花,帶迴去送給心慕的姑娘,便可求得兩情相悅,白首同歸,生生世世。」
帝王獨有的聲線將這句話說的厚重無比,宋秋覓仿佛感受到了一股沉甸甸的重量,她摳著被角:「那——少年有沒有將花帶迴去呢?」
「沒有。」帝王答道,「少年未有心愛之人,他自奔赴沙場之際,就有了九死一生的打算。」
宋秋覓有些困惑:「那他的家眷呢,就沒有為他擔心的嗎?」話說到這裏,突然止住了,隻因宋秋覓想起了自己的家人,隻能說,世上有些人是天生沒有親人緣的。
其實在講述到少年遠赴疆場的時候,她就應該意識道,為何他年紀尚稚,未到及冠,就會去了那種兇險地方,一切的現象都早已有蹤跡可尋。
也許是同病相憐,宋秋覓對這個故事中的少年起了同情,不禁追問道:「他是被家人逼迫去的?那豈不是身不由己,很是可憐。」
蕭問淵微微垂首,冷硬的顎角在暖光的映照下莫名柔和了些:「也不全是,少年清楚自己的處境,想要擺脫禁錮,唯有強於敵人,兇險亦是機遇。」
似是想到了什麽,他的眸中滾動著一股難辨的墨色,他垂眼看著她,心情似乎有些愉悅,唇角微彎道:「你在心疼他?」
作者有話說:
第16章 交握
宋秋覓怔住了,是心疼嗎?她也說不明白,或者說,她之所以追問關於故事中少年的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由此及彼,聯想到自身的情境而生出的感觸。
但不知怎的,聖上卻因此看上去甚為愉悅,她看著他唇角的弧度,自己也不禁帶上了淺淡的笑容。
半晌後,蕭問淵微斂笑意,繼續講述:「雖然那處景致秀麗,仿若天上之景,但彼時的少年卻絲毫沒有心思去欣賞,隻因他要去尋找失散的戰友。」
「等等。」宋秋覓突然疑惑道:「您之前說過,那瀚海生在群山之中,人跡罕至,故而在許多年裏都是傳說中的存在,鮮少有人踏足,那麽少年是怎麽忽地尋到那處的呢。」
帝王微挑了挑眉,露出讚許的神情:「你的確是聽得仔細,確實,若不是因為一些事情,是不可能到那裏去的。」
說到這裏,他忽然頓了下來,似是陷入了久遠的迴憶裏,帝王沉吟片刻,道:「突厥率五萬兵馬急襲北麵邊鎮,為保百姓安寧,邊軍東營先遣一萬人馳援,卻不料,半路遭了埋伏,少年率精銳從中突襲,以寡敵眾,硬是殺出一條血路,就在他以為終有一線生機之時——」
帝王露出了一個淡淡的笑容,但他的眼睛在此刻卻極冷,仿如透骨冰髓,令人遍體生寒:「又從北側來了一隊本不該出現在那裏的突厥軍隊,那兩日,所有人都殺紅了眼,戰場的核心地帶,屍體堆積的高度沒過小腿,四處都仿佛人間煉獄,少年本來以為自己要死了,但是他卻活了下來。」
說完這句話,蕭問淵就沉寂了下來,宋秋覓敏感地察覺到,此刻他的情緒稱不上好,甚至在說活下來這幾個字的時候,也絲毫不見輕鬆與喜悅。
聽到這裏,她也隱隱有些明白,帝王口中的那個少年,應就是年輕時的他自己。
「但有個少年,他不這麽以為,或許是少年人的意氣,以及對這個世界未曾磨滅的熱情,令他堅信,書中記載的,都是曾真實發生在這片大地上的往事,群山之巔,縱然難化積雪千年,也終有一日,將被人踏足。」
這話說的十分有氣魄,令初聽到的宋秋覓心中有些震撼,她忍不住在他停頓的間隙裏問道:「那後來那個少年有沒有去追逐夢想呢?」
在她期待的目光中,蕭問淵卻搖了搖頭:「少年出身高門大族,在家規以及其他外在束縛之下,幾乎難以離開京城。」
宋秋覓眼中瑩瑩的期待碎成了點點的失落:「那……他終究是繼續留在京中,忘卻了少年的熾夢,做了那循規蹈矩的世家子弟了嗎?」
蕭問淵發覺,他看不得她失落,亦看不得她眸中的光熄滅,於是他很快接口,輕笑道:「若是這般,就不會存在這個故事了。」
