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記得明末清初的時候,不少學者就開始大量翻譯西方的著作。


    其中一位李學者跟利瑪竇一起翻譯了一冊西方算數的著作,裏麵就有關於阿拉伯數字的。


    按照康熙喜歡西學,對此應該並不陌生。


    康熙倒是意外萬琉哈氏連這個都知道,不過她的阿瑪拖爾弼是個愛書成癡之人。


    因為囊中羞澀,拖爾弼隻能跟人借閱書籍然後謄抄下來。


    他的府邸不大,卻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地方建了藏書閣,這事就連康熙都聽聞過。


    所以拖爾弼的女兒飽讀詩書也不是什麽奇怪的事,隻是萬琉哈氏之前年輕又羞澀沉默,不愛說話,如今性子倒是比以前要活潑一些,他才發現萬琉哈氏像足了她的阿瑪。


    康熙沉吟片刻道:「我記得翰林院的書樓裏就有利瑪竇留下的手抄譯本,讓人去取了來。」


    萬琉哈氏就知道,康熙不可能不清楚這本書,宮裏更是留了最先的譯本。


    翰林院很快就把書冊送了來,放在錦盒裏頭,打開裏麵的書冊有些許泛黃。


    康熙看了一眼又問了,得知翰林院有謄抄的備份本,也讓人送了來,遞給了萬琉哈氏。


    萬琉哈氏滿臉驚訝接過來,康熙就笑道:「剛才看你的眼珠子都快落在錦盒裏頭,顯然是想看看這譯本。拿去吧,晚些看完再送迴來。」


    這話深得她心,哪怕隻是謄抄本,以前也隻能在博物館稍微看看封麵罷了,能看看裏頭還真是難得。


    博物館哪怕收藏再好,歷經歲月之後,書籍裏麵不是泛黃就被蟲蛀,隻留下殘頁,也看不了多少。


    如今能到幾百年前看到完整的譯本,萬琉哈氏歡天喜地道謝,翻開謄抄本就看了起來,完全忘記自己在禦書房這件事,更忘了康熙就在旁邊。


    康熙也不意外,阿瑪是個書癡,看來萬琉哈氏也是。


    兩人安安靜靜分別看著手裏的譯本,康熙很快就翻到提及阿拉伯數字的地方,跟他印象中一樣,確實簡單易懂,作為編號是再適合不過了。


    士兵們隻要記下幾個一筆就能寫完的簡單數字,比識字確實要容易得多。


    但是要整編整個軍隊,讓士兵都記下自己的編號卻是個大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


    暫時先把編號弄好,以後大軍班師迴朝,再慢慢讓士兵記下編號才是。


    軍需是由工部、兵部和戶部,三部一起統籌,那麽先讓三部的官員熟悉阿拉伯數字,再做出編號,把編號跟士兵的身份掛鉤起來,重新做個軍冊。


    一式三份在三部,哪個部想動手修改都沒那麽容易。


    因為編號是順著下來的,若是其中一個改了,後邊就得跟著改才行。


    康熙仔細琢磨一番,隻覺得編號這事著實不錯,就打算讓李德全叫幾個重臣來商議此事。


    他抬頭卻見萬琉哈氏還坐在不遠處看書,看得是如癡如醉,康熙不由好笑道:「去請戶部、工部和兵部的尚書,另外還有索額圖和明珠過來。」


    康熙又指著對麵道:「叫人送來屏風,放在那邊。」


    李德全明白,他這是讓人立上屏風,不打擾萬琉哈氏繼續看書了。


    他麻溜讓兩個小太監抬了屏風過來,擋著萬琉哈氏,一邊派人去請了幾個大臣過來議事。


    大臣們不是第一次被請來禦書房議事,還是第一次看見禦書房裏多了一座屏風,裏麵影影綽綽顯然有人在。


    會用屏風擋著,想必是哪位娘娘過來了,卻被康熙留下來,著實難得。


    不過大臣們心裏好奇,麵上都是不顯,也沒打算多打聽。


    李德全還留了個小太監在屏風後邊伺候,免得萬琉哈氏連個斟茶遞水的人都沒有,更擔心她發出什麽聲音打擾到皇上議事的時候,也有人能夠提醒一二。


    隻是他想得多了,屏風後邊一直安安靜靜的,壓根就沒發出任何聲音來。


    康熙提出編號之事,大臣們正低頭沉吟,索額圖表示得最快,拱手道:「皇上英明,此事極好。既能約束底下人,也能把士兵的身份弄得明明白白,不擔心有人冒名頂替。」


    如今軍需造冊比較簡陋,士兵們登記的就是名字和籍貫居多,若是同鄉之間還能認出相貌和口音,不是的話就很容易被奸細冒名頂替,將領們壓根辨別不出來。


    第7章


    其他大臣見索額圖表態,也紛紛表示贊同。


    納蘭明珠自然不能讓索額圖搶了風頭,摸著鬍子說道:「皇上,此法雖好,要推廣到軍中卻是不容易。畢竟士兵們大多不識字,讓他們學這些新的字符未必樂意。」


    他既提出問題,自然心裏也有了解決之法,一併說出來道:「依臣之見,有罰也有賞,才能讓士兵們盡快記牢。」


    罰的話自然是杖責,在規定的時間內沒能背熟就要懲罰,上頭的長官也要跟著一起受罰。


    賞的話是給前麵三個最快記熟的人一筆賞錢,連帶上頭的長官也一起得賞。


    賞罰都要連帶長官,長官自然不敢偷懶。


    沒人願意被罰,長官更是盡心盡力讓底下所有士兵都背下編號。


    賞賜就像是駿馬麵前吊了根蘿蔔一樣,長官和士兵都要更積極了。


    康熙點點頭,感覺這個主意不錯,編號和賞罰之事就定下了,至於細節就是這些大臣迴去寫摺子斟酌一番再送上來,讓他看看再拍板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穿同人]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嶽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嶽月並收藏[清穿同人]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