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楮道:“元王派人去找,然後找到了。”
謝慈聽著道:“不錯。”
虎子道:“真的找到了?”
慕容楮道:“對。”
謝慈繼續道:“王說好,於是王就派人乘馬車去詢問泉陽令你縣有幾家漁民,誰的名字叫豫且,豫且抓了使者,使者見了王,所以王叫我來找。”
眾人認真聽著。
慕容楮道:“泉陽令就叫縣吏查閱戶籍簿和地區,發現本縣河邊漁民五十五家,上遊住著一個漁民叫豫且。泉陽令說好,就和使者找到豫且說昨天你打魚打到了什麽。”
易筐道:“那豫且說了嗎?”
虎子道:“我認為會說。”
張行安道:“我也是。”
謝慈道:“豫且說了,使者說現在使者在哪裏,迴答後,使者說王知道你抓了使者,所以叫我來找,豫且沒有說什麽。”
慕容楮說:“使者帶著神使者離開泉陽城門,這天又是風又是雨,雲在上空,進了國都端門,元王見了奇怪,問衛平說見了我,有什麽目的呢,衛平迴答王有德義,它這是在感謝,元王應了。”
謝慈:“衛平迴答說這是天下之寶,先得此為天子,而且十言十靈,十戰十勝。它生於淵,長於江河,知曉天道,明白上古以來大事。漫遊三千年,不出它應遊的地域。安詳平穩,從容端莊。”
慕容楮:“壽命超過天地,沒有誰知道它的壽命。它順隨變化,平時自己在一邊,它得曉刑德,預知利害,明察禍福,卜問了它,則說話無失誤,作戰得勝利,王得者,諸侯都得降服。”
謝慈道:“元王說其認為我賢明,敦厚而忠信,所以來,若此,我也成了一個漁人了。漁人看重它,臣不仁,君無德。君臣無禮,天下還有什麽福。”
慕容楮道:“衛平迴答說不是這樣,我聽說,大恩德不會得到報答,貴重之物寄去得不到歸還,現在你不接,天就要拿迴了。”
謝慈道:“這周遊天下還要再迴歸原住地去,它上達蒼天,下至大地,走遍九州,也未曾,也未遇到。而現在到了泉陽,打魚的卻抓了它。王雖然施大恩,江河之神必怒,一定會設法報仇。”
慕容楮:“這要和神合謀報複,那時將雨不晴,大水無法治理。或者製造枯旱,大風揚塵,蝗突然出現,百姓錯過農時。王施行仁義,而天的懲罰必然降臨。這並非別的原因,禍害出在這。以後您就是悔,難道還來得及嗎。”
“元王感歎地說這人使者,別人計劃,不算是不好嗎,得別人的,當作自己的,這不算不好嗎,我聽說,得來的,必然失去,最後一無所獲。”
謝慈道:“桀紂都是不仁德不講理的,最後死了,天下也亡了,如果我聽了你的建議,這就喪失了仁義名聲而不講理,江河之神將成為仁義的湯武,我將成為桀紂。”
慕容楮道:“沒看到什麽好,恐怕先有災禍,我拿不定這個主意,怎麽能奉事好,趕快駕車送走,不要讓它再久留。”
謝慈說:“衛平迴答說不是這樣,王不用擔心,天地之間,有的地方石頭於石頭,堆成了山,雖然高,並不倒,大地能得平安。所以說,雖然看起來危險,卻很平安,看起來很輕,卻不得。”
慕容楮:“有的忠厚老實,並不如大言的人,有的麵貌不好,卻適於為官,有的好,卻成為危害百姓的禍,這些不是神明和聖人,說不清楚。春夏秋冬,同一年內,有不同季節,這是根據四時不同確定的。所以讓草木春天生,夏天長,秋天要收獲,冬天就收藏。”
謝慈道:“有時要仁義,有時要認為,有目標,仁義有時機。萬物都是這樣,不可勝言。大王請聽我的建議,讓我徹底說清楚。根據天,可以辨別,根據五穀,可以分辨。”
“當初百姓不知道這樣辨別,在山穀不知道耕田,天下災禍頻生,匆匆忙忙過日子,大家都是這樣,不會區分善惡。”
