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虎子的話,慕容楮問道:“那你認為會成功嗎?”
虎子說:“應該會。”
慕容楮問:“為什麽?”
虎子隻道:“聽了就知道了。”
慕容楮卻道:“你說魏國大夫須賈說的有道理,魏冉會聽,確實有道理,那是魏國大夫須賈聰明,但是這齊襄王還沒說什麽,你也不知道他會說什麽,怎麽知道魏冉會聽呢?”
虎子道:“我也不知道。”
慕容楮無言了。
謝慈聽著三人的話,搖了搖頭道:“書信又說我一定對我們國君說秦王明而諳謀略,穰侯機智,一定不會這麽做。為什麽這麽說呢,韓、趙、魏三國友好,這是秦國的大敵。”
“它們三國之間非同一般,盡管有百次背棄,百次相騙,但都不算是背信棄義,一旦對外它們是互信不疑的。”
慕容楮問:“那這些話有道理嗎?”
易筐道:“肯定會有道理。”
虎子認真道:“我認為是有道理的。”
易筐和慕容楮看著虎子沒有說話,隻是看向謝慈。
謝慈道:“現在要敗齊國會使趙國強盛起來。趙國是秦國的大敵,顯然對秦國不利。這是第一。”
“秦國的謀臣策士們,一定會說打敗齊國,先削弱三晉和楚國的力量,然後再戰而勝之。其實,齊國是個疲憊之國,調集天下諸侯的兵力打齊國,就如同用千釣強弓,齊國必亡無疑,怎麽能削弱三晉和楚國呢,這是第二。”
慕容楮聽著皺眉道:“有道理。”
說完,看向虎子。
虎子也應聲,易筐看著謝慈沒說話。
謝慈道:“秦國若出兵少,那麽三晉和楚國就不相信秦國,若出兵多,就會讓三晉和楚國擔憂將被秦國控製。齊國擔心被伐,不會投靠秦國,而必定投靠三晉和楚國,這是第三。”
慕容楮問:“還有呢?”
謝慈道:“還有秦國以瓜分齊國於三晉和楚國,而三晉和楚國派兵加以扼守,秦國反而會不利,這是第四。”
“這做法就是讓三晉和楚國借秦國之力謀齊國,拿齊國之地對付秦國,怎麽三晉、楚國如此聰明而秦國、齊國如此愚蠢,這是第五。”
三人聽著應聲,虎子點頭道:“對。”
慕容楮道:“看來魏冉會聽齊襄王的話了。”
易筐道:“不錯。”
謝慈道:“因此,得安邑把它治理好,也就一定沒有禍患了。秦國據安邑,韓也就必定無法控製上黨。得天下的中心,與出兵而擔憂其不能返迴比較起來,哪個有利,這些道理都是顯而易見的,所以我才說秦國明而諳謀略,穰侯機智,肯定不會給趙國四萬士兵讓他打齊國了。”
虎子問道:“那魏冉聽了嗎?”
謝慈點頭道:“聽了。”
言罷道:“穰侯離開了,當時相國穰侯與客卿灶商議,要打齊國得剛、壽兩城,借以擴大自己在陶邑的封地。”
“這時有個魏國人叫範睢自稱張祿先生,笑穰侯竟然越過韓、魏等國去打齊國,他趁著這個機會請求勸說秦昭王。”
慕容楮問:“範睢與魏冉不和?”
易筐道:“看樣子是。”
虎子道:“應該是。”
慕容楮道:“那昭王聽了?”
謝慈道:“對,昭王任用了範睢。範睢向昭王闡明宣太後在朝廷專製,穰侯在外事專權,高陵君等人則過於奢侈,以致比國君之家富有。”
易筐道:“昭王又聽了?”
虎子道:“應該會。”
謝慈道:“不錯,昭王確實認為範睢說的對,秦昭王幡然悟,就免了穰侯的相國職務,責令高陵君等人都一律遷離國都,到自己的封地去。穰侯走時,載物和人的馬車有一千多輛,最後穰侯死於陶邑,就葬在那裏。秦國收迴陶邑設為郡。”
聽完謝慈的話,三人皺眉道:“然後呢?”
