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天熙在一片死寂中走進了延英殿,呆坐半響後,拿起了國喪期間耽誤的奏疏。


    若是按君天熙平素的習慣,她批閱奏疏時,總會遣退侍從,今天陛下沒有發話,他們隻能偷看慕晴的眼色。


    今天的慕晴不敢自作主張,她視而不見地耷拉著眼簾,默默等待救星。


    救星來得很快。


    趙羽匆匆安頓了君若萱,很快趕來了延英殿。發現宮人的唿吸中都是謹慎,她無聲一嘆,揮手遣退了眾人,親手關上了殿門。


    “陛下為父皇拿到了‘太宗’的廟號,父皇在天有靈,得知陛下這份孝心,一定會很開心。”趙羽走到君天熙身前,取走她手上的禦筆,將她不由分說地攬入了懷中。又半哄半勸地輕聲說道:“你這些天一直沒怎麽睡,再這樣下去,身體會垮,聽我的話,先歇歇好不好?”


    君天熙像一把拉到了滿月的硬弓,在一怒之後,釋放了懸而未決的壓力,終於抵達了崩潰的邊緣。趙羽明顯感到,君天熙整個身體都在發抖。夏衫單薄,不久,趙羽就發現了眼淚的溫度。


    君天熙終於把悲傷哭了出來,趙羽反而鬆了口氣。她順撫君天熙的背脊,溫聲引誘道:“想哭就大聲哭出來,這裏隻有我。”


    “我不想哭!他憑什麽逼你發誓!連劉蒙那些外臣,都以為我要給他惡諡!如果他不是我的父皇,我真的……真的……”


    真的什麽呢?趙羽就在君天熙身邊,把君天熙的矛盾看得很清楚。君天熙的悲傷是真的,痛恨也是真的。如果君承天不是她的親生父親,當初第一杯春*藥,就足以讓他們反目成仇。好不容易時過境遷,無需君天熙再為朝政犧牲,君承天又用一杯屠蘇酒,喚醒了君天熙的屈辱。及至臨終之前,君承天還罔顧君天熙的意願,想要聽到“君逸羽”的承諾……君承天的作為固然是想為女兒好,結果卻是將君天熙架在了愛恨之間,連悲傷都難以釋懷。


    趙羽太心疼君天熙了,又不能譴責君承天最後的愛女之心,隻能哄道:“都過去了,都過去了。我們痛痛快快哭一場,然後一起忘掉那些不愉快的經歷……”


    “我真的不想為他哭……他一次次把我憎惡的東西塞給我,死之前還逼你發誓,還說願我隨心所欲,真是太可笑了!我憑什麽為他哭……”


    “我知道你不喜歡,所以我那天也沒有發誓,隻是一起握握他的手,讓他老人家走得安心點。都過去了……想哭就哭,不想哭就不哭,我都陪著你。都過去了……”


    我都陪著你?


    君天熙像六年前一樣,緊緊擁住君逸羽,在她懷裏哭盡了所有的悲痛,也哭盡了所有的委屈。


    ……


    都過去了?


    都過去了。


    第191章 【我放心。】


    壓抑的情緒一朝釋放,君天熙緊繃了多日的身體支撐不住,當天晚上就發起了高燒。


    趙羽本來就想讓君天熙多多休息,借著發熱的機會,君天熙不想睡覺都醒不了,倒也不全算壞事。隻是這樣一來,趙羽既要關心君天熙的身體,又要替她處理堆積的國政,還要照看三個孩子,每天忙得腳不沾地。


    別人倒也罷了,君若萱年紀最小,從前又是跟著君承天的,如今不能沒有親人看顧,趙羽實在顧不過來,索性將她搬到了身邊,連批閱奏疏時都帶著,才算有了喘息之機。饒是如此,趙羽幾天下來,還是瘦了不少。


    君天熙每天都見到君逸羽,一時沒看出她的清減,隻是她不用腦子也能猜到君逸羽的辛苦,病癒之後,堅持拿迴了自己的工作,逼著君逸羽多歇了幾天。


    等到二十七日除去喪服,君天熙才發現,君逸羽一個月前新裁的夏服,腰間整整寬了一圈。


    君天熙當時沒有多言,隻是接下來每一次用膳,她都頻繁地給君逸羽布菜,並且多半都是肉食。


    大華宮中的日子,在君天熙頻頻投餵的肉菜中,漸漸重迴正軌。


    君承天的百日時,君天熙已經能正常地麵對父親的死亡了。她親赴幹陵,在陵前眼眶微紅,還遍請高僧,為君承天操辦了一場盛大的法事。


    哪裏有君天熙,哪裏就有趙羽。君承天的百日,趙羽自然沒有缺席的道理。


    即便經歷了穿越,趙羽依然不信神佛。君天熙也不信佛,隻是寄託哀思罷了。趙羽夫唱婦隨,整個法事期間,也表現得一絲不苟,放在不知情的人眼裏,倒是十分的誠心。


    不過,這份誠心沒能持續到最後。


    整個法事期間,趙羽總覺得有人盯著自己,本不欲理會,後來實在如芒在背,忍不住偏頭瞧了一眼。


    果然有人盯著。


    那人是個年輕的僧侶,就坐在趙羽側後方的蒲團上。遇見趙羽的視線前,他正滿眼迷茫地盯著趙羽的背影;被趙羽抓包後,他竟能不慌不忙地頷首行禮,而且從始至終,沒有耽誤嘴上的經文。


    趙羽見他麵嫩,料想是年輕僧人好奇皇室,也不多見怪。


    把視線收迴來後,趙羽正想重新閉眼,突然想到了不對:那個年輕的和尚看起來隻有二十多歲,怎麽坐得這麽靠前?沒看錯的話,他也穿著緋袍?


    華太*祖君瑾創業時,結識了一位如師如友的高僧,法號“神徹”。定都之後,君瑾在玉安附近選中了出雲峰,為神徹和尚建了一座寧國寺,還給他賜了紫袍。從此以後,華朝有了給高僧賜緋、賜紫的慣例。不過,賜紫的殊榮十分難得,華朝建國百年有餘,有幸身披紫袍的高僧,包括神徹在內,也僅有兩位而已。兩位紫袍高僧都已作古,可以說,在華朝如今的佛家領域,緋袍就是最高榮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榮樂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澹臺扶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澹臺扶風並收藏榮樂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