慕容楮道:“鬼怪常常出現,百姓一代代勉強留下來。後來聖人區分萬物生存特點,使他們不還。有牝有牡,把它們放到山裏,所以管理百姓,就為他們建立城郭,城內設立街巷,城外開辟田畦道路。”
謝慈道:“據百姓給他們田宅、房屋。建立籍,一一登記其名字。設立官吏,用爵位俸祿予以,桑麻有衣,五穀有飯。百姓耕作,於是有飯。”
慕容楮道:“由此可見,若沒有成果,所以,不耕田,糧食不能豐收,商人不聰明,賺不到錢,布就織不好,為官的就沒有威,大將不用,兵不聽令,侯王不用,到死也沒有大名。”
謝慈:“所以說,施之,是事業的起點,是當然的道理,是萬物的法則。用之,沒有得不到的。大王如果不同意這個看法,您難道沒聽說過玉匣,本自昆山,明月之珠,本於四海,鑿雕昆山之石成為玉匣,海中之蚌得明月之珠傳賣於市。”
慕容楮:“聖人得到匣珠,當作大寶,得大寶的,就成了天子。現在您自認為不仁德,其實趕不上那鑿昆山之石的。”
“那些製匣得珠的沒有錯,寶藏匣珠的沒有禍。現在因出使,被漁人抓,又給您自我介紹,這是天下之寶,您擔什麽心呢。”
謝慈道:“元王說不是這樣。我聽說,諫諍是國之福,阿諛是國之禍。君主聽從阿諛奉承,是愚昧胡塗,雖然一般道理是這樣,但禍也不會無緣無故降,福也不會隨便就來。”
“天地有財富,各有界限,不偏離四時。一年十二個月,用夏至冬至定其周期。聖人明白這個道理,自己沒有災難。”
慕容楮道:“明王運用這個規律,沒人敢欺騙。所以,福的來到,是人自己的,災禍降臨,是人自己招致的。禍福可能同時存在,刑德關聯。聖人辨察它們,預測吉兇。”
謝慈說:“桀紂時,和天爭功,阻遏鬼神,使它們不能顯其靈。這本來已經是無道了,而諂諛之臣又多。桀有諛臣,名叫趙梁,於桀無道,殺害關龍逢。”
慕容楮:“左右大臣怕死,都在一旁阿諛。朝廷危,卻都說無妨。讚美歡唿萬歲,或者說國運遠沒有完結。桀無耳目,湯終於伐桀,桀死,夏滅亡。聽信諛臣,自己倒了黴。”
謝慈道:“春秋寫明了這段史實,使人至今不忘。紂有諛臣,名叫左強,不實,自詡目,不必籍規矩墨就能設計施工,教紂築造象廊。高達於天,室內又陳玉,還有比幹,箕子怕死裝瘋。”
慕容楮說:“紂王殺周太子曆,抓周文王昌,而文王和他一起逃亡到周國。文王得太公望,發兵紂王,文王病死,大臣用車載著文王,太子發代替文王統帥兵馬,號為武王。”
“又和紂在牧,在華山之南擊潰紂軍。紂不能勝,敗而迴,武王在象廊。紂死在宣,死後得不到安葬。”
謝慈道:“我想到桀紂,心中不安,他們都曾富有天下貴為天子,但太驕傲,辦事就好高務遠,而又驕慢,不用忠誠老實人,聽信阿諛之臣,於是被天下人笑。”
“現在我的國家在諸侯之間,簡直小得如秋毫。辦事一有不當,怎能逃滅亡下場。”
慕容楮:“衛平迴答不是這樣,河雖然神賢明,趕不上昆侖山,長江雖然,不如四海浩。昆侖山四海,人還得其寶呢。”
謝慈:“諸侯得那些寶物,有時因此引起戰爭。小國敗,大國危險,為了這些寶物而殺人父兄,毀人宗廟。這就是不好,所以說,得時應用,統治時應用文理,不違背四季天時,總是親近賢士,順應變化,與天地為友。”
慕容楮:“諸侯來歸服,百姓富裕,朝廷百姓安寧,與天下一起開創新局麵。湯武這樣,於是得天下之位,春秋記載了這些事,作為辦事楷模。”
謝慈道:“王不自比湯武,卻自比桀紂。桀紂不仁德,是把不好看成永恆,不需要用仁義補充的辦法。桀修瓦屋,紂建象廊。還征收絲絮用為燃料,一心要耗費百姓資財。”
慕容楮:“稅斂沒有限,殺人沒有法。殺了百姓的牛羊,和天帝爭強,不四時順序,在鬼神之前,有人諫止,便會死,隻有諛臣,侍在旁。聖人躲了,百姓不敢外出。”
