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話要說:
蕪湖
第39章
三日之後,顧憑率軍進駐龍風鎮。
消息報到東洲軍的時候,鄭暘正在軍帳中議事。
帳下,那傳訊使又道:「顧憑還說了,等晚些時候,他會親自前來拜謝少將軍。」
拜謝?
鄭暘扯了扯唇,淡淡道:「下去吧。」
這個小插曲,並沒有影響到帳中的眾人。
實際上,東洲軍營寨已安,進攻之勢已成,隻是關於具體該如何進兵,幕僚們議了又議,也始終拿不出一個能令鄭暘滿意的章程。
幾個幕僚圍在地圖前,眉毛緊緊地擰著。
一人道:「少將軍,南疆王之所以令伏迎鎮守吞銀穀,便是因為此人勇猛非常,據說他曾一拳擊碎過一個人的顱骨。他手下的那批士卒,也是各個都甚勇,吞銀部的實力確實是不可小覷。」
「我們的人查到,伏迎應當是給他所部的人都服了秘蠱。那蠱能令人氣力大增,就算是七八歲的小兒,也能輕鬆掰斷磚瓦。」
鄭暘道:「這蠱可有什麽弱點?」
一人遲疑道:「據說服用的人心肺較之常人會弱一些,也就是更容易覺得疲憊。但即便是這樣,一般人在他們手下,也根本撐不到能耗盡他們氣力的時候。」
鄭暘沉默不語,手指輕輕地敲擊著幾案。
他忽然道:「帶上一日的幹糧,然後率軍渡水吧。」
這聲音很清徹,也很冷靜。眾人靜了一瞬。
他們都是老於兵法的人,自然聽懂了鄭暘的意思。
一人道:「少將軍的意思,是要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了?」
說實話,破釜沉舟,背水一戰,雖然從來都是被人視為奇略,備受世人推崇,但真要打起仗來,這種一開始便把自己這邊給置之死地的,從來就不是行軍布陣的首選。畢竟人人知道,留得青山,說不準什麽時候就有翻盤的機會。這種魚死網破,以死地逼出生機的招數,實在是太冒險了。
這勝了固然是好,但是古今戰事,更多的卻是用了這招,但卻慘敗了的例子啊!
一個幕僚低聲道:「少將軍,此舉太冒險了。」
在鄭暘麵前,他縱使滿心疑慮,但說出口的也就是這麽短短一句。
畢竟他也知道,這個時機,是東洲軍出戰最好的時機。大軍初至,士氣正盛,趁這個時候以絕境激發出將士們的血勇之氣,這般放手一搏,還有一舉破敵的可能。如果等這股氣散了,再想要激發就不容易了,那才真是連背水一戰的機會都沒有了。
權衡來權衡去,他還真不能勸說鄭暘放棄這個計劃。
確實找不出比這更好的辦法了。
眾人沉默著,鄭暘也不出聲催促。
終於,一個跟在鄭暘身邊很久,在眾謀士中也頗受尊敬的人站了出來,他低沉道:「兵行險著,這戰場之上,從來就沒有萬無一失的道理。」
這是表示支持鄭暘的計劃了。
又一個人也站了出來,厲聲道:「願遵少將軍命。隻要能奪了吞銀,某雖死亦不惜!」
眾人紛紛抱拳,齊聲道:「願遵少將軍命!」
鄭暘仍是垂著眸,那雙素來就很冷靜的眼,平靜得看不出一絲波瀾。
半晌的沉默,一個人輕聲問:「將軍可要下令?」
隻要鄭暘下了命令,他們這些人就可以去著手準備了。
但鄭暘淡淡道:「再等一等。」
等什麽?
眾人疑惑地互相交換著視線,都是一頭霧水。
鄭暘卻沒有解釋,隻道:「你們先下去吧。」
遣散了眾將和謀臣,他走迴自己的帳子。
銀白的月色下,隱隱可以聽見吞銀江的波濤聲,那浪濤無休止地拍著崖岸,拍上去,粉碎,再拍上去,再粉碎。無垠夜幕下,那浪濤席捲而過,鏘勁如有兵戈之聲。
鄭暘抽出劍,慢慢地擦拭。
這把劍自他少年起,便隨著他征戰沙場,已經養得極好了,隻需要稍加擦拭即可。但他還是擦得很認真。這些年,他已養成了一個習慣,每當心思有浮動的時候,就擦一擦劍。這來迴盤擦的動作,是很能助人靜氣的。
他要等的人是顧憑。
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以東洲軍的全力拖住伏迎的吞銀部,直拖到他們疲乏力竭,然後破之。
——這是目前唯一的出路。
但他下意識覺得,顧憑應當會有想法。
隻是這個念頭,連他自己都感覺有些可笑。
當下的情勢,顧憑就算想助他,多半也就是拿出那二千兵馬。
但是,就算顧憑願意出兵,那兩千十八寨的殘寇,他也未必會用。
背水一戰,除了勝在以死求生的策略,要真想用出它,重要的還是將與士的連繫。
那是一個將軍,自信對士兵有著完全的掌控,自信令他們進,他們就會進,令他們退,他們就會退,令他們拚死,他們就會拚死——若是沒有這份掌控,使出這一策就是在自取滅亡。
如果他用了顧憑那兩千兵馬,危急關頭,那群人眼看生路已絕,突然譁變,那就會直接動搖東洲軍的軍心!