謝慈道:“沒然後了。”
慕容楮道:“魏冉沒有造反?”
謝慈搖頭道:“沒有。”
慕容楮:“為啥?”
謝慈看著慕容楮道:“為啥?為啥魏冉沒有造反還有為啥?”
聞言,慕容楮愣了一下,沒有再說話。
易筐道:“看來範睢和魏冉確實不和。”
謝慈道:“應該吧。”
虎子倒是沒有再說什麽,隻是看書,過了會兒看著書道:“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裏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
慕容楮道:“老子曰?”
易筐和謝慈沒有說話。
虎子繼續道:“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態與誌,是皆無益於子之。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聽到這謝慈道:“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守,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遊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
慕容楮和易筐聽著道:“孔子?”
兩人聽著,看向謝慈。
聽到謝慈的話,虎子問道:“謝慈,你知道?”
謝慈點頭道:“知道。”
虎子應聲接著道:“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老子修道德,其學以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
讀完,看向謝慈。
謝慈見虎子看自己,就道:“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等謝慈說完,虎子就道:“或曰老萊子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雲,蓋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以其修道而養壽也。”
謝慈道:“自孔子死之後百二十九年,而史記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曰始秦與周合,合五百歲而離,離七十歲而霸王者出焉。”
虎子道:“或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為魏將,封於段。宗子注,宮玄孫假,假仕於漢孝文帝,而假之子解為膠西王卬太傅,因家於齊焉。”
聽著兩人的話,易筐和慕容楮愣了一下,然後認真的聽著。
讀完,虎子看向謝慈,問道:“謝慈,這些講的又是什麽?”
謝慈道:“這講的是老子是楚國苦縣厲鄉曲仁裏人,姓李,名耳,字聃,曾為周朝掌管藏書室的史官,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請教禮的學問。”
慕容楮問:“然後呢?”
謝慈道:“然後老子說你所說的禮,倡導它的人和骨都已經腐朽了,隻有他的言論還在。況且君子時運來了就出去為官,生不逢時,就像蓬草一樣隨風飄轉。”
“我聽說,善於經商的人把貨物藏起來,好像什麽東西也沒有,君子具有高尚的的品德,他的容貌謙虛得像愚鈍的人。”
“棄驕,棄您做作的態度和過大的誌向,這些對於您自身都是不好的。我能告訴您的,就這些罷了。”
三人聽著,認真的點頭道:“對。”
謝慈道:“孔子離去以後,對弟子們說鳥,我知道它能飛,魚,我知道它能遊,會跑的可以織網獲它,會遊的可製成絲線去釣它,會飛的可以用箭去殺它。至於龍,我就不知道該怎麽辦了,它是駕著風而飛騰升天的。我今天見到的老子,大概就是龍吧。”
慕容楮道:“孔子說的是什麽意思啊?”
虎子道:“我也不明白。”
易筐道:“我也是。”
謝慈道:“我也不知道。”
說完道:“老子研究道德學問,他的學說以匿聲跡,不求聞達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見周朝衰微了,於是就離開周都。”
慕容楮問:“離開周都又去了哪裏?”
謝慈道:“到了函穀關,關令尹喜對他說您就要隱居了,勉力為我們寫一本書吧,於是老子就撰寫了本書,分上下兩篇,闡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後才離去,沒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易筐道:“真的沒有人知道他的下落嗎?”
謝慈道:“有的人說老萊子也是楚國人,著書十五篇,闡述的是道家的作用,和孔子是同一時代的人。”
“據說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歲,也有的人說活了二百多歲,這是因為他能修道養心而長壽的啊。”
虎子道:“是真的嗎?”
謝慈道:“不知道。”
易筐道:“應該是真的。”
慕容楮問:“為什麽?”
易筐道:“若是沒有,就不會有人這樣說了。”
慕容楮道:“那可不見得了。”
謝慈道:“孔子死後一百二十九年,史書記載周太史儋會見秦獻公時,曾預言說曾秦國與周朝在一起,合五百年而分,分七十年之後,就會有稱霸稱王的人出現。”
“有的人說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說不是,世上沒有人知道哪種說法正確。總之,老子是一位君子。”
易筐道:“周太史說的是真的?”
