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幹子身邊的數千士卒看到渾身浴血的趙軍衝了過來,為了這場決戰的勝利,主將段幹子絕對不能被趙軍殺死,所以他們選擇主動出擊保全段幹子的性命。
對此楊禺嘴角閃過一絲不屑的笑容,這些親衛士卒在經過與魏武卒一戰之後士氣達到了頂峰,魏軍這些普通的士卒根本沒有放在他們的眼裏。
以一萬多親衛士卒為箭頭,趙軍軍陣猶如一把鋒利的寶劍直接刺向了魏軍的咽喉,瞬間就將衝過來的魏軍撕成了粉碎。
三千魏軍士卒根本無法抵禦來自親衛士卒的衝擊,這些精銳悍卒的目標顯然非常明確,他們在楊禺的率領下直接撲向了段幹子。
趙括對於楊禺的命令那就是斬將奪旗,所以衝破了魏軍阻攔的親衛士卒絲毫沒有活捉段幹子的想法,無數劍刃在段幹子身上劃過,這位心比天高的魏軍主將就這樣被親衛士卒看成了肉泥。
隨著段幹子的死亡,魏軍高高聳立的中軍旌旗也被楊禺親手砍了下來,隨意的丟棄在浸滿了鮮血的土地上。
李牧當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趁著敵人失去主將指揮這個混亂的時機,趙軍中軍這裏的旌旗就沒有停止過揮動。
經過昨夜的模擬之後,李牧現在的思緒異常的清明。就算是沒有趙括來這麽一手,今日段幹子也會徹底敗於李牧之手。
不過對此李牧並沒有顯得多麽在意,戰場上的目的永遠隻有一個,那就是戰勝自己的敵人。
趙軍士卒在李牧的指揮下突然變得犀利無比,他們的攻擊目標永遠是瞄準了魏軍軍陣之中的疏漏。
這樣的疏漏在李牧的眼中那是在明顯不過的事情,魏軍在趙軍士卒這樣的攻擊之下,很快就全麵陷入到了劣勢當中。
再加上主將段幹子已然身死,這對於魏軍士氣的打擊絕對是致命的。原本如同打了雞血的魏軍士卒在段幹子死後立刻變得有些萎靡不振,有時候就連趙軍的攻擊都躲避不及。
趙軍士卒可不會因為敵人的狀態變化而心慈手軟,他們的目標從始至終都是全殲眼前的敵人,對方這樣的狀態就是白送給士卒們功勳,這些士卒們高興還來不及呢。
戰鬥持續了一天一夜,隨著趙軍在三塊戰場上都占據來了絕對的上風,拿下眼前的勝利不過是順理成章。
就算是如此殘餘的戰鬥又繼續了七天的時間,趙軍這才是將二十多萬魏國大軍盡數消滅在這裏。
這樣的結局也就意味著魏安厘王辛辛苦苦攢出來的家底在此刻被趙軍一舉抹除,此時的大梁城中僅僅剩下了幾萬魏軍駐守而已。
雖然趙括同樣讓秦浩宸率領十萬大軍協助趙牧攻略魏國北境的城池,但是他手中此時還掌握有四十多萬的大軍,所以他可以安心的圍困大梁城,大梁城內的守軍完全沒有出城一戰的勇氣了。
這裏已經被雙方陣亡士卒的鮮血徹底染成了紅色,雖然趙軍精神上已經相當疲憊了,趙括依舊安排所有人向西繼續圍困大梁城。
此時大梁城外對於趙軍來說已經算是一個安全區域,他們盡可以來到大梁城外之後,再繼續讓士卒們修整。
花費了一天之後,趙國大軍重新來到了宏偉的大梁城外。之前李牧派遣的蘇射等人已經率領士卒在這裏搭設好了綿延數裏的營帳,就等待主將晉陽君趙括、副將兵部尚書李牧率領大軍前來。
本來他們的任務乃是緊緊跟在逃跑的魏前軍身後,看看有沒有機會在魏國接應這五萬人的時候,趁機將大梁城城門的控製權奪取下來。
隻是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當他們緊隨在魏軍身後來到大梁城的時候,巨大的石塊忽然從天而降,狠狠的砸在他們行軍的軍陣之中。
在趙軍略有些慌亂的時候,接二連三的石彈從大梁城牆上紛紛落下,前麵的魏前軍趁著這個空當,連忙度過了護城河上搭設的浮橋。
等到他們走過之後,常南立刻命令士卒們將浮橋摧毀,根本不給趙軍任何的可趁之機。
蘇射他們被阻攔了這麽一下,又無法第一時間渡過護城河,所以他們索性開始在這裏修築營帳,等待主將晉陽君的到來。
在中軍大帳之中聽完蘇射的匯報,趙括笑著和李牧說道:“這個龍陽君還算是有幾分見識,知道本君拋石車的精貴,竟然全數運到了大梁城內。”
對此李牧可沒有趙括這麽樂觀的態度,他眉頭微皺說道:“君上,龍陽君若是知道了拋石車的精貴,怕是有些不好對付。”
“哦,此話怎講?”
