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頁
[清穿同人]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 作者:嶽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侍衛還用自己家鄉的口音說了幾句,恰好是老農的老家,就越發感覺親切,兩人說了幾句就親近了不少。
侍衛套問了不少話,又去別的田地走了一圈,尤其是靠近河邊的。
他問老農這河道這幾年有沒決堤,會不會淹沒農田什麽的。
老農說五年前這一片每年都要淹沒,莊稼都白種了,收成很慘,種的就少了。
如今那麽一大片,也是這幾年河道決堤少了,最多稍微漲潮一點,對農田卻沒多大影響。
他們一個個對治理河道的靳輔都十分感激,畢竟對老農來說,莊稼的收成就是他們的命根子。
因為這莊稼不但是一家子一年的口糧,家裏要置辦什麽,都靠賣了莊稼的錢。
莊稼收成不好,他們一年到頭吃不飽不說,要是生病了,都沒錢買藥,實在過得慘兮兮的。
也就因為這幾年河道不再決堤,才讓老農們這幾年的日子過得好一些了。
侍衛迴去後就把老農的話一字不落轉告了一番,甚至還模仿了老農的口音,實在惟妙惟俏,絲毫聽不出一點違和感。
顧凝宸在屏風後聽見不由心下感慨,能做到康熙身邊的侍衛,果然都不是一般人。
能模仿口音就算了,這侍衛的記性也是一等一的好。
每個人說話的習慣不同,哪怕是當地口音也會有些微的差別,侍衛竟然連這個都模仿出來了,簡直是人形錄音機。
但是不得不說,侍衛模仿得太像,反而就更加真實了。
不然老農的話全是誇讚靳輔的,讓侍衛總結起來就一句話,任是誰聽著都像是偏向靳輔。
顧凝宸轉念一想,侍衛估計也發現這個問題,才會完全模仿老農的口音和每句話,實事求是讓康熙來判斷了。
第73章 三更合一
康熙聽了侍衛的複述,也隻點點頭表示知道了,麵上的表情很難看出喜怒來。
這幾年他身上的積威更重,也隻有跟顧凝宸單獨相處的時候才會徹底放鬆下來。
侍衛退下後,康熙轉過頭來,剛才板著的臉上帶著一點淺淺的笑容來:「你聽完後,覺得靳輔怎麽樣?」
顧凝宸聽著就笑道:「我聽著靳大人就是個好官,不過我覺得不重要,皇上心裏隻怕已經有了定奪。」
康熙微微頷首,推開船隻的窗戶往外看,指著外頭對她說道:「兩岸邊緣的地方,應該用淤泥把地麵抬高了一些,本來該是斜坡,如今都是平地。」
他不說,顧凝宸還真沒發現這麽細微的地方,如今仔細盯著,還真是這樣。
土地邊緣是自然形成,當然是從高到低,斜著下來,然後慢慢淹沒在河道裏頭。
所以發大水的時候,潮水就會輕易淹沒到兩邊岸上的莊稼,造成很大的損失。
如今抬高了一點,看著不多,卻讓小潮水的時候就上不了岸。
比如大雨的時候,河床抬高了一些,岸邊也不會受到影響。
這位靳輔大人連這麽細微的地方都注意到了,特意讓人把河道兩邊的邊緣都用淤泥整理了一番,隻怕做事從來都深思熟慮,不像是衝動莽撞之人。
尤其船隻一直在走,岸邊的邊緣都是齊齊整整的,這花費的功夫可不小。
康熙看著心裏就滿意地點頭,靳輔看來並沒有讓他失望。
走了一段路,康熙卻忽然叫李德全,讓船夫改道。
不直接走河道最寬的地方,而是走小道。
為了洪水泛濫的時候能夠分流,靳輔也挖了不少小水道。
一來可以分流河水,不讓水流堆在一起,淹沒岸上的莊稼。
二來可以藉此讓河水流入內陸,讓農人給莊稼灌溉的時候更方便一些。
三來以前船隻就隻能在中間最寬敞的河道行走,深入一點的村莊和城鎮因為沒有河水都靠近不了。
如今開鑿了一條小河道,他們的船隻就能通過,然後用河運把貨物送進去。
這樣就不必水路轉陸路那麽麻煩,能直接從水路送貨,既省錢又省時間,還給內陸深入的地方送貨更方便,貨物的價格也能下來一些。
不然又是水路又是陸路,這花費大,當然都攤在貨物上麵,讓價格拔高,叫內陸不少人買不起。
而且很多新鮮的貨物,路上時間越短,越是保鮮,存活也更多,更好運輸,才能賣上價錢。
這也方便了內陸不少產出的新鮮瓜果和雞蛋禽類等等,都能通過河道運輸出去,價錢就不會被壓得很低,日子也能好過起來。
小河道實在好處多多,所以靳輔早早就上摺子稟報康熙,得到允許後就立刻挖了起來。
當時也有不少朝臣反對,覺得這河道挖開那麽多支流,雖說能分流河道在洪水時候的負擔,卻也挖得太多了。
隨意改變河道,挖得七零八落的小道,是對河神的大不敬,會遭來災禍。
顧凝宸聽後心裏嗤笑,這些朝臣為了反對而反對,真是什麽藉口都能找出來,連河神都抬出來了。
他們怎麽沒想過洪水泛濫的時候,支流足夠多,才能分流更多的河水。
平日沒有洪水的時候,農人灌溉也方便,不用一遍遍從河邊挑水迴去?
