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全一聽,早就派腿腳利索的太監去請幾位內閣重臣去禦書房商議了。


    索額圖和明珠早朝的時候站在最前麵,走的時候也是最早走的。


    所以李德全派人趕到的時候,他們的馬車都到家門口了。


    真是過家門不能入,兩人隻能讓馬車掉頭迴去。


    其餘幾位大臣正埋頭苦幹編號的事,李光地也被戶部尚書拉著不讓走,過來幫忙。


    李光地在迴京的路上聽說編號的事,如今細細一聽,隻覺得是個極好的法子。


    探子想隨意混進來是不可能的,哪怕將領想讓自家人冒名頂替也很難,吃空餉那就更不容易了。


    可以說是一箭三雕,也不知道哪個鬼才想出來的辦法。


    戶部尚書看著四周無人,跟李光地關係還算不錯,就小聲告訴他道:「聽聞是宮裏那位定嬪娘娘想出來的。」


    當然,戶部尚書更覺得是定嬪說了什麽,叫康熙靈光一閃想到用阿拉伯數字。


    不過康熙是個厚道人,也沒居功,對外隻說是定嬪建議的了,實在是很寵這位娘娘了,給她帶來了極好的名聲。


    李光地對這位定嬪很陌生,但是戶部尚書提到她的親阿瑪,立刻就想起來了。


    畢竟拖爾弼確實是個奇人,在京城這邊的友人和同僚的藏書都借閱過了,於是開始伸手向其他外派的官員,可以說是借了個遍。


    甚至還會厚臉皮寫信給不少曾經見過麵,說過幾句話的人。


    李光地跟拖爾弼就是在京城述職的時候偶遇過兩次,打過招唿,再多就沒了,還是收到了他的信箋,想要借書。


    天知道李光地當時在福建,這拖爾弼的信箋裏還提到路費他全出,要的也不是原本,謄抄本就行了。


    愛書到這個地步,叫李光地的印象簡直不要太深刻了。


    所以拖爾弼的女兒想必也是個博覽群書之人,聽見康熙偶爾提起,就想到解決之法了。


    若果不是女兒身,想來這位定嬪指不定也能進內閣來!


    康熙愛才,必然不會錯過這樣的鬼才的!


    戶部尚書之前跟拖爾弼沒打過幾次交道,卻也被借過書,聽李光地一說,也覺得拖爾弼的女兒想必跟他一樣愛書。


    家裏頭那些藏書,恐怕父女兩個都看過了。


    若是如此,萬琉哈氏會提出這樣的建議也不意外。


    兩人正說著話,那邊索額圖和明珠就迴來了,他們不由納悶。


    得知是康熙召見要商議要事,李光地心想皇上下朝後不會又去了重華宮吧?


    那位定嬪娘娘,這次又要給他們一個什麽樣的驚喜?


    康熙這次沒耽擱多久,很快就趕到禦書房,開門見山把雲貴運送青花料出來,打算裏應外合的事說了。


    內閣的幾個大臣心裏也不住點頭,他們之前也提議過不少雲貴的特產,卻都不太適合。


    一是這些土特產不好保存,路上可能就要壞了。


    二是雲貴圍困,能吃的東西基本上都被挖光了,想買也得有才行,更不好跟百姓們搶果腹的食物。


    不然他們這邊出錢要買,那邊真有人賣,就不知道要餓死多少人,反倒讓百姓離心。


    李光地第一個表示贊同,隻覺得這個辦法簡直妙極了!


    青花料其實在雲貴、福建和江西等地都有,然而雲貴產出的青花料確實是最好的。


    如果萬琉哈氏在,那麽就會說,因為青花料裏麵含了天然鈷土礦,燒製後會呈現青藍色。


    而雲貴的青花料裏麵,鈷土礦的含量是最高的,所以顏色會更鮮艷漂亮一些。


    商人的老母親後年大壽,想要做出壽紋花樣,顏色最好看的青花瓷,特地跑去雲貴想要更好的青花料,這就說得通了。


    能有這樣大手筆,隻為了給母親送收禮的商人,會千裏迢迢跑去雲貴也不是什麽稀奇事了,也就不會引起別人的懷疑。


    別人隻會覺得這商人是錢多燒手了,也會認為他對老母親一片孝心。


    不管如何,純孝之人還能讓人減輕戒心。


    這樣的商人帶著商隊過去就合情合理,出高價收青花料也不會有什麽問題,跟雲貴的百姓接觸,那就更沒毛病了。


    商人四處打點一番,要進去雲貴確實不是難事,跟百姓接觸後用金錢打動對方裏外配合也更容易了。


    當地百姓對山路熟悉,有他們親自帶路,那麽能繞開城門進去也不是難事了。


    李光地越想越妙,恨不能康熙立刻選上這麽一個商人過去。


    但是問題就來了,選誰來假裝這個商人?


    索額圖和明珠都覺得這個辦法極好,卻也得有個適合的人才行。


    這個人要懂得做買賣,不然閑談幾句就要露餡了。


    另外這人還得熟悉青花瓷,對青花料也是如此。


    不然他一問三不知,跑過去收青花料隻讓底下人出麵,那本人為何要去,直接讓下屬去不就好了?


    如果本人出麵,那他對青花料一竅不通,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破綻來。


    派遣朝廷官員去是不行的,一來可能眼熟,被人認出來。二來他們對青花瓷未必有那麽了解,更別提是青花料了。


    如果派商人去,怎麽知道這商人不會中途倒戈,或者不留神走漏了風聲?


    思來想去,臣子們商議了很久,都沒能推舉出一個合適的人選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穿同人]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嶽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嶽月並收藏[清穿同人]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