“魏國匠人也並非什麽酒囊飯袋,有了拋石車實物的參照,想必他們很容易就模仿下來。咱們現在已經在外麵耽誤了這麽長的時間,末將料想大梁城中的拋石車定然不在少數,還望君上小心。”
對此趙括也有同樣的顧慮,不過他的自信還是來源於遠遠大於城內守軍的兵力。加上逃入大梁城的五萬魏軍士卒,整個大梁城的守軍甚至還不滿十萬之數。
除非是趙軍在攻城中出現重大的失誤或是巨大的傷亡,以城中守軍的數量來說,對反已經失去了抓住機會出城迎擊的可能。
對於龜縮在城中隻能將兵力用於守城的狀況,攻城一方可以選擇的辦法遠比雙方勢均力敵要多。
雖然城中的魏安厘王相對來說比較愚蠢,但是他那個男寵龍陽君可真的就是一個狠人。
就像今次魏軍盡起大軍前往救援魏國被圍青壯,趙括就敢斷定此舉並非是出自龍陽君之手。
也幸虧龍陽君對於魏安厘王的影響還沒有以後那般聽而從之,這才會讓自己等人的計謀有得逞的可能。
龍陽君對於趙括來說確實是一個合格的對手,但可惜現在魏國的家底被魏安厘王霍霍一空,很顯然對方手中已經沒有和自己對抗的本錢了。
隨著那二十多萬魏軍被全部誅殺,大梁城就已經有些守不住了,如果沒有其他諸侯國的幹預,大梁麵對趙國兵鋒完全沒有辦法!
對此楊禺嘴角閃過一絲不屑的笑容,這些親衛士卒在經過與魏武卒一戰之後士氣達到了頂峰,魏軍這些普通的士卒根本沒有放在他們的眼裏。
以一萬多親衛士卒為箭頭,趙軍軍陣猶如一把鋒利的寶劍直接刺向了魏軍的咽喉,瞬間就將衝過來的魏軍撕成了粉碎。
三千魏軍士卒根本無法抵禦來自親衛士卒的衝擊,這些精銳悍卒的目標顯然非常明確,他們在楊禺的率領下直接撲向了段幹子。
趙括對於楊禺的命令那就是斬將奪旗,所以衝破了魏軍阻攔的親衛士卒絲毫沒有活捉段幹子的想法,無數劍刃在段幹子身上劃過,這位心比天高的魏軍主將就這樣被親衛士卒看成了肉泥。
隨著段幹子的死亡,魏軍高高聳立的中軍旌旗也被楊禺親手砍了下來,隨意的丟棄在浸滿了鮮血的土地上。
李牧當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趁著敵人失去主將指揮這個混亂的時機,趙軍中軍這裏的旌旗就沒有停止過揮動。
經過昨夜的模擬之後,李牧現在的思緒異常的清明。就算是沒有趙括來這麽一手,今日段幹子也會徹底敗於李牧之手。
不過對此李牧並沒有顯得多麽在意,戰場上的目的永遠隻有一個,那就是戰勝自己的敵人。
趙軍士卒在李牧的指揮下突然變得犀利無比,他們的攻擊目標永遠是瞄準了魏軍軍陣之中的疏漏。
這樣的疏漏在李牧的眼中那是在明顯不過的事情,魏軍在趙軍士卒這樣的攻擊之下,很快就全麵陷入到了劣勢當中。
再加上主將段幹子已然身死,這對於魏軍士氣的打擊絕對是致命的。原本如同打了雞血的魏軍士卒在段幹子死後立刻變得有些萎靡不振,有時候就連趙軍的攻擊都躲避不及。
趙軍士卒可不會因為敵人的狀態變化而心慈手軟,他們的目標從始至終都是全殲眼前的敵人,對方這樣的狀態就是白送給士卒們功勳,這些士卒們高興還來不及呢。
戰鬥持續了一天一夜,隨著趙軍在三塊戰場上都占據來了絕對的上風,拿下眼前的勝利不過是順理成章。
就算是如此殘餘的戰鬥又繼續了七天的時間,趙軍這才是將二十多萬魏國大軍盡數消滅在這裏。
