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緋袍高僧,在法事中位列上席,自然不算奇怪。問題是,如此年輕的和尚,憑什麽成為緋袍高僧?
趙羽不想攪擾法事,法事完畢後,她才對君天熙問出自己的疑惑。
君天熙隻是吩咐請高僧,至於請來的高僧是什麽身份,便不是君天熙操心的事情了。趙羽指出來後,君天熙才注意到這位格外年輕的緋袍僧侶,她自然不清楚他的來歷。
慕晴適時答道:“迴陛下、皇夫殿下,那是寧國寺的明覺師傅。明覺師傅在寧國寺長大,一直侍奉玄慈大師,名份上是玄慈大師的徒孫,實際上相當於師徒。玄慈大師圓寂時,身邊也隻留了明覺師傅。太上……太宗皇帝那年聽說玄慈大師圓寂,曾召明覺師傅入宮,聽他佛理通達,就給他賜了緋服。”
“玄慈大師”是神徹的徒弟,也是另一位得到“賜紫”殊榮的高僧。除了佛學修為,玄慈最出名的一點,是他的長壽。他是太*祖時代的人,卻活到了天熙元年——年壽超過了一百年,放在前世都是當之無愧的壽星。趙羽在華朝民間遊蕩時,就聽過玄慈的名號。
寧國寺相當於華朝國寺,玄慈相當於國寶級的高僧,明覺相當於玄慈的關門弟子。趙羽捋清關係後,立馬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
從明覺的麵相來推測,天熙元年時,他可能才二十歲上下。君承天不是無的放矢的人,明覺小小年紀就能得到君承天的讚賞,佛學上定然很有造詣。可惜趙羽對佛學一竅不通,不然她還真想見識見識。
君天熙聽到“太宗皇帝”,神色有些黯淡,趙羽有心打岔,故意問道:“以前寧國寺的高僧也有入宮做法事,我好像從來沒有見過他?”
君承天五年前召見明覺時,君天熙也見過他一眼,慕晴解釋明覺的背景時,說到一半,君天熙就想起了他的來歷。她替慕晴迴道:“他離京雲遊,想必是才迴京。”
“陛下說得是。”慕晴微感詫異,嘴上毫不耽擱地應道,“明覺師傅前不久才雲遊迴京。”
“陛下怎麽知道?”趙羽直接問出了慕晴的詫異。
“父皇見他時,我也在寧壽宮。他當年就有雲遊的打算。”
說來說去還是說到了君承天頭上。此時她們已經坐在了室內,身邊都是信得過的宮人,趙羽不再刻意迴避君承天的名號,而是握住了君天熙的手,溫聲道:“既然父皇與他有淵源,他來給父皇祈福,也是一樁佳話。”
“嗯,你說得是。”
掌心的溫熱,很快拉走了君天熙的傷感。她沉吟片刻後,決定讓明覺多為君承天念一場往生經。
朝中無人坐陣,君天熙不宜在京外久留。要想在天黑之前迴宮,法事完畢後,稍事休息,聖駕就得踏上返程。為了不影響行程計劃,君天熙決定讓君若珊留下來,替自己參加這場臨時增加的法事。
“讓珊兒單獨留下來?”
“嗯。”
“那珊兒今天就隻能住在幹陵了,她隻怕不肯。而且她年紀小,沒經過事,自己住在野外,也可能會害怕。要不讓她隨你迴去,我留下好了。”趙羽提議道。
“她不小了。”君天熙一點都不願君逸羽留下。而且君若珊如果在幹陵住一晚都不敢,以後但凡是皇家事務,芝麻綠豆大,都得君逸羽出馬。反觀自己這頭,失去父皇之後,比起從前,更不宜隨意出宮了。此消彼長下來,自己與君逸羽之間,勢必會多出無數暫別……君天熙當然不願意。
“十七歲,不小嗎?關鍵是她還是個孩子心性,你放心她一個人留下?”
