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沛茗確實沒有派出鳥銃軍,不過在李子建率領義武軍出發後沒多久,她也親自率領振武軍、驍武軍、鳥銃軍共四萬兵馬向和州進發,隻留一萬兵馬駐守金陵城。
和州之後是廬州、壽州等戰略要地,若是能打下和州、滁州,利用江南的河道運送物資,那對於往北推進而言是極為有利的。當然,若想要往北推進,最重要的還是打下廬州、壽州。
鄴沛茗出兵攻打淮南,盧力請朱徽派兵增援,朱徽也暫時放下他的猜忌心,命宣武節度使朱順康派兵援助盧力。
朱順康是朱徽的養子,本姓耿,是朱徽的麾下,因驍勇善戰而被朱徽所喜愛,便收為養子。雖說是養子,可他的年紀也隻比朱徽小七歲。
朱徽收買人心除了靠賞賜之外,便是靠收義子的手段來籠絡武將,他的親生兒子是七個,養子、義子卻有十三位,有的年紀甚至與朱徽差不多大。
而除了朱徽、徐知行、劉勵等都喜歡收義子,這確實是起到了穩固關係的作用,不過更多的是因為每逢將領出征,朱徽都會讓對方的妻兒到自己的身邊,使得將領們不敢造反。
曾有人建議鄴沛茗也仿照他們,但是被鄴沛茗一口迴絕了,她若是這麽做,遲早會和將領們離了心。
五月初,鄴沛茗已經發兵和州,與此同時,揚州也傳來了捷報。
揚州都指揮使關篤率領兩萬兵馬與朱光卿的邵武軍、李子建的義武軍發生了激烈的廝殺。不過因揚州是吳越的舊地,盧力的人在此經營不久,而且盧力與朱徽一樣,對部下約束不夠,他的部將見揚州富庶,便時常搶掠。
揚州的富族豪強深受其害,他們又聽聞了鄴沛茗的軍隊的威名,為保全家族,便悄悄地打開城門,將朱光卿的兵馬放進了城中。
關篤趁夜潛逃,朱光卿率兵追擊,而李子建便趁機占領了揚州城,收服了五千多降兵。
鄴沛茗褒獎了朱光卿和李子建二人,隨後命他們整頓兵馬支援去攻打滁州的齊仲。
齊仲率領的振武軍、驍武軍共有一萬餘人,而鄴沛茗率領的兩萬餘人雖然有鳥嘴銃,不過為了應對接下來的朱順康的大隊人馬,她隻允許出動兩百支鳥嘴銃。
當然,這數目也是鄴沛茗在確保自己不會輸的前提下定下的,否則為了應付接下來的兵馬而在此處吃了敗仗也不值當。
少了火器方麵的助力,便得依靠戰術、布陣以及兵馬的強大、士氣的高漲來決定勝負。
而滁州那邊,朱光卿與李子建匆匆趕到滁州與齊仲匯合。齊仲作為侍衛親軍馬軍副都指揮使,親自指揮此戰。
在孫良朋的計策布置下,決定以譚景山率領三千兵馬偽裝成關篤軍護送「關篤」撤退到滁州,其餘人則率領餘下兵馬在後麵十裏跟進。
不過關篤逃出揚州後往泗州而去的消息早便傳到了滁州守將侯成的耳中,侯成深知有詐,便命令出兵迎擊。譚景山攻城不利,急忙撤兵。
侯成的兵馬在追擊譚景山時,遇到齊仲率領的兵馬,雙方發生了激戰,而侯成不敵,戰敗退走。
齊仲趁勢追擊,在城門關閉之前,突入了滁州城。滁州城奪下,侯成則被李子建斬殺。
在東邊發生激戰之時,鄴沛茗也已經將和州城拿下。朱順康率領了七萬兵馬來援助盧力,盧力便派了三萬兵馬去攻打滁州城,又與朱順康親率十萬兵馬意圖奪迴和州城。