不過群臣很多都沒有親自種過莊稼,哪怕跟著康熙去了每年的春耕儀式,也就那個時候做一做,卻不如康熙真的在宮裏圈一塊田地來種。
侍衛套問了不少話,又去別的田地走了一圈,尤其是靠近河邊的。
他問老農這河道這幾年有沒決堤,會不會淹沒農田什麽的。
老農說五年前這一片每年都要淹沒,莊稼都白種了,收成很慘,種的就少了。
如今那麽一大片,也是這幾年河道決堤少了,最多稍微漲潮一點,對農田卻沒多大影響。
他們一個個對治理河道的靳輔都十分感激,畢竟對老農來說,莊稼的收成就是他們的命根子。
因為這莊稼不但是一家子一年的口糧,家裏要置辦什麽,都靠賣了莊稼的錢。
莊稼收成不好,他們一年到頭吃不飽不說,要是生病了,都沒錢買藥,實在過得慘兮兮的。
也就因為這幾年河道不再決堤,才讓老農們這幾年的日子過得好一些了。
侍衛迴去後就把老農的話一字不落轉告了一番,甚至還模仿了老農的口音,實在惟妙惟俏,絲毫聽不出一點違和感。
顧凝宸在屏風後聽見不由心下感慨,能做到康熙身邊的侍衛,果然都不是一般人。
能模仿口音就算了,這侍衛的記性也是一等一的好。
每個人說話的習慣不同,哪怕是當地口音也會有些微的差別,侍衛竟然連這個都模仿出來了,簡直是人形錄音機。
但是不得不說,侍衛模仿得太像,反而就更加真實了。
不然老農的話全是誇讚靳輔的,讓侍衛總結起來就一句話,任是誰聽著都像是偏向靳輔。
顧凝宸轉念一想,侍衛估計也發現這個問題,才會完全模仿老農的口音和每句話,實事求是讓康熙來判斷了。
第73章 三更合一
康熙聽了侍衛的複述,也隻點點頭表示知道了,麵上的表情很難看出喜怒來。
這幾年他身上的積威更重,也隻有跟顧凝宸單獨相處的時候才會徹底放鬆下來。
侍衛退下後,康熙轉過頭來,剛才板著的臉上帶著一點淺淺的笑容來:「你聽完後,覺得靳輔怎麽樣?」
顧凝宸聽著就笑道:「我聽著靳大人就是個好官,不過我覺得不重要,皇上心裏隻怕已經有了定奪。」
康熙微微頷首,推開船隻的窗戶往外看,指著外頭對她說道:「兩岸邊緣的地方,應該用淤泥把地麵抬高了一些,本來該是斜坡,如今都是平地。」
他不說,顧凝宸還真沒發現這麽細微的地方,如今仔細盯著,還真是這樣。
土地邊緣是自然形成,當然是從高到低,斜著下來,然後慢慢淹沒在河道裏頭。
所以發大水的時候,潮水就會輕易淹沒到兩邊岸上的莊稼,造成很大的損失。
如今抬高了一點,看著不多,卻讓小潮水的時候就上不了岸。
比如大雨的時候,河床抬高了一些,岸邊也不會受到影響。
這位靳輔大人連這麽細微的地方都注意到了,特意讓人把河道兩邊的邊緣都用淤泥整理了一番,隻怕做事從來都深思熟慮,不像是衝動莽撞之人。
尤其船隻一直在走,岸邊的邊緣都是齊齊整整的,這花費的功夫可不小。
康熙看著心裏就滿意地點頭,靳輔看來並沒有讓他失望。
走了一段路,康熙卻忽然叫李德全,讓船夫改道。
不直接走河道最寬的地方,而是走小道。
為了洪水泛濫的時候能夠分流,靳輔也挖了不少小水道。
一來可以分流河水,不讓水流堆在一起,淹沒岸上的莊稼。
二來可以藉此讓河水流入內陸,讓農人給莊稼灌溉的時候更方便一些。
三來以前船隻就隻能在中間最寬敞的河道行走,深入一點的村莊和城鎮因為沒有河水都靠近不了。
如今開鑿了一條小河道,他們的船隻就能通過,然後用河運把貨物送進去。
這樣就不必水路轉陸路那麽麻煩,能直接從水路送貨,既省錢又省時間,還給內陸深入的地方送貨更方便,貨物的價格也能下來一些。
不然又是水路又是陸路,這花費大,當然都攤在貨物上麵,讓價格拔高,叫內陸不少人買不起。
而且很多新鮮的貨物,路上時間越短,越是保鮮,存活也更多,更好運輸,才能賣上價錢。
這也方便了內陸不少產出的新鮮瓜果和雞蛋禽類等等,都能通過河道運輸出去,價錢就不會被壓得很低,日子也能好過起來。
小河道實在好處多多,所以靳輔早早就上摺子稟報康熙,得到允許後就立刻挖了起來。
當時也有不少朝臣反對,覺得這河道挖開那麽多支流,雖說能分流河道在洪水時候的負擔,卻也挖得太多了。
隨意改變河道,挖得七零八落的小道,是對河神的大不敬,會遭來災禍。
顧凝宸聽後心裏嗤笑,這些朝臣為了反對而反對,真是什麽藉口都能找出來,連河神都抬出來了。
他們怎麽沒想過洪水泛濫的時候,支流足夠多,才能分流更多的河水。
平日沒有洪水的時候,農人灌溉也方便,不用一遍遍從河邊挑水迴去?
不過群臣很多都沒有親自種過莊稼,哪怕跟著康熙去了每年的春耕儀式,也就那個時候做一做,卻不如康熙真的在宮裏圈一塊田地來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