“我放心。” 提到君若珊的年齡,就像是提醒君天熙的衰老,即便君逸羽把君若珊算少了一歲,君天熙依然忍不住瞪了她一眼。
這是非要把珊兒留下?或是……捨不得我留下?趙羽從君天熙別扭的表現裏迴過了味來,笑著附和道:“也是。多留幾個穩當的人陪著珊兒,又有禁衛保護,也沒什麽好不放心的。讓她鍛鍊鍛鍊也好。”
如果不是身在帝陵,慕晴能直接笑破肚子。
陛下在皇夫麵前越來越孩子氣,照這個勢頭下去,隻怕很快就能趕超大公主了。
如趙羽所料,君若珊聽說自己得單獨留下,果真不願意。聽出母皇心意已決,她退而求其次,非要君逸羽作陪才肯點頭。
趙羽無需君天熙張嘴,就用男女有別把君若珊的要求堵了迴去,又自稱有事,隻把宛櫻留給了她。君天熙也給她留了個卓明。
可憐的君若珊,隻能眼巴巴地送別家人,如果不是周圍有外臣,她嘴上都要掛油瓶了。
“都怪那個叫明覺的臭和尚!”
步至闕門,即將登車時,趙羽還能聽到君若珊小聲的抱怨。趙羽怕君若珊拿人出氣,叮囑道:“珊兒,是我問起明覺,才多了一場法事,你要怪就怪我,不要遷怒於人,可好?”
君若珊覺得君逸羽小瞧了自己,驕矜地哼了一聲。
哼一聲算什麽?趙羽有些摸不著頭腦。
“她不敢在幹陵胡鬧。”君天熙斷言道。
趙羽仔細迴憶了一下,發現君若珊調皮歸調皮,卻從來沒有捅過大亂子。暗嘆一句知女莫若母,趙羽好笑地瞧了君若珊一眼,隨君天熙登上了禦車。
明覺大概是個不經念叨的人。
禦車起行即將時,慕晴突然敲開了車門,低聲迴稟道:“明覺求見皇夫殿下,說是想將玄慈大師的舍利子貢送給皇夫殿下。”
趙羽不想攪擾法事,法事完畢後,她才對君天熙問出自己的疑惑。
君天熙隻是吩咐請高僧,至於請來的高僧是什麽身份,便不是君天熙操心的事情了。趙羽指出來後,君天熙才注意到這位格外年輕的緋袍僧侶,她自然不清楚他的來歷。
慕晴適時答道:“迴陛下、皇夫殿下,那是寧國寺的明覺師傅。明覺師傅在寧國寺長大,一直侍奉玄慈大師,名份上是玄慈大師的徒孫,實際上相當於師徒。玄慈大師圓寂時,身邊也隻留了明覺師傅。太上……太宗皇帝那年聽說玄慈大師圓寂,曾召明覺師傅入宮,聽他佛理通達,就給他賜了緋服。”
“玄慈大師”是神徹的徒弟,也是另一位得到“賜紫”殊榮的高僧。除了佛學修為,玄慈最出名的一點,是他的長壽。他是太*祖時代的人,卻活到了天熙元年——年壽超過了一百年,放在前世都是當之無愧的壽星。趙羽在華朝民間遊蕩時,就聽過玄慈的名號。
寧國寺相當於華朝國寺,玄慈相當於國寶級的高僧,明覺相當於玄慈的關門弟子。趙羽捋清關係後,立馬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
從明覺的麵相來推測,天熙元年時,他可能才二十歲上下。君承天不是無的放矢的人,明覺小小年紀就能得到君承天的讚賞,佛學上定然很有造詣。可惜趙羽對佛學一竅不通,不然她還真想見識見識。
君天熙聽到“太宗皇帝”,神色有些黯淡,趙羽有心打岔,故意問道:“以前寧國寺的高僧也有入宮做法事,我好像從來沒有見過他?”