鄴沛茗以兩萬人固守和州城,不斷派兵出擊,盧力與朱順康的聯軍屢屢敗退。盧力的參謀與他道:「和州隔江而望便是金陵,而安慶又被鄴軍所掌控,他們的糧草可以源源不斷地送來。我方雖也不至於被斷了糧草,可彼此這般消耗下去,怕也是支撐不了多久。」
盧力惱怒道:「難道你要我撤退嗎?既然糧草充足,那便耗下去。在戰場上,誰先忍不住,誰便輸了。」
「可是鄴軍有鳥嘴銃,每一次我們的兵士攻城,他們便以此出擊,我方將士損傷慘重。」
「我們有十萬兵馬,對方隻有兩萬兵馬、一千支鳥嘴銃,有何可畏懼的?」朱順康也道。
就在此時,天上下起了大雨。朱順康高興道:「下大雨了,我便不信那鳥嘴銃還能派上用場!」於是他便加大了攻城的攻勢。
第130章 家書
大雨給朱順康和盧力帶來了信心,他們下令舉兵進攻和州城。鄴沛茗冒著雨親自登臨城門指揮守城戰。
鳥銃軍無法在雨中使用鳥嘴銃, 鄴沛茗便讓人守在城門處, 凡是靠近的敵人都要遭受鳥嘴銃的殘酷打擊。而城門上也架起了威遠炮, 隻一台威遠炮, 便足以亂了對方的陣腳。
鄴沛茗正是考慮了下雨天, 火-器的不便,畢竟這些火-器還不足以達到後來的熱武器的程度, 此時的火器還是得靠火來燃燒、產生動力,故而下雨後便會有被雨水澆滅的困窘。
加強版的威遠炮便是在這種考慮下研製出來的。在此戰以前, 它從未派上過用場, 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
對敵便是要有底牌,底牌若是很早便亮了出來, 便占不到什麽先機了。
果然,威遠炮一出來,敵軍的攻勢便削弱了許多, 無懼風雨的火-器刷新了他們的認知,哪怕是盾牌都擋不住炮火的轟炸。盧力的軍中有許多從逃難的饑民中抓來的壯丁, 他們還未曾加以操練, 很快便亂了陣腳。
和州之後是廬州、壽州等戰略要地,若是能打下和州、滁州,利用江南的河道運送物資,那對於往北推進而言是極為有利的。當然,若想要往北推進,最重要的還是打下廬州、壽州。
鄴沛茗出兵攻打淮南,盧力請朱徽派兵增援,朱徽也暫時放下他的猜忌心,命宣武節度使朱順康派兵援助盧力。
朱順康是朱徽的養子,本姓耿,是朱徽的麾下,因驍勇善戰而被朱徽所喜愛,便收為養子。雖說是養子,可他的年紀也隻比朱徽小七歲。
朱徽收買人心除了靠賞賜之外,便是靠收義子的手段來籠絡武將,他的親生兒子是七個,養子、義子卻有十三位,有的年紀甚至與朱徽差不多大。
而除了朱徽、徐知行、劉勵等都喜歡收義子,這確實是起到了穩固關係的作用,不過更多的是因為每逢將領出征,朱徽都會讓對方的妻兒到自己的身邊,使得將領們不敢造反。
曾有人建議鄴沛茗也仿照他們,但是被鄴沛茗一口迴絕了,她若是這麽做,遲早會和將領們離了心。
五月初,鄴沛茗已經發兵和州,與此同時,揚州也傳來了捷報。
揚州都指揮使關篤率領兩萬兵馬與朱光卿的邵武軍、李子建的義武軍發生了激烈的廝殺。不過因揚州是吳越的舊地,盧力的人在此經營不久,而且盧力與朱徽一樣,對部下約束不夠,他的部將見揚州富庶,便時常搶掠。
揚州的富族豪強深受其害,他們又聽聞了鄴沛茗的軍隊的威名,為保全家族,便悄悄地打開城門,將朱光卿的兵馬放進了城中。
關篤趁夜潛逃,朱光卿率兵追擊,而李子建便趁機占領了揚州城,收服了五千多降兵。