慕容楮和虎子沒說話。
謝慈道:“老子的兒子叫李宗,曾為魏國的將軍,封地在段幹。李宗的兒子叫李注,李注的兒子叫李宮,李宮的玄孫叫李假,李假在漢文帝時為過官。而李假的兒子李解擔任過膠西王劉卬的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齊地。”
慕容楮道:“老子的兒子?”
謝慈道:“天下信奉老子學說的人就斥儒學,信奉儒家學說的人也斥老子學說主張不同的人,彼此說不到一塊去,難道就是說的這種情況嗎,老子認為,無為而治,百姓自然趨於化,清靜不撓,百姓自然會歸於正。”
虎子問:“為何主張不同?”
謝慈道:“我也不知道。”
言罷,又道:“莊子是蒙地人,叫周,他曾擔任過地漆園的小吏,和梁惠王、齊宣王是同一時代的人。他學識淵博,涉獵研究的範圍無所不有,他的中心思想卻本源於老子的學說。”
“他撰寫了十餘萬字的著作,大多是托詞寄意的寓言。他寫的漁父、盜蹠、胠篋是用來詆毀孔子學派的人。”
三人聽此愣了一下,然後道:“為啥?”
謝慈沒說什麽,道:“而表明老子學說為目的的。畏累虛、亢桑子一類的,都空設言語,沒有實事。可是莊子善於行文措辭,描摹事物,用來斥儒家和墨家,即使是當世博學之士,也難免得到他斥。”
“他的語言汪洋浩漫,所以從王公大人起,都無法利用他。”
慕容楮問:“然後呢?”
謝慈道:“楚威王聽說莊周賢能,派遣使臣帶著禮物去請他,答應他出任曹國的宰相。莊周笑著對楚國使臣說千金,確是厚禮,卿相,確是尊貴的高位。”
易筐道:“莊周答應了?”
謝慈問道:“你們認為呢?”
慕容楮道:“我認為不會。”
虎子點頭道:“我也認為不會。”
易筐道:“我不知道。”
慕容楮:“······”
謝慈道:“莊周又說您難道沒見過祭祀天地用的牛嗎,養它幾年,給它披帶有花紋的綢緞,把它牽到太廟去當祭品,在這個時候,它即使想為一頭孤獨的小豬,難道能辦得到嗎。”
慕容楮道:“所以沒有答應?”
謝慈道:“莊周說您趕快離去,我寧願在小河,也不願被國君所束,我不為官,讓自己心誌愉快。”
聽到謝慈的話,三人應聲。
謝慈又道:“申不害是京邑人,原先是鄭國的小官吏。後來研究了刑名法術學問,向韓昭候官,昭候任命他作了宰相。”
慕容楮道:“那申不害是聰明人嗎?”
易筐道:“申不害真的聰明嗎?”
虎子道:“應該是,不然韓昭候不會任命他為宰相。”
聽此,兩人認為有道理,於是慕容楮和易筐不說話了。
謝慈道:“他對內修明政教,對外應對諸候,前後執政十五年。一直到申子逝世,朝廷安定,政治清明,兵馬強大,沒有哪個朝廷敢於打它。”
聽此,三人道:“果然是聰明人。”
慕容楮道:“而且是善良的人。”
虎子應聲道:“對。”
謝慈道:“申不害的學說本源黃帝和老子而以循名責實為主,他的著作有兩篇,叫作申子。”
三人聽著認真應聲。
謝慈又道:“韓非,是韓的貴族子弟,他好刑名法術學問。他學說的理論基礎來源於黃帝和老子,韓非不善於講話,卻擅於著書說,他和李斯都是荀卿的學生,李斯自認為學識比不了韓非。”
慕容楮問:“然後呢?”
易筐也問道:“韓王沒有重用韓非?”
虎子道:“韓非死在秦國,應該沒有吧?不然韓王重用韓非的話,韓非不會去秦國的,對吧?”
