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峰下,蘭裳轉身抱了抱洛川,之後頭也不迴的越過棧道,消失在一片蒼茫中,她不敢迴頭,隻怕多留一刻,自己就沒有勇氣麵對分離。目送她離去的男子也沒有追上去,他不敢向前,隻怕邁出一步,自己就再也停不下腳步。
天鈞的貴族們盼來盼去,終於把王盼入了天祇殿,一來,可以不用每天再生活在赫赫王威之下,二來,他們也希望王與丹陸王共處後,收斂脾性,做一個勤政愛民,心繫百姓的明主。
王不在穹霄宮的時日,四姓共同攝理國政,每半月一次,有兩國四姓之長將要緊大事梳理,以靈力傳送至天祇殿下,王自會知曉,待做出決策後,王命會通過神殿傳送到國都,這樣一月一次的來迴,最少會持續八十年。
第一個月,姬珹將奏摺承送到天祇殿下,還未離開,王命就從上方傳來,以後不必再來此處,他頓了頓,朝飄渺雲間大唿:「敢問王上,臣等不決之事,該如何處置?」
半晌,高空中飄下一張帛紙,上麵寫著幾個字,本王隻會處置,讀罷,帛紙化作流光散去,姬珹心中驚訝,雖知王靈力高深,卻不想已到了能夠隨意幻化實物的地步,剛才那寥寥數語,似乎有了莫大的說服力,讓他相信王真的可以把一切事情處理好。
迴雲都後,姬珹對貴族們的探問一概不迴,隻是淡然一笑,此後,再未去過大地中央。正當朝臣們感嘆王剛愎自用,不納忠言,連素來耿直不阿的大司徒都隨波逐流的時候,王飄然落在宮城外,方寸大亂的禁衛一麵迎接王駕,一麵將此事報知四姓。
不出半日,穹霄宮前聚滿朝臣,王在天祇殿內才半年,如今冒然返迴,如此違背祖訓,違背神諭的事,會給天鈞帶來滅頂之災,一時間社稷為重之類的話就要將穹霄宮大殿淹沒。
「五十年前,你等議論灼烈不配與本王共處一室,現在,又來勸諫本王,是否需要我把你們的心挖出來看看,何為真,何為假。」王座上,依然是那個淡然冷漠的聲音,那張冷艷倨傲的麵孔。
朝臣們一時無言以對,當日,他們確實如王所言,看不上鄰國那個唯唯諾諾的王子,此時,卻巴不得自己的王也如那般尊奉舊製,勤勤懇懇,彼時的議論,無人傳至穹霄宮為何王會對當日之事了如指掌。
不再理會那些聒噪得沒完沒了的大臣,蘭裳獨自在大殿內,半日之內,就把半年積壓的政事處理完畢,更令明號,重修內政,冗雜之事堆積成山的朝堂,氣象煥然一新。那些早已失望至極的老臣,瞬間對王刮目相看,極盡讚美之詞,阿諛奉承之輩更是見風使舵,恨不得把畢生功力都花在那一封遞進穹霄宮的頌文上。
這些摺子如同當初那些諫言一樣,堆在書案上,無人翻閱,朝臣們再次進宮麵王時,發現王早已沒了蹤影。
搖頭晃腦走出大殿的臣屬們,心境也發生了變化,之前是無可奈何,望天長嘆,現在卻訕笑自嘲,可笑自己區區臣僚,竟想揣摩王之意圖,與王相比,自己不過如螢火,安能與皓月一般的王爭輝。
蘭裳往後的日子,大都在天祇殿,穹霄宮,極北之地度過,洛川與灼烈成為她每年中相伴最多的人。
大地上靈息愈加豐沛,天鈞愈加富強,百姓們對王的讚譽日盛,她與洛川之情越深,天祇殿內,就越加水火不容,離開半年再次迴到神殿的時候,她與灼烈之間的矛盾,終是不可避免地爆發。
蘭裳剛在神殿內盤腿坐下,正在吸納大地靈息,輸送到精血中的灼烈突然收手,懸在半空中的精血陡然失去靈息來源,險些落到地上,好在神殿本有靈性,釋放出一絲神力將精血托住,才沒讓數十年的努力功虧一簣。