……所以,他也不知道,自己為何還要等著顧憑。
忽然,一個人報導:「少將軍,顧憑求見!」
刃麵上倒映著鄭暘低垂的長睫,他那雙冷冽的眸子仿佛是與劍身同質。
蕪湖
第39章
三日之後,顧憑率軍進駐龍風鎮。
消息報到東洲軍的時候,鄭暘正在軍帳中議事。
帳下,那傳訊使又道:「顧憑還說了,等晚些時候,他會親自前來拜謝少將軍。」
拜謝?
鄭暘扯了扯唇,淡淡道:「下去吧。」
這個小插曲,並沒有影響到帳中的眾人。
實際上,東洲軍營寨已安,進攻之勢已成,隻是關於具體該如何進兵,幕僚們議了又議,也始終拿不出一個能令鄭暘滿意的章程。
幾個幕僚圍在地圖前,眉毛緊緊地擰著。
一人道:「少將軍,南疆王之所以令伏迎鎮守吞銀穀,便是因為此人勇猛非常,據說他曾一拳擊碎過一個人的顱骨。他手下的那批士卒,也是各個都甚勇,吞銀部的實力確實是不可小覷。」
「我們的人查到,伏迎應當是給他所部的人都服了秘蠱。那蠱能令人氣力大增,就算是七八歲的小兒,也能輕鬆掰斷磚瓦。」
鄭暘道:「這蠱可有什麽弱點?」
一人遲疑道:「據說服用的人心肺較之常人會弱一些,也就是更容易覺得疲憊。但即便是這樣,一般人在他們手下,也根本撐不到能耗盡他們氣力的時候。」
鄭暘沉默不語,手指輕輕地敲擊著幾案。
他忽然道:「帶上一日的幹糧,然後率軍渡水吧。」
這聲音很清徹,也很冷靜。眾人靜了一瞬。
他們都是老於兵法的人,自然聽懂了鄭暘的意思。
一人道:「少將軍的意思,是要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了?」
說實話,破釜沉舟,背水一戰,雖然從來都是被人視為奇略,備受世人推崇,但真要打起仗來,這種一開始便把自己這邊給置之死地的,從來就不是行軍布陣的首選。畢竟人人知道,留得青山,說不準什麽時候就有翻盤的機會。這種魚死網破,以死地逼出生機的招數,實在是太冒險了。
這勝了固然是好,但是古今戰事,更多的卻是用了這招,但卻慘敗了的例子啊!
一個幕僚低聲道:「少將軍,此舉太冒險了。」
在鄭暘麵前,他縱使滿心疑慮,但說出口的也就是這麽短短一句。
畢竟他也知道,這個時機,是東洲軍出戰最好的時機。大軍初至,士氣正盛,趁這個時候以絕境激發出將士們的血勇之氣,這般放手一搏,還有一舉破敵的可能。如果等這股氣散了,再想要激發就不容易了,那才真是連背水一戰的機會都沒有了。
權衡來權衡去,他還真不能勸說鄭暘放棄這個計劃。
確實找不出比這更好的辦法了。
眾人沉默著,鄭暘也不出聲催促。
終於,一個跟在鄭暘身邊很久,在眾謀士中也頗受尊敬的人站了出來,他低沉道:「兵行險著,這戰場之上,從來就沒有萬無一失的道理。」
這是表示支持鄭暘的計劃了。
又一個人也站了出來,厲聲道:「願遵少將軍命。隻要能奪了吞銀,某雖死亦不惜!」
眾人紛紛抱拳,齊聲道:「願遵少將軍命!」
鄭暘仍是垂著眸,那雙素來就很冷靜的眼,平靜得看不出一絲波瀾。
半晌的沉默,一個人輕聲問:「將軍可要下令?」
隻要鄭暘下了命令,他們這些人就可以去著手準備了。
但鄭暘淡淡道:「再等一等。」
等什麽?
眾人疑惑地互相交換著視線,都是一頭霧水。
鄭暘卻沒有解釋,隻道:「你們先下去吧。」
遣散了眾將和謀臣,他走迴自己的帳子。
銀白的月色下,隱隱可以聽見吞銀江的波濤聲,那浪濤無休止地拍著崖岸,拍上去,粉碎,再拍上去,再粉碎。無垠夜幕下,那浪濤席捲而過,鏘勁如有兵戈之聲。
鄭暘抽出劍,慢慢地擦拭。
這把劍自他少年起,便隨著他征戰沙場,已經養得極好了,隻需要稍加擦拭即可。但他還是擦得很認真。這些年,他已養成了一個習慣,每當心思有浮動的時候,就擦一擦劍。這來迴盤擦的動作,是很能助人靜氣的。
他要等的人是顧憑。
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以東洲軍的全力拖住伏迎的吞銀部,直拖到他們疲乏力竭,然後破之。
——這是目前唯一的出路。
但他下意識覺得,顧憑應當會有想法。
隻是這個念頭,連他自己都感覺有些可笑。
當下的情勢,顧憑就算想助他,多半也就是拿出那二千兵馬。
但是,就算顧憑願意出兵,那兩千十八寨的殘寇,他也未必會用。
背水一戰,除了勝在以死求生的策略,要真想用出它,重要的還是將與士的連繫。
那是一個將軍,自信對士兵有著完全的掌控,自信令他們進,他們就會進,令他們退,他們就會退,令他們拚死,他們就會拚死——若是沒有這份掌控,使出這一策就是在自取滅亡。
如果他用了顧憑那兩千兵馬,危急關頭,那群人眼看生路已絕,突然譁變,那就會直接動搖東洲軍的軍心!
……所以,他也不知道,自己為何還要等著顧憑。
忽然,一個人報導:「少將軍,顧憑求見!」
刃麵上倒映著鄭暘低垂的長睫,他那雙冷冽的眸子仿佛是與劍身同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