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
退團後我成了極限運動員 作者:三色橘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林之言眯著眼睛抬頭看, 飄渺的薄雲靜從遠處飄來, 逐步靠近山穀。
她所選的5.10c線路已經是超過業餘攀岩者所能攀爬的水平, 這不僅需要攀岩者有一定的攀岩技巧和經驗,某種程度上,如果並非是free solo(無保護攀岩),她還需要具備其他技能,例如多端裝備的使用, 926英尺大約需要十段繩組,再例如線路判讀等等, 在任何情況下,線路都不可能如預想中完美, 常有碎石掉落、岩壁過滑的情況發生。
在實際情境中攀爬自然岩壁與在室內攀爬人工岩壁的感覺截然不同。
林之言抹好鎂粉, 手指緊扣岩壁, 慢慢地往上攀爬。
粗糙的石壁表麵磨蹭得掌心指腹生疼, 手掌壓著細小的石粒突出, 林之言維持平穩的唿吸,這才剛開始,但猛烈的陽光已經曬得臉頰有些發熱了,她靜靜地觀察石壁情況,確認無誤後,再伸出手抓住石塊,穩住重心和平衡。
桃樂斯在下邊仰頭看那逐漸變小的身影,在她麵前,係統為她播放近距離影像方便虛擬教練觀察並記錄,她也本該看著影像就行,但還是忍不住抬頭,看那抹身影幾乎要融化在蒸騰的空氣之中,緩慢又不容忽視地往上移動。
當林之言爬到50米左右時,她抓住一塊較為陡峭的石壁,緊緊咬著後牙槽,全身肌肉繃緊,也不知道是因為體力消耗還是精神過於緊繃,好像後腦勺那塊地方都在一跳一跳地有許些發麻的疼痛。
她深唿吸兩口氣,努力壓住開始有些顫抖的手臂。
在這一刻,什麽攀岩技巧、手法都忘記了,隻會牢記兩點:保持重心,穩住平衡。
隻有始終維持住這兩點,才用移動的可能性,她現在沒辦法徑直往上攀爬,上邊沒有支點給她抓住,這是預料之中的,5.10c雖然是高難度但不至於讓她幾乎在90度光滑平麵攀過,那是隻有最頂尖的攀岩高手才能辦到的事情。
她現在需要做的是平移。
林之言伸出左腿,踩住石塊,然後微微側腰,抓住左下角的支點。
當她成功「平移」,再往上攀三四米,就到了一段能落地的岩壁,雖然僅僅隻有二十厘米寬,但足夠攀岩者歇息一會兒。
臉頰已經在發燙,林之言大口大口地喘氣,發間、額頭仍然不斷地冒汗,她隻覺得自己快要融化了,喉嚨有些發渴,在出發前特地灌的2l礦泉水似乎在剛剛的五十米中全都蒸發掉了。
臉頰貼在岩壁上,也是滾燙滾燙的,唿吸間隱約有些鐵鏽味。
但此時此刻,她的內心是前所未有的專注與平靜,沒有一絲一毫的膽怯與恐懼,心跳得很快,幾乎要跳出來,與心跳的急促相反,大腦沉靜如同深海,什麽想法都沒有。
既沒有酣暢淋漓,也沒有喜悅興奮,她感覺自己像是變成了一縷煙,一抹浮雲,隻是渾身上下的疲憊在提醒著她是一個有實體的人,四肢如同灌滿了鉛水。
她抬起眼皮,將下顎壓在岩壁上,即使石塊蹭得皮膚發紅也無所謂,視線往上眺望,越過山穀頂端凝聚在天空。
如蟬翼般的浮雲從群山漂浮了過來,正好掩蓋住太陽,陰影恰好籠罩住懸掛在岩壁的身影,似乎也散去了許些的酷熱。
在短暫的空白後,林之言的腦海浮現出了地圖。
如果繼續沿著5.10c路線,那麽接下來會有個幾個需要注意的地方,一個岩壁的側邊裂角,一個角度刁鑽的支撐點,還有個地方...