虎子說:“應該會。”
慕容楮問:“為什麽?”
虎子隻道:“聽了就知道了。”
慕容楮卻道:“你說魏國大夫須賈說的有道理,魏冉會聽,確實有道理,那是魏國大夫須賈聰明,但是這齊襄王還沒說什麽,你也不知道他會說什麽,怎麽知道魏冉會聽呢?”
虎子道:“我也不知道。”
慕容楮無言了。
謝慈聽著三人的話,搖了搖頭道:“書信又說我一定對我們國君說秦王明而諳謀略,穰侯機智,一定不會這麽做。為什麽這麽說呢,韓、趙、魏三國友好,這是秦國的大敵。”
“它們三國之間非同一般,盡管有百次背棄,百次相騙,但都不算是背信棄義,一旦對外它們是互信不疑的。”
慕容楮問:“那這些話有道理嗎?”
易筐道:“肯定會有道理。”
虎子認真道:“我認為是有道理的。”
易筐和慕容楮看著虎子沒有說話,隻是看向謝慈。
謝慈道:“現在要敗齊國會使趙國強盛起來。趙國是秦國的大敵,顯然對秦國不利。這是第一。”
“秦國的謀臣策士們,一定會說打敗齊國,先削弱三晉和楚國的力量,然後再戰而勝之。其實,齊國是個疲憊之國,調集天下諸侯的兵力打齊國,就如同用千釣強弓,齊國必亡無疑,怎麽能削弱三晉和楚國呢,這是第二。”
慕容楮聽著皺眉道:“有道理。”
說完,看向虎子。
虎子也應聲,易筐看著謝慈沒說話。
謝慈道:“秦國若出兵少,那麽三晉和楚國就不相信秦國,若出兵多,就會讓三晉和楚國擔憂將被秦國控製。齊國擔心被伐,不會投靠秦國,而必定投靠三晉和楚國,這是第三。”
慕容楮問:“還有呢?”
謝慈道:“還有秦國以瓜分齊國於三晉和楚國,而三晉和楚國派兵加以扼守,秦國反而會不利,這是第四。”
“這做法就是讓三晉和楚國借秦國之力謀齊國,拿齊國之地對付秦國,怎麽三晉、楚國如此聰明而秦國、齊國如此愚蠢,這是第五。”
三人聽著應聲,虎子點頭道:“對。”
慕容楮道:“看來魏冉會聽齊襄王的話了。”
易筐道:“不錯。”
謝慈道:“因此,得安邑把它治理好,也就一定沒有禍患了。秦國據安邑,韓也就必定無法控製上黨。得天下的中心,與出兵而擔憂其不能返迴比較起來,哪個有利,這些道理都是顯而易見的,所以我才說秦國明而諳謀略,穰侯機智,肯定不會給趙國四萬士兵讓他打齊國了。”
虎子問道:“那魏冉聽了嗎?”
謝慈點頭道:“聽了。”
言罷道:“穰侯離開了,當時相國穰侯與客卿灶商議,要打齊國得剛、壽兩城,借以擴大自己在陶邑的封地。”
“這時有個魏國人叫範睢自稱張祿先生,笑穰侯竟然越過韓、魏等國去打齊國,他趁著這個機會請求勸說秦昭王。”
慕容楮問:“範睢與魏冉不和?”
易筐道:“看樣子是。”
虎子道:“應該是。”
慕容楮道:“那昭王聽了?”
謝慈道:“對,昭王任用了範睢。範睢向昭王闡明宣太後在朝廷專製,穰侯在外事專權,高陵君等人則過於奢侈,以致比國君之家富有。”
易筐道:“昭王又聽了?”
虎子道:“應該會。”
謝慈道:“不錯,昭王確實認為範睢說的對,秦昭王幡然悟,就免了穰侯的相國職務,責令高陵君等人都一律遷離國都,到自己的封地去。穰侯走時,載物和人的馬車有一千多輛,最後穰侯死於陶邑,就葬在那裏。秦國收迴陶邑設為郡。”
聽完謝慈的話,三人皺眉道:“然後呢?”
