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陽君趙豹麵對田爾的嘲諷,隻是淡淡的看了他一眼:“拿上東西,立刻給本君滾出府宅!”
田爾接住趙豹扔過來的竹簡,轉身就離開了平陽君府。為了防止平陽君趙豹繼續安排人跟蹤自己,田爾有意在邯鄲左拐右拐。
在發現沒有人員跟蹤自己,田爾從相國府隱秘的小門閃了進去,立刻就來到趙括所在的房間中:“君上,屬下已經從平陽君府迴來了。”
趙括正在處理公務,聽到田爾的話頭也不抬的說道:“平陽君表現如何,是否如本君預料的那樣?”
雖然趙括並沒有看向自己,田爾還是筆直的站在他的麵前:“啟稟君上,平陽君的表現比君上預想的平淡許多,不過這是平陽君送與趙祺這個逆賊的迴信,請君上一觀。”
趙括聞言這才抬起頭來,接過田爾遞過來的竹簡在案幾上展了開來,趙括開始逐字逐句的觀看了起來。
平陽君在信中的語氣非常之嚴厲,力斥廬陵君趙祺反叛趙孝成王的舉動,逃亡他國不過是廬陵君自己咎由自取罷了。
對於廬陵君趙祺想要與自己裏應外合奪下邯鄲,更是讓平陽君趙豹訓斥的狗血噴頭,字裏行間都充斥著對於趙祺的不屑。
趙括默默合起了這份竹簡,眼光轉到了田爾的身上:“對於平陽君府的監視已經到位了?”
“迴稟君上,末將已經讓內衛士卒投效到平陽君府充作侍從,相信平陽君府內的情況會源源不斷的告知君上。”
“好,做的不錯,倒是有了幾分本君期望中內衛的風采。平陽君不能放掉,必須加大對於他府宅的監視。但是其他宗室也必須給予相同的待遇,趙祺定然不會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麵,給本君將那些宗室老人全部監視起來!”
“諾,屬下遵命。”
在趙括忙於布局邯鄲的時候,李牧率領的趙軍和呂不韋率領的秦軍幾乎在同一時間抵達了周王室所在的洛邑城中。
秦軍之所以能夠如此迅速的趕到洛邑城下,與周王室所做的決定也是息息相關。為了抵禦秦趙兩國的兵鋒,周赧王最終采取了姬蠶的策略。
他將所有周王室能夠控製的所有兵力從城池之中盡數撤離,就是要死守周王室所在的洛邑城。
周赧王和姬蠶的想法很簡單,想要憑借洛邑城堅固的城池,將秦趙兩國軍隊耗死在洛邑城外。
而東周公姬傑和西周公姬咎對於周赧王的命令也沒有陽奉陰違,他們明白覆巢之下無完卵的道理,果斷將手中能夠擠出的力量盡數派往了洛邑城。
而隨著東西周公的馳援部隊抵達洛邑城,整個城池之中竟然聚集起七萬大軍駐守,這讓周赧王提起的心慢慢放鬆下來。
洛邑城中的所有將士已經做好了死戰的決心,畢竟這個時候已經到了周王室生死存亡的時刻。
但凡他們後退一步,迎接周王室的一定是徹底覆滅的結局。作為周王室的子民士卒,他們也難以逃脫淪為奴隸的後果。
為了自己的自由與生命,城中這些將士無論如何都不會讓秦趙大軍踏上洛邑城城牆一步。
當李牧看到秦國漆黑的洪流出現在自己眼前的時候,吐出了一口濁氣。看起來秦國已經慢慢從長平戰事中恢複過來,秦軍這些新近士卒也有了當初巔峰秦軍的一些風采。
趙國大軍在李牧一聲令下之後,迅速在洛邑城外進行安營紮寨的工作。身為趙國主將的李牧帶上五百士卒向著秦國旌旗處行了過去,他必須要和呂不韋打上一個照麵。
呂不韋也沒有想到秦趙兩國軍隊會如此湊巧的同時抵達洛邑城下,僥幸之餘同時也鬆了一口氣。
按照兩國盟約之中的規定,誰能夠首先攻下洛邑城,誰就能坐擁象征天下的九州鼎。
呂不韋之所以如此急切的想要攻打周王室洛邑城,就是要憑借獲得九州鼎的功績來壓垮秦國國內的範雎。
雖然說秦孝文王的身子怕是堅持不了幾年了,等到嬴子楚登基之後秦國相國同樣非自己莫屬。
但是呂不韋此人一向自視甚高,在他心中自己的胸中的韜略以及抱負高出範雎不知凡幾,絕對不能容忍範雎在秦國的地位高自己一頭。
看到對麵的趙國主將李牧從趙軍之中向自己行了過來,呂不韋拍拍身上的灰塵親自贏了上去。
秦趙兩國主將居然在洛邑城外陰差陽錯的相遇,這是他們出發之前絕對沒有想到的事情。
“合陽君安好,沒想到安邑一別竟然這麽快就與合陽君相會,看來本尚書與合陽君緣分匪淺呀!”
