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她這一處卻始終沒有傳審受訊的消息。她知道這背後必然有寧王朱琛的緣故。
這場案件,陛下交給了大理寺審,結果如何就已然成定局了。
刑部是鄧知遙的地方,亦是秦王殿下的。而在大理寺,則是寧王的地盤,底下人做事都是跟著上頭的風向走,鄧知遙這次敗局已定。
她正想著,牢房的木門處鎖鏈劈裏啪啦作響,獄卒將木製的柵欄門推開,從門口走進來一個高大的身影。他一身靛青色的團龍長服,遠遠立在那兒,正是朱琛。
他走進來,仍舊是慣常的上下打量了她一迴,才開了口:
「一點都不害怕?」
他走過去,顧湄此時也站起了身,神色平靜:「恭喜殿下。」
朱琛挑眉看她,嘴角的笑意更深了:
「如今審問的結果還沒有出來,這麽早便恭喜我?」
顧湄恭敬的垂了眉眼,語氣平靜:「殿下勝局已定。」
「哦?說說看。」
顧湄卻抬眼看向他,略帶歉意地抿了抿唇:「煩勞殿下讓獄卒給盞子茶吧,著實有些口渴了。」
寧王朱琛哼笑一聲:「你膽子倒是大,便不怕我就此離開,再不救你。」
「殿下不會。」
寧王一吩咐,底下的獄卒立馬給端了茶杯茶盞過來。顧湄倒了盞,一飲而盡。她的確是很渴了。
她擱下茶杯,緩緩道:
「這幾日我雖在牢中,與外界消息不通,但偶爾也能聽那些守門的獄卒閑聊幾句。他們說,此次的泄題最開始牽扯進來的,正是鎮北侯家的二公子喬羽。若是別人便也罷了,可是這鎮北侯二公子卻不然。聽說他因著父兄常年在外征戰,母親祖母過於溺愛,實在是個紈絝,領兵打仗吃不了苦,便想著走科舉一道,被強按著讀了書。這迴不知使了什麽手段過了秋闈,這樣的人很容易被你們利用。」
「聽說他得到試題後,和一群紈絝聚在一起喝酒,事情這才泄露,傳揚了出去。這裏頭殿下在其中的布局,我便不多說了。隻是最要命的一點,便是泄題者的動機。」
「貢院封鎖嚴密,除非是內部之人泄露,否則試題很難被外人拿到。而泄露出的對象卻正正好是這鄭北侯的兒子。如果是有意泄露,目的不言而喻,自然是拉攏鄭北侯了。一個在軍隊中之中聲望極高的皇子,還要拉攏一個手握重兵的侯爺,陛下不會不猜忌。光是這一點,此案結果已定。殿下高明,顧湄自愧不如。」
朱琛笑笑,也不講究什麽,拿稻草往積滿灰塵的小桌上擦了擦,便坐了上去。
他抬頭看她,笑意盈盈的:
「那你便不怕我將你推出去?畢竟這些這試題是經你之手泄露出來的,你又是鄧知遙帶進去的。隻要把你推出來,鄧知遙這故意泄題之事便是板上釘釘,再也洗不清了,如此豈不更好?本王不信你在這裏被關了十幾日,並沒有這樣的念頭。」
「起初也有過。」顧湄看向那明明滅滅的油燈,「那是不清醒時的想法。隻要稍稍想想,便知殿下不會。一則陛下之心思縝密,生性多疑。殿下將局布太周密,證據找的太全,反而落了痕跡,要惹陛下懷疑。二則此次之事雖對秦王殿下是一個重擊,但畢竟此事並不直接牽涉秦王。即便陛下有猜忌之心,也不是能擺在明麵上的罪名。殿下日後想要爭儲,還要徐徐圖之。顧家是殿下的肱骨,而我將是顧家與殿下之間最好的紐帶。」