謝慈道:“沒然後了。”
慕容楮道:“魏冉沒有造反?”
謝慈搖頭道:“沒有。”
慕容楮:“為啥?”
謝慈看著慕容楮道:“為啥?為啥魏冉沒有造反還有為啥?”
聞言,慕容楮愣了一下,沒有再說話。
易筐道:“看來範睢和魏冉確實不和。”
謝慈道:“應該吧。”
虎子倒是沒有再說什麽,隻是看書,過了會兒看著書道:“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裏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
慕容楮道:“老子曰?”
易筐和謝慈沒有說話。
虎子繼續道:“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態與誌,是皆無益於子之。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聽到這謝慈道:“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守,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遊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
慕容楮和易筐聽著道:“孔子?”
兩人聽著,看向謝慈。
聽到謝慈的話,虎子問道:“謝慈,你知道?”
謝慈點頭道:“知道。”
虎子應聲接著道:“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老子修道德,其學以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
讀完,看向謝慈。
謝慈見虎子看自己,就道:“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等謝慈說完,虎子就道:“或曰老萊子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雲,蓋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以其修道而養壽也。”
謝慈道:“自孔子死之後百二十九年,而史記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曰始秦與周合,合五百歲而離,離七十歲而霸王者出焉。”
虎子道:“或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為魏將,封於段。宗子注,宮玄孫假,假仕於漢孝文帝,而假之子解為膠西王卬太傅,因家於齊焉。”
聽著兩人的話,易筐和慕容楮愣了一下,然後認真的聽著。
讀完,虎子看向謝慈,問道:“謝慈,這些講的又是什麽?”
謝慈道:“這講的是老子是楚國苦縣厲鄉曲仁裏人,姓李,名耳,字聃,曾為周朝掌管藏書室的史官,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請教禮的學問。”
慕容楮問:“然後呢?”
謝慈道:“然後老子說你所說的禮,倡導它的人和骨都已經腐朽了,隻有他的言論還在。況且君子時運來了就出去為官,生不逢時,就像蓬草一樣隨風飄轉。”
“我聽說,善於經商的人把貨物藏起來,好像什麽東西也沒有,君子具有高尚的的品德,他的容貌謙虛得像愚鈍的人。”
“棄驕,棄您做作的態度和過大的誌向,這些對於您自身都是不好的。我能告訴您的,就這些罷了。”
三人聽著,認真的點頭道:“對。”
謝慈道:“孔子離去以後,對弟子們說鳥,我知道它能飛,魚,我知道它能遊,會跑的可以織網獲它,會遊的可製成絲線去釣它,會飛的可以用箭去殺它。至於龍,我就不知道該怎麽辦了,它是駕著風而飛騰升天的。我今天見到的老子,大概就是龍吧。”
慕容楮道:“孔子說的是什麽意思啊?”
虎子道:“我也不明白。”
易筐道:“我也是。”
謝慈道:“我也不知道。”
說完道:“老子研究道德學問,他的學說以匿聲跡,不求聞達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見周朝衰微了,於是就離開周都。”
慕容楮問:“離開周都又去了哪裏?”
謝慈道:“到了函穀關,關令尹喜對他說您就要隱居了,勉力為我們寫一本書吧,於是老子就撰寫了本書,分上下兩篇,闡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後才離去,沒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易筐道:“真的沒有人知道他的下落嗎?”
謝慈道:“有的人說老萊子也是楚國人,著書十五篇,闡述的是道家的作用,和孔子是同一時代的人。”
“據說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歲,也有的人說活了二百多歲,這是因為他能修道養心而長壽的啊。”
虎子道:“是真的嗎?”
謝慈道:“不知道。”
易筐道:“應該是真的。”
慕容楮問:“為什麽?”
易筐道:“若是沒有,就不會有人這樣說了。”
慕容楮道:“那可不見得了。”
謝慈道:“孔子死後一百二十九年,史書記載周太史儋會見秦獻公時,曾預言說曾秦國與周朝在一起,合五百年而分,分七十年之後,就會有稱霸稱王的人出現。”
“有的人說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說不是,世上沒有人知道哪種說法正確。總之,老子是一位君子。”
易筐道:“周太史說的是真的?”