呂不韋淡然一笑,端坐在戰馬上說道:“本君也沒有想到李尚書行軍速度如此之慢,既然李尚書對於九州鼎如此不屑一顧,不若讓給本君如何?”
李牧現在可是已經接到了趙括的消息,讓他拚盡全力去和秦國爭奪九州鼎的歸屬。
所以麵對呂不韋的嘲諷,李牧也隻是眉頭一挑說道:“看起來合陽君對於九州鼎勢在必得,不知秦國如何攻破周王室嚴防死守的洛邑城?”
呂不韋神秘的笑了笑,一點都不願意多說:“既然雙方都不願意退步,那咱們就各憑本事如何?洛邑城一共四麵,吾國東、南兩麵,趙國在西、北兩麵如何?”
對於這樣的分配李牧自然沒有什麽意見,反正根據雙方的盟約率先攻下洛邑城者,誰就能擁有象征天下的九州鼎。
“合陽君既然這樣說了,本尚書怎敢不從。不過本尚書看著秦軍士卒臉上盡是疲態,不若吾軍等等秦軍如何?”
李牧綿裏藏針的一番話對於呂不韋根本沒有任何作用,對方一直保持著雲淡風輕的神情,不鹹不淡的說道:“這個就不勞李尚書費心了,區區周王室守兵罷了,還沒有放在吾軍士卒的眼裏。”
李牧微微一笑,也沒有再多說什麽,隻是拱拱手說道:“既然如此咱們就各憑本事,誰先奪下洛邑城牆,九州鼎就屬於那一方,合陽君,請!”
“請!”
田爾接住趙豹扔過來的竹簡,轉身就離開了平陽君府。為了防止平陽君趙豹繼續安排人跟蹤自己,田爾有意在邯鄲左拐右拐。
在發現沒有人員跟蹤自己,田爾從相國府隱秘的小門閃了進去,立刻就來到趙括所在的房間中:“君上,屬下已經從平陽君府迴來了。”
趙括正在處理公務,聽到田爾的話頭也不抬的說道:“平陽君表現如何,是否如本君預料的那樣?”
雖然趙括並沒有看向自己,田爾還是筆直的站在他的麵前:“啟稟君上,平陽君的表現比君上預想的平淡許多,不過這是平陽君送與趙祺這個逆賊的迴信,請君上一觀。”
趙括聞言這才抬起頭來,接過田爾遞過來的竹簡在案幾上展了開來,趙括開始逐字逐句的觀看了起來。
平陽君在信中的語氣非常之嚴厲,力斥廬陵君趙祺反叛趙孝成王的舉動,逃亡他國不過是廬陵君自己咎由自取罷了。
對於廬陵君趙祺想要與自己裏應外合奪下邯鄲,更是讓平陽君趙豹訓斥的狗血噴頭,字裏行間都充斥著對於趙祺的不屑。
趙括默默合起了這份竹簡,眼光轉到了田爾的身上:“對於平陽君府的監視已經到位了?”
“迴稟君上,末將已經讓內衛士卒投效到平陽君府充作侍從,相信平陽君府內的情況會源源不斷的告知君上。”
“好,做的不錯,倒是有了幾分本君期望中內衛的風采。平陽君不能放掉,必須加大對於他府宅的監視。但是其他宗室也必須給予相同的待遇,趙祺定然不會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麵,給本君將那些宗室老人全部監視起來!”
