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逸羽順著易清涵的藉口,點頭道:“師姐說得是。那我以聖旨的名義,封師姐為‘西武國王’吧?以後的安排,等西武事了再說。”
易清涵搖頭道:“我願意一直生活在玉安,以後無需另做安排。‘國王’爵號過重,等西武安定下來,依照齊朝故事,封我歸義侯就好。”
歸義侯這種封爵,一般都是用在兵敗投降的亡國之君頭上。君逸羽相信,就算自己不提,君天熙也不會把易清涵封為歸義侯。況且,易清涵如果在意名位,就不會將西武拱手讓出,君逸羽自然不會和她在名號的事情上糾結。她隻是在心中打定主意,絕對不會讓降王的身份束縛易清涵的未來。
作者有話要說:隔離結束了,迴單位上班了,很忙,辛苦各位等候了。我盡力盡快寫
第217章 【不許傷其性命。】
誠如易清涵所言,西武百姓心向大華。尤其剛剛經歷內戰,又被胡人大肆劫掠了一番,哪怕是興威城中最傳統的西武貴族,也受夠了內亂帶來的災難。
在易清涵的通力配合下,西武州郡陸續歸附華朝,偶有地方主官拒命,無需華朝大軍出馬,就已經被當地官民斬首。華軍所到之處,竟大有“簞食壺漿以迎王師”之意。
到得開春之時,除了大荒口所在的高越郡仍在漠北胡騎腳下,華軍已經大致安定了西武全境。
若想鎮靜西武,作為西武東北門戶的大荒口,是君逸羽的必爭之地。
漠北此次出兵西武,幾乎將西武的各地府庫洗劫一空,卻隻損失了昂裏禿一支偏師。如今漠北軍隊雖退據高越郡,仍堪稱兵精糧足,實力不容小覷。再加上大荒口地勢高險,坐擁地利,巴木忽又是漠北宿將……華軍想將漠北軍徹底逐出大荒口,其實並非易事。
人心初附之際,一旦華軍兵鋒受挫,西武境內望風歸附的地方豪強,難免再生二心。為保萬無一失,君逸羽親帥五萬精兵,來到了高越郡。
事實證明,君逸羽的謹慎不算多慮。
進入西武以來,華軍戰況過於順遂,難免誌驕意滿,饒是君逸羽三令五申,麾下將士依然滋生了輕敵之心。巴木忽把握了華軍的驕兵心態,又深知己方騎兵不擅守城,所以他以高越郡大小城池為誘餌,有計劃地放棄城池,將華軍的驕矜之氣推到了頂點,然後趁機劫營。幸好君逸羽早有防備,提前部署的疑兵遏製了漠北軍的攻勢,才未造成大敗。
經此一戰,後怕不已的華軍將士摒棄了自高之心,總算恢復了精銳之師應有的麵貌。君逸羽整頓軍心,步步為營,將漠北兵馬壓縮到了大荒口。
在一個西南風的夜晚,君逸羽發起決戰,試圖利用天時,一舉奪取大荒口。
揚塵飛沙在西南風的驅動下撲打在漠北軍的臉上,本就昏暗的夜色中,漠北兵將幾乎無法視物。背對風向的華軍攻勢兇猛,借著漠北軍視線不清的機會,華軍先登幾度衝上了大荒口。
本就視野模糊的漠北兵,難以辨別敵我,以至誤傷同袍。眼看漠北軍即將陣腳大亂,巴木忽身當矢石,親率精騎殺入了華軍陣中。主帥身先士卒,漠北兵馬士氣大振,不顧砂礫刺眼,拚死反擊,穩住了岌岌可危的戰線。
巴木忽不顧老邁之軀親自衝鋒,本就是為了穩定軍心,是以,他出戰之時,身後有帥旗隨行。為了便於指揮,君逸羽此時身在華軍陣後的高地上。以君逸羽的目力,在月光的幫助下,不難看清巴木忽的帥旗。
故人重逢,卻是兵戎相見。
君逸羽在心中無聲地嘆了口氣。
與巴木忽當年一起守護魯勒浩克的經歷浮現在君逸羽腦海,她卻毫不遲疑地派出了預備隊,同時召來了自己的弓箭。
箭矢穿空,無情地插入了巴木忽的胸膛。
“元帥好箭法!”