謝慈道:“天氣幹旱,天下多有異。年年有螟,五穀不熟。百姓不能安居,鬼神不能享。風不止,熄滅無光亮。”
慕容楮道:“星辰走,全然沒有規律。從這些現象看,怎麽能夠久長,縱然沒有湯武,按時運來說也應當滅亡。所以湯伐桀,武王克紂,是那個時成的。他們由此當了天子,子孫相續,終無災,後世讚頌,直到今天。”
“這都是據時行,按照事理才成就了他們帝王之業。現在,這是機會,為聖人出使,傳給了賢明的王。”
謝慈說:“侯王有德的,才能遇到它。現在王有德,遇到這,卻恐懼不敢接,王若無,宋國必然有災,以後即使後悔,也來不及了。”
慕容楮接著道:“元王聽了,大為高興起來,於是元王拜謝上天,拜了兩次,答應了,選擇吉日齋戒,認為甲乙兩日最吉。”
謝慈道:“於是得甲,叫卜官占視,所說的都很恰當。國家藏有如此重寶,消息傳到諸國,諸國遞戰書,無人是元王對手,元王時候,衛平為宋國的相,宋國力量在天下最強,這都是有原因。”
慕容楮道:“所以說,雖有大能於元王,但卻不能於漁人,能夠每言必靈,卻不能使於黃河,還報長江。本領大到讓別人戰必勝必得,卻不能使己避開刀鋒免死。”
“非凡聰明能先知未來,看出禍福,卻不能讓衛平不向宋元王說出不利於己的話。預言事,無不周全,及於己,卻不得離,事情一到個人就無法趨利,要賢能本領又有什麽用。”
謝慈道:“不過,話說迴來,賢隻是指他有賢的一麵,一般人也是這樣。所以說,視力好也有看不到的地方,聽力好也有聽不到的方麵,人的本領再大,也不能在同時既用左手畫方又用右手畫圓,月明亮,卻有時雲。”
慕容楮道:“羿稱箭術高,也有不如於雄渠、蠭門,禹號稱善辨多智,卻不能勝過鬼神,天本來也沒有椽,又為什麽要對人責備,孔子聽了宋元王的事之後,說能知道事吉兇,但隻有甲,太陽能普施恩德君臨天下,月亮能用刑罰輔佐。”
謝慈說:“鬆柏是木之長,卻栽在大門旁為士,星辰也不能周全,所以有孤有虛。黃金有疵,白玉有瑕。事情有時,物有局限,也有其擅。”
慕容楮:“人有貴過他人之,也有不如人的。怎麽辦才好呢,怎樣做才全麵周到呢,天還不能十全十美呢,所以世人建屋,少放三塊瓦以便安放房棟,表示不是十全十美,以便和天的不十全十美相應。天下萬物有差,事物都因為有所不全才得以生存於世間。”
謝慈說道:“褚先生說漁人和宋元王,宋元王召博士衛平告訴他,衛平拿起式推算,確定星辰位置,分辨星官關係,推測吉兇,看出和所觀測推算的相同,衛平力勸元王留之作為,這件事真好啊。”
“古時候談到卜筮必然稱道,因為有好名聲,由來悠久了。我因此寫下這篇傳記,三月二月正月十二月十一月中關高外四月五月橫吉大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
慕容楮道:“卜的規定子時、亥時、戌時不可以卜,暮時徼不明,不可以卜。庚辛可以,或在甲鑿。常在每月一,以除不祥。”
聽慕容楮說完,謝慈就把書遞給了張行安道:“這本書講完了。”
聞言,虎子道:“國師會知道這些話嗎?”
慕容道:“不知道。”
謝慈道:“應該知道。”
易筐道:“慕容楮,你見過國師嗎?”
慕容楮道:“沒有。”
虎子問:“謝慈,你呢?”
謝慈道:“我也沒有見過。”
易筐道:“國師又不會來雲夢村。”
聽到易筐的話,虎子道:“那國師沒去過南郡嗎?”
張行安道:“是啊?”
慕容楮道:“國師沒去過南郡。”
虎子道:“你怎麽知道?”
張行安也看向慕容楮。
易筐道:“是啊,你怎麽知道國師有沒有去過南郡?你在京城就沒有見過國師嗎?”