“諾,屬下遵命。”
在趙括忙於布局邯鄲的時候,李牧率領的趙軍和呂不韋率領的秦軍幾乎在同一時間抵達了周王室所在的洛邑城中。
秦軍之所以能夠如此迅速的趕到洛邑城下,與周王室所做的決定也是息息相關。為了抵禦秦趙兩國的兵鋒,周赧王最終采取了姬蠶的策略。
他將所有周王室能夠控製的所有兵力從城池之中盡數撤離,就是要死守周王室所在的洛邑城。
周赧王和姬蠶的想法很簡單,想要憑借洛邑城堅固的城池,將秦趙兩國軍隊耗死在洛邑城外。
而東周公姬傑和西周公姬咎對於周赧王的命令也沒有陽奉陰違,他們明白覆巢之下無完卵的道理,果斷將手中能夠擠出的力量盡數派往了洛邑城。
而隨著東西周公的馳援部隊抵達洛邑城,整個城池之中竟然聚集起七萬大軍駐守,這讓周赧王提起的心慢慢放鬆下來。
洛邑城中的所有將士已經做好了死戰的決心,畢竟這個時候已經到了周王室生死存亡的時刻。
但凡他們後退一步,迎接周王室的一定是徹底覆滅的結局。作為周王室的子民士卒,他們也難以逃脫淪為奴隸的後果。
為了自己的自由與生命,城中這些將士無論如何都不會讓秦趙大軍踏上洛邑城城牆一步。
當李牧看到秦國漆黑的洪流出現在自己眼前的時候,吐出了一口濁氣。看起來秦國已經慢慢從長平戰事中恢複過來,秦軍這些新近士卒也有了當初巔峰秦軍的一些風采。
趙國大軍在李牧一聲令下之後,迅速在洛邑城外進行安營紮寨的工作。身為趙國主將的李牧帶上五百士卒向著秦國旌旗處行了過去,他必須要和呂不韋打上一個照麵。
呂不韋也沒有想到秦趙兩國軍隊會如此湊巧的同時抵達洛邑城下,僥幸之餘同時也鬆了一口氣。
按照兩國盟約之中的規定,誰能夠首先攻下洛邑城,誰就能坐擁象征天下的九州鼎。
呂不韋之所以如此急切的想要攻打周王室洛邑城,就是要憑借獲得九州鼎的功績來壓垮秦國國內的範雎。
雖然說秦孝文王的身子怕是堅持不了幾年了,等到嬴子楚登基之後秦國相國同樣非自己莫屬。
但是呂不韋此人一向自視甚高,在他心中自己的胸中的韜略以及抱負高出範雎不知凡幾,絕對不能容忍範雎在秦國的地位高自己一頭。
看到對麵的趙國主將李牧從趙軍之中向自己行了過來,呂不韋拍拍身上的灰塵親自贏了上去。
秦趙兩國主將居然在洛邑城外陰差陽錯的相遇,這是他們出發之前絕對沒有想到的事情。
“合陽君安好,沒想到安邑一別竟然這麽快就與合陽君相會,看來本尚書與合陽君緣分匪淺呀!”
呂不韋淡然一笑,端坐在戰馬上說道:“本君也沒有想到李尚書行軍速度如此之慢,既然李尚書對於九州鼎如此不屑一顧,不若讓給本君如何?”
李牧現在可是已經接到了趙括的消息,讓他拚盡全力去和秦國爭奪九州鼎的歸屬。
所以麵對呂不韋的嘲諷,李牧也隻是眉頭一挑說道:“看起來合陽君對於九州鼎勢在必得,不知秦國如何攻破周王室嚴防死守的洛邑城?”
呂不韋神秘的笑了笑,一點都不願意多說:“既然雙方都不願意退步,那咱們就各憑本事如何?洛邑城一共四麵,吾國東、南兩麵,趙國在西、北兩麵如何?”
對於這樣的分配李牧自然沒有什麽意見,反正根據雙方的盟約率先攻下洛邑城者,誰就能擁有象征天下的九州鼎。
“合陽君既然這樣說了,本尚書怎敢不從。不過本尚書看著秦軍士卒臉上盡是疲態,不若吾軍等等秦軍如何?”
李牧綿裏藏針的一番話對於呂不韋根本沒有任何作用,對方一直保持著雲淡風輕的神情,不鹹不淡的說道:“這個就不勞李尚書費心了,區區周王室守兵罷了,還沒有放在吾軍士卒的眼裏。”
李牧微微一笑,也沒有再多說什麽,隻是拱拱手說道:“既然如此咱們就各憑本事,誰先奪下洛邑城牆,九州鼎就屬於那一方,合陽君,請!”
“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