君承天五年前召見明覺時,君天熙也見過他一眼,慕晴解釋明覺的背景時,說到一半,君天熙就想起了他的來歷。她替慕晴迴道:“他離京雲遊,想必是才迴京。”
“陛下說得是。”慕晴微感詫異,嘴上毫不耽擱地應道,“明覺師傅前不久才雲遊迴京。”
“陛下怎麽知道?”趙羽直接問出了慕晴的詫異。
“父皇見他時,我也在寧壽宮。他當年就有雲遊的打算。”
說來說去還是說到了君承天頭上。此時她們已經坐在了室內,身邊都是信得過的宮人,趙羽不再刻意迴避君承天的名號,而是握住了君天熙的手,溫聲道:“既然父皇與他有淵源,他來給父皇祈福,也是一樁佳話。”
“嗯,你說得是。”
掌心的溫熱,很快拉走了君天熙的傷感。她沉吟片刻後,決定讓明覺多為君承天念一場往生經。
朝中無人坐陣,君天熙不宜在京外久留。要想在天黑之前迴宮,法事完畢後,稍事休息,聖駕就得踏上返程。為了不影響行程計劃,君天熙決定讓君若珊留下來,替自己參加這場臨時增加的法事。
“讓珊兒單獨留下來?”
“嗯。”
“那珊兒今天就隻能住在幹陵了,她隻怕不肯。而且她年紀小,沒經過事,自己住在野外,也可能會害怕。要不讓她隨你迴去,我留下好了。”趙羽提議道。
“她不小了。”君天熙一點都不願君逸羽留下。而且君若珊如果在幹陵住一晚都不敢,以後但凡是皇家事務,芝麻綠豆大,都得君逸羽出馬。反觀自己這頭,失去父皇之後,比起從前,更不宜隨意出宮了。此消彼長下來,自己與君逸羽之間,勢必會多出無數暫別……君天熙當然不願意。
“十七歲,不小嗎?關鍵是她還是個孩子心性,你放心她一個人留下?”
“我放心。” 提到君若珊的年齡,就像是提醒君天熙的衰老,即便君逸羽把君若珊算少了一歲,君天熙依然忍不住瞪了她一眼。
這是非要把珊兒留下?或是……捨不得我留下?趙羽從君天熙別扭的表現裏迴過了味來,笑著附和道:“也是。多留幾個穩當的人陪著珊兒,又有禁衛保護,也沒什麽好不放心的。讓她鍛鍊鍛鍊也好。”
如果不是身在帝陵,慕晴能直接笑破肚子。
陛下在皇夫麵前越來越孩子氣,照這個勢頭下去,隻怕很快就能趕超大公主了。
如趙羽所料,君若珊聽說自己得單獨留下,果真不願意。聽出母皇心意已決,她退而求其次,非要君逸羽作陪才肯點頭。
趙羽無需君天熙張嘴,就用男女有別把君若珊的要求堵了迴去,又自稱有事,隻把宛櫻留給了她。君天熙也給她留了個卓明。
可憐的君若珊,隻能眼巴巴地送別家人,如果不是周圍有外臣,她嘴上都要掛油瓶了。
“都怪那個叫明覺的臭和尚!”
步至闕門,即將登車時,趙羽還能聽到君若珊小聲的抱怨。趙羽怕君若珊拿人出氣,叮囑道:“珊兒,是我問起明覺,才多了一場法事,你要怪就怪我,不要遷怒於人,可好?”
君若珊覺得君逸羽小瞧了自己,驕矜地哼了一聲。
哼一聲算什麽?趙羽有些摸不著頭腦。
“她不敢在幹陵胡鬧。”君天熙斷言道。
趙羽仔細迴憶了一下,發現君若珊調皮歸調皮,卻從來沒有捅過大亂子。暗嘆一句知女莫若母,趙羽好笑地瞧了君若珊一眼,隨君天熙登上了禦車。
明覺大概是個不經念叨的人。
禦車起行即將時,慕晴突然敲開了車門,低聲迴稟道:“明覺求見皇夫殿下,說是想將玄慈大師的舍利子貢送給皇夫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