虎子道:“還有,國師叫什麽名字?你應該知道吧。”
謝慈和張行安看著慕容楮應聲。
謝慈聽著道:“不錯。”
虎子道:“真的找到了?”
慕容楮道:“對。”
謝慈繼續道:“王說好,於是王就派人乘馬車去詢問泉陽令你縣有幾家漁民,誰的名字叫豫且,豫且抓了使者,使者見了王,所以王叫我來找。”
眾人認真聽著。
慕容楮道:“泉陽令就叫縣吏查閱戶籍簿和地區,發現本縣河邊漁民五十五家,上遊住著一個漁民叫豫且。泉陽令說好,就和使者找到豫且說昨天你打魚打到了什麽。”
易筐道:“那豫且說了嗎?”
虎子道:“我認為會說。”
張行安道:“我也是。”
謝慈道:“豫且說了,使者說現在使者在哪裏,迴答後,使者說王知道你抓了使者,所以叫我來找,豫且沒有說什麽。”
慕容楮說:“使者帶著神使者離開泉陽城門,這天又是風又是雨,雲在上空,進了國都端門,元王見了奇怪,問衛平說見了我,有什麽目的呢,衛平迴答王有德義,它這是在感謝,元王應了。”
謝慈:“衛平迴答說這是天下之寶,先得此為天子,而且十言十靈,十戰十勝。它生於淵,長於江河,知曉天道,明白上古以來大事。漫遊三千年,不出它應遊的地域。安詳平穩,從容端莊。”
慕容楮:“壽命超過天地,沒有誰知道它的壽命。它順隨變化,平時自己在一邊,它得曉刑德,預知利害,明察禍福,卜問了它,則說話無失誤,作戰得勝利,王得者,諸侯都得降服。”
謝慈道:“元王說其認為我賢明,敦厚而忠信,所以來,若此,我也成了一個漁人了。漁人看重它,臣不仁,君無德。君臣無禮,天下還有什麽福。”
慕容楮道:“衛平迴答說不是這樣,我聽說,大恩德不會得到報答,貴重之物寄去得不到歸還,現在你不接,天就要拿迴了。”
謝慈道:“這周遊天下還要再迴歸原住地去,它上達蒼天,下至大地,走遍九州,也未曾,也未遇到。而現在到了泉陽,打魚的卻抓了它。王雖然施大恩,江河之神必怒,一定會設法報仇。”
慕容楮:“這要和神合謀報複,那時將雨不晴,大水無法治理。或者製造枯旱,大風揚塵,蝗突然出現,百姓錯過農時。王施行仁義,而天的懲罰必然降臨。這並非別的原因,禍害出在這。以後您就是悔,難道還來得及嗎。”
“元王感歎地說這人使者,別人計劃,不算是不好嗎,得別人的,當作自己的,這不算不好嗎,我聽說,得來的,必然失去,最後一無所獲。”
謝慈道:“桀紂都是不仁德不講理的,最後死了,天下也亡了,如果我聽了你的建議,這就喪失了仁義名聲而不講理,江河之神將成為仁義的湯武,我將成為桀紂。”
慕容楮道:“沒看到什麽好,恐怕先有災禍,我拿不定這個主意,怎麽能奉事好,趕快駕車送走,不要讓它再久留。”
謝慈說:“衛平迴答說不是這樣,王不用擔心,天地之間,有的地方石頭於石頭,堆成了山,雖然高,並不倒,大地能得平安。所以說,雖然看起來危險,卻很平安,看起來很輕,卻不得。”
慕容楮:“有的忠厚老實,並不如大言的人,有的麵貌不好,卻適於為官,有的好,卻成為危害百姓的禍,這些不是神明和聖人,說不清楚。春夏秋冬,同一年內,有不同季節,這是根據四時不同確定的。所以讓草木春天生,夏天長,秋天要收獲,冬天就收藏。”
謝慈道:“有時要仁義,有時要認為,有目標,仁義有時機。萬物都是這樣,不可勝言。大王請聽我的建議,讓我徹底說清楚。根據天,可以辨別,根據五穀,可以分辨。”
“當初百姓不知道這樣辨別,在山穀不知道耕田,天下災禍頻生,匆匆忙忙過日子,大家都是這樣,不會區分善惡。”
慕容楮道:“鬼怪常常出現,百姓一代代勉強留下來。後來聖人區分萬物生存特點,使他們不還。有牝有牡,把它們放到山裏,所以管理百姓,就為他們建立城郭,城內設立街巷,城外開辟田畦道路。”