「後來一年,國朝起了戰亂,少年請纓出征,隨著大軍一起到了西北,隻不過敵人殘暴,軍隊苦寒,他並沒有多餘的時間與精力去探尋四處的秘地。但他亦行軍經過了許多地方,裏麵有高聳巍峨的山脈,險峻幽深的峽穀,峽穀正中,奔騰而過的是翻湧的烏木江,大浪掀起之時,可以達到五丈之高,水流湍急,九轉十迴,崎嶇陡峭,船舶難以在此經行。」
在蕭問淵的娓娓講述中,陌生的西北如同一幅瑰麗的畫卷,慢慢在宋秋覓的眼前展開,他講得認真,她亦聽得如癡如醉。
帝王講到如藍寶石般幽深寧靜的瀚海四周,是一望無際的遍野紫花之際,宋秋覓忍不住揪住了他的袖子:「這地方是真的存在嗎?」
她不知何時從衾被下探出了手,不過並未露出胳膊,可能連她自己都沒有察覺到。蕭問淵低頭看了一眼,並未出聲。
他復抬首道:「應是存在的,不過關於此處,少年還聽到了一個流傳許多年的傳說——傳說在此處,心懷虔誠地飲下瀚海之水,摘下最近的一朵花,帶迴去送給心慕的姑娘,便可求得兩情相悅,白首同歸,生生世世。」
帝王獨有的聲線將這句話說的厚重無比,宋秋覓仿佛感受到了一股沉甸甸的重量,她摳著被角:「那——少年有沒有將花帶迴去呢?」
「沒有。」帝王答道,「少年未有心愛之人,他自奔赴沙場之際,就有了九死一生的打算。」
宋秋覓有些困惑:「那他的家眷呢,就沒有為他擔心的嗎?」話說到這裏,突然止住了,隻因宋秋覓想起了自己的家人,隻能說,世上有些人是天生沒有親人緣的。
其實在講述到少年遠赴疆場的時候,她就應該意識道,為何他年紀尚稚,未到及冠,就會去了那種兇險地方,一切的現象都早已有蹤跡可尋。
也許是同病相憐,宋秋覓對這個故事中的少年起了同情,不禁追問道:「他是被家人逼迫去的?那豈不是身不由己,很是可憐。」
蕭問淵微微垂首,冷硬的顎角在暖光的映照下莫名柔和了些:「也不全是,少年清楚自己的處境,想要擺脫禁錮,唯有強於敵人,兇險亦是機遇。」
似是想到了什麽,他的眸中滾動著一股難辨的墨色,他垂眼看著她,心情似乎有些愉悅,唇角微彎道:「你在心疼他?」
作者有話說:
第16章 交握
宋秋覓怔住了,是心疼嗎?她也說不明白,或者說,她之所以追問關於故事中少年的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由此及彼,聯想到自身的情境而生出的感觸。
但不知怎的,聖上卻因此看上去甚為愉悅,她看著他唇角的弧度,自己也不禁帶上了淺淡的笑容。
半晌後,蕭問淵微斂笑意,繼續講述:「雖然那處景致秀麗,仿若天上之景,但彼時的少年卻絲毫沒有心思去欣賞,隻因他要去尋找失散的戰友。」
「等等。」宋秋覓突然疑惑道:「您之前說過,那瀚海生在群山之中,人跡罕至,故而在許多年裏都是傳說中的存在,鮮少有人踏足,那麽少年是怎麽忽地尋到那處的呢。」
帝王微挑了挑眉,露出讚許的神情:「你的確是聽得仔細,確實,若不是因為一些事情,是不可能到那裏去的。」
說到這裏,他忽然頓了下來,似是陷入了久遠的迴憶裏,帝王沉吟片刻,道:「突厥率五萬兵馬急襲北麵邊鎮,為保百姓安寧,邊軍東營先遣一萬人馳援,卻不料,半路遭了埋伏,少年率精銳從中突襲,以寡敵眾,硬是殺出一條血路,就在他以為終有一線生機之時——」
帝王露出了一個淡淡的笑容,但他的眼睛在此刻卻極冷,仿如透骨冰髓,令人遍體生寒:「又從北側來了一隊本不該出現在那裏的突厥軍隊,那兩日,所有人都殺紅了眼,戰場的核心地帶,屍體堆積的高度沒過小腿,四處都仿佛人間煉獄,少年本來以為自己要死了,但是他卻活了下來。」
說完這句話,蕭問淵就沉寂了下來,宋秋覓敏感地察覺到,此刻他的情緒稱不上好,甚至在說活下來這幾個字的時候,也絲毫不見輕鬆與喜悅。
聽到這裏,她也隱隱有些明白,帝王口中的那個少年,應就是年輕時的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