「如果不想待,就出去。」蘭裳確認即將交融完成的精血無事,冷冷說道。
灼烈一愣,分明自己才是有萬般苦衷的那個,這看似嗬斥實則帶著脅迫的一句話,當時將他置於尷尬的境地,他們有著同等的地位,同等的身份,那個自始至終都吸引著絕大多數人目光的天鈞王,憑什麽用如此強硬的口氣與他說話,莫名的怒火在心中燃燒,胸前一片熾熱。
「你怎能以此口吻和我說話?」微顫的聲音裏除了憤怒還是畏懼。
從第一次見到蘭裳開始,灼烈對她就有些懼怕,這數十年朝夕相對,這種感覺非但沒有減輕,反而更加強烈,那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血脈上的壓製,獨守天祇殿時,渴望相見,若相見,又戰戰兢兢。
「剛才的放手,做給誰看?」蘭裳揮手,朝殿中灑下一抹神力,精血緩緩浮起,縷縷靈息從四麵湧去。
她不想再搭理灼烈,若不是礙於人族口舌,孕育王儲一事,無需他人相助,她一人便可完成,就在進入神殿那一瞬,她對這位鄰國之王的厭惡,又加深了幾分。
這種情緒不知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或是每次要離開時,身後傳來的長籲短嘆,或是每次歸來時,那雙緊盯著自己打探的眼神,亦或是共處時,時時發出的對自己去向的詢問,作為神族,凡人,有何資格對她指手畫腳,說三道四。
灼烈也有著自己的想法,他們同為大地上最高貴的王族,隻因蘭裳靈力比他強大,就可如此為所欲為,自從誕生以來,都是別人對他恭敬有加,丹陸臣民更是對他言聽計從,為何到了此處,自己就成了被冷落的那個。
天鈞的貴族們盼來盼去,終於把王盼入了天祇殿,一來,可以不用每天再生活在赫赫王威之下,二來,他們也希望王與丹陸王共處後,收斂脾性,做一個勤政愛民,心繫百姓的明主。
王不在穹霄宮的時日,四姓共同攝理國政,每半月一次,有兩國四姓之長將要緊大事梳理,以靈力傳送至天祇殿下,王自會知曉,待做出決策後,王命會通過神殿傳送到國都,這樣一月一次的來迴,最少會持續八十年。
第一個月,姬珹將奏摺承送到天祇殿下,還未離開,王命就從上方傳來,以後不必再來此處,他頓了頓,朝飄渺雲間大唿:「敢問王上,臣等不決之事,該如何處置?」
半晌,高空中飄下一張帛紙,上麵寫著幾個字,本王隻會處置,讀罷,帛紙化作流光散去,姬珹心中驚訝,雖知王靈力高深,卻不想已到了能夠隨意幻化實物的地步,剛才那寥寥數語,似乎有了莫大的說服力,讓他相信王真的可以把一切事情處理好。
迴雲都後,姬珹對貴族們的探問一概不迴,隻是淡然一笑,此後,再未去過大地中央。正當朝臣們感嘆王剛愎自用,不納忠言,連素來耿直不阿的大司徒都隨波逐流的時候,王飄然落在宮城外,方寸大亂的禁衛一麵迎接王駕,一麵將此事報知四姓。
不出半日,穹霄宮前聚滿朝臣,王在天祇殿內才半年,如今冒然返迴,如此違背祖訓,違背神諭的事,會給天鈞帶來滅頂之災,一時間社稷為重之類的話就要將穹霄宮大殿淹沒。
「五十年前,你等議論灼烈不配與本王共處一室,現在,又來勸諫本王,是否需要我把你們的心挖出來看看,何為真,何為假。」王座上,依然是那個淡然冷漠的聲音,那張冷艷倨傲的麵孔。
