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頁
退團後我成了極限運動員 作者:三色橘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相信林之言,她一定能處理這種情況。
她轉過頭,盯緊係統實時轉播的近距離情況,隻見林之言不慌不忙地繼續挪到下一個地點,看起來一點兒也沒收到影響,她的目光始終不變,烏黑的眼瞳專注著眼前的事物。
桃樂斯看著看著,不自覺地露出了微笑,呢喃了一句。
「真了不起啊,林。」
她一直支持林之言要攀登奧裏蘇爾峰的想法,但到了這一刻,她開始相信那聽起來有些狂妄自大的願景了。
——如果是林之言的話,一定能征服奧裏蘇爾峰,成為登頂第一人。
......
林之言選擇的5.10c路線,在最開始70米左右的直線,後邊基本是「z」字路線,這樣能夠盡可能地緩和坡度,也能夠避免需要超高技巧才能抓住的支點。
到了150米,林之言突然感覺到一絲的濕意。
是要下雨了嗎?
她有些恍惚地抬頭看了看天空,依舊是藍天白雲,薄雲已漫開,陽光透過間隙落到人間,原本稍許降下溫度的岩壁又開始升溫,觸碰到的部分皮膚已經有稍許的開裂。
在攀過150米後,不隻是體力消耗、精神疲憊,身體症狀也不容小覷。
她幾乎快直不起手指了,全程基本是彎曲狀態,指關節有些僵硬,現在隻要稍微伸直手指,就會感覺又酸又麻又漲,仿佛有淤血堵在關節處,讓她有些吃不消。
膝蓋也疼,腳趾也疼,不需要特地去查看,也知道腳趾被攀岩鞋擠壓著出血了。
如果不是因為下雨,那是為什麽呢?
難道是汗液,還是——
她眨了眨眼,忽然意識到濕潤的感覺出自於眼淚,因為太陽過於刺眼,又或許是因為許久盯著岩壁而眼球幹澀,當她眨眼時,竟然流出了淚水。
意識到這一點後,林之言的第一想法居然是可惜了,體內的水分又減少了。
但,正如她沒空擦掉汗水一樣,她也沒空擦掉淚水。
在160米的岩壁邊,接近53層高樓的海拔上,腳下是百尺高空,她大腦有點發懵了。
最後40米,隻剩四十米了。
不不不,不能這麽想。
還有40米,堅持住。
林之言舔了舔嘴巴,喉嚨間的幹渴又多了幾分。
不要心急、冷靜、冷靜,要觀察,觀察,別在這裏翻車,仔細觀察,要預判路線。
她謹慎得不能再謹慎,對接下來每一個支點都秉承著挑剔的態度,小心地從一個點挪到下一個點。
但在攀過十米之後,她又遇到了一個難點。
接下來五米岩壁近乎垂直,她也無法繞過去,因為山穀這一段岩壁都是如此。
而在這段五米岩壁上,能夠當作支點的礫石尖銳,形狀大小各異,什麽都有,好像很容易當作支點攀爬上去,但每一個都看起來非常地脆弱。
它們給林之言的感覺就像是在拆盲盒,她不會知道哪塊支點會碎掉。
這也算是枯燥攀岩過程中的一點趣味吧。
即使拆錯盲盒的後果可能是一死了之,長眠於山穀腳下,為所有攀岩者再次帶來一次「教訓」。
林之言隻能憑藉著這幾天貧瘠的經驗來觀察這個支點是否值得信賴。
她趴在一個幾乎垂直的岩壁上,指尖扣著岩壁上一個蠶豆大的小突起,腳尖和岩壁的接觸麵積隻有指甲蓋大小,全靠攀岩鞋底上的粘性橡膠和岩石間的摩擦力承受一個人的身體重量。
摩擦力是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對這麽小的接觸麵積而言,哪怕腳尖稍微轉了一點點方向,摩擦力也許就小了,平衡瞬間消失。
選擇哪個支點,選擇哪個方向,甚至是接觸麵積的大小,這些選擇都有可能造成千萬種後果。
左上角這個可以,地盤穩固,表麵較為圓滑。
冷靜地分析完周圍的支點,林之言的雙眼似乎閃爍著奇異的光芒,孤注一擲地伸出手。
......
天氣與攀岩考驗著精神和身體的雙重耐力,體力在這一百多米中的攀爬中迅速流失。
在林之言自己和桃樂斯的預測中,她應該在160處就耗光了所有的精力,精疲力竭,無法再往上攀爬。
但如同她不會想到自己會流淚一樣,人類的行為總是超乎自己的想像。
她沒想到自己能在幾乎嘔吐的身體狀況中咬牙繼續往上,在頭暈腦脹、渾身發疼的情況下還能穩住重心、保持平衡,還能在曝曬缺水的狀態下保持冷靜。
尖銳的石塊狠狠地化開了皮膚,血液沿著掌心流到手腕,疼痛遲遲地傳遞到大腦,卻引不起林之言內心的一點波瀾。
當她爬到山穀頂端時,直接倒在了地麵上,大口喘氣。
一人,一雙鞋,一袋鎂粉。
第一次無保護攀岩,926英尺。
她成功了。
林之言雙眼直愣愣地發空,大腦白茫茫一片。
她居然真的成功了...!
