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降將是慕容均身邊的人。
慕容均是慕容衍的二弟。在君逸羽抵達廣會的那天,慕容均隨慕容衍圍攻易清涵的府邸,見勢不妙,便提前逃走了,投奔了漠北軍中。巴木忽頓兵西武,正是拿著慕容均當招牌,與華朝打擂台。
降將告訴君逸羽,巴木忽在華軍夜襲那晚,被流矢射中要害,如今命若懸絲。
華軍諸將聞之大喜。胡軍在西武賺得盆滿缽滿,如今主帥快死了,該撤軍了吧?
也有謹慎的將領懷疑敵軍詐降誘敵,君逸羽派兵試探後,否定了這個可能。
既然不是詐降,巴木忽重傷之事,極有可能是真的。娜音巴雅爾誌在中興故國,巴木忽也不是拚命三郎的性格,如今眼看守不住大荒口,為何不肯見好就收?君逸羽直覺反常。為此,她連夜派出了數路使者,命令漠南安護府和北疆各邊州加強防守。
君逸羽的使者去晚了。
華軍拿下大荒口的第二天,君逸羽接到了漠南軍報:漠南安護裴誌陣亡,娜音巴雅爾親率大軍,圍困綏平。
綏平是漠南安護府的治所。
君逸羽出兵西武前,命裴誌用少許精兵襲擾娜音巴雅爾麾下的西漠南,牽製漠北兵力。結果娜音巴雅爾親自誘敵,將裴誌騙出了綏平城,又用大軍圍困綏平,迫使裴誌迴救,將裴誌擊殺在了迴綏平的半路上。
裴誌貪功,妄圖擊斬“落單”的娜音巴雅爾,為求速戰速決,他出城之時,帶走了綏平的大部分兵力。因此,在裴誌身亡之後,本就兵力不足的綏平士氣大跌,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境地。若非綏平是座兵城,城防堅固,隻怕已經易主。
作為漠南安護府的治所,綏平是華朝統治漠南的象徵。一旦綏平落入娜音巴雅爾的手中,漠南安護府轄下的猛戈族部落,必會追念舊主。以娜音巴雅爾的能力,君逸羽甚至懷疑,如若華朝應對不力,娜音巴雅爾恢復故土的願望,將不再是夢想。
難怪巴木忽要死守大荒口。
君逸羽終於明白了巴木忽的意圖,但是就算她早就知道巴木忽意在牽製自己,她也必須先拿下大荒口。否則,華軍在西武和漠南兩頭失利,隻會更加得不償失。
事已至此,隻能盡量挽迴漠南的頹勢。“總管邊州諸軍事”的君逸羽,也有責任應對漠南的困局。隻是如此一來,她恐怕真的要與娜音巴雅爾戰場重逢了……
恢復記憶以來,君逸羽不知道該以何種麵目麵對娜音巴雅爾,一直限製自己迴憶漠北相關的經歷。如果可能,她這輩子都不想再見到娜音巴雅爾,更不願意以敵對的身份與娜音巴雅爾重逢。
可惜時局不給人選擇的機會。為了趕在破城之前救援綏平,君逸羽挑選了五千精騎,從大荒口出發,晝夜兼程,奔赴綏平。
在綏平城西的紮噶河畔,君逸羽遇到了娜音巴雅爾。
從踏上漠南草原開始,君逸羽就預見了這場重逢,但是她沒想到這麽快就與娜音巴雅爾相遇了。
娜音巴雅爾對君逸羽的出現毫不意外。她憑藉對君逸羽的了解,料定君逸羽會從大荒口馳援綏平,本想在紮噶河擊君逸羽於半渡,卻被君逸羽發現了蹤跡。
伏擊失敗,娜音巴雅爾也不失望。隔著紮噶河,她派傳令兵喊道:“木都格,我是來接你迴家的。君天熙對你不仁不義,你還是隨我迴漠北吧。”
娜音巴雅爾挑撥離間的語句雖然簡短,卻與昂裏禿此前的攻心計內容一致。不過,同樣一句話,從昂裏禿嘴裏說出來,與從娜音巴雅爾嘴裏說出來,分量完全不同。