朝臣們一時無言以對,當日,他們確實如王所言,看不上鄰國那個唯唯諾諾的王子,此時,卻巴不得自己的王也如那般尊奉舊製,勤勤懇懇,彼時的議論,無人傳至穹霄宮為何王會對當日之事了如指掌。
不再理會那些聒噪得沒完沒了的大臣,蘭裳獨自在大殿內,半日之內,就把半年積壓的政事處理完畢,更令明號,重修內政,冗雜之事堆積成山的朝堂,氣象煥然一新。那些早已失望至極的老臣,瞬間對王刮目相看,極盡讚美之詞,阿諛奉承之輩更是見風使舵,恨不得把畢生功力都花在那一封遞進穹霄宮的頌文上。
這些摺子如同當初那些諫言一樣,堆在書案上,無人翻閱,朝臣們再次進宮麵王時,發現王早已沒了蹤影。
搖頭晃腦走出大殿的臣屬們,心境也發生了變化,之前是無可奈何,望天長嘆,現在卻訕笑自嘲,可笑自己區區臣僚,竟想揣摩王之意圖,與王相比,自己不過如螢火,安能與皓月一般的王爭輝。
蘭裳往後的日子,大都在天祇殿,穹霄宮,極北之地度過,洛川與灼烈成為她每年中相伴最多的人。
大地上靈息愈加豐沛,天鈞愈加富強,百姓們對王的讚譽日盛,她與洛川之情越深,天祇殿內,就越加水火不容,離開半年再次迴到神殿的時候,她與灼烈之間的矛盾,終是不可避免地爆發。
蘭裳剛在神殿內盤腿坐下,正在吸納大地靈息,輸送到精血中的灼烈突然收手,懸在半空中的精血陡然失去靈息來源,險些落到地上,好在神殿本有靈性,釋放出一絲神力將精血托住,才沒讓數十年的努力功虧一簣。
「如果不想待,就出去。」蘭裳確認即將交融完成的精血無事,冷冷說道。
灼烈一愣,分明自己才是有萬般苦衷的那個,這看似嗬斥實則帶著脅迫的一句話,當時將他置於尷尬的境地,他們有著同等的地位,同等的身份,那個自始至終都吸引著絕大多數人目光的天鈞王,憑什麽用如此強硬的口氣與他說話,莫名的怒火在心中燃燒,胸前一片熾熱。
「你怎能以此口吻和我說話?」微顫的聲音裏除了憤怒還是畏懼。
從第一次見到蘭裳開始,灼烈對她就有些懼怕,這數十年朝夕相對,這種感覺非但沒有減輕,反而更加強烈,那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血脈上的壓製,獨守天祇殿時,渴望相見,若相見,又戰戰兢兢。
「剛才的放手,做給誰看?」蘭裳揮手,朝殿中灑下一抹神力,精血緩緩浮起,縷縷靈息從四麵湧去。
她不想再搭理灼烈,若不是礙於人族口舌,孕育王儲一事,無需他人相助,她一人便可完成,就在進入神殿那一瞬,她對這位鄰國之王的厭惡,又加深了幾分。
這種情緒不知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或是每次要離開時,身後傳來的長籲短嘆,或是每次歸來時,那雙緊盯著自己打探的眼神,亦或是共處時,時時發出的對自己去向的詢問,作為神族,凡人,有何資格對她指手畫腳,說三道四。
灼烈也有著自己的想法,他們同為大地上最高貴的王族,隻因蘭裳靈力比他強大,就可如此為所欲為,自從誕生以來,都是別人對他恭敬有加,丹陸臣民更是對他言聽計從,為何到了此處,自己就成了被冷落的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