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頁
清穿之鹹魚阿哥的寫手日常 作者:誠三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年齡比較符合的眾位阿哥紛紛躲避,表示對於當太子毫無興趣。
令大家吃驚地是,就連大阿哥胤禔都表示出了對於太子位置的不屑一顧。
「你不是一直跟太子對著幹嗎?難道不是想要太子的位置?」胤祉因為和他年齡最近,從小一起在上書房長大,所以沒忍住找他八卦了一下。
「爺隻是看他不順眼而已,跟他是不是太子有什麽關係。」胤禔如此迴答道。
等形式明了之後,赫然發現,願意當太子的人,隻剩下了三個:胤禛、胤禩和胤禵。
當然,胤禵純粹是為了和胤禛作對才想參合一腳,他的心情胤禔最是理解不過。
也就是,真正對皇位有興趣的人,隻有兩人,胤禛和胤禩。
康熙得知之後,對此並沒有任何的表示,隻是給他們指派了同一個任務:追迴之前欠了國庫債務的資金。
他雖然沒有明確說明誰能夠成功追迴,誰就是太子,但大家都是這麽理解,也就導致胤禛和胤禩也都這麽認為。
半年過後,兩人勝負已出,胤禛成為了新的太子。
當然,這其中並不是因為胤禛成功追迴了債務。
康熙和胤禩徹夜長談了一次之後,胤禩的神情也輕鬆了許多,顯然對於這次的失敗釋懷了。
就這樣,胤禌還在莫名其妙不知道為何事情變成這樣的情況下,胤禛就絲毫沒有壓力地成為了下一任的太子。
當然,他還有一個反對者,就是他的親弟弟十四阿哥胤禵。
不過這就是他們兄弟二人之間的事情了。
在胤禛當了太子兩年後的現在,眾朝臣早就已經習慣了這一變化。
胤禛當太子的風格和胤礽完全不同,眾位朝臣也為了適應胤禛的新身份,一改以往的春風沐雨,變得雷厲風行了很多。
就連現在給康熙看的摺子,廢話也變少了,更多的是一些實幹的行動派。
對此,康熙倒是徹底放下了對胤礽的介懷,開始欣賞起胤禛來。
雖然胤礽的太子也很不錯,但是憑著康熙年輕時候的魄力,顯然胤禛更是他會欣賞的風格。
不過這些倒是和胤禌沒什麽關係,頂多就是康熙把他的身份告訴了胤禛,就像當年和胤礽說的那樣,也和胤禛說明白了,他的承大運者身份隻會造福大清,對於他的皇位沒有絲毫的威脅。
對此胤禛是深信不疑的,畢竟胤禌這些年來佛係的表現已經深入人心。
所以不僅對胤禌沒有芥蒂,反而也加入了催更的大軍,看到胤禌就像問他新話本寫得進展如何。
胤禌之前還會應和一下,現如今他的寶寶就快要出生了,他全部心神都給了未出世的孩子,如何還能靜下心來創作。
所以下一個話本,就成了眾人期盼,但是不好催促的內容,一直吊著眾人的胃口,直到孩子五六歲纏著胤禌想要看長篇話本之後,胤禌的創作方向,才從短篇兒童小故事,變成了長篇的童話話本。
雖然內容還是童話相關的,但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世界觀,眾人也就看得心滿意足了——誰說成年人不能看童話故事呢?有時候反而是成年人,才會意識到童話故事的真正內核。
就這樣,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胤禌的創作方向也發生著變化,他創作的內容,包含了福晉想看的,孩子想看的,康熙想看的,太子想看的,眾多元素紛雜地慘在一起,形成了一本又一本引人入勝的話本,
即使元照在他八十多歲那年去世,他也沒停下他創作的步伐,他知道,元照一直是最支持他寫話本的人,他不斷寫下去,元照即使離他而去,也會更開心才是。
如胤禌所料,他正好活了一百歲整,也就是他手腕上那個倒計時消失時的數字。
等到他離開的時候,他笑著閉上了眼睛,心情早已非常平靜。
他所愛的人,他的阿瑪,他的哥哥們,他的福晉,甚至他的大兒子,早就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隻是如今輪到他了而已,平白多活了一百年,他非常感恩命運的饋贈。
願他的來生,還能遇到這些溫暖了他一生的家人,願他們還能像這輩子一樣,永遠相伴。
作者有話說:
全部寫完啦,後期是真的應付字數我懺悔……
下一本存夠稿子了我再開,不然還是應付字數沒有必要。
之後就要寫自己喜歡的內容啦!