如果君逸羽還在出征西武的大軍中,娜音巴雅爾這兩句話,就足夠君逸羽頭痛了。好在數月征戰下來,她與麾下軍隊已經重新建立了信任,尤其身邊這五千騎兵,都是她精挑細選的,倒是無懼娜音巴雅爾的挑撥。
為了讓部下聽清自己的態度,君逸羽也不召傳令兵,她用內力提高音量,朝河對岸喊道:“依本王愚見,娜雅監國半渡而擊,不是接我去漠北,而是接我見閻王。”
“若不擊敗華軍,怎能護你安危。”
娜音巴雅爾字字句句都試圖將君逸羽與華軍分割成兩個陣營,君逸羽如果想要以牙還牙,對娜音巴雅爾說一句“早結良緣,子孫滿堂”,激發猛戈人爭當“監國公主“忽彥的私心,就足夠離間娜音巴雅爾的陣營了。然而君逸羽做不到。
麵對娜音巴雅爾,君逸羽永遠不再是“安旭木都格”,她卻對曾經生死與共的摯友做不到下作。最終,君逸羽隻是說道:“兩軍交戰,合該在刀尖上論輸贏。口舌之爭,恕本王不再奉陪。”
發現“安旭木都格”是華朝榮樂王後,娜音巴雅爾擺出了為情所傷的姿態,誰提“忽彥”二字就和誰翻臉,才勉強壓住了“另選忽彥”的唿聲。對於既無夫婿又無子嗣的娜音巴雅爾而言,婚姻之事就是她最大的死穴。君逸羽曾經親眼看到她被逼婚,也清楚天選家族子孫凋零的現狀……娜音巴雅爾相信,以君逸羽的機敏,如果她有心反製,一定能想到這一點。
她卻沒有這樣做。
娜音巴雅爾垂眸,遮蓋了眼底的情緒。半響之後,她才重新抬眼。
隔著紮噶河,娜音巴雅爾看不清君逸羽的麵龐,卻能在千軍萬馬中輕易辨出君逸羽的身影。
她遙望君逸羽熟悉的身影,最終下令道:“傳令漠南諸部,明夜合擊華軍,活捉榮樂王,不許傷其性命。”
慕容均是慕容衍的二弟。在君逸羽抵達廣會的那天,慕容均隨慕容衍圍攻易清涵的府邸,見勢不妙,便提前逃走了,投奔了漠北軍中。巴木忽頓兵西武,正是拿著慕容均當招牌,與華朝打擂台。
降將告訴君逸羽,巴木忽在華軍夜襲那晚,被流矢射中要害,如今命若懸絲。
華軍諸將聞之大喜。胡軍在西武賺得盆滿缽滿,如今主帥快死了,該撤軍了吧?
也有謹慎的將領懷疑敵軍詐降誘敵,君逸羽派兵試探後,否定了這個可能。
既然不是詐降,巴木忽重傷之事,極有可能是真的。娜音巴雅爾誌在中興故國,巴木忽也不是拚命三郎的性格,如今眼看守不住大荒口,為何不肯見好就收?君逸羽直覺反常。為此,她連夜派出了數路使者,命令漠南安護府和北疆各邊州加強防守。
君逸羽的使者去晚了。
華軍拿下大荒口的第二天,君逸羽接到了漠南軍報:漠南安護裴誌陣亡,娜音巴雅爾親率大軍,圍困綏平。
綏平是漠南安護府的治所。
君逸羽出兵西武前,命裴誌用少許精兵襲擾娜音巴雅爾麾下的西漠南,牽製漠北兵力。結果娜音巴雅爾親自誘敵,將裴誌騙出了綏平城,又用大軍圍困綏平,迫使裴誌迴救,將裴誌擊殺在了迴綏平的半路上。
裴誌貪功,妄圖擊斬“落單”的娜音巴雅爾,為求速戰速決,他出城之時,帶走了綏平的大部分兵力。因此,在裴誌身亡之後,本就兵力不足的綏平士氣大跌,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境地。若非綏平是座兵城,城防堅固,隻怕已經易主。