由於距離太遠,君逸羽身側的將佐看不清巴木忽帥旗下的情景,但是他們看出了帥旗下的騷亂,不禁拍手叫好。
要是能射中胡軍主帥就好了……馬磊侍立在君逸羽身後,眼看君逸羽一箭射入漠北帥旗下,心中甚至冒出了更高的期待。
迅速恢復秩序的漠北帥旗,仍在華軍陣中左衝右突,無言地否定了馬磊的期待。
馬磊並不失望。在他看來,君逸羽能在遙遠的距離下射中靈活的騎兵,已經是射藝驚人了。戰場嘛,本就不該指望一箭定幹坤。馬磊摩拳擦掌,主動請纓,誓要讓陣中的巴木忽有來無迴。
與馬磊抱著同樣想法的華軍將領不在少數,但是瞬息萬變的戰場沒有給他們留下機會。
巴木忽沖陣前安排了接應部隊,在華軍的預備隊加入戰場前,他就已經撤迴了大荒口。
也許是永生天讚賞巴木忽的英勇,不久之後,為華軍帶來戰機的西南風悄然離去。
西窄東寬的大荒口本就不利於華軍展開攻勢。沒有砂礫的幹擾後,漠北軍以多打少、居高臨下,很快擊退了攻上大荒口的華軍。
麵對士氣重振的漠北軍和消散的天時,君逸羽知道,今夜,她已無法拿下大荒口。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犧牲,她隻能鳴金收兵。
好在,一場艱苦的夜戰後,漠北軍傷亡無數,餘下的兵將中,也有多人被砂礫刺傷了雙眼,至使戰力大減。君逸羽相信,漠北退軍,隻是時間問題。
接下來的日子,君逸羽趁熱打鐵,持續對大荒口施加壓力,卻沒有等來漠北的退軍,而是等來了一個降將。
易清涵搖頭道:“我願意一直生活在玉安,以後無需另做安排。‘國王’爵號過重,等西武安定下來,依照齊朝故事,封我歸義侯就好。”
歸義侯這種封爵,一般都是用在兵敗投降的亡國之君頭上。君逸羽相信,就算自己不提,君天熙也不會把易清涵封為歸義侯。況且,易清涵如果在意名位,就不會將西武拱手讓出,君逸羽自然不會和她在名號的事情上糾結。她隻是在心中打定主意,絕對不會讓降王的身份束縛易清涵的未來。
作者有話要說:隔離結束了,迴單位上班了,很忙,辛苦各位等候了。我盡力盡快寫
第217章 【不許傷其性命。】
誠如易清涵所言,西武百姓心向大華。尤其剛剛經歷內戰,又被胡人大肆劫掠了一番,哪怕是興威城中最傳統的西武貴族,也受夠了內亂帶來的災難。
在易清涵的通力配合下,西武州郡陸續歸附華朝,偶有地方主官拒命,無需華朝大軍出馬,就已經被當地官民斬首。華軍所到之處,竟大有“簞食壺漿以迎王師”之意。
到得開春之時,除了大荒口所在的高越郡仍在漠北胡騎腳下,華軍已經大致安定了西武全境。
若想鎮靜西武,作為西武東北門戶的大荒口,是君逸羽的必爭之地。
漠北此次出兵西武,幾乎將西武的各地府庫洗劫一空,卻隻損失了昂裏禿一支偏師。如今漠北軍隊雖退據高越郡,仍堪稱兵精糧足,實力不容小覷。再加上大荒口地勢高險,坐擁地利,巴木忽又是漠北宿將……華軍想將漠北軍徹底逐出大荒口,其實並非易事。
人心初附之際,一旦華軍兵鋒受挫,西武境內望風歸附的地方豪強,難免再生二心。為保萬無一失,君逸羽親帥五萬精兵,來到了高越郡。
事實證明,君逸羽的謹慎不算多慮。