這樣的結局也就意味著魏安厘王辛辛苦苦攢出來的家底在此刻被趙軍一舉抹除,此時的大梁城中僅僅剩下了幾萬魏軍駐守而已。
雖然趙括同樣讓秦浩宸率領十萬大軍協助趙牧攻略魏國北境的城池,但是他手中此時還掌握有四十多萬的大軍,所以他可以安心的圍困大梁城,大梁城內的守軍完全沒有出城一戰的勇氣了。
這裏已經被雙方陣亡士卒的鮮血徹底染成了紅色,雖然趙軍精神上已經相當疲憊了,趙括依舊安排所有人向西繼續圍困大梁城。
此時大梁城外對於趙軍來說已經算是一個安全區域,他們盡可以來到大梁城外之後,再繼續讓士卒們修整。
花費了一天之後,趙國大軍重新來到了宏偉的大梁城外。之前李牧派遣的蘇射等人已經率領士卒在這裏搭設好了綿延數裏的營帳,就等待主將晉陽君趙括、副將兵部尚書李牧率領大軍前來。
本來他們的任務乃是緊緊跟在逃跑的魏前軍身後,看看有沒有機會在魏國接應這五萬人的時候,趁機將大梁城城門的控製權奪取下來。
隻是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當他們緊隨在魏軍身後來到大梁城的時候,巨大的石塊忽然從天而降,狠狠的砸在他們行軍的軍陣之中。
在趙軍略有些慌亂的時候,接二連三的石彈從大梁城牆上紛紛落下,前麵的魏前軍趁著這個空當,連忙度過了護城河上搭設的浮橋。
等到他們走過之後,常南立刻命令士卒們將浮橋摧毀,根本不給趙軍任何的可趁之機。
蘇射他們被阻攔了這麽一下,又無法第一時間渡過護城河,所以他們索性開始在這裏修築營帳,等待主將晉陽君的到來。
在中軍大帳之中聽完蘇射的匯報,趙括笑著和李牧說道:“這個龍陽君還算是有幾分見識,知道本君拋石車的精貴,竟然全數運到了大梁城內。”
對此李牧可沒有趙括這麽樂觀的態度,他眉頭微皺說道:“君上,龍陽君若是知道了拋石車的精貴,怕是有些不好對付。”
“哦,此話怎講?”
“魏國匠人也並非什麽酒囊飯袋,有了拋石車實物的參照,想必他們很容易就模仿下來。咱們現在已經在外麵耽誤了這麽長的時間,末將料想大梁城中的拋石車定然不在少數,還望君上小心。”
對此趙括也有同樣的顧慮,不過他的自信還是來源於遠遠大於城內守軍的兵力。加上逃入大梁城的五萬魏軍士卒,整個大梁城的守軍甚至還不滿十萬之數。
除非是趙軍在攻城中出現重大的失誤或是巨大的傷亡,以城中守軍的數量來說,對反已經失去了抓住機會出城迎擊的可能。
對於龜縮在城中隻能將兵力用於守城的狀況,攻城一方可以選擇的辦法遠比雙方勢均力敵要多。
雖然城中的魏安厘王相對來說比較愚蠢,但是他那個男寵龍陽君可真的就是一個狠人。
就像今次魏軍盡起大軍前往救援魏國被圍青壯,趙括就敢斷定此舉並非是出自龍陽君之手。
也幸虧龍陽君對於魏安厘王的影響還沒有以後那般聽而從之,這才會讓自己等人的計謀有得逞的可能。
龍陽君對於趙括來說確實是一個合格的對手,但可惜現在魏國的家底被魏安厘王霍霍一空,很顯然對方手中已經沒有和自己對抗的本錢了。
隨著那二十多萬魏軍被全部誅殺,大梁城就已經有些守不住了,如果沒有其他諸侯國的幹預,大梁麵對趙國兵鋒完全沒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