慕容楮和虎子沒說話。
謝慈道:“老子的兒子叫李宗,曾為魏國的將軍,封地在段幹。李宗的兒子叫李注,李注的兒子叫李宮,李宮的玄孫叫李假,李假在漢文帝時為過官。而李假的兒子李解擔任過膠西王劉卬的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齊地。”
慕容楮道:“老子的兒子?”
謝慈道:“天下信奉老子學說的人就斥儒學,信奉儒家學說的人也斥老子學說主張不同的人,彼此說不到一塊去,難道就是說的這種情況嗎,老子認為,無為而治,百姓自然趨於化,清靜不撓,百姓自然會歸於正。”
虎子問:“為何主張不同?”
謝慈道:“我也不知道。”
言罷,又道:“莊子是蒙地人,叫周,他曾擔任過地漆園的小吏,和梁惠王、齊宣王是同一時代的人。他學識淵博,涉獵研究的範圍無所不有,他的中心思想卻本源於老子的學說。”
“他撰寫了十餘萬字的著作,大多是托詞寄意的寓言。他寫的漁父、盜蹠、胠篋是用來詆毀孔子學派的人。”
三人聽此愣了一下,然後道:“為啥?”
謝慈沒說什麽,道:“而表明老子學說為目的的。畏累虛、亢桑子一類的,都空設言語,沒有實事。可是莊子善於行文措辭,描摹事物,用來斥儒家和墨家,即使是當世博學之士,也難免得到他斥。”
“他的語言汪洋浩漫,所以從王公大人起,都無法利用他。”
慕容楮問:“然後呢?”
謝慈道:“楚威王聽說莊周賢能,派遣使臣帶著禮物去請他,答應他出任曹國的宰相。莊周笑著對楚國使臣說千金,確是厚禮,卿相,確是尊貴的高位。”
易筐道:“莊周答應了?”
謝慈問道:“你們認為呢?”
慕容楮道:“我認為不會。”
虎子點頭道:“我也認為不會。”
易筐道:“我不知道。”
慕容楮:“······”
謝慈道:“莊周又說您難道沒見過祭祀天地用的牛嗎,養它幾年,給它披帶有花紋的綢緞,把它牽到太廟去當祭品,在這個時候,它即使想為一頭孤獨的小豬,難道能辦得到嗎。”
慕容楮道:“所以沒有答應?”
謝慈道:“莊周說您趕快離去,我寧願在小河,也不願被國君所束,我不為官,讓自己心誌愉快。”
聽到謝慈的話,三人應聲。
謝慈又道:“申不害是京邑人,原先是鄭國的小官吏。後來研究了刑名法術學問,向韓昭候官,昭候任命他作了宰相。”
慕容楮道:“那申不害是聰明人嗎?”
易筐道:“申不害真的聰明嗎?”
虎子道:“應該是,不然韓昭候不會任命他為宰相。”
聽此,兩人認為有道理,於是慕容楮和易筐不說話了。
謝慈道:“他對內修明政教,對外應對諸候,前後執政十五年。一直到申子逝世,朝廷安定,政治清明,兵馬強大,沒有哪個朝廷敢於打它。”
聽此,三人道:“果然是聰明人。”
慕容楮道:“而且是善良的人。”
虎子應聲道:“對。”
謝慈道:“申不害的學說本源黃帝和老子而以循名責實為主,他的著作有兩篇,叫作申子。”
三人聽著認真應聲。
謝慈又道:“韓非,是韓的貴族子弟,他好刑名法術學問。他學說的理論基礎來源於黃帝和老子,韓非不善於講話,卻擅於著書說,他和李斯都是荀卿的學生,李斯自認為學識比不了韓非。”
慕容楮問:“然後呢?”
易筐也問道:“韓王沒有重用韓非?”
虎子道:“韓非死在秦國,應該沒有吧?不然韓王重用韓非的話,韓非不會去秦國的,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