桃樂斯的身影出現在她身側,隨之而來的是充滿驚嘆的聲音。
「林,你是天才!!」
林之言從喉嚨中擠出一聲氣音,她緩慢地站起來,擺手拒絕了桃樂斯的攙扶。
抬眼望過去,她看見連綿起伏的山峰在雲霧之中若隱若現,從盡頭延伸而來的河流閃爍著動人心魄的光芒,時而澄淨,時而朦朧。
她轉過頭,盯緊係統實時轉播的近距離情況,隻見林之言不慌不忙地繼續挪到下一個地點,看起來一點兒也沒收到影響,她的目光始終不變,烏黑的眼瞳專注著眼前的事物。
桃樂斯看著看著,不自覺地露出了微笑,呢喃了一句。
「真了不起啊,林。」
她一直支持林之言要攀登奧裏蘇爾峰的想法,但到了這一刻,她開始相信那聽起來有些狂妄自大的願景了。
——如果是林之言的話,一定能征服奧裏蘇爾峰,成為登頂第一人。
......
林之言選擇的5.10c路線,在最開始70米左右的直線,後邊基本是「z」字路線,這樣能夠盡可能地緩和坡度,也能夠避免需要超高技巧才能抓住的支點。
到了150米,林之言突然感覺到一絲的濕意。
是要下雨了嗎?
她有些恍惚地抬頭看了看天空,依舊是藍天白雲,薄雲已漫開,陽光透過間隙落到人間,原本稍許降下溫度的岩壁又開始升溫,觸碰到的部分皮膚已經有稍許的開裂。
在攀過150米後,不隻是體力消耗、精神疲憊,身體症狀也不容小覷。
她幾乎快直不起手指了,全程基本是彎曲狀態,指關節有些僵硬,現在隻要稍微伸直手指,就會感覺又酸又麻又漲,仿佛有淤血堵在關節處,讓她有些吃不消。
膝蓋也疼,腳趾也疼,不需要特地去查看,也知道腳趾被攀岩鞋擠壓著出血了。
如果不是因為下雨,那是為什麽呢?
難道是汗液,還是——
她眨了眨眼,忽然意識到濕潤的感覺出自於眼淚,因為太陽過於刺眼,又或許是因為許久盯著岩壁而眼球幹澀,當她眨眼時,竟然流出了淚水。
意識到這一點後,林之言的第一想法居然是可惜了,體內的水分又減少了。
但,正如她沒空擦掉汗水一樣,她也沒空擦掉淚水。
在160米的岩壁邊,接近53層高樓的海拔上,腳下是百尺高空,她大腦有點發懵了。
最後40米,隻剩四十米了。
不不不,不能這麽想。
還有40米,堅持住。
林之言舔了舔嘴巴,喉嚨間的幹渴又多了幾分。
不要心急、冷靜、冷靜,要觀察,觀察,別在這裏翻車,仔細觀察,要預判路線。
她謹慎得不能再謹慎,對接下來每一個支點都秉承著挑剔的態度,小心地從一個點挪到下一個點。
但在攀過十米之後,她又遇到了一個難點。
接下來五米岩壁近乎垂直,她也無法繞過去,因為山穀這一段岩壁都是如此。
而在這段五米岩壁上,能夠當作支點的礫石尖銳,形狀大小各異,什麽都有,好像很容易當作支點攀爬上去,但每一個都看起來非常地脆弱。
它們給林之言的感覺就像是在拆盲盒,她不會知道哪塊支點會碎掉。
這也算是枯燥攀岩過程中的一點趣味吧。
即使拆錯盲盒的後果可能是一死了之,長眠於山穀腳下,為所有攀岩者再次帶來一次「教訓」。
林之言隻能憑藉著這幾天貧瘠的經驗來觀察這個支點是否值得信賴。
她趴在一個幾乎垂直的岩壁上,指尖扣著岩壁上一個蠶豆大的小突起,腳尖和岩壁的接觸麵積隻有指甲蓋大小,全靠攀岩鞋底上的粘性橡膠和岩石間的摩擦力承受一個人的身體重量。
摩擦力是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對這麽小的接觸麵積而言,哪怕腳尖稍微轉了一點點方向,摩擦力也許就小了,平衡瞬間消失。
選擇哪個支點,選擇哪個方向,甚至是接觸麵積的大小,這些選擇都有可能造成千萬種後果。
左上角這個可以,地盤穩固,表麵較為圓滑。
冷靜地分析完周圍的支點,林之言的雙眼似乎閃爍著奇異的光芒,孤注一擲地伸出手。
......
天氣與攀岩考驗著精神和身體的雙重耐力,體力在這一百多米中的攀爬中迅速流失。
在林之言自己和桃樂斯的預測中,她應該在160處就耗光了所有的精力,精疲力竭,無法再往上攀爬。
但如同她不會想到自己會流淚一樣,人類的行為總是超乎自己的想像。
她沒想到自己能在幾乎嘔吐的身體狀況中咬牙繼續往上,在頭暈腦脹、渾身發疼的情況下還能穩住重心、保持平衡,還能在曝曬缺水的狀態下保持冷靜。
尖銳的石塊狠狠地化開了皮膚,血液沿著掌心流到手腕,疼痛遲遲地傳遞到大腦,卻引不起林之言內心的一點波瀾。
當她爬到山穀頂端時,直接倒在了地麵上,大口喘氣。
一人,一雙鞋,一袋鎂粉。
第一次無保護攀岩,926英尺。
她成功了。
林之言雙眼直愣愣地發空,大腦白茫茫一片。
她居然真的成功了...!
桃樂斯的身影出現在她身側,隨之而來的是充滿驚嘆的聲音。
「林,你是天才!!」
林之言從喉嚨中擠出一聲氣音,她緩慢地站起來,擺手拒絕了桃樂斯的攙扶。
抬眼望過去,她看見連綿起伏的山峰在雲霧之中若隱若現,從盡頭延伸而來的河流閃爍著動人心魄的光芒,時而澄淨,時而朦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