感謝大家的一路相伴,愛你們~
令大家吃驚地是,就連大阿哥胤禔都表示出了對於太子位置的不屑一顧。
「你不是一直跟太子對著幹嗎?難道不是想要太子的位置?」胤祉因為和他年齡最近,從小一起在上書房長大,所以沒忍住找他八卦了一下。
「爺隻是看他不順眼而已,跟他是不是太子有什麽關係。」胤禔如此迴答道。
等形式明了之後,赫然發現,願意當太子的人,隻剩下了三個:胤禛、胤禩和胤禵。
當然,胤禵純粹是為了和胤禛作對才想參合一腳,他的心情胤禔最是理解不過。
也就是,真正對皇位有興趣的人,隻有兩人,胤禛和胤禩。
康熙得知之後,對此並沒有任何的表示,隻是給他們指派了同一個任務:追迴之前欠了國庫債務的資金。
他雖然沒有明確說明誰能夠成功追迴,誰就是太子,但大家都是這麽理解,也就導致胤禛和胤禩也都這麽認為。
半年過後,兩人勝負已出,胤禛成為了新的太子。
當然,這其中並不是因為胤禛成功追迴了債務。
康熙和胤禩徹夜長談了一次之後,胤禩的神情也輕鬆了許多,顯然對於這次的失敗釋懷了。
就這樣,胤禌還在莫名其妙不知道為何事情變成這樣的情況下,胤禛就絲毫沒有壓力地成為了下一任的太子。
當然,他還有一個反對者,就是他的親弟弟十四阿哥胤禵。
不過這就是他們兄弟二人之間的事情了。
在胤禛當了太子兩年後的現在,眾朝臣早就已經習慣了這一變化。
胤禛當太子的風格和胤礽完全不同,眾位朝臣也為了適應胤禛的新身份,一改以往的春風沐雨,變得雷厲風行了很多。
就連現在給康熙看的摺子,廢話也變少了,更多的是一些實幹的行動派。
對此,康熙倒是徹底放下了對胤礽的介懷,開始欣賞起胤禛來。
雖然胤礽的太子也很不錯,但是憑著康熙年輕時候的魄力,顯然胤禛更是他會欣賞的風格。
不過這些倒是和胤禌沒什麽關係,頂多就是康熙把他的身份告訴了胤禛,就像當年和胤礽說的那樣,也和胤禛說明白了,他的承大運者身份隻會造福大清,對於他的皇位沒有絲毫的威脅。
對此胤禛是深信不疑的,畢竟胤禌這些年來佛係的表現已經深入人心。
所以不僅對胤禌沒有芥蒂,反而也加入了催更的大軍,看到胤禌就像問他新話本寫得進展如何。
胤禌之前還會應和一下,現如今他的寶寶就快要出生了,他全部心神都給了未出世的孩子,如何還能靜下心來創作。
所以下一個話本,就成了眾人期盼,但是不好催促的內容,一直吊著眾人的胃口,直到孩子五六歲纏著胤禌想要看長篇話本之後,胤禌的創作方向,才從短篇兒童小故事,變成了長篇的童話話本。
雖然內容還是童話相關的,但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世界觀,眾人也就看得心滿意足了——誰說成年人不能看童話故事呢?有時候反而是成年人,才會意識到童話故事的真正內核。
就這樣,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胤禌的創作方向也發生著變化,他創作的內容,包含了福晉想看的,孩子想看的,康熙想看的,太子想看的,眾多元素紛雜地慘在一起,形成了一本又一本引人入勝的話本,
即使元照在他八十多歲那年去世,他也沒停下他創作的步伐,他知道,元照一直是最支持他寫話本的人,他不斷寫下去,元照即使離他而去,也會更開心才是。
如胤禌所料,他正好活了一百歲整,也就是他手腕上那個倒計時消失時的數字。
等到他離開的時候,他笑著閉上了眼睛,心情早已非常平靜。
他所愛的人,他的阿瑪,他的哥哥們,他的福晉,甚至他的大兒子,早就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隻是如今輪到他了而已,平白多活了一百年,他非常感恩命運的饋贈。
願他的來生,還能遇到這些溫暖了他一生的家人,願他們還能像這輩子一樣,永遠相伴。
作者有話說:
全部寫完啦,後期是真的應付字數我懺悔……
下一本存夠稿子了我再開,不然還是應付字數沒有必要。
之後就要寫自己喜歡的內容啦!
感謝大家的一路相伴,愛你們~