「其三,殿下該是知道我是我性子的。實在是有幾分不馴在裏麵的,若此事在大理寺解決還好,一旦要上朝堂,陛下的親自訊問,殿下也怕我這被逼到絕境後,倒戈相向不是?」
「好個伶牙俐齒。」,寧王看著她,毫不吝嗇目光中的讚許之意,「此次的差事你辦的好。當初本王在雪地之中救你一命,你未曾讓我失望。」
「我今日來,便是想告訴你,此事很快就會了結。你在貢院當中的痕跡,很快便會被抹除。鄧知遙帶入貢院的丫鬟,名叫翠娥,在審訊之中意外死亡。而你,一直就在顧家的莊子上養病。你安心迴顧家,等風頭一過,便準備好嫁到王府來吧。」
「多謝殿下。」
想必很快貢院之中牽涉到的僕役便會被流放、處死。至於鄧知遙和鄧府諸人的說辭,從鄧知遙將她扮作丫鬟帶入貢院的那一刻起,就再也沒有拿她來辯駁的餘地了。
長久懸著的心終於落到了實處。她並不像與朱琛所說的那般平靜,朱琛的陷害一旦敗落,她很可能是被交出或犧牲的那個。所以
當初她做了兩手的準備,下了一手險棋。
隻是好像心裏仍舊就空了一塊兒,說不準是哪裏。
她其實希望最終勝的那個人是他,才不枉她走的這一步險棋,可終究,落子無悔。
***
黑暗中幽微的油燈,撐出模模糊糊的一場光亮,燈油順著底座流出來,印在牆壁上,又是黑黢黢、黏糊糊的一片。
這裏是北鎮府司的地牢,比起別處牢獄,更多了幾分暗無天日的陰寒。
有隻老鼠吱吱的,想順著那衣袍爬上人的膝頭。
哪知一隻戴著鐵鏈的手朝它拂了一下,它忙跌跌撞撞爬迴了地上,見形勢不妙,忙又吱吱吱地溜迴洞裏。
秦王朱峋來看鄧知遙的時候,見到的就是這樣一幅場景。
這場案件,陛下交給了大理寺審,結果如何就已然成定局了。
刑部是鄧知遙的地方,亦是秦王殿下的。而在大理寺,則是寧王的地盤,底下人做事都是跟著上頭的風向走,鄧知遙這次敗局已定。
她正想著,牢房的木門處鎖鏈劈裏啪啦作響,獄卒將木製的柵欄門推開,從門口走進來一個高大的身影。他一身靛青色的團龍長服,遠遠立在那兒,正是朱琛。
他走進來,仍舊是慣常的上下打量了她一迴,才開了口:
「一點都不害怕?」
他走過去,顧湄此時也站起了身,神色平靜:「恭喜殿下。」
朱琛挑眉看她,嘴角的笑意更深了:
「如今審問的結果還沒有出來,這麽早便恭喜我?」
顧湄恭敬的垂了眉眼,語氣平靜:「殿下勝局已定。」
「哦?說說看。」
顧湄卻抬眼看向他,略帶歉意地抿了抿唇:「煩勞殿下讓獄卒給盞子茶吧,著實有些口渴了。」
寧王朱琛哼笑一聲:「你膽子倒是大,便不怕我就此離開,再不救你。」
「殿下不會。」
寧王一吩咐,底下的獄卒立馬給端了茶杯茶盞過來。顧湄倒了盞,一飲而盡。她的確是很渴了。
她擱下茶杯,緩緩道:
「這幾日我雖在牢中,與外界消息不通,但偶爾也能聽那些守門的獄卒閑聊幾句。他們說,此次的泄題最開始牽扯進來的,正是鎮北侯家的二公子喬羽。若是別人便也罷了,可是這鎮北侯二公子卻不然。聽說他因著父兄常年在外征戰,母親祖母過於溺愛,實在是個紈絝,領兵打仗吃不了苦,便想著走科舉一道,被強按著讀了書。這迴不知使了什麽手段過了秋闈,這樣的人很容易被你們利用。」