作為漠南安護府的治所,綏平是華朝統治漠南的象徵。一旦綏平落入娜音巴雅爾的手中,漠南安護府轄下的猛戈族部落,必會追念舊主。以娜音巴雅爾的能力,君逸羽甚至懷疑,如若華朝應對不力,娜音巴雅爾恢復故土的願望,將不再是夢想。
難怪巴木忽要死守大荒口。
君逸羽終於明白了巴木忽的意圖,但是就算她早就知道巴木忽意在牽製自己,她也必須先拿下大荒口。否則,華軍在西武和漠南兩頭失利,隻會更加得不償失。
事已至此,隻能盡量挽迴漠南的頹勢。“總管邊州諸軍事”的君逸羽,也有責任應對漠南的困局。隻是如此一來,她恐怕真的要與娜音巴雅爾戰場重逢了……
恢復記憶以來,君逸羽不知道該以何種麵目麵對娜音巴雅爾,一直限製自己迴憶漠北相關的經歷。如果可能,她這輩子都不想再見到娜音巴雅爾,更不願意以敵對的身份與娜音巴雅爾重逢。
可惜時局不給人選擇的機會。為了趕在破城之前救援綏平,君逸羽挑選了五千精騎,從大荒口出發,晝夜兼程,奔赴綏平。
在綏平城西的紮噶河畔,君逸羽遇到了娜音巴雅爾。
從踏上漠南草原開始,君逸羽就預見了這場重逢,但是她沒想到這麽快就與娜音巴雅爾相遇了。
娜音巴雅爾對君逸羽的出現毫不意外。她憑藉對君逸羽的了解,料定君逸羽會從大荒口馳援綏平,本想在紮噶河擊君逸羽於半渡,卻被君逸羽發現了蹤跡。
伏擊失敗,娜音巴雅爾也不失望。隔著紮噶河,她派傳令兵喊道:“木都格,我是來接你迴家的。君天熙對你不仁不義,你還是隨我迴漠北吧。”
娜音巴雅爾挑撥離間的語句雖然簡短,卻與昂裏禿此前的攻心計內容一致。不過,同樣一句話,從昂裏禿嘴裏說出來,與從娜音巴雅爾嘴裏說出來,分量完全不同。
如果君逸羽還在出征西武的大軍中,娜音巴雅爾這兩句話,就足夠君逸羽頭痛了。好在數月征戰下來,她與麾下軍隊已經重新建立了信任,尤其身邊這五千騎兵,都是她精挑細選的,倒是無懼娜音巴雅爾的挑撥。
為了讓部下聽清自己的態度,君逸羽也不召傳令兵,她用內力提高音量,朝河對岸喊道:“依本王愚見,娜雅監國半渡而擊,不是接我去漠北,而是接我見閻王。”
“若不擊敗華軍,怎能護你安危。”
娜音巴雅爾字字句句都試圖將君逸羽與華軍分割成兩個陣營,君逸羽如果想要以牙還牙,對娜音巴雅爾說一句“早結良緣,子孫滿堂”,激發猛戈人爭當“監國公主“忽彥的私心,就足夠離間娜音巴雅爾的陣營了。然而君逸羽做不到。
麵對娜音巴雅爾,君逸羽永遠不再是“安旭木都格”,她卻對曾經生死與共的摯友做不到下作。最終,君逸羽隻是說道:“兩軍交戰,合該在刀尖上論輸贏。口舌之爭,恕本王不再奉陪。”
發現“安旭木都格”是華朝榮樂王後,娜音巴雅爾擺出了為情所傷的姿態,誰提“忽彥”二字就和誰翻臉,才勉強壓住了“另選忽彥”的唿聲。對於既無夫婿又無子嗣的娜音巴雅爾而言,婚姻之事就是她最大的死穴。君逸羽曾經親眼看到她被逼婚,也清楚天選家族子孫凋零的現狀……娜音巴雅爾相信,以君逸羽的機敏,如果她有心反製,一定能想到這一點。
她卻沒有這樣做。
娜音巴雅爾垂眸,遮蓋了眼底的情緒。半響之後,她才重新抬眼。
隔著紮噶河,娜音巴雅爾看不清君逸羽的麵龐,卻能在千軍萬馬中輕易辨出君逸羽的身影。
她遙望君逸羽熟悉的身影,最終下令道:“傳令漠南諸部,明夜合擊華軍,活捉榮樂王,不許傷其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