謝慈道:“據百姓給他們田宅、房屋。建立籍,一一登記其名字。設立官吏,用爵位俸祿予以,桑麻有衣,五穀有飯。百姓耕作,於是有飯。”
慕容楮道:“由此可見,若沒有成果,所以,不耕田,糧食不能豐收,商人不聰明,賺不到錢,布就織不好,為官的就沒有威,大將不用,兵不聽令,侯王不用,到死也沒有大名。”
謝慈:“所以說,施之,是事業的起點,是當然的道理,是萬物的法則。用之,沒有得不到的。大王如果不同意這個看法,您難道沒聽說過玉匣,本自昆山,明月之珠,本於四海,鑿雕昆山之石成為玉匣,海中之蚌得明月之珠傳賣於市。”
慕容楮:“聖人得到匣珠,當作大寶,得大寶的,就成了天子。現在您自認為不仁德,其實趕不上那鑿昆山之石的。”
“那些製匣得珠的沒有錯,寶藏匣珠的沒有禍。現在因出使,被漁人抓,又給您自我介紹,這是天下之寶,您擔什麽心呢。”
謝慈道:“元王說不是這樣。我聽說,諫諍是國之福,阿諛是國之禍。君主聽從阿諛奉承,是愚昧胡塗,雖然一般道理是這樣,但禍也不會無緣無故降,福也不會隨便就來。”
“天地有財富,各有界限,不偏離四時。一年十二個月,用夏至冬至定其周期。聖人明白這個道理,自己沒有災難。”
慕容楮道:“明王運用這個規律,沒人敢欺騙。所以,福的來到,是人自己的,災禍降臨,是人自己招致的。禍福可能同時存在,刑德關聯。聖人辨察它們,預測吉兇。”
謝慈說:“桀紂時,和天爭功,阻遏鬼神,使它們不能顯其靈。這本來已經是無道了,而諂諛之臣又多。桀有諛臣,名叫趙梁,於桀無道,殺害關龍逢。”
慕容楮:“左右大臣怕死,都在一旁阿諛。朝廷危,卻都說無妨。讚美歡唿萬歲,或者說國運遠沒有完結。桀無耳目,湯終於伐桀,桀死,夏滅亡。聽信諛臣,自己倒了黴。”
謝慈道:“春秋寫明了這段史實,使人至今不忘。紂有諛臣,名叫左強,不實,自詡目,不必籍規矩墨就能設計施工,教紂築造象廊。高達於天,室內又陳玉,還有比幹,箕子怕死裝瘋。”
慕容楮說:“紂王殺周太子曆,抓周文王昌,而文王和他一起逃亡到周國。文王得太公望,發兵紂王,文王病死,大臣用車載著文王,太子發代替文王統帥兵馬,號為武王。”
“又和紂在牧,在華山之南擊潰紂軍。紂不能勝,敗而迴,武王在象廊。紂死在宣,死後得不到安葬。”
謝慈道:“我想到桀紂,心中不安,他們都曾富有天下貴為天子,但太驕傲,辦事就好高務遠,而又驕慢,不用忠誠老實人,聽信阿諛之臣,於是被天下人笑。”
“現在我的國家在諸侯之間,簡直小得如秋毫。辦事一有不當,怎能逃滅亡下場。”
慕容楮:“衛平迴答不是這樣,河雖然神賢明,趕不上昆侖山,長江雖然,不如四海浩。昆侖山四海,人還得其寶呢。”
謝慈:“諸侯得那些寶物,有時因此引起戰爭。小國敗,大國危險,為了這些寶物而殺人父兄,毀人宗廟。這就是不好,所以說,得時應用,統治時應用文理,不違背四季天時,總是親近賢士,順應變化,與天地為友。”
慕容楮:“諸侯來歸服,百姓富裕,朝廷百姓安寧,與天下一起開創新局麵。湯武這樣,於是得天下之位,春秋記載了這些事,作為辦事楷模。”
謝慈道:“王不自比湯武,卻自比桀紂。桀紂不仁德,是把不好看成永恆,不需要用仁義補充的辦法。桀修瓦屋,紂建象廊。還征收絲絮用為燃料,一心要耗費百姓資財。”
慕容楮:“稅斂沒有限,殺人沒有法。殺了百姓的牛羊,和天帝爭強,不四時順序,在鬼神之前,有人諫止,便會死,隻有諛臣,侍在旁。聖人躲了,百姓不敢外出。”
謝慈道:“天氣幹旱,天下多有異。年年有螟,五穀不熟。百姓不能安居,鬼神不能享。風不止,熄滅無光亮。”