「聽說他得到試題後,和一群紈絝聚在一起喝酒,事情這才泄露,傳揚了出去。這裏頭殿下在其中的布局,我便不多說了。隻是最要命的一點,便是泄題者的動機。」
「貢院封鎖嚴密,除非是內部之人泄露,否則試題很難被外人拿到。而泄露出的對象卻正正好是這鄭北侯的兒子。如果是有意泄露,目的不言而喻,自然是拉攏鄭北侯了。一個在軍隊中之中聲望極高的皇子,還要拉攏一個手握重兵的侯爺,陛下不會不猜忌。光是這一點,此案結果已定。殿下高明,顧湄自愧不如。」
朱琛笑笑,也不講究什麽,拿稻草往積滿灰塵的小桌上擦了擦,便坐了上去。
他抬頭看她,笑意盈盈的:
「那你便不怕我將你推出去?畢竟這些這試題是經你之手泄露出來的,你又是鄧知遙帶進去的。隻要把你推出來,鄧知遙這故意泄題之事便是板上釘釘,再也洗不清了,如此豈不更好?本王不信你在這裏被關了十幾日,並沒有這樣的念頭。」
「起初也有過。」顧湄看向那明明滅滅的油燈,「那是不清醒時的想法。隻要稍稍想想,便知殿下不會。一則陛下之心思縝密,生性多疑。殿下將局布太周密,證據找的太全,反而落了痕跡,要惹陛下懷疑。二則此次之事雖對秦王殿下是一個重擊,但畢竟此事並不直接牽涉秦王。即便陛下有猜忌之心,也不是能擺在明麵上的罪名。殿下日後想要爭儲,還要徐徐圖之。顧家是殿下的肱骨,而我將是顧家與殿下之間最好的紐帶。」
「其三,殿下該是知道我是我性子的。實在是有幾分不馴在裏麵的,若此事在大理寺解決還好,一旦要上朝堂,陛下的親自訊問,殿下也怕我這被逼到絕境後,倒戈相向不是?」
「好個伶牙俐齒。」,寧王看著她,毫不吝嗇目光中的讚許之意,「此次的差事你辦的好。當初本王在雪地之中救你一命,你未曾讓我失望。」
「我今日來,便是想告訴你,此事很快就會了結。你在貢院當中的痕跡,很快便會被抹除。鄧知遙帶入貢院的丫鬟,名叫翠娥,在審訊之中意外死亡。而你,一直就在顧家的莊子上養病。你安心迴顧家,等風頭一過,便準備好嫁到王府來吧。」
「多謝殿下。」
想必很快貢院之中牽涉到的僕役便會被流放、處死。至於鄧知遙和鄧府諸人的說辭,從鄧知遙將她扮作丫鬟帶入貢院的那一刻起,就再也沒有拿她來辯駁的餘地了。
長久懸著的心終於落到了實處。她並不像與朱琛所說的那般平靜,朱琛的陷害一旦敗落,她很可能是被交出或犧牲的那個。所以
當初她做了兩手的準備,下了一手險棋。
隻是好像心裏仍舊就空了一塊兒,說不準是哪裏。
她其實希望最終勝的那個人是他,才不枉她走的這一步險棋,可終究,落子無悔。
***
黑暗中幽微的油燈,撐出模模糊糊的一場光亮,燈油順著底座流出來,印在牆壁上,又是黑黢黢、黏糊糊的一片。
這裏是北鎮府司的地牢,比起別處牢獄,更多了幾分暗無天日的陰寒。
有隻老鼠吱吱的,想順著那衣袍爬上人的膝頭。
哪知一隻戴著鐵鏈的手朝它拂了一下,它忙跌跌撞撞爬迴了地上,見形勢不妙,忙又吱吱吱地溜迴洞裏。
秦王朱峋來看鄧知遙的時候,見到的就是這樣一幅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