休息了大約五分鍾,將路線整理思考完畢後,林之言再次出發。
也許是在連續的作業後再休息的緣故,本以為會習慣的疼痛麻木感比起第一次更重更深地襲來,在摸到岩壁的一剎那,林之言隻覺得手指似乎失去了知覺,麻麻漲漲的,讓她幾乎感受不到手下的觸感。
這種意料之外的事讓她內心咯噔了一下。
眼睫微微顫抖,林之言鬆手,又抓住,再這樣重複的動作中血液循環,終於找迴了手指知覺。
當手下再次感知粗糙的石塊,林之言麵不改色地伸向了右上側突出的石塊,那裏較為圓滑,無法抓住,她隻能依靠手掌與石塊的摩擦力穩住,身體在移動過程中沒有一絲的晃動。
50米...70米...90米。
攀岩,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
攀岩者不僅需要克服恐懼,還要克服孤單。
在高空岩壁攀爬中,林之言聽不到任何聲音,隻能聽到風在高聳的岩壁間快速迴轉,仔細傾聽,便能聽見裏邊風聲唿嘯,如同被驚醒的巨獸,就好像,她正在攀岩的不是一座山穀,而是一隻正在沉睡的巨大猛獸。
106米。
左腳下的石塊不對勁。
換做是任何一個人,在第一次無保護攀岩挑戰900英尺5.10c路線發生這種情況,即便再怎麽冷靜也會有一瞬間的驚慌。
林之言也不例外。
她下意識地眯眼時,唿吸猛地停滯下來,心跳飆升150邁。
支撐不足,這是裂開的前奏,石塊一旦裂開,那麽碎裂崩塌的未來也就不遠了,不能再當作支點了——
林之言穩住開始有些打顫的膝蓋,繼續保持自己的節奏,用右腳掛住一邊僅有一點突出的石塊。
在她要移動左腳時,石塊猛地裂開。
「啪嗒——」
在岩壁上,碎石滾落而下。
下邊的桃樂斯立刻皺起了眉毛,腳步不自覺地上前,但下一秒,又咬住下唇冷靜下來。
她所選的5.10c線路已經是超過業餘攀岩者所能攀爬的水平, 這不僅需要攀岩者有一定的攀岩技巧和經驗,某種程度上,如果並非是free solo(無保護攀岩),她還需要具備其他技能,例如多端裝備的使用, 926英尺大約需要十段繩組,再例如線路判讀等等, 在任何情況下,線路都不可能如預想中完美, 常有碎石掉落、岩壁過滑的情況發生。
在實際情境中攀爬自然岩壁與在室內攀爬人工岩壁的感覺截然不同。
林之言抹好鎂粉, 手指緊扣岩壁, 慢慢地往上攀爬。
粗糙的石壁表麵磨蹭得掌心指腹生疼, 手掌壓著細小的石粒突出, 林之言維持平穩的唿吸,這才剛開始,但猛烈的陽光已經曬得臉頰有些發熱了,她靜靜地觀察石壁情況,確認無誤後,再伸出手抓住石塊,穩住重心和平衡。
桃樂斯在下邊仰頭看那逐漸變小的身影,在她麵前,係統為她播放近距離影像方便虛擬教練觀察並記錄,她也本該看著影像就行,但還是忍不住抬頭,看那抹身影幾乎要融化在蒸騰的空氣之中,緩慢又不容忽視地往上移動。
當林之言爬到50米左右時,她抓住一塊較為陡峭的石壁,緊緊咬著後牙槽,全身肌肉繃緊,也不知道是因為體力消耗還是精神過於緊繃,好像後腦勺那塊地方都在一跳一跳地有許些發麻的疼痛。
她深唿吸兩口氣,努力壓住開始有些顫抖的手臂。
在這一刻,什麽攀岩技巧、手法都忘記了,隻會牢記兩點:保持重心,穩住平衡。
隻有始終維持住這兩點,才用移動的可能性,她現在沒辦法徑直往上攀爬,上邊沒有支點給她抓住,這是預料之中的,5.10c雖然是高難度但不至於讓她幾乎在90度光滑平麵攀過,那是隻有最頂尖的攀岩高手才能辦到的事情。