鄴沛茗褒獎了朱光卿和李子建二人,隨後命他們整頓兵馬支援去攻打滁州的齊仲。
齊仲率領的振武軍、驍武軍共有一萬餘人,而鄴沛茗率領的兩萬餘人雖然有鳥嘴銃,不過為了應對接下來的朱順康的大隊人馬,她隻允許出動兩百支鳥嘴銃。
當然,這數目也是鄴沛茗在確保自己不會輸的前提下定下的,否則為了應付接下來的兵馬而在此處吃了敗仗也不值當。
少了火器方麵的助力,便得依靠戰術、布陣以及兵馬的強大、士氣的高漲來決定勝負。
而滁州那邊,朱光卿與李子建匆匆趕到滁州與齊仲匯合。齊仲作為侍衛親軍馬軍副都指揮使,親自指揮此戰。
在孫良朋的計策布置下,決定以譚景山率領三千兵馬偽裝成關篤軍護送「關篤」撤退到滁州,其餘人則率領餘下兵馬在後麵十裏跟進。
不過關篤逃出揚州後往泗州而去的消息早便傳到了滁州守將侯成的耳中,侯成深知有詐,便命令出兵迎擊。譚景山攻城不利,急忙撤兵。
侯成的兵馬在追擊譚景山時,遇到齊仲率領的兵馬,雙方發生了激戰,而侯成不敵,戰敗退走。
齊仲趁勢追擊,在城門關閉之前,突入了滁州城。滁州城奪下,侯成則被李子建斬殺。
在東邊發生激戰之時,鄴沛茗也已經將和州城拿下。朱順康率領了七萬兵馬來援助盧力,盧力便派了三萬兵馬去攻打滁州城,又與朱順康親率十萬兵馬意圖奪迴和州城。
鄴沛茗以兩萬人固守和州城,不斷派兵出擊,盧力與朱順康的聯軍屢屢敗退。盧力的參謀與他道:「和州隔江而望便是金陵,而安慶又被鄴軍所掌控,他們的糧草可以源源不斷地送來。我方雖也不至於被斷了糧草,可彼此這般消耗下去,怕也是支撐不了多久。」
盧力惱怒道:「難道你要我撤退嗎?既然糧草充足,那便耗下去。在戰場上,誰先忍不住,誰便輸了。」
「可是鄴軍有鳥嘴銃,每一次我們的兵士攻城,他們便以此出擊,我方將士損傷慘重。」
「我們有十萬兵馬,對方隻有兩萬兵馬、一千支鳥嘴銃,有何可畏懼的?」朱順康也道。
就在此時,天上下起了大雨。朱順康高興道:「下大雨了,我便不信那鳥嘴銃還能派上用場!」於是他便加大了攻城的攻勢。
第130章 家書
大雨給朱順康和盧力帶來了信心,他們下令舉兵進攻和州城。鄴沛茗冒著雨親自登臨城門指揮守城戰。
鳥銃軍無法在雨中使用鳥嘴銃, 鄴沛茗便讓人守在城門處, 凡是靠近的敵人都要遭受鳥嘴銃的殘酷打擊。而城門上也架起了威遠炮, 隻一台威遠炮, 便足以亂了對方的陣腳。
鄴沛茗正是考慮了下雨天, 火-器的不便,畢竟這些火-器還不足以達到後來的熱武器的程度, 此時的火器還是得靠火來燃燒、產生動力,故而下雨後便會有被雨水澆滅的困窘。
加強版的威遠炮便是在這種考慮下研製出來的。在此戰以前, 它從未派上過用場, 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
對敵便是要有底牌,底牌若是很早便亮了出來, 便占不到什麽先機了。
果然,威遠炮一出來,敵軍的攻勢便削弱了許多, 無懼風雨的火-器刷新了他們的認知,哪怕是盾牌都擋不住炮火的轟炸。盧力的軍中有許多從逃難的饑民中抓來的壯丁, 他們還未曾加以操練, 很快便亂了陣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