進入西武以來,華軍戰況過於順遂,難免誌驕意滿,饒是君逸羽三令五申,麾下將士依然滋生了輕敵之心。巴木忽把握了華軍的驕兵心態,又深知己方騎兵不擅守城,所以他以高越郡大小城池為誘餌,有計劃地放棄城池,將華軍的驕矜之氣推到了頂點,然後趁機劫營。幸好君逸羽早有防備,提前部署的疑兵遏製了漠北軍的攻勢,才未造成大敗。
經此一戰,後怕不已的華軍將士摒棄了自高之心,總算恢復了精銳之師應有的麵貌。君逸羽整頓軍心,步步為營,將漠北兵馬壓縮到了大荒口。
在一個西南風的夜晚,君逸羽發起決戰,試圖利用天時,一舉奪取大荒口。
揚塵飛沙在西南風的驅動下撲打在漠北軍的臉上,本就昏暗的夜色中,漠北兵將幾乎無法視物。背對風向的華軍攻勢兇猛,借著漠北軍視線不清的機會,華軍先登幾度衝上了大荒口。
本就視野模糊的漠北兵,難以辨別敵我,以至誤傷同袍。眼看漠北軍即將陣腳大亂,巴木忽身當矢石,親率精騎殺入了華軍陣中。主帥身先士卒,漠北兵馬士氣大振,不顧砂礫刺眼,拚死反擊,穩住了岌岌可危的戰線。
巴木忽不顧老邁之軀親自衝鋒,本就是為了穩定軍心,是以,他出戰之時,身後有帥旗隨行。為了便於指揮,君逸羽此時身在華軍陣後的高地上。以君逸羽的目力,在月光的幫助下,不難看清巴木忽的帥旗。
故人重逢,卻是兵戎相見。
君逸羽在心中無聲地嘆了口氣。
與巴木忽當年一起守護魯勒浩克的經歷浮現在君逸羽腦海,她卻毫不遲疑地派出了預備隊,同時召來了自己的弓箭。
箭矢穿空,無情地插入了巴木忽的胸膛。
“元帥好箭法!”
由於距離太遠,君逸羽身側的將佐看不清巴木忽帥旗下的情景,但是他們看出了帥旗下的騷亂,不禁拍手叫好。
要是能射中胡軍主帥就好了……馬磊侍立在君逸羽身後,眼看君逸羽一箭射入漠北帥旗下,心中甚至冒出了更高的期待。
迅速恢復秩序的漠北帥旗,仍在華軍陣中左衝右突,無言地否定了馬磊的期待。
馬磊並不失望。在他看來,君逸羽能在遙遠的距離下射中靈活的騎兵,已經是射藝驚人了。戰場嘛,本就不該指望一箭定幹坤。馬磊摩拳擦掌,主動請纓,誓要讓陣中的巴木忽有來無迴。
與馬磊抱著同樣想法的華軍將領不在少數,但是瞬息萬變的戰場沒有給他們留下機會。
巴木忽沖陣前安排了接應部隊,在華軍的預備隊加入戰場前,他就已經撤迴了大荒口。
也許是永生天讚賞巴木忽的英勇,不久之後,為華軍帶來戰機的西南風悄然離去。
西窄東寬的大荒口本就不利於華軍展開攻勢。沒有砂礫的幹擾後,漠北軍以多打少、居高臨下,很快擊退了攻上大荒口的華軍。
麵對士氣重振的漠北軍和消散的天時,君逸羽知道,今夜,她已無法拿下大荒口。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犧牲,她隻能鳴金收兵。
好在,一場艱苦的夜戰後,漠北軍傷亡無數,餘下的兵將中,也有多人被砂礫刺傷了雙眼,至使戰力大減。君逸羽相信,漠北退軍,隻是時間問題。
接下來的日子,君逸羽趁熱打鐵,持續對大荒口施加壓力,卻沒有等來漠北的退軍,而是等來了一個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