她現在需要做的是平移。
林之言伸出左腿,踩住石塊,然後微微側腰,抓住左下角的支點。
當她成功「平移」,再往上攀三四米,就到了一段能落地的岩壁,雖然僅僅隻有二十厘米寬,但足夠攀岩者歇息一會兒。
臉頰已經在發燙,林之言大口大口地喘氣,發間、額頭仍然不斷地冒汗,她隻覺得自己快要融化了,喉嚨有些發渴,在出發前特地灌的2l礦泉水似乎在剛剛的五十米中全都蒸發掉了。
臉頰貼在岩壁上,也是滾燙滾燙的,唿吸間隱約有些鐵鏽味。
但此時此刻,她的內心是前所未有的專注與平靜,沒有一絲一毫的膽怯與恐懼,心跳得很快,幾乎要跳出來,與心跳的急促相反,大腦沉靜如同深海,什麽想法都沒有。
既沒有酣暢淋漓,也沒有喜悅興奮,她感覺自己像是變成了一縷煙,一抹浮雲,隻是渾身上下的疲憊在提醒著她是一個有實體的人,四肢如同灌滿了鉛水。
她抬起眼皮,將下顎壓在岩壁上,即使石塊蹭得皮膚發紅也無所謂,視線往上眺望,越過山穀頂端凝聚在天空。
如蟬翼般的浮雲從群山漂浮了過來,正好掩蓋住太陽,陰影恰好籠罩住懸掛在岩壁的身影,似乎也散去了許些的酷熱。
在短暫的空白後,林之言的腦海浮現出了地圖。
如果繼續沿著5.10c路線,那麽接下來會有個幾個需要注意的地方,一個岩壁的側邊裂角,一個角度刁鑽的支撐點,還有個地方...
休息了大約五分鍾,將路線整理思考完畢後,林之言再次出發。
也許是在連續的作業後再休息的緣故,本以為會習慣的疼痛麻木感比起第一次更重更深地襲來,在摸到岩壁的一剎那,林之言隻覺得手指似乎失去了知覺,麻麻漲漲的,讓她幾乎感受不到手下的觸感。
這種意料之外的事讓她內心咯噔了一下。
眼睫微微顫抖,林之言鬆手,又抓住,再這樣重複的動作中血液循環,終於找迴了手指知覺。
當手下再次感知粗糙的石塊,林之言麵不改色地伸向了右上側突出的石塊,那裏較為圓滑,無法抓住,她隻能依靠手掌與石塊的摩擦力穩住,身體在移動過程中沒有一絲的晃動。
50米...70米...90米。
攀岩,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
攀岩者不僅需要克服恐懼,還要克服孤單。
在高空岩壁攀爬中,林之言聽不到任何聲音,隻能聽到風在高聳的岩壁間快速迴轉,仔細傾聽,便能聽見裏邊風聲唿嘯,如同被驚醒的巨獸,就好像,她正在攀岩的不是一座山穀,而是一隻正在沉睡的巨大猛獸。
106米。
左腳下的石塊不對勁。
換做是任何一個人,在第一次無保護攀岩挑戰900英尺5.10c路線發生這種情況,即便再怎麽冷靜也會有一瞬間的驚慌。
林之言也不例外。
她下意識地眯眼時,唿吸猛地停滯下來,心跳飆升150邁。
支撐不足,這是裂開的前奏,石塊一旦裂開,那麽碎裂崩塌的未來也就不遠了,不能再當作支點了——
林之言穩住開始有些打顫的膝蓋,繼續保持自己的節奏,用右腳掛住一邊僅有一點突出的石塊。
在她要移動左腳時,石塊猛地裂開。
「啪嗒——」
在岩壁上,碎石滾落而下。
下邊的桃樂斯立刻皺起了眉毛,腳步不自覺地上前,但下一秒,又咬住下唇冷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