慕容楮道:“星辰走,全然沒有規律。從這些現象看,怎麽能夠久長,縱然沒有湯武,按時運來說也應當滅亡。所以湯伐桀,武王克紂,是那個時成的。他們由此當了天子,子孫相續,終無災,後世讚頌,直到今天。”
“這都是據時行,按照事理才成就了他們帝王之業。現在,這是機會,為聖人出使,傳給了賢明的王。”
謝慈說:“侯王有德的,才能遇到它。現在王有德,遇到這,卻恐懼不敢接,王若無,宋國必然有災,以後即使後悔,也來不及了。”
慕容楮接著道:“元王聽了,大為高興起來,於是元王拜謝上天,拜了兩次,答應了,選擇吉日齋戒,認為甲乙兩日最吉。”
謝慈道:“於是得甲,叫卜官占視,所說的都很恰當。國家藏有如此重寶,消息傳到諸國,諸國遞戰書,無人是元王對手,元王時候,衛平為宋國的相,宋國力量在天下最強,這都是有原因。”
慕容楮道:“所以說,雖有大能於元王,但卻不能於漁人,能夠每言必靈,卻不能使於黃河,還報長江。本領大到讓別人戰必勝必得,卻不能使己避開刀鋒免死。”
“非凡聰明能先知未來,看出禍福,卻不能讓衛平不向宋元王說出不利於己的話。預言事,無不周全,及於己,卻不得離,事情一到個人就無法趨利,要賢能本領又有什麽用。”
謝慈道:“不過,話說迴來,賢隻是指他有賢的一麵,一般人也是這樣。所以說,視力好也有看不到的地方,聽力好也有聽不到的方麵,人的本領再大,也不能在同時既用左手畫方又用右手畫圓,月明亮,卻有時雲。”
慕容楮道:“羿稱箭術高,也有不如於雄渠、蠭門,禹號稱善辨多智,卻不能勝過鬼神,天本來也沒有椽,又為什麽要對人責備,孔子聽了宋元王的事之後,說能知道事吉兇,但隻有甲,太陽能普施恩德君臨天下,月亮能用刑罰輔佐。”
謝慈說:“鬆柏是木之長,卻栽在大門旁為士,星辰也不能周全,所以有孤有虛。黃金有疵,白玉有瑕。事情有時,物有局限,也有其擅。”
慕容楮:“人有貴過他人之,也有不如人的。怎麽辦才好呢,怎樣做才全麵周到呢,天還不能十全十美呢,所以世人建屋,少放三塊瓦以便安放房棟,表示不是十全十美,以便和天的不十全十美相應。天下萬物有差,事物都因為有所不全才得以生存於世間。”
謝慈說道:“褚先生說漁人和宋元王,宋元王召博士衛平告訴他,衛平拿起式推算,確定星辰位置,分辨星官關係,推測吉兇,看出和所觀測推算的相同,衛平力勸元王留之作為,這件事真好啊。”
“古時候談到卜筮必然稱道,因為有好名聲,由來悠久了。我因此寫下這篇傳記,三月二月正月十二月十一月中關高外四月五月橫吉大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
慕容楮道:“卜的規定子時、亥時、戌時不可以卜,暮時徼不明,不可以卜。庚辛可以,或在甲鑿。常在每月一,以除不祥。”
聽慕容楮說完,謝慈就把書遞給了張行安道:“這本書講完了。”
聞言,虎子道:“國師會知道這些話嗎?”
慕容道:“不知道。”
謝慈道:“應該知道。”
易筐道:“慕容楮,你見過國師嗎?”
慕容楮道:“沒有。”
虎子問:“謝慈,你呢?”
謝慈道:“我也沒有見過。”
易筐道:“國師又不會來雲夢村。”
聽到易筐的話,虎子道:“那國師沒去過南郡嗎?”
張行安道:“是啊?”
慕容楮道:“國師沒去過南郡。”
虎子道:“你怎麽知道?”
張行安也看向慕容楮。
易筐道:“是啊,你怎麽知道國師有沒有去過南郡?你在京城就沒有見過國師嗎?”
虎子道:“還有,國師叫什麽名字?你應該知道吧。”
謝慈和張行安看著慕容楮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